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以課本為基礎的中學語文

2014-09-17 02:54胡艷紅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關鍵詞:真善美人格精神

胡艷紅

“創新,就是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創新,就是獨立創造,推陳出新;創新,就是打破常規,另走新路;創新,就是破舊立新,創造特色?!笨梢姟皠撔隆笨偸桥c“個性”相聯系。因此,塑造個性也必然與鍛造創新相輔承。引導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其重點應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優秀的文學作品和良好的語文素養可以極大的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語文的內部交流活動促使我們的精神變得崇高,感情變得豐富,思想變得深刻,人格變得健全。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人文思想教育主要通過“語文”這個中介來實現。人文思想的傳承發揚,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而學生又將在教學內容中獲得具體而豐富的真善美的精神陶冶。

一、以“愛心”為核心,培養學生豐富而生動的內心世界。

引導學生從《背影》《挖薺菜》《回憶我的母親》等課文中感受世間最偉大的父母之愛;引導學生從《藤野先生》《我的老師》等課文中體會師愛的可敬可貴與人間的真情,引導學生從《小麻雀》等課文中感悟到物就是我,我就是物的愛憐之情,通過對《春夜喜雨》《江南春絕句》《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詩詞的賞析,讓學生體會山川田園景致的美妙。讓作品中體現出的豐富多彩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熾熱感情,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如落花飄零在水上,芳醇學生的心房,如春風萌動江南,綻放在學生的心間,如春雷震響天地,回蕩在學生的心頭。

引導學生體驗作者,體驗作品中形象,體驗生活,體驗萬物,還要引導學生體驗自己,體驗自己的情懷與思想,通過審美體驗,體驗出豐富而生動的內心世界和感情空間;通過審美體驗,促使學生自發地調動心理潛能,調節好與對象(自然、別人、生活、社會等等)的關系,能夠多存一份厚道,多存一份同情,多存一份寬容,多存一份理解,對世界充滿愛心。

二、以“理性”為核心,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追求真善美的價值觀。

比如,莫懷戚的《散步》,文中寫了一家四口人散步時互相關愛的情景,很是感人。四個人都有美好的心靈,都各自承擔著家庭的一份責任。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比較分析各自的形象特點,分析他們擔負的家庭責任,說說自己喜愛文中的哪個角色。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認同或角色超越:將來你是否愿意做這樣的父親,或是做這樣的母親,或是做這樣的奶奶,將來你希望自己怎樣教育小孩,教育出怎樣的一個小孩——讓學生設計未來之我的形象,感受個人在家庭、在集體、在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并逐步形成自己對真善美的看法和追求目標。 還可以把“利”與“義”、“個人”與“集體”、“對人”與“對己”、“勞動”與“奉獻”、“現實”與“理想”、“成功”與“失敗”等等有審美沖突的問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情感震憾、理性思考中達到審美超越,形成自己的見解與看法,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乃至人生觀與世界觀。

三、以“個性”為核心,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人格和勇于創造的精神。

富有個性的人格才充滿魅力。在語文教學中,有許多優秀篇章都充滿了個性的人格魅力。魯迅之所以難忘藤野先生,是因為在日本軍國主義思想與行為橫行的年代里,藤野先生保持著獨立自主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個性——追求科學、獻身科學、毫無民族偏見、熱情關心一個來自弱國的“低能兒”。朱德同志的母親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她不僅具有了中國勞動婦女的美德,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新舊思想沖突得很厲害、社會處在大動蕩的年代里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堅韌的做法——深明大義,支持朱德同志參加革命,并不給兒子和兒子的革命事業帶去絲毫負擔!歌白尼之所以為人所景仰,是因為他有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格——堅持真理,寧死不渝。諸葛亮之所以為后世所推崇,就是因為我們被他的大智大勇、感恩圖報、忠心耿耿、一腔赤誠的人格魅力所嘆服…… 讓學生通過故事、人物形象等文學形式及文本中所體現的理念的暗示,伴隨著情感震憾、審美體驗,從課文中學習做人處事的價值標準,模仿課文中歌頌與贊美的人物,逐步形成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格。 結合教學內容,如《懷疑與學問》等課文,采用滲透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理解創新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更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樂于表現自己,敢于與眾不同,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并能主動驗證自己的想法,培養深入思考而不隨聲附和的個性。

四、以“活動”為核心,培養學生多元思維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組織課外閱讀,開展語文活動。讓學生分期閱讀古典名著,有計劃的閱讀教育部推薦的中學生課外閱讀作品,選讀現當代的美文等,書寫閱讀體會,交流閱讀心得,開展書評活動,舉辦專題講座,促使學生在入事入情入理中完善自我人格。同時,在寫作訓練中,注意挖掘并贊美生活中真善美的東西,鞭撻假丑惡的東西,以導向學生的價值取向。讓學生常常反思生活中的俗語、成語,辯證思考它們所表現的“道理”;常常與作者及作者筆下的人物進行辯論,通過這些方法,來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例如,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新解“班門弄斧”。首先引導學生理解其原意——妄自尊大,在行家前輩面前賣弄學問、顯示本領,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求學需要謙虛謹慎;其次引導學生反其意思考,在求學與做學問時,我們是不是也需要“班門弄斧”的精神,這種精神應該是什么精神?經過思考討論和作文,有一名同學寫道:“班門”乃進取之門,“弄斧”乃進取之道;求學做學問,要敢于向專家前輩懷疑和挑戰,這樣才能有創造,才能有新學問產生,新發明問世,才能滾動人類文明的車輪向前推進;可以說人類進步的歷史,就是一部“班門弄斧”史。觀點很有新穎獨到之處,令人嘆服。再如中考作文訓練題“1+1≠2”和某地中考作文試題“‘1的隨想”,都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激發主動創新的精神,導向與培養個性化的人格。

總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文化傳統及人文思想的教育,可以影響人的價值觀,并進而影響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只要我們處理好語文教學中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關系,就能夠使人文思想教育如涓涓細流滋潤學生健康成長,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真善美人格精神
以鳥喻人
《人格的發展——巴金傳》(評傳)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嗎?
真善美伴我同行
尋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們一生的追求
拿出精神
習慣了真善美才能拒絕假惡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