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融業稅收政策分析和改進

2014-10-21 19:44張宇
華人時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稅收政策

張宇

【摘要】金融業的稅收政策是全世界稅收理論界關注的問題,我國在經濟貨幣化和金融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我國經濟發展中也面臨著流動性過程、儲蓄結構失衡等金融問題。我國金融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利率市場化改革滯后、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間接融資比例過高等原因的限制導致發展進程緩慢,我國的金融業稅收政策改革受到全國范圍的關注。

【關鍵詞】中國金融業;稅收政策;分析與改進

中圖分類號:F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5-103-01

一、目前我國金融業稅收政策效應分析

1.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率。市場經濟體制在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促使經濟增長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是市場經濟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得到認可的原因。市場經濟中的交易主體可以劃分為資金的使用方和資金的需求方,通過市場交易,交易雙方使得自己以最低的成本達到效益最大化。金融業就是在市場經濟不完善的情況下,為了使得資金的需求者和資金的提供者獲得及時、充分的信息已達到交易目的,金融業應運而生。金融業的產生使得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得到大幅度的減低,并且在開展資金支付、交易和結算服務的過程中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使得商品交易得以完成。虛擬商品包括債券、股票、不動產抵押等,虛擬商品的交易能夠滲透到物質資料的生產、分配、消費和交換的過程中去,推動實體經濟得到運轉。通過對馬克思的虛擬資本理論進行分析,我們能夠發現貨幣和信用等金融類商品是高彈性產品,而通過彈性反比法則我們能夠知道金融產品的課稅率應該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下,否則會給總體的經濟發展帶來損失。

2.影響金融產業的規模。在市場經濟發展中,一個行業的準入門檻和平均利潤率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資本在各產業之間的流動。一般來說,一個行業的準入門檻是既定的,那么行業間資本流動的規模就受到行業利潤率的影響,資本從低利潤產業向著高利潤產業流動是必然趨勢,最終使得高利潤產業的規模越來越大,這最終又使得高利潤產業的利潤逐漸降低,使得資本的進一步流入受到阻礙。這種資本之間的流動機制對于金融產業也同樣適用,所以,政府可以通過對稅負的調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節金融產業的規模。

3.促進政府稅收收入的增加。在這方面筆者認為經濟學中的“卡爾多-??怂垢倪M”理論揭示了這樣一種現象:一種變革如果能夠使得受益者所得能夠彌補受損失者遭受的損失,那么改革容易被接受和進行。這種理論放在金融業的稅制改革上也具有現實意義。政府稅收收入的提升并不意味著政府一定要提升稅率和稅基,相反,如果政府能夠借用“卡爾多-??怂垢倪M”理論,對金融業稅負采取低稅率的方式進行征稅,從而以較小的稅收損失換來總體稅收收入的增長。從這一方面來說,中央政府和各個地方政府降低金融業稅負對于促進金融產業的自身發展和積累具有積極的意義,也能夠提升一個國家的稅收收入。

二、我國金融業稅收政策建議

首先,我們應該創造良好的稅收環境以使得金融產業的效率得到提升。改革開放30年來的市場經濟發展經驗告訴我們,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和金融業的蓬勃發展有直接的關系。筆者調查研究發現在1978-2013年間,我國的經濟增長、金融發展和稅收收入之間存在著協調和整合的作用,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和GDP之間一直存在著正相關關系。所以,我國政府在制定金融業的稅收政策時,首先應該考慮良好的稅收環境的營造,使得金融業的稅收政策對本行業的功能和效率的影響。在這里筆者認為需要注意的是提升金融業的效率并不是無限擴大金融業的產業規模。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歷史經驗表明,金融產業占GDP比重過高會導致制造業和實業資本出現擠出效應。最終導致產業出現空心化。

其次,重視運用金融間接稅調控工具。木文通過對金融業稅收政策微觀效應的實證研究發現,在當前我國實施的直接稅與間接稅并重的稅制結構中,相對于直接稅(所得稅),間接稅(營業稅)對金融業的信貸規模、收入、利潤均有著顯著的影響。以調節金融業信貸規模為例,本文通過對5家銀行業上市公司2000年-2010年間的面板數據回歸模型的實證研究發現,金融業間接稅(營業稅及附加)每增加一個百分點,銀行業的信貸規模將減少0.7個百分點。這充分表明,我國現行的金融業營業稅政策在調控金融信貸規模上有著顯著的作用,政府可考慮運用金融業營業稅政策工具,加強對金融業的宏觀調控,促進宏觀經濟與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最后,客觀看待我國金融業的稅負問題金融業的稅負問題始終是我國學術界在研究金融業稅收問題時反復提及的問題,普遍的結論是我國金融業稅負較重,不利于金融業的發展,根據西方經濟學中經典的拉弗曲線等理論,應對金融業實施低稅率、低稅負的政策。本文通過實證研究認為,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政府應客觀的看待金融業的稅負問題,在我國金融體制改革與利率市場化未有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不宜盲目給予金融業低稅負政策。本文通過對我國A股金融業等七大行業上市公司實際稅負(ETR)的測算與行業比較,我國現行金融稅率及金融業上市公司實際稅負的國際比較以及我國A股上市銀行的實際稅負(ETR)與績效(ROA)的協整檢驗等實證研究發現,我國金融業在2006年一2010年間的平均稅負水平并不存在過重的情況。

參考文獻:

[1]白欽先,張志文.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中國的經驗研究[J].南方經濟,2008.

[2]劉強.中美金融機構稅負的差異及其效應分析[J].新財經,2011.

[3]肇越.金融資產膨脹與金融體系穩定[D].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論文:國家圖書館,2005.

[4]薛薇.銀行稅收理論與制度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論文:國家圖書館,2007.

猜你喜歡
稅收政策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稅收政策研究
淺析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改革對國內市場影響
推進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
探討我國電子商務稅收政策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稅收政策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西安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探討
黑龍江省復制上海自貿區稅收政策可行性研究
融資租賃的稅收政策與完善方式研究
探討“營改增”對鐵路運輸企業帶來的影響及對策
不要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