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策略

2014-10-21 19:53邱曉芬
科學時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輔助工具跨文化意識博客

邱曉芬

【摘 要】為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把語言與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但由于課時少、師資短缺等原因,文化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并未受到重視。為改變這一現狀,作者從理論、技術及跨文化教學等三個角度出發,提出博客可以作為一種文化教學的課外輔助工具,彌補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缺失,以此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博客;輔助工具;跨文化意識

1.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交通和通訊手段的迅速發展,各種文化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然而由于文化差異產生的眾多交際失誤、矛盾和沖突,使“地球村”的“村民”在文化和價值觀念上產生了巨大的隔閡。正是這隔閡使人們的心理距離加大。因此培養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縮短文化距離,發展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的迫切需求。英語學習的目的不再只是為了與來自英語國家的人們進行交流,而是與來自世界各國、各個地區的人們進行交流。鑒于此,許多外語專家和學者已經達成共識: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應從原來的a native speaker轉變為an intercultural person(跨文化的人),即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

2.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一般而言,大專院校的非英語專業沒有專門開設如《英美概況》之類的介紹英美國家背景文化的課程。由于課時有限,一些英語教師在上課時只是簡單地導入一下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學生又要在一定時間內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以求在就業時能有一塊“敲門磚”。因此,在一些院校,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是脫離的,很難形成系統性。大多數教師與學生注重的是語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如聽力、口語、閱讀及寫作等能力的提高,而非跨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及發展,結果在學了多年英語之后,學生對一些英語國家的文化與本國文化之間的差異知之甚少。學生缺乏跨文化方面的知識,缺乏文化差異的理解,這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際中無疑會導致交際失敗。這就違背了外語教學的初衷。

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嚴峻課題,而這一重任無疑落在了各級學校的英語教師肩上。教學研究者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及實踐發現,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CALL),通過課外學習,可以彌補上述文化教學的不足。具有豐富資源的因特網能夠把課內外的語言學習及文化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外語教學及學生掌握跨文化知識提供了一個平臺。

3.博客:輔助英語教學新工具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外語教學創建了一個絕好的數字環境,因特網的發展向外語教學提供了大量真實、豐富的教學資源,優化了外語教學環境,為學習者掌握更多的跨文化知識提供了更好、更廣闊的空間和平臺。語言學習需不斷實踐的特點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取決于豐富的英語教學環境。課堂無疑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知識的消化、鞏固及應用不可能在課堂上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因此課外時間便成了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及補充。

近年來,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技術,博客,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包括教育領域,由此吸引了一批探尋其教育功能的教育研究者,特殊的教育博客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開放”、“自由”及“共享”等特點使教育博客在網絡中迅速崛起,取得了一席之位。這無疑對師生的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甚至教育理念,都產生深刻的影響。

教育博客在教學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教師而言,博客可以是他們整理知識、反思教學及改進教學的場所,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平臺;對學生而言,通過寫讀博客可以構建他們的學習體系,見證他們學習的發展過程。通過使用博客教學,課外時間便成了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及補充,同時博客也可充當自主學習材料的資源庫。

3.1博客在外語教學中的優勢

因特網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引起了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而且促進了文化教學。博客輔助的外語教學有許多優點。因此,在教與學的過程,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博客。

3.1.1博客促進了有效的自主學習。認知心理學認為,人的認識不是外部刺激直接形成的,而是外部刺激和認知個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從博客特點和應用方式來看,它是符合學生認知心理的學習工具。首先,博客是一種新型網絡技術,開展基于博客的學習活動,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博客具有即時、開放、個性化等特點,學生可根據自身水平和需要,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可以在相關的博客群體中較為容易地得到相關知識或線索,并進行加工和使用,避免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習自主性不大的局限性。

3.1.2博客創設了有效的學習情境。 博客為外語學習創設了一個在虛擬空間中的有效而真實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通過用英語寫博客表達自己的思想,記錄他們的學習經歷;也可以和別人進行交流;而老師可在博客中布置不同的作業,讓學習獨自完成或小組完成。這些都可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環境中進行,學生可以通過活動進行真實有效的學習。

3.1.3博客構建了開放的語言學習與交流環境。在讀寫博客的過程中,學生突破了教材和教師的限制,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選擇合適的網絡傳播者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在博客中通過相互鏈接和共同參與,組建自己的傳播群體,建立校園以外的學習共同體,相互彌補不足,共同提高英語水平。學生的學習互動從教室擴展到了網絡,從師生擴展到生生甚至是其它的學習群體。這種互動環境的建立有助于彌補目前課堂互動不足的缺陷,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并可以提高其學習熱情。

3.1.4利用博客可以進行有效的反思性學習。通過讀寫博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及反思性學習能力。在博客中,學生不僅可以記錄他們的學習過程,也可以與其他人分享他們的學習經歷。這種自主、開放的學習方式為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方法。教師可把學生的博客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種依據。同時,教師也可在自己的博客中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改進他們的教學方法。

由于博客在外語教學中的優勢,許多老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把博客作為教學中的一種輔助工具。他們發現利用博客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工具可以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創新能力,并且能夠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3.2基于博客的文化教學的可行性

筆者通過研究,認為博客可以作為文化教學的輔助教學工具,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此,筆者從理論、技術及跨文化教學等三個方面來論證其可行性。

3.2.1 理論方面。從應用形式及特點來看,作為新型學習工具的博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理。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合作學習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博客是新型的網絡交流工具。在博客中開展一些學習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學生在博客中可以根據不平的水平和要求而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這樣就避免了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限制。對于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由人機交流而產生的放松環境能消除他們在教室中面對老師或其他同學而產生的那種焦慮情緒。有些學生不愿在課堂中表達他們的思想,但卻愿意在博客中發表他們的看法。他們在博客中發布他們所發現的,向同伴展現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他們有了更多使用英語、用英語討論的機會。通過博客學習,那些學生的一些觀點被別人接受并受到尊敬,他們就會感到有種成就感。對另外一些學生來講,博客學習也會讓他們產生一種長期學習目標文化的興趣,從而產生一種長期的自發、自主的學習。

3.2.2技術層面。文化教學被認為是語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可見,對于外語教師而言,這絕非易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語教師在尋找適當方法的過程中已求助于信息技術來傳授文化課。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應運而生,它與文化緊密相關。一些研究者認為在設計CALL課程時把語言和文化分離是不可能的,因為CALL是有關語言的,而語言則是最好的文化問題。

和其他網上交流方式一樣,博客在近幾年得到了大范圍的流行,被認為是能夠提供真實英語學習環境和學習材料的有效工具,使全世界的人們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博客激發了人們之間交流的動機,加強了用目的語寫作,同時提高了人們的文化意識。

3.2.3 跨文化教學角度。從跨文化教學角度來看,博客無疑是一種文化教學的好工具。 把博客作為一種文化教學工具,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是采用體驗探索式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自主學習的方式。就教學材料而言,博客可以提供以網絡為基礎的動態學習材料以滿足真實性及現代性的需要。

博客能夠提供較好的評價方式來評價學生在文化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進步。博客可以做為每個參與者的電子學習檔案,從這個檔案中可以清楚的得知學生在某一段時間內在文化學習做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績。

筆者認為由于英語教學時間有限,博客作為一種文化教學工具,不適合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使用。它的教學功能應當在課外體現出來。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在博客中進行學習活動,使博客成為一種文化教學的輔助工具,以真正促使學生學習相關的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和本國文化的差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3.3基于博客的文化教學的優勢

與傳統課堂的文化教學相比,基于博客的文化教學有諸多優勢。

首先,網絡中豐富的信息資源能擴大學生的視野,保證了對學生有益的多樣化的,多變量化的動態的文化教學信息。

其次,網上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學生都可以在課后進行博客上的文化學習。

第三,博客提供了一個虛擬的合作學習環境,在這里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是同時的,也可以是異時的。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對某個文化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相互交流他們在文化學習的經歷,或是自行發布相關的學習材料,供其他同學學習。

顯而易見,基于博客的文化教學與基于課堂的文化教學主要不同在學習模式的轉變。在博客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中心,而老師則是指導者、見證人、共同學習者。老師將不再直接地向學生灌輸文化信息,而是提供帶有問題的相關文化現象,為學生創建了個適當的學習環境,而老師選擇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圖片,音頻文件,也可以是視頻或者相關的網絡鏈接。當然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提供這些材料,但由于課時限制的原因,只能在課外提供這些材料,以供學生課外學習,鼓勵他們進行有效地自主學習。

3.4不足

當然,正如傳統的課堂一樣,博客教學也不可能解決在教學中出現的所有問題,畢竟它只是一種輔助的教學工具。因此在使用博客時有些問題是無法避免的,如參與者的積極性、信息的及時反饋及內容的及時更新等。但是只要使用者熟知并事先做好準備,這些不足還是可以彌補。

4.基于博客的文化教學的活動設計

4.1總則

為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老師不應只簡單地傳授文化知識,否則,學生會失去在博客中進行文化學習的興趣。在決定應教什么及如何教的時候,老師肩負著主要的任務。因此,精心設計的博客活動是基于博客的文化教學的關鍵。

既然外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習者,即跨文化的人,在現代外語教學與傳統外語教學的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中難免存在著一些差異。張紅玲(2007:232- 241)總結了跨文化教學中的十個教學原則與方法,即:

1)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引導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為主要教學模式;

2)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結合;

3)調動學習者的各種學習潛能和機制,多層次、多渠道地進行教學;

4)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認知發展水平和語言與文化學習的規律,逐漸從具體、直觀的、與學習者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實用主題過渡到間接、抽象的意識形態領域;

猜你喜歡
輔助工具跨文化意識博客
面向老年用戶的失智照護輔助工具交互界面設計研究
啤酒瑜伽
游戲輔助工具掩護惡意程序入侵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思路
淺談大跨懸澆梁掛籃行走系
育兒博客
博客相冊
博客相冊
我為博客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