?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和痰液中表面活性蛋白D的水平及臨床意義

2014-09-07 08:19段艷紅杜春玲肖建周鋒徐棟輝吳超民周磊
中國臨床醫學 2014年5期
關鍵詞:表面活性阻塞性受試者

段艷紅 杜春玲 肖建 周鋒 徐棟輝 吳超民 周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呼吸內科,上海 201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我國的發病率不斷升高,成為老年人群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1]。肺表面活性物質由肺泡II型上皮細胞分泌,具有保證肺部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提高肺部的防御機制等功能[2]。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D,SP-D)是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之一,具有抗感染、抗病毒、免疫調節等功能[3]。近年來,有研究[4]表明,血清SP-D水平的檢測有助于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AECOPD) 。然而,關于痰液中SP-D濃度與血清中SP-D濃度的關系以及COPD患者病情變化時二者的變化,目前尚無相關報告。本研究采用AECOPD及穩定期COPD患者血清和痰液中的SP-D水平,探討COPD病情變化時的二者關系,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34例(A組)以及COPD穩定期患者37例(B組);選擇30名有嗜煙史的健康人(C組)以及30名無嗜煙史的健康人(D組)。4組受試者的性別、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B、C組的吸煙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B組的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1.2 納入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發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5]中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A、B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長期咳嗽、咯痰病史,結合胸部X線片表現、肺功能檢查指標等,確診為COPD。A組患者在COPD病史的基礎上,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的急性加重,可伴有呼吸衰竭、意識障礙等,由此診斷為AECOPD。排除急性肺栓塞、支氣管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惡性腫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患者;排除近期接受過糖皮質激素治療或者長期吸入糖皮質激素和長效支氣管擴張劑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A、B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COPD診療常規進行治療,包括吸氧、抗感染、化痰等;A組患者根據病情給予解痙平喘治療并監測生命體征,必要時行氣管內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等。A、B組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4 mL,C、D組受試者在預定時間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4 mL。將靜脈血在室溫下靜置30 min,然后以3000 r/min的速率離心10 min,采集上層血清液,貯存于-70℃的環境中待測。4組受試者用滅菌注射用水漱口后,霧化吸入5 mL 3%氯化鈉液以誘導咯痰,用無菌培養皿收集痰液,加入0.1%的二硫蘇糖醇(加入量約為痰液體積的4倍),渦旋震蕩10 min后,再加相同體積的磷酸鹽緩沖液并震蕩5 min,然后以2000 r/min的速率離心10 min,吸取上層清液并貯存于-70℃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SP-D試劑盒由北京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檢測血清和痰液SP-D水平。

2 結 果

2.1 4組受試者的血清、痰液SP-D水平的比較 A組血清SP-D水平為(165.09±16.72)ng/mL,顯著高于B、C、D組(P<0.05);A組痰液SP-D水平為(109.03±18.95)ng/mL,顯著低于B、C、D組(P<0.05)。B組血清SP-D水平為(126.48±15.64)ng/mL,顯著高于C、D組(P<0.05);B組痰液SP-D水平為(133.28±16.36)ng/mL,顯著低于C、D組(P<0.05)。C組血清SP-D水平為(72.85±8.62)ng/mL,顯著高于D組(P<0.05);C組痰液SP-D水平為(260.04±47.91)ng/mL,顯著低于D組(P<0.05)。見表2。

表2 4組受試者血清、痰液SP-D水平的比較

2.2 AECOPD患者痰液SP-D和血清SP-D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AECOPD患者的血清SP-D水平和痰液SP-D水平呈負相關(r=-0.698,P<0.05)。

3 討 論

COPD呈慢性病程,病情容易反復,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的肺功能進行性下降,可并發呼吸衰竭、肺心病而威脅患者的生命[6]。在COPD的發病和病情變化的過程中,炎性細胞浸潤、各種細胞因子介導的非特異性炎性反應發揮了重要作用[7]。SP-D由Clara細胞和肺泡II型上皮細胞分泌,近年研究[8]證實,SP-D在機體免疫調節以及抵抗病原微生物方面起重要作用。

近年來,有關血清SP-D水平和COPD病情關系的研究逐漸深入,關鍵等[9]的研究證實,相對于健康人群,COPD患者的血清SP-D水平顯著升高,本研究的結果與之基本一致。此外,本研究中AECOPD患者的血清SP-D水平顯著高于COPD穩定期患者,這說明檢測血清SP-D水平有助于評估COPD患者的病情,對臨床COPD的診治有一定指導意義。周忠海等[10]發現,COPD患者SP-D水平越高,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越低, COPD病情越嚴重,這也證實,對血清SP-D的檢測有助于評估COPD病情。本研究進一步比較了健康人群中有嗜煙史和無嗜煙史患者的SP-D水平,結果發現,前者的血清SP-D水平顯著高于后者。研究[11-12]表明,吸煙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有害物質進入呼吸道后,可損傷呼吸道黏膜,并誘導非特異性炎性反應,使SP-D的濃度升高,肺毛細血管損傷后通透性增加,SP-D進入血中,由此導致血清SP-D水平顯著升高。

本研究對4組的痰液SP-D水平的檢測發現,A組患者的痰液SP-D水平顯著低于其余3組,C組的痰液SP-D水平則顯著低于D組;同時,AECOPD患者血清SP-D水平和痰液SP-D水平呈負相關。這說明COPD患者病情越重,其痰液SP-D水平越低,而有嗜煙史的健康人群其痰液中SP-D水平也顯著下降。這主要是由于SP-D為親水性蛋白,COPD患者和有長期嗜煙史的健康人群的肺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肺血管通透性增加,SP-D向血清擴散的速度增加,肺組織中的SP-D濃度則隨之降低[13]。這提示除了監測患者的血清SP-D水平外,痰液SP-D水平的監測也對COPD病情的評估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血清和痰液SP-D水平的監測均有助于臨床AECOPD病情的評估,且兩者呈負相關。

[1]蔡柏薔. 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進展[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1, 34(4): 294-298.

[2]Parra E1, Moleiro LH, López-Montero I et al. A combined action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s SP-B and SP-C modulates permeability and dynamics of phospholipid membranes[J]. Biochem J, 2011, 438(3): 555-564.

[3]Atochina-Vasserman EN. S-nitrosylation of surfactant protein D as a modulator of pulmonary inflammation[J].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2, 1820(6): 763-769.

[4]吳友茹, 陳明勇, 李惠,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漿SP-D水平測定及臨床意義[J]. 重慶醫學, 2011, 40(36): 3701-3702.

[5]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7, 30(1): 8-17.

[6]Galera R, Casitas R, Martínez E, et al. Exercise oxygen flow titration methods in COP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J]. Respir med, 2012, 106(11): 1544-1550.

[7]Eustace A, Smyth LJ, Mitchell L,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cells expressing IL-17A and IL-17F in the lungs of patients with COPD[J]. Chest, 2011, 139(5): 1089-1100.

[8]Duvoix A, Miranda E, Perez J, et al. Evaluation of full-length, cleaved and nitrosylated serum surfactant protein D as biomarkers for COPD[J]. COPD, 2011, 8(2): 79-95.

[9]關鍵, 羅倩, 李敬萍, 等. COPD患者血漿SP-A、SP-D水平變化及意義[J]. 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31(2): 206-209.

[10]周忠海, 雷霆, 顏春松,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和C-反應蛋白與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探討[J]. 中國全科醫學, 2011, 14(22): 2528-2530.

[11]老啟芳, 鐘小寧, 何志義, 等. 肺功能正常吸煙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腺泡動脈炎癥特征[J]. 中華內科雜志, 2011, 50(10): 839-844.

[12]Warnier MJ, van Riet EE, Rutten FH, et al. Smoking cessation strategies in patients with COPD[J]. Eur Respir J, 2013, 41(3): 727-734.

[13]劉雙林, 沈奕播, 李琦,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時血清和痰液中SP-D的變化和臨床意義[J].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13, 6(2): 26-29.

猜你喜歡
表面活性阻塞性受試者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給藥方法對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的影響
表面活性類溫拌劑對SBS改性瀝青性能影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慮抑郁癥狀與CAT評分的相關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進展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呼吸濕化治療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貫通氣中的應用
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應遵循的倫理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