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區村級用水、計時收費管理模式淺析

2014-10-21 19:53吳君樂劉立
科學時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應用

吳君樂 劉立

【摘 要】介紹了石津灌區村級用水的幾種管理模式,及“計時收費”管理模式的運行方式和計算方法,以促進計時收費在灌區的推廣應用?!娟P鍵詞】計時收費;應用;可持續發展

石津灌區的水源工程為位于滹沱河中上游的崗南和黃壁莊兩座大型水庫。灌溉工程始建于1942年,1949年建成,半個多世紀以來,發揮了顯著的灌溉效益,為區域農業生產發展乃至濟社經會發展做出了貢獻。位于中國河北省中南部,滹沱河與滏陽河之間的冀中平原。 石津灌區工程建設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家對灌區投入大量資金,受益鄉村、投入大量勞動力,灌區工程形成六級渠道網絡,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為當地的經濟開發、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但是,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以后,村級用水,收費管理發生了根本變化,澆地成本越來越高,使渠水灌溉面積大量萎縮,嚴重制約灌區可持續發展。

結合實際情況,石津灌區大陸村管理處在收益村推廣了“計時收費”的村級管理模式,渠水市場相對穩定,收到了“保穩、增效、節水、減負”的效果,這是大陸村管理處處近幾年來保穩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認為“計時收費”是一種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村級用水、收費的管理模式,值得在灌區推廣應用。

1、“計時收費”基層用水收費模式的發展。

農村實行土地承包經營以后,村級用水、收費由全村統一核算,變為以農戶為單位用水收費,大水漫灌,管理不到位,跑、冒、滴、漏,水資源浪費嚴重,畝次澆地成本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1982年開始,趙平邱北村化小核算單位,采取了以原生產小隊或渠系為單位,按用水時間、用水量進行結算,然后再以畝次向用水戶征收稅費。這是一種比較切合實際的村級用水收費模式。1985年以來,通過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調查研究,不斷完善提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化小核算單位,逐步形成以聯戶或單戶為一用水單元,采用“計時收費”的村級用水,收費管理模式,通過我處的宣傳、召開現場會、廣播、抓試點等形式的推廣,深入效益村召開座談會,讓用水戶參與組織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既能增加用水、收費的透明度,又能能加用水戶的節水意識;既能有效節制大水漫灌,又能有遏制水費亂搭車。

2、“計時收費”村級用水、收費模式的運作。

“計時收費”村級用水、收費模式是以聯戶或單戶為一用水單元,根據斗口的日流量、綜合水價加村級經費計算出每分鐘應繳納的水費,再乘以每個用水單元的用水時數,就是該單元用繳納的水費,水量有變化,發分段計算。

其計算方法是:(應上繳國家水費+村級管理經費)×斗、毛渠口實際用日流量÷24÷60分=每分鐘應繳納的水費,然后乘以用水戶用水時數就等于該用水戶用繳納的水費。以下舉例說明:

例一:一干五分干二支渠收益范圍內多采用聯戶用水,個別也有單戶用水的,用水戶自己清渠、護渠,不加村級經費,灌溉站直接與用水戶結算水費。2010年趙中村村民馮京入灌溉麥田9.8畝,綜合水價14205元立方米/日秒,第一水用日流量0.10立方米/日秒,用水時間4小時28分鐘,每分鐘0.99元,應繳納水費256元,畝次成本27元;第二水用日流量0.09立方米/日秒,用水時間3小時50分鐘,每分鐘0.89元0.09,應繳納205元畝次成本20.92元,每畝綜合成本47.92元,(其計算公式為14205×0.09÷24÷60×230=205元÷9.8=20.92元)與機井澆地費用不相上下。(機井15元/畝×3水=45元)

例二:南梁村在一干五分干閆莊支、六支收益。2010年組織10人負責2條支渠的用水管理,渠道維修用工96個,開支4800元,用水13天,管理用工107個,日工資50元,用水管理費5350元,合計經費開支10150元,春灌實用斗口水量5.66個,每個水加征村級經費1795元,村按綜合水價16000元與農戶結算。如該村村民江彥晨用斗口日流量0.126立方米/日秒,用水時數150分鐘,(應繳納水費=16000元×0.126÷24÷60×150=210元)灌溉面積6.5畝,畝次成本32.3元。該村春灌效益面積1580畝,澆地面積2660畝,應上繳水費80400.03元,綜合費用90550.3元,畝次成本34.05元,經調查畝次成本最高的戶39元,最低的戶31元。

3、多年來現有幾種村級用水,收費管理模式的利弊與分析。

3.1、由村統一管水,統一核算、統一收費標準的村管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延續了近半個世紀,在灌區灌溉管理工作中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農村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以后,這種管水、收費模式和實際情況已不相適應,喝大鍋水的現象嚴重存在,灌水定額難以有效控制,形成惡性循環,影響了農戶用水的積極性。2010年我處村統計的幾個村畝次標準:邸亮莊村53元,張莊村57元,講理村60元,比南梁村村用“計時收費”的標準高出了36%- 44%。實行這種管理模式的村都是村班子比較強硬,要改起來很困難,但用水戶負擔重,容易使渠灌面積大量萎縮。如講理村由5700多畝灌溉面積只剩下1000多畝地,東汪一村、西侯高村等部分村因此全部停灌。

3.2、承包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是承包人與用水戶討價還價,田間工程無人維修,能用就行,澆近不澆遠,水費征收保證率低,影響水費安全。如延白村2001年春灌的水費當年未能結清,因此造成大面積停灌,農渠工程廢棄。此種管理模式說到底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不賺錢就不干,承包人更換頻率高,個別村一年一換,有的村甚至一個灌季更換兩次,嚴重影響和制約灌區長遠、有效、可持續發展,所以這種管水收費模式也是不可取的。

3.3、“計時收費”的管理模式。

這種管理模式能增加用水、收費的透明度,能有效制止水費亂搭車,保證了水費征收安全。比如2008年5月17日下午,五分干收益的兩個鄉鎮16個村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雹災害,過雹面積15880畝,其中10540畝絕收,涉及二水斗口水量21.67立方米/秒,二水水費征收困難較大,但是受災村基本都是采用“計時收費”的管理模式,每戶負擔水費一般在100- 200元左右,通過細致的工作,與6月24日前水費全部征清。這種管理模式,增加了用戶的節水意識,降低較低成本,提高群眾小麥澆二水的積極性。

4、對“計時收費”村級用水收費模式的幾點意見。

4.1、采取這種管理模式應避免日流量過大,戶與戶更換頻率高,有時出現空缺,造成水量浪費,用水單元采用聯戶的辦法,以3- 5戶、10- 20畝面積為宜,五分干二支受益村多采用其法,灌溉站與用水單元直接結算水費。

4.2、實行用水和協會管理形式。發揮農民用水戶協會作用,每村成立若干用水組,讓用水戶直接參與管理,加強水管單位與用水戶的直接聯系,推行“水量、水費、水價、地畝”四公開,增加透明度,減少收費的中間環節,防止水費被挪用,以保證足額按時收繳到位。

4.3、采取這種管理模式,個別農戶可能會出現高地與洼地澆地成本差距較大的現象,管理中要注意做個別調整,縮小差距。

4.4、為避免日流量減小,延長輪灌周期,可采用農毛渠分水的辦法,將水量測點由斗口推至到農(毛)渠口。

4.5、采用這種管理模式,要求流量相對平穩,田間工程相對完整,所以要求水管單位要加強用水管理,大力改善末級渠系的工程條件。

水資源短缺將成為灌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最大障礙之一。隨著灌區面積的不斷擴大,人口的逐步增長,水資源壓力越來越大。地方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水資源壓力越來越大,必須樹立風險意識,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以水定發展,以水定效益。推廣“計時收費”的管理方法,是建立節水型灌區、建設節水型社會,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全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作者簡介:

吳君樂,男(1979- -),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工程管理及渠道管理工作。

猜你喜歡
可持續發展應用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