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會需求的交互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2014-10-09 22:00何曉云
湘潮 2014年8期
關鍵詞:設計專業設計教育交互設計

何曉云

摘 要:當下國內不少高等院校對交互設計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交互設計人才供給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人才的專業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如何培養專業的交互設計人才成為我國設計教育的一大突破點。本文將通過幾個方面探析如何基于社會需求培養高質量的交互設計人才。

關鍵詞:交互設計;交互設計人才;設計人才;培養模式;設計教育;設計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4)-08-0067-02

與工業設計一樣,交互設計這門學科是舶來品,它作為一門設計教育專業最早出現在1989年的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在我國,對于大部分高校來說并沒有開設專門的交互設計專業及其課程,大多數與之相關的教育都是出現在碩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中,或是在工業設計專業中的人機交互課程中有涉及。然而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與前提下,交互設計在產品、計算機、互聯網以及移動設備等行業呈現急速飆升的態勢,交互設計人才供給的速度遠遠趕不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人才的專業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在這種院校的人才供給與企業需求極大不平衡的矛盾之下,專業的交互設計師可謂炙手可熱,如何培養優秀的交互設計人才成為我國設計教育的一大突破點。

一、社會各界對交互設計人才的需求現狀

交互設計是一門注重行為設計的學科,它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在傳統的產品行業需要交互設計師,承擔產品研發過程中的前期開發與用戶調研工作。在飛速發展的計算機與互聯網行業,交互設計師承擔著產品需求分析和設計人機界面交互流程的工作。在最近新興的用戶研究顧問企業,交互設計師又需要有專業的知識與綜合的調研能力。在不同性質的企業中對交互設計人才能力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其行業特點。

通過分析諸如騰訊、阿里巴巴、淘寶、網易等計算機與互聯網行業得出對于交互設計人才的要求是:(1)對各種常用軟件或網站有強烈的興趣和靈敏的觸覺,富有創造力和激情;(2)有強邏輯思維能力,熟悉掌握業務需求分析和產品需求分解的技巧;(3)有一定的視覺設計能力和諸如HTML/CSS等相關崗位的技術和技能;(4)團隊合作能力與優秀的理解、溝通與協調能力和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5)設計產品人機交互界面結構、用戶操作流程等;(6)對交互設計過程有深入的了解,可以獨立完成整個設計過程,熟練掌握流程圖、線框圖等交互設計方法等。而對于研發和生產實體產品的企業對交互設計師的要求多集中于對該產品的最新技術與使用方式有深入的了解,掌握交互設計的流程與方法,掌握用戶調研的方法等。各企業對于交互設計人才的需求多集中在工業設計、計算機、心理學、平面設計或廣告設計等相關專業領域,并要求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同時從各大招聘媒介中我們可以分析到,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中小型計算機或網絡企業都有交互設計師這個職位,社會各界對交互設計人才的需求非常龐大。

然而,在對部分企業的調研中發現,大多數互聯網巨頭公司能聘請到有經驗的優秀的交互設計師,他們大多數曾從事相關職業并尋求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并多來自工業設計與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同時他們也聘請部分對交互設計有深入研究的碩士研究生,主要是重視其專業知識并愿意對其進行培養和重用。而一些中小型企業只能聘請到對交互設計行業有興趣的人員,他們對其專業與學歷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完成任務即可。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相當于承擔了對交互設計入門人員的實踐培養工作,但由于社會對專業的交互設計人才需求非常緊張,在獲得經驗之后交互設計人才將會謀求更好的發展,所以中小型企業難以留住專業人才從而造成人員流失與經濟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為社會各界培養專業及優秀的交互設計人才成為各高校設計專業的迫切需求。

二、我國交互設計人才的培養現狀

現今,縱觀我國大多數藝術院?;蚋咝5脑O計學院并未建立專門的交互設計專業,但在工業設計專業中有人機工程學的課程會涉及到相關內容。但由于其課程的課時有限,并不屬于學科重點課程,且校內教師與行業最新動態接觸較少,人機工程學課程對交互設計的內容研究并不深入。

同時,交互設計主要作為研究方向在高校的碩士生研究課題中出現。如廣東工業大學的工業設計專業設有交互設計實驗室供其研究生使用,并承接企業的實題項目作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香港理工大學也有專門的交互設計碩士課程。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以及華南地區的幾所高校也先后設立交互設計專業。從中可以看出,國內的高校開始重視交互設計但其教學體系并未十分成熟,我們需要參考社會各界的需求和國外高校的辦學經驗對此行業的教育進行完善。

三、對交互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一)以培養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為基礎

交互設計是一門新型的學科,它與工業設計一樣具有多學科的綜合背景,是一門技術與藝術、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科學,并充分體現了交叉學科的特點,綜合了計算機技術、心理學、統計學、人類行為學和設計學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兼顧了軟硬件的技術開發。在許多專業理論書籍中它的用戶研究與設計方法和手段也未能從根本上與工業設計專業嚴格地區分開來。所以我們可以參考工業設計的培養模式,并在其基礎上發展交互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

交互設計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目的是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在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碩士研究生課程中把用戶研究作為交互設計及其它設計研究方向的公共基礎課。同時建議在高校的課程中合理開設設計心理學、人類行為學、產品開發設計、產品系統設計、傳播學概論、市場營銷學、專業英語、設計表達、設計管理學以及文字性訓練課程,構建以提高實踐能力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設計能力為基礎的課程體系。

(二)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

由于交互設計的應用領域范圍非常廣,所以有了專業的基礎知識外還需要培養學生特定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掌握與使用設計工具的能力。設計是一門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交互設計也不例外,除了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外,它還有一定的商業目的。

例如在計算機與互聯網行業,交互設計師需要掌握特定文化背景的人類行為和心理特征,并把自己的設計通過思維導圖、流程圖和線框圖等表達工具呈現出來。這就需要交互設計師掌握快速原形工具、畫流程圖和線框圖的軟件。如業內多用Axure RP Pro或Silverlight去畫線框圖,用于畫思維導圖的工具有MindManager、FreeMind等,用于畫流程圖的軟件有Microsoft Office Visio、Word等,用于界面設計軟件有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此外還需要掌握HTML和CSS等軟件的應用。在傳統產品行業,交互設計師除需掌握上述所說的原型設計工具外,還需掌握平面設計工具如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適當掌握三維設計工具Rhino、Pro/E、Solidworks等,以及渲染工具Vray、Keyshot等。

此外,除了上述的硬性技能條件外,交互設計師還必須掌握諸如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書表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與抗壓能力等軟性條件。因為交互設計是一個交叉性很強的領域,一個完整的交互設計活動通常需要由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共同完成,在團隊合作過程中溝通協調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三)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文化修養與自主學習能力

設計師的生活態度與文化修養非常重要。這里的設計師不僅僅指交互設計師,而是所有對人類文明做貢獻的人,是廣義的設計師。設計師們應該懂得如何關心人、關心社會、熱愛生活。然而,對于這方面的培養在高校教育中還較為欠缺,但這不能僅僅依靠高校教育,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復雜的。每位學生的文化教育背景與經歷都不一樣,很多時候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之余很少有精力再對每位學生進行專門的指導,生活態度與個人修養還是得靠學生自己努力。但高校還是可以盡量提供條件,譬如可開設設計鑒賞課程,在課程中評講部分設計優良、對人類生活有重大貢獻的產品,從而引導學生的設計思維,開拓學生眼界。還需教授學生如何通過網絡與書籍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現今社會發展非常迅速,很多時候交互設計行業的最新動態也絕非在教學課本中出現,而是通過互聯網或各種交流峰會來發布,如騰訊、淘寶、搜狐、阿里巴巴等都有專業團隊在博客上發表交互設計界的最新研究動態,還有部分專業網站如“藍色理想”、“互聯網的一些事”等也會發布與交互設計及UED相關的信息。在我國,每年都會舉行交互設計體驗日,它是由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交互設計專業委員會主辦的,高校和業界共同參與的,是交互設計行業里的重要活動。為此,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懂得利用各種途徑與手段及時了解行業的最新信息。

(四)增強校企合作,鼓勵自主創新

交互設計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但同時也與商業市場有著緊密的聯系。創造產、學、研配套的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環境與教育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不同的模式,使學生能夠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在產學研結合中,企業是主體,也是創新的內在驅動力。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把企業的實題項目帶到課堂上,不僅可以利用企業的設備與資源,也為教學提供了來自行業前沿的資訊。同時高校也可與企業掛鉤建立就業實習基地,將學生中優秀的創意與作品通過企業的資源和平臺得以實現,把學生扎實的專業理論帶到企業的產品開發項目中。

設計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活動,在專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自主創新能力非常重要。此前,有90后大學生創造了一款名為“超級課程表”的手機軟件,馬上在短時間風靡各高校,兩年間已擁有學生用戶600多萬人,并獲得逾千萬元的融資。這是一個自主創新的成功例子。創新的方式多種多樣,學校所做的就是多鼓勵并盡量提供自主創新的平臺和條件,最重要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性。

四、結語

交互設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人才培養模式還在不斷摸索與改革中。而評價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成功與否的重要依據在于畢業生能否很好地適應社會與市場的需求,甚至走到行業的前沿。交互設計的專業教育也要突破常規的教學模式,理論知識與創新能力兩手抓。注重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與時俱進,了解行業的最新知識和動態,與前沿知識和技術接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交互設計師的培養不僅出現在碩士教育,也可在本科教育中自成一專業學科,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交互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辛向陽. 混沌中浮現的交互設計[J]. 設計,2011,(2).45-47.

[2]童慧明. 交互設計21世紀的新設計專業[J]. 設計,2011,(2).44.

[3]吳瓊. 交互設計的域與界[J]. 裝飾,2010,(1).89.

[4]朱慧娟. 工業設計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廣西輕工業,2011,(8).157-158.

[5]汪曉萍. 基于社會需求的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 中國成人教育,2009,(1).108-109.

[6]高聰蕊. 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淺析[J]. 美術教育研究,2013,(23).124-125.

猜你喜歡
設計專業設計教育交互設計
設計專業四年連動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
高職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研究
手藝精神對現代設計教育的意義
設計思維與創新創業
高職設計色彩教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探究
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標志設計趨同化的思考
“發現式教學”在設計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淺談交互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