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及常規實驗室檢查指標分析

2014-09-10 09:21黃少珍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佛山528000
吉林醫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膽堿細胞膜磷脂

黃少珍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糖尿病是由于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而引起的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的常見慢性疾病之一[1],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病率逐年攀升,其診斷與防治是臨床研究焦點之一。有研究報道[2],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與糖尿病的發生與發展有一定關系。筆者本次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色譜(HPLC)法測定糖尿病患者的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含量,旨在評價其臨床價值?,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研究組100例均為2010年4月 ~2012年11月我院收治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有關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齡40~88歲,平均(53.4±14.7)歲;病程(0.5~15)年。對照組86例為我院同期健康體檢者。其中男45例,女41例;年齡38~87歲,平均(52.9±13.8)歲。并剔除:①糖尿病者;②心、腦、肝、肺、腎疾病者。比較兩組年齡和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測定[3]:儀器與試劑:LC-10AT型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SPD-10A型紫外檢測器,甲醇、乙腈為色譜純,水為重蒸水,其他試劑為分析純。色譜條件:Shim Pack CLC ODS C18柱(250×4.6 mm,5 mm);流動相:乙腈-甲醇-85%磷酸溶液(90∶9∶1);檢測波長:204 nm;柱溫:25℃;流速:1.0 ml/min;進樣量:10 μl。樣品制備:晨間空腹肘靜脈采血并肝素抗凝,Dodge改進法制備細胞膜后取1 ml,采用Higgins法重復提取3次膜脂質,并精確定容至5 ml后N2氣吹干,使用封口膜封口,于-20℃保存,測試時用氯仿定容至所需濃度,0.45 μm有機微孔濾膜濾過。方法學考察:此條件下,樣品主成分與其他成分有很好的分離度;在0.1~1.0 mg/ml范圍之間線性良好(r=0.9990);精密度與重現性良好,RSD分別為:1.98%和1.79%;穩定性試驗表明樣品在8 h內穩定;加樣回收率為97.5%。樣品測定:按上述方法取血配置樣品,并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其峰面積,外標法計算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含量。

1.2.2 常規實驗室檢查指標測定:受試者晨間空腹晨間空腹肘靜脈采血,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東芝,TBA-40FR型)測定空腹血糖(Glu)、血清總膽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并通過短時胰島素耐受實驗,以時間和受試者短時胰島素耐受量血糖測量值作圖,算得葡萄糖利用常數(KITT);使用LBY-BX激光衍射儀(北京普利生公司)測定最大變形指數(DImax)和最大聚集指數(AImax)。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3.0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受試者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含量比較:對照組和研究組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含量分別為(0.501±0.029)mg/ml和(0.398±0.023)mg/ml,對照組86例患者的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為(0.501±0.029)mg/ml。研究組100例患者的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0.398±0.02(mg/ml),兩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受試者常規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研究組Glu、TC、TG和AImax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DImax和KITT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受試者常規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受試者常規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s)

常規實驗室檢查指標對照組(n=86)研究組(n=100) t值 P值Glu(mmol/L)4.92±0.69 10.56±5.22 2.973 <0.01 TC(mmol/L) 4.38±0.42 5.33±0.53 1.342 <0.05 TG(mmol/L) 1.22±0.37 1.98±0.59 1.796 <0.05 DImax(%) 39.11±1.38 36.45±1.56 1.229 <0.05 AImax(%) 39.30±4.51 42.31±5.74 1.483 <0.05 KITT 1.35±0.41 0.77±0.30 2.405 <0.01

3 討論

磷脂是紅細胞主要結構與功能單位,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是紅細胞膜磷脂主要成分的之一,主要分布在膜的外層。紅細胞膜磷脂更新對紅細胞結構與功能至關重要且不能自身合成,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更新主要靠與血漿中同系物自由交換[2-3]。本次研究,筆者觀察了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及常規實驗室檢查指標,從而評價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的臨床價值。

結果顯示,患有糖尿病的研究組100患者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顯著高于對照組86例健康體檢者(P<0.05),同時兩組常規血糖(Glu)、血脂指標(TC、TG)比較,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脂代謝紊亂而影響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等磷脂成分代謝;進一步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AImax顯著高于健康者,同時糖尿病患者DImax和KITT顯著低于健康人群(P<0.05或P<0.01),提示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等磷脂成分代謝紊亂進一步影響紅細胞變形能力,增強聚集能力,并增加胰島素抵抗。雖然有關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變化與糖尿病病情的嚴重程度關系的系統研究尚無,但其異常表達可作為臨床早期診斷的一項參考值。

綜上所述,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在糖尿病患者中異常表達與脂質代謝紊亂有關,影響紅細胞功能并增加胰島素抵抗,具有良好臨床參考價值,更系統的研究有待進行。

[1] 劉昕陽,沈建軍,韓香妮.2型糖尿病與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血脂等生化指標變化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7):800.

[2] 劉蘊玲,陳少華,岳 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敏感性與紅細胞膜磷脂成分的關系[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24(8):601.

[3] 廖國玲,劉國生,韓學波.RP-HPLC法測定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膜磷脂酰膽堿含量[J].中國實用醫藥,2010,5(8):69.

猜你喜歡
膽堿細胞膜磷脂
一種包埋氯化膽堿的微膠粉制備工藝
大黃酸磷脂復合物及其固體分散體的制備和體內藥動學研究
柚皮素磷脂復合物的制備和表征
辣椒堿磷脂復合凝膠的制備及其藥動學行為
白楊素磷脂復合物的制備及其藥動學行為
11C-蛋氨酸及11C-膽堿聯合18F-氟代脫氧葡萄糖在膠質瘤診斷中的價值
膽堿對脂肪代謝調控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
核磁共振磷譜內標法測定磷脂酰膽堿的含量
皮膚磨削術聯合表皮細胞膜片治療穩定期白癜風療效觀察
宮永寬:給生物醫用材料穿上仿細胞膜外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