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兩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

2014-10-21 11:07王莉陳永杰胡俊偉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價值理念支撐體系績效評估

王莉 陳永杰 胡俊偉

摘要:本文基于創業教育的價值理念、發展動力、支撐體系和績效評估四個核心要素對中新兩國兩所代表性高校進行了實證比較。研究表明,中國高校的創業教育發展戰略應實現五個轉變,即從生存型的創業教育理念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從政府驅動型的創業教育動力向社會驅動型轉變;從注重校內—國內的二元創業教育空間向校內—國內—國際三元創業教育空間轉變;從注重創業教育的“輸入”環節向注重創業教育的“輸出和反饋”環節轉變。

關鍵詞:創業教育;價值理念;發展動力;支撐體系;績效評估

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擴展。構建科學有效的創業教育體系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發展知識經濟、創業型經濟,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要求[1][2]。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業教育相比,中國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創業教育模式還不成熟,創業教育水平整體較低。2012年4月,《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將加強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未來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強調創新創業教育對全面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作用[3]。在高校創業教育的改革轉型和全面推進新時期,比較分析中外高校的創業教育模式,借鑒國外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有助于促進中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反思與改革。

一、樣本選擇與分析框架

(一)樣本選擇

中國和新加坡具有相近的地緣和同源的價值觀念,因此分析比較兩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模式、特征,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改革發展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本文選擇中國的浙江大學(以下簡稱“浙大”)和新加坡的國立大學(以下簡稱“國大”)作為分析和比較的樣本。兩所高校都是本國最著名的高校之一,其創業教育模式在本國高校創業教育體系中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浙大位于中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浙江省杭州市,創業氛圍非常濃厚。受此影響浙大也將創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特色和比較優勢。2006年浙大在管理學院內設立了全國首個創業學博士點,[4]并專門設立浙大全球創業研究中心,探索產學研相結合模式,培養創業人才。此外,在協同推動創業教育方面,浙大先后與隆德大學(LU)成立創新與創業聯合研究中心,與杭州市合作共建國內首個校地合作的大學生創業學院。同時,基于在國內創業教育領域的優勢,浙大還成為全球大學創新聯盟亞太中心(GUNI-AP)秘書處所在地,并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浙江大學創業教育教席。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高校,其創業教育的國際化水平、投入水平和培養模式具有較強的可借鑒性,其先后在硅谷、費城、上海、斯德哥爾摩、北京等地,與斯坦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復旦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合作建立海外分院,每年派出大批學生到這些分院進行實踐學習。截至2013年,已經有超過1300位學生完成了海外學院課程,學成回國后在新加坡國內創辦了超過150家新公司。[5]

(二)分析框架

創業教育行為本質是一項組織行為。組織學和組織行為學將一個組織的治理結構分為四個部分:一是價值和理念;二是組織體制;三是運行機制;四是方式方法和技術手段。[6]創業教育作為一項組織行為也包含類似要素:創業教育的價值理念;創業教育的組織體制;創業教育的運行機制和創業教育的方式方法、技術手段。其中價值理念包括創業教育的內涵和目標;組織體制包括:創業教育管理機構設立、創業教育平臺建設等;運行機制包括創業教育方式、績效評估等;此外,創業教育的構成要素還包含物質保障、師資保障、政策支持等等。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將創業教育的構成要素界定為:1、創業教育的價值理念;2、創業教育的發展動力;(3)創業教育的支撐體系;(4)創業教育的績效評估。我們將從這四個方面對兩所高校的創業教育模式展開分析。

二、對創業教育價值的認識

價值判斷會影響個體和組織的行為選擇。實施創業教育的前提是正確理解和把握創業教育的價值目標。創業教育的價值目標由低到高包含三個層次:培養創業技能;培養創業精神;形成社會創業文化。前者著眼于授予學生創業的實際技能,提高創業實踐能力;中者不僅僅注重創業技能的提升,更注重挖掘創業的精神內核:如責任感、創新、富于挑戰和冒險等等;后者是前兩者的綜合,也即通過對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將這種能力和精神融入到日常行為中,成為一種行為價值和習慣,最終形成社會創業文化。由此我們將這三個層次分別定義為:生存型創業教育,發展型創業教育和享受型創業教育。

圖1 創業教育價值目標的三個層次

中國高校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形勢嚴峻;在此背景下,創業被認為是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重要途徑,而創業教育也因此得到重視,并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浙大對創業教育的探索始于1999年,在當時校領導的倡議和支持下,先后成立了浙江大學學生創業協會、研究生創新創業中心等學生組織;2000年浙大成立了國家大學科技園,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創業實踐基地;同時積極承辦和主辦“挑戰杯”等各類創業計劃競賽。2002年至2005年,浙大開始注重創業教育的國際化視野,先后引入亞太區學生企業家精神協會(Asia一PacificStudentEntrepreneurshipSoeiety)、國際大學生企業家聯盟(StudentsInFreeEnterpl-ise)等。自2006年起,浙大開始注重創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積極探索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先后組建“創業管理精英班”,全球創業研究中心,國際創業研究院,并發起發起“求是強鷹實踐成長計劃”,通過選拔優秀大學生與知名浙商結拜師徒的形式,來增強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總體來看,浙大對創業教育價值目標的認識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I.生存型創業教育(1999—2005);即通過創業教育讓大學生了解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拓展就業渠道,緩解就業壓力。II.向發展型創業教育過渡(2006—今);雖然創業教育服務就業的功能和目標沒有變,但創業教育的價值目標融入了新的內涵。創業教育開始注重培養一種“創業精神”:“培養具有具有國際視野、創新思維、社會責任和全球領導力的企業家型管理精英人才?!盵7]這一階段,雖然發展型創業教育理念得到重視,但受到國家政策導向和就業形勢的影響,創業教育仍然以“以創業帶就業”“緩解就業壓力”為主要目標。[8]

與中國政府將創業教育作為促進就業的初衷相比,新加坡政府在推動創業教育之初就站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宏觀視角,認為創業教育是知識經濟的必然要求,是推動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繁榮社會創業精神和創業文化的一項長期戰略。在此背景下,國大較早的開始進行創業教育研究和實踐。創業教育實施之初,國大就明確了創業教育的目標愿景:“讓學生發揮潛在的創業精神,最終希望培養睿智有遠見的未來商界領袖,能在瞬息萬變且交織繁復的世界里掌握經濟脈絡,游刃有余?!碧貏e注意的是,國大將“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以及能適應不同環境的世界公民”作為教育一以貫之的使命和理念。[9]因此,國大的創業教育形成了以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為主要目標的發展型理念,同時開始向享受型過渡。

三、創業教育的發展動力

從創業教育的實踐來看,政府推動和社會推動是創業教育發展的兩類重要推力。由此我們可將創業教育劃分為:政府驅動型和社會驅動型。在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這兩種力量通常共同作用于創業教育,因此我們探究的是在創業教育過程中哪種力量發揮著主導作用。

(一)政府驅動型的浙大模式

2002年4月,中國教育部確定九所重點大學作為試點院校作為全國創業教育的試點高校。 這些試點院校通過不同的形式和路徑,在政府的引導下,對創業教育開展了進一步的實踐性探索。2005年,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和國際勞工組織合作,在中國大學中開展KAB創業教育中國項目。2010年4月,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首次以教育部高教司、科技司、學生司、就業指導中心四大司局的聯動機制,形成創新創業教育、創業基地建設、創業政策支持、創業服務“四位一體、整體推進”的格局。隨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也進一步明確了要大力推進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工作。這兩個文件的頒布標志著中國高校創業教育將進入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的全面推進階段。[10]浙大創業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得益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合作。在教育部等國家部門的支持下,浙大先后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創業學博士點,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創業教育平臺。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浙大先后與杭州西湖區政府、蕭山區政府、杭州市國家高新區、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門聯合共建了“杭州市大學生創業園(西湖·浙大科技園)”;“浙江大學研究生創業素質拓展基地”;[11]海歸創業基地;[12]杭州大學生創業學院[13]等創業教育平臺。由此可見,在我國的創業教育發展中政府力量發揮著主導作用。雖然,近幾年浙江大學根據社會需要,市場需求不斷加強與企業或其他組織的合作,但總體來看政府在政策導向和資源支持方面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

(二)社會驅動型的國大模式

與中國大學的創業教育相比,國大更側重利用社會的力量來推動創業教育的發展。市場導向、社會導向是國大在推動創業教育中的堅持的重要標準,企業、非政府組織等社會主體的力量在推動創業教育過程中,發揮著獨特和明顯的作用。

在運作模式上,國大于2001年成立新加坡國立大學開創網( NUS Entrepreneurship)[14],旨在聯系企業、大學等合作伙伴,以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國大的創業教育提供豐富的資源。國大為推動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和國際化視野,先后先后在硅谷、費城、上海、斯德哥爾摩、北京等地建立海外學院。在海外學院就讀的大學生, 一方面可在當地知名合作院校修讀與創業相關的課程, 另一方面也在高科技公司實習, 以獲取寶貴的創業實踐經驗。[15]同時為了推動創新成果的市場化和產業化,國大還專門成立了“企業培育所”。通過基本設施服務、專業管理服務等, 鼓勵師生依據現有的創新成果設立公司,形成科技產業鏈。1998 年到2001年, 每年新設科技企業達到10家左右,2003 年到2005年,每年新設科技企業多達20多家, 發展速度非?????傮w來看,國大在創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注重企業和社會的力量,隨著創業教育理念的轉變、國際化水平的提升、市場和社會的轉型發展,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創業教育的支撐體系

依據創業實踐,我們將創業教育的支撐體系劃分為三個子體系:組織體系、課程教育體系、實踐平臺體系。其中組織體系是創業教育的規劃、組織和推動主體;課程教育和實踐平臺體系是創業教育實施的基石和載體,這三個子體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創業教育的支撐體系。

(一)組織體系

浙大創業教育的組織體系包含四個核心主體:學校、學院、政府和企業,并形成了學校主導、學院搭臺、政府推進、企業協助的組織模式。這種模式的運行機制是:在政府的政策統籌和導向下,以學工部和研工部為主體的行政部門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配套的創業教育政策,出臺相應的制度文件;與企業協同合作,創辦相關的實踐平臺;以學院為單位開展系統的創業教育活動。

新加坡國立大學創業教育的組織體系與浙大相比,較為集中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設立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NUS Enterprise)作為直屬機構,通盤負責學校的創業轉型,同時在國大企業機構下設創業中心(NUS Entrepreneurship Centre)負責創業教育項目并為創業人員提供創業支持;二是成立國大海外學院(NUS Overseas College)開展國際合作的創業教育。

通過對這兩種組織模式比較發現,浙大創業教育的組織主體較為多元,而國大則較為集中;浙大創業教育中行政干預力量較強,國大則集中依靠兩個專業機構和平臺,更多的依據自身和市場需求自主開展創業教育。

(二)課程教育體系

創業課程教育是推動創業教育的關鍵環節,是創業教育理念實施的重要載體。浙大的創業教育課程主要包含創業知識類、創業能力類和創業實踐類三類。創業知識類主要以管理學院為平臺,形成本科—碩士—博士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這一體系主要包含6個項目,本科層次:創業管理主修專業、創業管理第二學位和輔修、創新與創業管理輔修、面向全校的公共選修課;碩士層次:創業管理學位項目、全球創業管理培訓項目(MBA+科學碩士);博士層次:創業管理學位項目。此外,還包括由校團委主牽頭的KAB全校公共選修課和其他一些獨立課程。創業能力類主要依托學校成立的各種創業組織,以提高創業能力為宗旨,進行模擬訓練。創業實踐類主要通過各類創業計劃大賽、國家大學生科技園實踐基地以及校外企業的實習實訓等提高創業實踐能力。

國大以學科課程、創業通識課程、創業實踐課程為核心,借助海外學院、聯合培養等模式,以世界五大創業中心和iLEAD為平臺,構建了較為全面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值得注意的是這三類課程都不是在校園內授課,而且這三類課程并非相互獨立。國大十分重視國際合作和企業實踐,形成了校內—國內——國際的創業教育空間體系。

校內:創業中心主要向全校學生開設創業通識和輔修課程,強調體驗式學習和實際參與。同時設立企業孵化中心通過構建孵化生態系統,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及企業界密切合作,解決初創企業可能面臨的資源,資金、管理和經營經驗不夠,基礎設施等問題。

國內:針對對本地創業環境更感興趣的學生,成立“新加坡企業創新成就者發展項目”(iLEAD),iLEAD計劃為國大本科生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創業教育內容:一是參加創業營銷等必須課程,選修相關專業課程;二是完成理論學習后,iLEAD會組織學員進行為期2個星期的海外學習任務(硅谷),并通過各種網絡會議和參觀訪問來感受國外初創企業的文化。

國際:建立兩大平臺,一是建立海外學院,先后在硅谷、費城、上海、斯德哥爾摩、北京等地,與斯坦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復旦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合作建立海外學院。通過海外學院,每年送出一批優秀的本科生到這世界五大創業中心的高科技初創公司進行為期一年的全職實習,同時工作之余在當地的合作大學進行創業相關課程的學習。二是聯合培養,在學位教育方面,國大以聯合培養為契機,著力開展國際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如與慕尼黑工大的化工碩士聯合培養項目,課程設計也充分體現德國工程教育特色,十分強調通過實習獲得實踐技能以及商務管理技能;

(三)實踐平臺體系

浙大在推動創業教育實踐方面,形成了學生組織—學校平臺—企業合作的協同模式。學生組織:主要體現在以了解創業、提高創業興趣為宗旨成立各類創業社團;學校平臺:主要以學校層面舉辦的各類創業比賽和活動為平臺,著重提高創業素質和能力;企業合作:主要以國家大學科技園為創業載體;社會企業為實習平臺,著重打造創業的真實環境,提高創業的實踐能力。在這一模式下,浙大先后成立了以未來企業家俱樂部為代表的近10個學生創業社團;承辦和主辦了全國挑戰杯等多項創業大賽;以國家大學科技園為創業載體先后孵化了大學生創業企業170多家。

與浙大相比,國大也采取類似的做法,如成立各種創業組織、舉辦創業計劃大賽、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鼓勵學生到企業實習等等。不同的是,國大特別注重社會企業和國際化的實踐平臺。為此,國大成立了專門用于創業支持的網站—開創網( NUS Entrepreneurship),該網站涵蓋國立大學海外分校、國立大學企業聯絡辦公室、國立大學創業中心、公司單元以及公司服務部門等五大部分,旨在為學校學生尋找企業合作伙伴,建立國際化的創業教育網絡。在此基礎上,國大先后與世界頂尖的企業聚集城市和著名大學建立實習基地和海外學院,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創業教育理論和實踐學習。

五、創業教育的績效評估

績效評估是一項組織行為的重要環節。創業教育的績效評估可以有效衡量創業教育的質量、發現創業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困境,進而改善創業教育模式,提高創業教育績效。如果把高校對創業教育的投入比作創業教育鏈條的輸入環節,那么創業教育績效則為創業教育鏈條的輸出環節,而績效評估則為創業教育的反饋環節。

近年來,我國已將創業教育上升到國家教育的戰略高度,國家和高校對創業教育的投入和創業教育模式改革作出了大量努力。但是,這些努力成效如何?創業教育的績效如何?如何來評估?這些問題在各個高校創業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從浙大和國大的創業教育實踐來看,兩校在這方面并沒有進行系統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包括建立專門的創業教育績效評估機構,構建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發布創業教育質量報告等等。

六、結論與啟示

(一)中新兩國創業教育模式的異同

基于對中國浙江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比較分析,可將中新兩國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異同總結如下,同時可從中獲得若干啟示。

表1 中新兩國創業教育模式的異同

(二)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戰略選擇

1、重新認識創業教育,向發展型、享受型創業教育理念轉變。

當前我國高校對創業教育的認識仍然停留在“以創業促就業,進而緩解就業壓力”的生存型創業教育階段。隨著全球化、知識經濟和社會轉型的加速發展,創業教育應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堅持更加開闊和前瞻的教育視野。創業教育不只是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技能,促進學生就業;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將創業精神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成為真正的創業型人才,最終引領社會創業文化。

2、重視企業和社會力量,向社會驅動型創業教育模式轉變。

政府在我國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從創業教育政策、規劃到扶持、合作等等都伴隨著政府的影子。然而政府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政府無法在各個領域發揮最優決策和作用。創業教育的核心元素是創業,而創業的土壤是市場。只有準確把握市場信息和規律,才能堅持創業教育的正確方向;只有充分利用市場和社會的力量才能彌補政府力量的限度,推動創業教育的全面發展。因此,創業教育應積極面向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利用市場和社會的力量,通過協同,創新和優化創業教育模式。

3、建立專業化創業教育管理體系,推動創業教育的國際化水平

推動創業教育需要建立專業化的創業教育管理機構。從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實踐來看,雖然創業教育不缺乏組織者和管理者,但卻存在著若干問題:一是這些組織和管理機構“豐富”而且“復雜”,從學校到學院,從行政部門到科研部門,從主管研究生事務的部門到主管本科生事務的部門,都涉及到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工作,多頭管理、重復工作、缺乏協調合作讓創業教育“眼花繚亂”,缺乏統一性、有序性。這種現狀一方面增加了創業教育管理的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創業教育的效率;二是這些組織和管理機構扮演著“兼職”角色,創業教育的組織、管理只不過是這些機構職能的一部分,是這些機構職能的副產品,因此有必要建立專業化的創業教育管理機構,統籌安排國家—學?!獙W院,本科生—研究生等相關的創業教育活動,對創業教育進行集中組織和管理,降低創業教育管理成本,提高創業教育效率。

4、重視創業教育績效評估,建立專業的績效評估機構和指標體系

創業教育績效評估需要建立一個切合創業實際的評價標準和質量保障體系,作為衡量高校創業教育實施效率的基準,為培養成熟的創業者提供依據。[16]事實上,創業教育質量的評估指標應包含兩個基本維度:一是理論教學質量評估;包括師資力量、課程設置、教學手段、學生滿意度等等。二是創業實踐成果評估;包括創業每一階段的創業人數、孵化的企業數量、企業的成長質量(規模、收益、持續性)等等。由此,高??梢罁@兩個核心維度,確定評價指標進而形成一個相對合理的創業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建立專門的績效評估機構進行專業化的評估,出臺創業教育質量報告,以反思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推動創業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梁保國, 樂祿祉. 論創業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 1999, 6: 21-24.

[2]徐小洲, 張敏. 創業教育的觀念變革與戰略選擇[J]. 教育研究, 2012 (5): 64-68.

[3]李偉銘, 黎春燕, 杜曉華.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 演進, 問題與體系建設[J]. 教育研究, 2013 (6): 42-51.

[4]創業學博士全國首創,浙大校長談寬容促創新[EB/OL].浙江新聞網http://news.zj.com/detail/891416.shtml

[5]陳祝全. 2013年校政報告—岡仁波齊峰及前方的路[EB/OL]. http://cn.nus.edu.sg/images/speeches/11Oct2013soua.pdf, 2013.10.11/2014.1.13

[6]施雪華. 論傳統與現代治理體系及其結構轉型[J]. 中國行政管理, 2014 (001): 12-14

[7]胡昊. 我國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研究[D]. 浙江大學, 2011.

[8]胡錦濤.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NUS.[EB\OL].http://cn.nus.edu.sg/

[10]徐小洲, 梅偉惠. 高校創業教育的戰略選擇: 美國模式與歐盟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6): 98-103.

[11]浙江大學科技園發揮平臺優勢積極支持和服務大學生創業[EB/OL].浙江省教育廳,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10-04-07/news20100407151258.html

[12]浙江大學與杭州國家高新區共建"海歸"創業基地[EB/OL].中國教育新聞網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011/t20101104_397459.html

[13]杭州大學生創業學院成立[EB/OL]求是新聞網.http://www.news.zju.edu.cn/news.php?id=35585

[14]NUS Enterprise.NUS[EB/OL].http: / /www.nus.edu.sg/ en terp rise /

[15]秦連杰, 徐惠忠. 新加坡高校創新教育與創業能力的培養[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學術版, 2009 (001): 20-21.

[16]徐小洲,李志永.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制度與政策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10,11:12-18.

這九所學校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黑龍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財經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參見:積極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EB/OL].中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網,http://www.hie.edu.cn/old/zhuanti(xin)/chuangyejiaoyu/xx9.html

猜你喜歡
價值理念支撐體系績效評估
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慈善建設的困境與對策
應用型本科院校五位一體的創業教育支撐體系研究
圍繞企業經營抓黨建,以黨建帶電力企業經營的機制策略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出版業發展理念與目標
醫學期刊編輯應合理關注論文的倫理審核
基于“管理創造價值”理念下的職能部門績效考核的幾點思考
淺議消費安全問題多發的癥結所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