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知識分子的人文情懷

2014-10-21 20:08王在祥
商品與質量·消費視點 2014年11期
關鍵詞:憂患意識道德觀念人文情懷

王在祥

摘要:張煒是齊魯作家的杰出代表,他身上閃耀著齊魯作家共同的美好品質,如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沉重的憂患意識、骨子里的道德觀念等,這些良好的品質,是張煒生于廝長于廝的那片土地的饋贈,也是張煒辛勤努力的結果。同時,張煒也閃耀著屬于自己的光芒。

關鍵詞:道家文化;責任感;憂患意識;道德觀念;人文情懷

張煒是80年代嶄露頭角的山東作家,在山東作家群中,張煒依靠自己的勤奮和對藝術的執著的追求,逐漸吸引了眾多特定讀者的眼球。從《古船》開始,我們開始知道這個渾身充滿了傳統人文情懷的年輕作家。并且在以后的作品中他都始終以巨大的熱情關注著社會,關注著現實。

一、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文化功底深厚一直是齊魯作家的重要特征。張煒的精神世界很復雜,傳統文化的各種因子都能在其作品中找到體現。在《古船》中,我們來討論一下道家文化對其影響,張煒的心理結構中積蘊了豐厚的道家精神,而這對他的創作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張煒筆下的施虐者也有共同特點,他們工于心計,城府很深;沒有任何信仰和道德感;他們善于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在任何社會,任何斗爭中都能成為勝者;他們虛偽狡詐,滿口仁義道德,但心里盤算的都是壞主意。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使用任何手段將對手置于死敵。四爺爺在洼貍鎮威望很高,但通過張王氏的回憶,其沽名釣譽的程度可見一斑。由于李其生在大躍進時期當著參觀團說了實話,四爺爺指使人將李其生暴打一頓,而當著眾鄉親的面又大仁大義的表演一番,其自私自利、卑鄙無恥程度讓人不得不對此人刮目相看。如果更深一步考察張煒小說這兩種人物類型,作者在臧否人物時潛隱地使用道家的價值標準,即那些善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道家的人格理想,而惡者形象也正是為道家所貶斥的。道家在追求完美人格理想時,追求的是自然的狀態。老子多次以“嬰兒”象征這種天真未鑿的狀態?!皳粴庵氯?,能如嬰兒乎?”“恒德不離,復歸于嬰兒?!崩献釉鴮ⅰ皹恪币暈榈赖谋拘?,他說“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彼詮垷樞≌f中正面人物大都自然質樸,即使奮起抗惡,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而那些惡者則是社會異化的產物,他們自私自利、惟利是圖、虛偽狡猾、損人利己,完全背離了人類善和自然的本性。在對人的估價上,張煒與道家有內在的相通之處。

二、強烈的使命感和對文化反思的勇氣

文人對待自己總是嚴格而苛刻的,對待事物同樣一絲不茍。在經歷了苦難的幾十年入80年代后,中國知識分子爆發出振聾發聵的自己的聲音,出現了反思文學,尋根文學。代表作家有張賢亮、張承志、王蒙等。在如何對待這段歷史的問題上,《古船》做出了全新的探討,并從哲學意義上給予了一個明確的答案。文中作者對于土地改革的描寫,集中在十七、十八兩章。盡管字數并不是很多,但由于這兩章中腥風雪雨密部,殘酷斗爭相繼,以前寫土改的作品,比如《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從未這樣說過,它的分量是很重的,還因為土地改革中的“左”傾錯誤帶來的種種后果,成為作品幾個主要人物(如趙柄、趙多多、隋抱撲、隋見素、隋含章)的人生軌跡的原因和起點。作品中的描寫是否失真?作品寫的是膠東半島解放區的那場土地改革。

三、沉重的憂患意識

《古船》有沉重、深刻的特點,不這樣就不能寫盡苦難,不這樣就不能表達作者對民族對未來深深的憂慮。作者描寫分析了幾十年的民族苦難,面對這樣的苦難,作者只能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到血淋淋的事實,忍受千萬條蠹蟲吞噬自己的靈魂,面對言說不盡的痛苦,作者不停的哀嘆、感慨,使作品充滿沉重的憂患意識。

四、靈魂深處的道德觀念

張煒的作品中一個很明顯的特征是對人物的全部肯定或否定,這表現了作者對人格衡量的標準是帶有理想色彩的?!豆糯穼懥藢⒔迨畟€任務,作者根據善惡對立模式將他們分為兩類,善的一類是隋迎之、隋不召、抱撲兄妹,惡的一類是趙柄、趙多多之流。作者最關注的是這些各具特色人物的精神世界。對善的一類,作者是同情和贊揚,對惡的一類作者表現出強烈的痛恨和鄙視。作品中美與丑、善與惡、情與理所造成的各種沖突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蘊。

作者對人物的善惡二元分類,寄寓了作者對道德的追求和心中理想的道德境界。在市場經濟大潮大兵壓境,西方享樂主義物欲主義沖擊傳統文化的殘酷現實下,重拾傳統道德觀念,重塑中國人的道德境界,這種精神更顯得彌足珍貴。

五、強烈的人文關懷

“藝術的本質是詩,詩性和抒情性是一切偉大藝術品的共有特征,那種詩意的狀態為人類共有的情感提供了棲居地,使情感有了一個飛升的對象?!盵2]在張煒作品中我們可以時時刻刻感受到他對美好事物的愛,他認為愛是每個人都具備的,并且概括出了“愛力”這個詞。張煒說:“人顯然是有愛力的。它也確是一種能力,一種力。這種力的特別和怪異,無論怎么形都不過分。它潛融在人的心靈和肉體之中,與人的生命合在一起,難以分剝?!盵3]這種愛力太過強烈,張煒小說中自然而然的選擇了詩性的語言,這種寫作手法顯然獲得了成功,并成為張煒小說的標志之一。

張煒在女性身上所發現的溫情、愛意,一方面構成了作品中的一系列美好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又構成了他感知世界萬物的基本態度。正是這樣,才使得張煒作品充滿了對人物命運的深切關懷與同情,人物也更富有血肉和靈氣。

六、結語

張煒小說是這眾多作家作品的一個典型標本。他以地之子的責任和義務,在現代精神迷亂的時代,高舉齊魯現代人文精神的大旗,在憂憤的歸途中重塑齊魯人文精神的時代使命,以悲愴的情懷、莊嚴的道德義務、沉重的理想主義情節,向我們的時代追問這形而上的意義,展現了當代知識分子強烈的人文情懷,為我們的時代精神的重塑,舉起了一面不倒的齊魯人文精神之旗。

參考文獻:

[1]蔡世連.古老土地上的痛苦選擇——論張煒古船的文化意蘊.當代文藝思潮,1987,(4).

[2]謝有順.大地烏托邦的守望者——從柏慧看張煒的藝術理想.當代作家評論,1995,(5).

[3]張煒.長篇小說創作札記.當代作家評論,1996,(3).

[4]張煒.隨筆精選.山東:友誼書社,1997.98.

[5]張煒.羞澀與溫柔.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46.

[6]張煒.昨日里程——張煒訪談. 流動的荒原之草,1998,(9).

[7]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76.

[8]李澤厚.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138.

[9]孔范今.張煒研究資料.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126.

猜你喜歡
憂患意識道德觀念人文情懷
湖湘文化中的憂患意識與魏源的“救亡圖存”“經世致用”
中原文化與文曉村新詩創作
論中西方神話創作的異同性及成因
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公民教育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美育實踐研究
論宋代豪放詞中的人文情懷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警惕美國別有用心的“憂患意識”
以“憂患意識”鍛造領導核心
對體驗性德育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