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微型專題 提高復習效率

2014-09-26 15:52吳蘊
化學教與學 2014年9期
關鍵詞:復習效率化學平衡

吳蘊

摘要:通過對江蘇高考化學試卷中“化學平衡”和“微粒濃度比較”兩個必考的熱點題型的解析,以“各類平衡體系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為微型專題進行高三復習的嘗試,來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

關鍵詞:微型專題;復習效率;化學平衡;微粒濃度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49-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16

由于高三化學復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緊迫性,特別是在當前的高考模式下,為了提高高三復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需要我們對原有的高三復習模式進行新探索,來應對新的挑戰。對此,本人在高三復習中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即以微型專題為主要復習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中化學知識點零碎且繁多,而高三復習任務重且時間緊,如何有效組織高三化學復習呢?領著學生將課本知識機械地回顧一遍,耗時低效;圍繞高考的重點、熱點全力實施題海戰術,師生亦是苦不堪言[1]。因此,嘗試將以往按部就班的復習改為以“微型專題”為突破口的復習策略,精簡復習內容,突出主干知識,緊扣高考題型,將相互聯系緊密的知識重新整合,設計成微型專題。

二、微型專題的設計

針對江蘇高考中選擇題的14、15題,以“各類平衡體系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為例嘗試高三微型專題復習的課堂實踐。

課題選擇“各類平衡體系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源于近幾年江蘇高考化學卷第14題和第15題,集中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作為《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中的兩大重點和難點,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多,靈活性強,綜合性廣,因此具有較好的區分度,該兩題成為選擇題的最后兩只“攔路虎”,如果不能順利、高效地完成這兩題的解答,勢必會對學生進入Ⅱ卷非選擇題的解答造成心理上的影響。

(3)化學反應過程中微粒濃度關系判斷要巧抓“四點”,突破難點:

① 抓反應“一半”點,判斷是什么溶質的等量混合。

② 抓“恰好”反應點,生成什么溶質,溶液呈什么性質,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③ 抓溶液“中性”點,生成什么溶質,哪種反應物過量或不足。

④ 抓反應“過量”點,溶質是什么,判斷誰多、誰少還是等量。

3. 錯因分析

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練習可以促進知識遷移,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此間教師應做好個別輔導工作。同時對學生解題中出現或教師預先備好的典型錯例,放手讓學生尋找錯誤所在,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運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時學生易錯情況有如下幾種:

(1)機械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忽視多條件變化

如對于可逆反應中多因素的變化,可以采用假設法分析平衡移動的結果。以改變體系的壓強為例,先假設平衡不移動,只考慮壓強變化所引起的容器體積的變化,是否使物質的濃度發生變化,若物質的濃度發生變化,則化學平衡會發生移動。若物質的濃度不發生變化,則化學平衡不發生移動。而結合化學平衡常數的計算來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力武器,即利用比較濃度商(Qc)與化學平衡常數(K)的相對大小來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

(2)將平衡移動方向與導致結果盲目對應

如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就武斷地認為反應物濃度必然減小,轉化率必然增大。實則對勒沙特列原理中“減弱這種改變”的正確理解應是:化學平衡移動的結果只是減弱了外界條件的變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條件的變化。達到新化學平衡時,此物理量更靠近改變的方向。如增大反應物A的濃度,化學平衡右移,但達到新化學平衡時,A的濃度比原化學平衡時大;同理,若改變的條件是溫度或壓強等,其變化也相似。

(3)忽視反應條件,錯誤使用“等效”模型

要合理利用等效平衡思想,必須注意反應條件。如在2013江蘇高考15題中給定的條件為“恒容絕熱”,由于該反應的“正反應放熱”,反應的密閉容器“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隨著反應的進行,容器I、II、III中的溫度各不相同,因此必須考慮溫度的影響,可以先假設溫度恒定,容器I、II等效,但實際兩者溫度不等,達到平衡時,容器I溫度大于700℃,容器II溫度小于700℃,容器I中正反應速率大于容器II中正反應速率,溫度升高有利于容器I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O的轉化率相應減小,容器I中CO的物質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溫度降低有利于容器II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2的轉化率同樣會相應減小,因此,容器I中CO的轉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化率之和小于1;而容器III可看成容器I體積壓縮一半,各物質濃度增加一倍,若溫度恒定,則平衡不移動;但恒容絕熱的情況下,容器III中溫度比容器I高,更有利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平衡常數容器III小于容器I。

活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在頭腦中構建體積與投料量成比例的容器模型,突破等效平衡這個難點,力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

四、課后反思

要求學生在課后對微型專題進行消化、整理、補充、歸納,并進行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不要求系統和全面,關鍵在于通過評價達到誘發化學思維、優化思維過程,增強思維監控能力,從而提高思維水平。而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把新舊知識聯結,構建起知識網絡。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微型專題練習進行認真、細致審閱,對其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則由個別輔導解決。對共性的問題則進行集體講解。

在課堂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練習的反饋情況,調整微型專題的設置,做到內容的精簡,考點的分散,甚至可以再細分成若干個更微型的專題,使得高三復習更具針對性和高效性。比如可以從生活出發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再增加一些學生參與和練習的機會,進一步研究高考題型、回歸教材、精選習題,提高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俊杰. 問題化習題教學策略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應用[J]. 中學化學,2013,(8):45

[2]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28

[3]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27endprint

摘要:通過對江蘇高考化學試卷中“化學平衡”和“微粒濃度比較”兩個必考的熱點題型的解析,以“各類平衡體系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為微型專題進行高三復習的嘗試,來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

關鍵詞:微型專題;復習效率;化學平衡;微粒濃度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49-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16

由于高三化學復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緊迫性,特別是在當前的高考模式下,為了提高高三復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需要我們對原有的高三復習模式進行新探索,來應對新的挑戰。對此,本人在高三復習中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即以微型專題為主要復習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中化學知識點零碎且繁多,而高三復習任務重且時間緊,如何有效組織高三化學復習呢?領著學生將課本知識機械地回顧一遍,耗時低效;圍繞高考的重點、熱點全力實施題海戰術,師生亦是苦不堪言[1]。因此,嘗試將以往按部就班的復習改為以“微型專題”為突破口的復習策略,精簡復習內容,突出主干知識,緊扣高考題型,將相互聯系緊密的知識重新整合,設計成微型專題。

二、微型專題的設計

針對江蘇高考中選擇題的14、15題,以“各類平衡體系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為例嘗試高三微型專題復習的課堂實踐。

課題選擇“各類平衡體系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源于近幾年江蘇高考化學卷第14題和第15題,集中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作為《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中的兩大重點和難點,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多,靈活性強,綜合性廣,因此具有較好的區分度,該兩題成為選擇題的最后兩只“攔路虎”,如果不能順利、高效地完成這兩題的解答,勢必會對學生進入Ⅱ卷非選擇題的解答造成心理上的影響。

(3)化學反應過程中微粒濃度關系判斷要巧抓“四點”,突破難點:

① 抓反應“一半”點,判斷是什么溶質的等量混合。

② 抓“恰好”反應點,生成什么溶質,溶液呈什么性質,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③ 抓溶液“中性”點,生成什么溶質,哪種反應物過量或不足。

④ 抓反應“過量”點,溶質是什么,判斷誰多、誰少還是等量。

3. 錯因分析

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練習可以促進知識遷移,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此間教師應做好個別輔導工作。同時對學生解題中出現或教師預先備好的典型錯例,放手讓學生尋找錯誤所在,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運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時學生易錯情況有如下幾種:

(1)機械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忽視多條件變化

如對于可逆反應中多因素的變化,可以采用假設法分析平衡移動的結果。以改變體系的壓強為例,先假設平衡不移動,只考慮壓強變化所引起的容器體積的變化,是否使物質的濃度發生變化,若物質的濃度發生變化,則化學平衡會發生移動。若物質的濃度不發生變化,則化學平衡不發生移動。而結合化學平衡常數的計算來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力武器,即利用比較濃度商(Qc)與化學平衡常數(K)的相對大小來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

(2)將平衡移動方向與導致結果盲目對應

如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就武斷地認為反應物濃度必然減小,轉化率必然增大。實則對勒沙特列原理中“減弱這種改變”的正確理解應是:化學平衡移動的結果只是減弱了外界條件的變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條件的變化。達到新化學平衡時,此物理量更靠近改變的方向。如增大反應物A的濃度,化學平衡右移,但達到新化學平衡時,A的濃度比原化學平衡時大;同理,若改變的條件是溫度或壓強等,其變化也相似。

(3)忽視反應條件,錯誤使用“等效”模型

要合理利用等效平衡思想,必須注意反應條件。如在2013江蘇高考15題中給定的條件為“恒容絕熱”,由于該反應的“正反應放熱”,反應的密閉容器“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隨著反應的進行,容器I、II、III中的溫度各不相同,因此必須考慮溫度的影響,可以先假設溫度恒定,容器I、II等效,但實際兩者溫度不等,達到平衡時,容器I溫度大于700℃,容器II溫度小于700℃,容器I中正反應速率大于容器II中正反應速率,溫度升高有利于容器I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O的轉化率相應減小,容器I中CO的物質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溫度降低有利于容器II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2的轉化率同樣會相應減小,因此,容器I中CO的轉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化率之和小于1;而容器III可看成容器I體積壓縮一半,各物質濃度增加一倍,若溫度恒定,則平衡不移動;但恒容絕熱的情況下,容器III中溫度比容器I高,更有利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平衡常數容器III小于容器I。

活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在頭腦中構建體積與投料量成比例的容器模型,突破等效平衡這個難點,力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

四、課后反思

要求學生在課后對微型專題進行消化、整理、補充、歸納,并進行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不要求系統和全面,關鍵在于通過評價達到誘發化學思維、優化思維過程,增強思維監控能力,從而提高思維水平。而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把新舊知識聯結,構建起知識網絡。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微型專題練習進行認真、細致審閱,對其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則由個別輔導解決。對共性的問題則進行集體講解。

在課堂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練習的反饋情況,調整微型專題的設置,做到內容的精簡,考點的分散,甚至可以再細分成若干個更微型的專題,使得高三復習更具針對性和高效性。比如可以從生活出發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再增加一些學生參與和練習的機會,進一步研究高考題型、回歸教材、精選習題,提高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俊杰. 問題化習題教學策略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應用[J]. 中學化學,2013,(8):45

[2]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28

[3]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27endprint

摘要:通過對江蘇高考化學試卷中“化學平衡”和“微粒濃度比較”兩個必考的熱點題型的解析,以“各類平衡體系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為微型專題進行高三復習的嘗試,來提高課堂復習的效率。

關鍵詞:微型專題;復習效率;化學平衡;微粒濃度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9-0049-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16

由于高三化學復習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緊迫性,特別是在當前的高考模式下,為了提高高三復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需要我們對原有的高三復習模式進行新探索,來應對新的挑戰。對此,本人在高三復習中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即以微型專題為主要復習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中化學知識點零碎且繁多,而高三復習任務重且時間緊,如何有效組織高三化學復習呢?領著學生將課本知識機械地回顧一遍,耗時低效;圍繞高考的重點、熱點全力實施題海戰術,師生亦是苦不堪言[1]。因此,嘗試將以往按部就班的復習改為以“微型專題”為突破口的復習策略,精簡復習內容,突出主干知識,緊扣高考題型,將相互聯系緊密的知識重新整合,設計成微型專題。

二、微型專題的設計

針對江蘇高考中選擇題的14、15題,以“各類平衡體系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為例嘗試高三微型專題復習的課堂實踐。

課題選擇“各類平衡體系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源于近幾年江蘇高考化學卷第14題和第15題,集中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及溶液中微粒濃度關系,作為《化學反應原理》模塊中的兩大重點和難點,這兩題考查的知識點多,靈活性強,綜合性廣,因此具有較好的區分度,該兩題成為選擇題的最后兩只“攔路虎”,如果不能順利、高效地完成這兩題的解答,勢必會對學生進入Ⅱ卷非選擇題的解答造成心理上的影響。

(3)化學反應過程中微粒濃度關系判斷要巧抓“四點”,突破難點:

① 抓反應“一半”點,判斷是什么溶質的等量混合。

② 抓“恰好”反應點,生成什么溶質,溶液呈什么性質,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③ 抓溶液“中性”點,生成什么溶質,哪種反應物過量或不足。

④ 抓反應“過量”點,溶質是什么,判斷誰多、誰少還是等量。

3. 錯因分析

進行有效的針對性練習可以促進知識遷移,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此間教師應做好個別輔導工作。同時對學生解題中出現或教師預先備好的典型錯例,放手讓學生尋找錯誤所在,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運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時學生易錯情況有如下幾種:

(1)機械運用平衡移動原理,忽視多條件變化

如對于可逆反應中多因素的變化,可以采用假設法分析平衡移動的結果。以改變體系的壓強為例,先假設平衡不移動,只考慮壓強變化所引起的容器體積的變化,是否使物質的濃度發生變化,若物質的濃度發生變化,則化學平衡會發生移動。若物質的濃度不發生變化,則化學平衡不發生移動。而結合化學平衡常數的計算來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力武器,即利用比較濃度商(Qc)與化學平衡常數(K)的相對大小來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

(2)將平衡移動方向與導致結果盲目對應

如化學平衡正向移動,就武斷地認為反應物濃度必然減小,轉化率必然增大。實則對勒沙特列原理中“減弱這種改變”的正確理解應是:化學平衡移動的結果只是減弱了外界條件的變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條件的變化。達到新化學平衡時,此物理量更靠近改變的方向。如增大反應物A的濃度,化學平衡右移,但達到新化學平衡時,A的濃度比原化學平衡時大;同理,若改變的條件是溫度或壓強等,其變化也相似。

(3)忽視反應條件,錯誤使用“等效”模型

要合理利用等效平衡思想,必須注意反應條件。如在2013江蘇高考15題中給定的條件為“恒容絕熱”,由于該反應的“正反應放熱”,反應的密閉容器“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隨著反應的進行,容器I、II、III中的溫度各不相同,因此必須考慮溫度的影響,可以先假設溫度恒定,容器I、II等效,但實際兩者溫度不等,達到平衡時,容器I溫度大于700℃,容器II溫度小于700℃,容器I中正反應速率大于容器II中正反應速率,溫度升高有利于容器I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O的轉化率相應減小,容器I中CO的物質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溫度降低有利于容器II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2的轉化率同樣會相應減小,因此,容器I中CO的轉化率與容器II中CO2的轉化率之和小于1;而容器III可看成容器I體積壓縮一半,各物質濃度增加一倍,若溫度恒定,則平衡不移動;但恒容絕熱的情況下,容器III中溫度比容器I高,更有利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平衡常數容器III小于容器I。

活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在頭腦中構建體積與投料量成比例的容器模型,突破等效平衡這個難點,力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

四、課后反思

要求學生在課后對微型專題進行消化、整理、補充、歸納,并進行自我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不要求系統和全面,關鍵在于通過評價達到誘發化學思維、優化思維過程,增強思維監控能力,從而提高思維水平。而在反思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把新舊知識聯結,構建起知識網絡。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微型專題練習進行認真、細致審閱,對其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則由個別輔導解決。對共性的問題則進行集體講解。

在課堂實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練習的反饋情況,調整微型專題的設置,做到內容的精簡,考點的分散,甚至可以再細分成若干個更微型的專題,使得高三復習更具針對性和高效性。比如可以從生活出發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再增加一些學生參與和練習的機會,進一步研究高考題型、回歸教材、精選習題,提高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俊杰. 問題化習題教學策略在高三化學復習中的應用[J]. 中學化學,2013,(8):45

[2]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28

[3]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2014年江蘇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修科目)說明[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27endprint

猜你喜歡
復習效率化學平衡
簡化化學平衡移動教學程序探索
簡化化學平衡移動教學程序探索
立足高考考點著眼化學平衡
試論如何上好高中數學復習課
盤點高考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三大考點
精雕細琢,提高思想政治復習課效率
高考數學一輪備考復習策略探究
“學生的反思”有利于提高初中數學復習課效率的實驗研究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改變試卷講評方式, 提高數學復習效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