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產業結構偏離程度的實證分析

2014-10-21 14:54田茂德
中國集體經濟·下 2014年9期
關鍵詞:偏離就業結構西藏

田茂德

摘要:西藏自治區(以下簡稱“西藏”)經過和平解放后的幾十年的發展,其經濟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本文選取標準差的變型公式和泰爾指數對三次產業的產值結構和就業結構的偏離程度進行測算,其結果表明西藏產業結構整體趨勢是趨于合理的。

關鍵詞:西藏;產值結構;就業結構;偏離

一、引言

產業結構一般包括產值結構和就業結構兩方面。在經濟發展初期,經濟發展主要是外生—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其特征是生產效率低、技術含量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開始注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其重點就在于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而產業結構的演變與經濟增長方式又有著密切的聯系,產業結構問題成為了經濟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其中,配第、克拉克、霍夫曼、錢納里、劉易斯、赫希曼、里昂惕夫、赤松要等經濟學者都對產業結構理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由于產業結構的變遷對經濟增長有積極促進作用,我國學者們也開始對產業結構理論進行深入研究。

目前,西藏產業產值結構為“三二一”的形態,就業結構為“一三二”的形態,由此可以看出西藏產值結構是趨于優化的,但是就業結構的演變滯后于產值結構的演變,二者呈現出不協調的狀況。因此,本文運用標準差及泰爾指數對西藏產業結構的偏離程度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提出促進西藏產業結構優化的建議。

二、西藏產業結構的現狀

西藏經過和平解放后的幾十年的發展,其經濟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2012年,西藏地區生產總值達701.0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為22936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為80.38億元,第二產業產值為242.85億元,第三產業產值為377.80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80.4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41.6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78.98億元。在產業結構中,西藏的產值結構和就業結構都有明顯的變化。

(一)西藏產業產值結構的變化

第一階段是從西藏和平解放時到1997年,西藏產業產值結構中第一產業占主要地位且產值占比從97.7%下降到41.9%,第二、三產業則互有交替。其中,第一產業產值占比在1984年以前以及1990年至1991年期間是大于50%,整體呈下滑趨勢;第二產業產值占比變動幅度比較大,但總體是在11%和25%之間浮動;第三產業產值占比從1951年的2.3%上升到1959年的13.8%,1965年至1983年在21%至23%之間浮動,1984年、1985年以及1990年至1995年期間是在32%和37%之間變動,1986年至1989年以及1996年是在40%偏上變動。第二階段是從1997年至2003年,西藏產業產值結構為“三一二”的“J型”形態。在這一階段中,第三產業產值占比超過第一產業,逐漸從40%上升至50%以上,占據主要地位。同時,第二產業產值占比呈上升趨勢,逐漸縮小了與第一產業之間的差距。第三階段是從2003年至今,西藏產業產值結構為“三二一”的“上坡型”形態。在這一階段中,第三產業產值占比仍超過一半,第二產業產值占比超過第一產業且從25.7%上升到2012年的34.6%,第一產業則從22%下降到2012年的11.5%。

(二)西藏就業結構的變動

經過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幾十年的發展,西藏總人口數從114.09萬人增加到307.62萬人,城鎮人口增加到69.98萬人,城鎮人口比重增加至22.7%,城市化率逐漸提高,從業人數也從1978年的93.09萬人增長到2012年的202.06萬人,產業就業結構為“一三二”的結構形態,但是三次產業占比程度有明顯變化。其中,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比逐漸減小,從1978年的82%降低到2012年的46.3%;第二產業就業人數占比從2007年開始超過10%;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占比在1998年、2005年和2012年分別超過20%、30%和40%。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第一產業就業人數占比呈下降趨勢,第二、三產業則呈上升趨勢,且第一產業就業人數主要流向第三產業,流向第二產業的較少。

三、西藏產業結構偏離的測算

(一)測算的數據及公式選取

(二)測算結果及結論

從S的數值來看,其值處于上下波動的走勢,但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即產業結構是逐漸趨于合理的。

從TL的數值來看,其值也是處于上下波動的走勢,其總體也呈現下降的趨勢,說明產業結構是趨于合理的。

四、建議

西藏產業結構雖然逐漸向合理化方面發展,但是三次產業產值和我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西藏應充分利用中央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系列措施落實的機遇,著力提升一產、壯大二產、做強三產,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農業方面,西藏可選擇發展現代生態農業。通過在農業生產、加工等各環節中進行資源利用、循環再利用的方式,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打造綠色生態的農副產品。

工業方面,自治區政府應堅持“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發展模式,進一步扶持特色產業行業,使之成為西藏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進一步完善工業園區的建設,集聚優勢資源,發揮區域優勢,為西藏經濟發展帶來新活力;把清潔技術應用于工業生產過程,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

旅游業方面,西藏可建立區域聯盟,形成旅游景點的系列開發,從而到達留住游客、增加收益的目的;同時可與西藏文化相結合,使旅游業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注重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環保問題,走綠色旅游模式。

參考文獻:

[1]毛陽海.西藏現行產業結構對經濟的影響[J].中國統計,1996(12).

[2]狄方耀.西藏經濟學導論[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

[3]牛治富.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發展路子探究[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學院財經學院)

猜你喜歡
偏離就業結構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一個人的西藏
解讀《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陜西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實證研究
西藏:存在與虛無
圖里的文學文本和譯本對比模型
欠發達地區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性分析——基于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貴州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同關系研究
英文詩歌中的偏離與連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