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語感

2014-09-17 02:54劉閃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關鍵詞:言說言語語感

劉閃

一、語感問題的困惑

“語感”培養在語文教育界是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從上世紀30年代,“語感”就受到不少語文教育專家的關注,并一度成為理論研究與實踐的熱點。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語感”作為“教學目標”多次出現。自此,語感培養儼然作為語文教學的本質和核心,成為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

“語感”培養的重要性,在教學中應該得到強化。一方面,“語感”從概念誕生伊始就確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葉圣陶就曾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就是對語文的敏銳感覺?!眳问逑嬉舱J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绷硪环矫?,伴隨著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的起起落落,一個世紀以來,人們對“語感”的理論熱情未減。

值得反思的是,一種長久占據輿論層面、呈現出方興未艾的現象本身卻是一個問題。它警醒著我們,在其毋庸置疑的吁求背后,掩藏著并未得到實質性解決的困惑。許多年來,語感的培養如同“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舉步維艱。

造成語感培養困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理論層面,語感的定義雜多,言人人殊,影響了語感理論的層遞漸進式研究的深入與拓展。具體操作層面也乏善可陳。許多一線教師反映,語感理論雖好,然而過虛過空,無法操作,充其量注意多聽多說多讀多寫罷了。而有一些學生似乎并沒經過特別的指導,也能獲得良好的語感。教師無從下手的疑惑與學生意外所得的收獲,是語感培養失控的體現。

二、語感培養的定位誤差

要解決語感培養的困惑,把語感培養納入良性循環的軌道,更新觀念,給予語感培養一個恰當的目標定位,是首要的問題。

1.語感是一種語言習慣,是語言活動的附屬產品。語言是語感的主體,語感是言語活動者在運用語言時對語言的一種不由自主的心理感受。它具有直觀性、整體性和自動化的特點,并伴隨著正常的心理反應,如情感體驗等。沒有語言活動和語言經驗,語感就不復存在。不唯語文教學,任何語言活動都有語感的刺激與反應,存在著語感訓練的潛在可能性。不同之處在于,語文教學提供一種規范的言說范式,集中培養良好的語感。良好的語感體現于一系列正確、規范、流利的具體的言說行為。沒有規范的言說內容與形式的落實,語感的訓練將落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2.語感是對思維的引領。語言不僅僅是思維的工具,語言與思維具有互動互構的動態關系。對于母語而言,語言的訓練就是思維的訓練。言語序列本身具有邏輯關系和思維順序。思維訓練的成熟狀態,應體現出良好的語感狀態:一層意思未說完,另一層意思已蓄勢待發。語感培養,不能越過思維的訓練,尤其不能脫離語言思維的訓練。良好的語感是語言思維成熟后水到渠成的結果。語文教學是訓練學生運用母語熟練思維的主要課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應訓練學生運用母語思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并把這種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充分融入到言語訓練之中,成為言語行為的范式,久而久之,達到不假思索的直覺思維的地步,形成良好的語感。

3.語感是對意義的選擇與預判。洪堡特指出:“顯然,語言形式關鍵在于使意義真正滲透入語音,使感知言語的聽覺完整地從語音中提取出其意義,而擯棄所有與意義無關的東西,并且使語音僅僅根據意義得到限定?!痹诟兄哉Z的過程中,語感具有完整地從語音中提取出意義的性質或功能。人們不是首先聽到作為物理現象的語音,然后通過身體器官與思維的內部轉換,翻譯為某種意義,而是在聽到聲音的同時,“聽”出了它的意義。同樣的道理,良好的語感也是在想到意義的同時,發出語音的,甚至在聽與說之前,良好的語感已先行設定了意義與聲音的范圍與走向。因此,即便零亂、不連貫的話語行為,也能讓人大致領會到它的意義。意義的理解、掌握與運用,是良好語感得以形成、做出正確預判的前提。

三、 語感培養的定位策略

語感培養的目標定位是策略性的,而非技術性的。這不僅由于形成良好的語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因為“語感是思維并不直接參與作用而由無意識替代的在感覺層面進行言語活動的能力”,明顯帶有“無意識”、“直覺”等非理性特征。語文教學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內容與任務。但語感本身具有整體混沌性,語感的形成總體上表現為漸進的過程,目前尚不能劃分出具體的層級,與語文教學的階段性要求相對應,只能籠統地提出一個終極性的總目標。語文教學是一種有意識的師生雙邊活動,本質上似乎與無意識、非理性等因素無關。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去自覺地、有意識地促進無意識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是不理智的。語感培養目標設定的價值意義在于,讓我們充分注意到語文學習或語言習得中無意識、非理性以及語言自身因素的重要性。

人是以語言的方式擁有世界的,語言給予人一種對于世界特有的態度或世界觀。語言是人的存在狀態,支配著人的生存方式。語言的道說是存在自身的本體顯露。人唯有棲居于語言的居所,方可受語言庇護,守護人類家園。與人生活的實際意義相比,語言的道說是先行的。這種先行的道說,是對言說行為一種沉默的召喚,處于前語言狀態。它是人類對于人類自身與世界存在狀態的先行領會與先行理解,人類存在的歷史寓于其中。

葉圣陶先生說:“不了解一個字一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辭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換句話說,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做‘語感?!睕]有對自身生活先行的“留意”與“真實的經驗”,語感就不會形成。老一輩語文教育家用質樸的話語就把語感與人生存感的密切關系表達得一清二楚。

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對語言的學習,面對的不僅僅是作為符號系統的語言材料,而是寓于我們自身的生存之中,面對整個世界;語感的培養,也不單純是訓練對語言的感覺,而是基于切己的生存感,提高自我的世界觀?!罢Z言是存在之家”,在語言中,棲居并守護著一個民族存在的歷史,也蘊涵和濃縮著一個人存在的整個世界。語言的學習和語感的培養,就是讓我們學會在語言中傾聽歷史與世界的言說,學會傾聽語言所道說出來的人類文明與我們自身對于世界的感受。

猜你喜歡
言說言語語感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反”教語文 破解文本言語形式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秋天
語感培養和語文學習
《世說新語》中的“言語”趣味故事
談談對語感的認識
灼見利害,善辨人言
沉默的力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