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多維比較中感悟詩心

2014-11-07 03:24◎孫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4年7期
關鍵詞:古詩詞詩詞詩歌

◎孫 艷

孫艷,語文教師,現居江蘇連云港。責任編校:左曉光

2012年連云港市中考語文詩歌鑒賞題考查的是王昌齡的《采蓮曲》??荚嚱Y束后,考生和九年級語文教師一片嘩然,學生大喊“坑爹”,教師感嘆“坑老師”。因為這首詩《中考指南》沒收錄,不在復習之列。這是蘇教版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下冊“荷”專題里的一首詩,平時教學只要學生理解大意,會背誦默寫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出現在中考試卷中,確實讓教師和考生始料未及。這致使很多考生在考場上束手無策,白白丟分。

讓我們先來看看中考考查的題目,第一題是概括采蓮女的形象特點,第二題是從修辭角度賞析“芙蓉向臉兩邊開”的妙處。第一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第二題考查對詩歌表現手法的賞析。題目并不難,考生為什么會束手無策?讓我們從平時的詩歌教學中尋求答案。

縱觀初中詩歌教學,教師忙于肢解活生生的藝術品:解釋詞義句意,挖掘典故修辭,機械地歸納思想感情,生硬地照搬賞析文字;而學生學習方式就簡化為一個字“背”:背詩句和作者,背翻譯,背名句的賞析,背修辭的作用,背詩歌的思想感情;教師就詩論詩,缺乏拓展歸類意識,“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學生缺少感悟,不會運用,自然“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初中詩歌教學,尷尬地成了語文課堂改革遺忘的角落,變成了最沒有詩意的課堂,又怎能承載課標中“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重任!

新課標呼喚詩歌教學回歸詩歌的審美本性,營造詩的意境,激蕩詩的情感。筆者在實踐中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提高初中詩歌教學質量。

一.以作者為著眼點選擇拓展材料

解讀一首詩詞,知人論世的方法必不可少,一篇詩詞作品是作者在某個特定時空的情緒宣泄與情感表達,以作者為著眼點進行拓展延伸不失為一種解讀詩歌深層意蘊的好方法。

(一)從同一作者層面展開

同一作者在不同時期的詩作,凸顯了詩人豐富的情感內核。拓展延伸時若選用同一作者的作品相互印證,就能引導學生讀懂一個作者,讀懂一份情懷。

筆者在教學《江城子·密州出獵》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并學習蘇軾樂觀曠達地面對人生磨難的精神,設計了“吟詩誦詞――探人生軌跡”的環節,鏈接了詞人不同時期的詩詞作品。

被貶密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端{歌頭》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督亲印っ苤莩霁C》

被貶黃州: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朵较场?/p>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p>

被貶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痘葜菀唤^》

被貶瓊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顿俣?/p>

在本課最后的拓展延伸環節,又與蘇軾的另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愤M行對比印證,引領學生全面了解蘇軾的詞風和人生際遇,前者是其豪放詞的代表作,表達的是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后者是其婉約詞的代表作,表達了對亡妻深情地悼念。而無論是豪放還是婉約,都是蘇軾一生命運多舛卻心懷豪情的印跡。兩首詞的互證,教師就把蘇軾這個人交代給了學生。

在2008年浙江省優質課評比一等獎《武陵春》教學課例中,老師采用了將李清照南渡前的《如夢令》與南渡后的《武陵春》進行聯類比照的方法,經過點撥啟發,幫助學生領悟這首詞作中作者度盡劫難后孤獨寂寞、感世傷懷的凄冷美,并深層地把握了作者南渡前后詞風改變的社會和情感因素。

(二)從不同作者層面展開

所謂詩外有詩,不同作者可能寫出題材相同,情感相通的詩詞作品,也可以寫出題材相同、情感或境界不同的詩詞作品。學習中若以詩帶詩,把不同作者相關的詩詞優化組合,既加深對原有詩詞的理解感悟,又豐富拓展學習內容,相互引證,相得益彰。

1.不同作者的相同感受

以《武陵春》為例,教師為了引導學生體會“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中寫“愁”的獨到之處,鏈接了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和“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三位作者雖愁思不同,但都愁情濃郁。李白寫出了愁的韌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長度,而李清照呢,別出心裁地稱出了愁的重量。鏈接喻愁的經典之句,既讓學生體會到詩詞作品中喻愁意象的豐富,也充分感受到了李清照特有的才情。

2.不同作者的不同感受

以送別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為例,在拓展延伸環節可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進行對比閱讀。歷代文人賦詩送別,大多與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樣,表現離別的憂傷和對友人深情地勸勉,這屬惜別。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王勃卻以開闊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慷慨激昂,鼓舞人心,這叫壯別。從而讓學生體會作者的人生境遇、時代的烙印與價值取向不同,詩歌的情感與思想境界就會不同。

二.以文本為著眼點選擇拓展材料

(一)延伸同題材的作品

古詩詞以題材分類,有邊塞詩、山水田園詩、羈旅思鄉詩、懷古詠史詩、詠物言志詩、愛情詩、送別詩等。羈旅思鄉詩主要寫客居他鄉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筆者教授崔灝的《黃鶴樓》時,與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對比閱讀。這種題材的詩作一般是從旅人身邊的景物寫起,由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勾起心中所感,進而觸發詩人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這樣的拓展延伸是對古詩詞題材建構和歸類的過程。

(二)延伸同主題的作品

傳統的古詩詞教學通?!爸鹗捉虒W”,如果教師在教學時能改變傳統的模式,資源整合,主題凝聚,學生就能在把握基點中生情。同主題的作品可以是同一作者的,也可以是不同作者的。

執教《登岳陽樓》時,筆者鏈接了杜甫其他的詩句,讓學生充分感受其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盎ń邩莻托?,萬方多難此登臨?!保ǘ鸥Α兜菢恰罚?在萬方多難之時、流離他鄉之際登樓,觸目之繁花卻引發詩人為國難而不能釋懷的憂愁與傷感,以樂景寫哀情?!皣粕胶釉?,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保ǘ鸥Α洞和罚?借花鳥抒寫對國事之悲,本是賞心悅目之花鳥,竟見而濺淚,聽而驚心,其悲傷與憂慮何其深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歷經痛苦生活,其內心奔放的激情、火熱的希望、濟世的情懷流于筆端!作者以關注天下、關懷民生的情懷抒寫安史之亂帶來的劫難??臻g在變,時間在變,其憂國憂民的情懷卻一如既往!通過鏈接,學生也深受感動,收獲了賞析詩歌的方法,領悟了詩歌的內涵。

(三)延伸表現手法異同的作品

表現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維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現出來時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又稱藝術手法。詩歌的表現手法包括賦、比、興、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象征、夸張、對比、反復、白描、襯托、反襯、想象、聯想、照應、渲染、虛實結合等。在詩歌教學中,如果說知人論世的方法是正面解讀詩歌的原配鑰匙,那么在表現手法上進行拓展延伸,則是找到了巧妙解讀詩歌的另一把鑰匙。雙鑰合璧,傳遞出強大的正能量,引導學生更敏銳地鑒賞詩歌美點,更準確地把握詩歌形象,更透徹地體察詩歌意蘊。

2012年連云港市中考語文詩歌鑒賞考查王昌齡的《采蓮曲》。這首詩描寫了采蓮少女勤勞、美麗、活潑的形象,但詩中不從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相映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本詩襯托手法的妙處,教學時可與白居易的《采蓮曲》進行比較閱讀。白居易的《采蓮曲》描寫了一位采蓮姑娘靦腆的情態和羞澀的心理。前兩句寫風中婀娜舞動的荷葉荷花,從荷花的深處有小船飛梭,畫面充滿了動感。后兩句轉入人物描寫,采蓮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說話卻又怕人笑話,羞澀得在那里低頭微笑,一不小心頭上的碧玉簪兒落入水中。詩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細節精心刻畫,一個大膽含羞帶笑的鮮亮形象宛如就在我們眼前。比較閱讀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王昌齡的《采蓮曲》與白居易的《采蓮曲》中采蓮女形象塑造的表現手法有何不同?很顯然,前者運用襯托手法表現采蓮女的勤勞、美麗、活潑,后者則通過正面描寫表現采蓮女的純真、靦腆與羞澀。

古詩詞教學中運用多維比較的方法拓展遷移、歸類建構,拓寬了古詩詞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學生在比較印證中,可更加深入地感悟到詩人的情懷和作品的人文內涵,提升了對詩歌的鑒賞與審美的能力。學生若有這樣的能力,中考又何懼一首《采蓮曲》。

猜你喜歡
古詩詞詩詞詩歌
詩歌不除外
踏青古詩詞
我愛古詩詞
關注詩詞
關注詩詞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關注詩詞
詩歌島·八面來風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