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傳統蠟染遇上機器生產

2014-09-21 16:26韋榮慧
當代貴州 2014年21期
關鍵詞:蠟染能手苗族

韋榮慧

蠟染,是我國一種傳統民間印染工藝,古稱“蠟纈”、“點蠟?!?。因這種染布技藝在染色過程中以蜂蠟等作防染劑,故而稱為蠟染。史料記載,蠟染工藝的發源地是我國西北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漢代時蠟染工藝已經相當成熟,到唐朝發展為極盛時期。至今,此種工藝仍然在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生活中留存。

初識蠟染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的父母在雷山縣的喬桑公社工作,有對從貴陽下放到喬桑公社的中醫夫婦,那老奶奶送我一張藍底白花的小手巾,后來她又手把手地教我用蜂蠟制作這張小手巾,并且告訴我這個工藝叫蠟染。幾十年過去了,如今,我也無法知道那兩位老人在哪兒,但是藍白的記憶卻一直留存在我心里。

八十年代的一天,丹寨蠟染能手王阿勇從美國表演蠟染技術回京到我家做客,她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你知道那些高鼻子的美國人用多少錢買一張蠟染小手巾嗎?5美元呀,還搶著買!”王阿勇是排倒莫人。排倒莫其實是丹寨縣的兩個苗族聚居的村寨,一個叫排倒村,一個叫排莫村,兩個村寨都因蠟染而聞名于世。排倒莫是古代蠟染藝術保存最為完整的地方之一,素有蠟染藝術之鄉的美稱,方圓幾十里,女人們都會蠟染,寨寨都有蠟染能手,家家都藏有蠟染精品。

前不久,筆者去丹寨調研,被一個從安徽來的寧曼利女士的創業故事所吸引,由于對丹寨蠟染工藝的熱情與執著追求,她在丹寨創辦寧航蠟染公司。在這個有點年代的水泥建筑樓里,我們看到寧女士的團隊,她們個個身穿苗族服裝,靜靜地重復著紡紗、織布、點蠟、畫蠟到浸染、晾曬這樣一套古老而復雜的工序。這些能手全部是來自丹寨縣不同鄉鎮的苗族婦女,看得出她們自幼學習蠟畫,功底深厚。

寧女士介紹,由于傳統手工藝面臨機器生產對市場的沖擊,最讓她感動的是2010年,生意很不景氣,她的寧航企業連續8個月發不起工資,但是,這個團隊沒有一個人離開她,大山人的淳樸與善良,深深地感動了寧女士。那年年底,她賣掉了自己外地的房子,拿著這些錢給員工發了工資,從那以后她和員工吃住都在工廠。

語言不通,生活習慣的不同,氣候不適應,市場的挑戰等都會給寧女士的創業帶來諸多的困難。寧女士說:“雖然他們很多人都沒文化,然而在我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發現,他們不僅用自己的生命保留和捍衛了人類古老的蠟染工藝,還保留了人性中最純潔最美好最觸動我心靈的東西?!边@也許才是支撐著寧女士堅守的理由。

苗族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蠟染的古老傳說,苗族古歌中也有《蠟染歌》。應當說,和貴州其他民族藝術一樣,丹寨蠟染工藝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比較完整地繼承了古老的傳統工藝和耐人尋味的圖案。

蠟染工藝隨著苗族遷徙進入貴州以后自成體系,根深蒂固,蓬勃發展,成為當地苗族、布依族日常生活用品及服飾的主流,也成為苗族、侗族、瑤族、布依等少數民族之間社交的無聲語言。同時,蠟染還成為向朝廷進奉的供品。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仍然收藏著貴州蠟染文物。從八十年代開始,我到安順、黃平、丹寨、榕江、從江等地對蠟染工藝的考察,也在不斷的思考,如何傳承蠟染工藝并讓她走向國際市場。調查中,民間有不少像寧曼利這樣的熱心人,他們身體力行,實踐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但是,當機器時代的大量復制品充斥生活的時候,他們能走多遠?這樣的手工藝如何傳承還是令人擔憂。(作者系中國民族博物館副館長責任編輯/李坤)

猜你喜歡
蠟染能手苗族
苗山深處蠟染忙
蠟染的紋飾探討
丹寨蠟染千年
補妝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苗族老照片
動物都是搞笑小能手
五好能手
漂亮的“銀飾”
苗族關于詩歌的一些觀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