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傳統中國貨幣制度之特征

2014-11-11 18:25謝舟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7期
關鍵詞:中央集權貨幣政策

謝舟

[摘 要]傳統中國貨幣制度表現出不同于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明顯特征,由于政治、經濟和物產、地區聯系等的特殊性,導致我國傳統貨幣制度以中央集權行使管理權,以金屬銅作為主要貨幣材料源,而貴金屬由于物產的稀少只作為輔助源材料,且由于封建商品經濟的繁茂發展,我國擁有了使用紙幣的最初經驗。但沒有意識到貨幣供給的經濟規律,傳統中國貨幣政策必然是盲目的而難以超越封建的時代。

[關鍵詞]傳統貨幣;中央集權;金屬貨幣;寶鈔;貨幣政策

中國有著悠久的貨幣活動和使用傳統,上溯至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就有了貨幣的記載?!妒酚浧綔蕰酚浉咝潦现熬陀辛恕褒斬惤疱X刀布之幣興”?!豆沤裰纹铰浴贰胺耸暇厶煜轮~…以為棘幣…而錢幣自此始矣”。約到殷商后期逐漸產生金屬貨幣。古代中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到了金屬貨幣的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各地區諸侯國貨幣和制度分呈,但有了廣泛的金屬貨幣活動則是不爭的歷史。首先對貨幣的統一,是中國的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秦。而漢代秦后,繼續了貨幣制度的統一,由此傳統貨幣制度延續了2000多年直到近代。同歐洲、近東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相比較,中國在傳統貨幣制度上有著自己的特點。

一、中央集權的貨幣制度

對于中央集權的貨幣制度之始,是從秦還是從漢,學者們有所爭議。石俊志在《半兩錢制度研究》一書中認為“秦代歷時甚短,統一的貨幣制度沒有全面貫徹是有可能的。但是從秦王朝輕罪重罰、法網嚴密所造成的高效率來看,可以相信秦代是比較全面地廢除了舊的區域性貨幣制度,并貫徹了全國統一的半兩錢制度?!辈⒖甲C總結出秦時壟斷鑄幣權的表現在三個方面,禁止民間私鑄、確定鑄造官署以及統一鑄造形制?,F在能夠普遍認同的是秦代統一了貨幣的鑄造形制“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秦統一中國后,將秦半兩的使用推行到全國,統一了貨幣;但就中央集權的貨幣制度而言,雖然有禁民私鑄的證據,但依據是秦朝之前秦國時期的睡虎地秦墓《封診式》的私鑄犯罪的記載,而鑄造官署依據的是《漢書百官公卿表》中對秦代官職治粟內史的記載,問題在于管理貨幣同鑄造貨幣的專門管理還是有區別的。也就是說,秦代的禁止私鑄和鑄造官署的論斷還沒有直接的史證予以證明。所以秦代是否有效實現了中央政府的統一鑄造,還待考證。而張履鵬、史自力等編著的《中國歷代貨幣形制與融通》則將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7年)大臣桑弘羊主持的漢代“三官錢”改革,視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鑄幣權統一收歸中央?!叭∠T錢權,專令水衡都尉所屬的設在上林苑的鐘官、技巧令(均輸)、辨銅令三官負責鑄造新的五銖錢。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舊幣一律廢罷?!钡还苋绾?,從漫長的歷史時期來看,秦漢時期中國建立起了統一的中央集權的貨幣制度是明確的。

其后隨著中國天下分分合合,朝代更迭的歷史演變,“朝代的更換,對于幣制多有所改革;朝代若不更換,則改革屬于例外。中國各歷代帝王,多不愿改變他們祖宗的成法。譬如漢朝的貨幣,顯然和戰國時期的貨幣不同。王莽變制失敗后,光武就恢復了西漢的幣制。到唐朝錢制又一變。而宋錢又另具一種風格,制度首尾約略一貫。元明的錢幣也各有其獨特的體制?!彪m然這套制度中的具體操作內容屢有改變,但是各個王朝遵循統一的貨幣形制制度,統一的中央貨幣鑄造制度,統一的貨幣量衡制度這些中央集權的貨幣制度的主要方面卻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國家才有權鑄造發行貨幣,惟一只有國家準許形制的貨幣才能流通,民間沒有私鑄貨幣權,國家大致維護貨幣的固定的重量成色。從歷史發展來看,漢法所定5銖(一銖約0.65克),很長一段歷史中都大體成為銅錢的重量標準。雖然七銖,十銖,三銖,二銖錢也不少見。

不管具體制度如何,中國傳統的貨幣制度皆令出于君主國法,雖然屢屢有違犯拋棄之史實。任由民間自由決定貨幣、鑄造貨幣的情況不是常態。貨幣統治權已經成為國家政治統治方面的重要權威。但由于古代中外經濟交流總體而言較少,所以中外貨幣交換并未成為常態,傳統貨幣制度對此也無規定之律。貨幣權對外的制度空缺,造成了近代清朝在幣改之前對于外幣國境內流通的忽視態度和如何處理的認識不足。對外之貨幣主權觀念和制度本來僅是近代世界以來的事情。

二、銅幣為中國古代的主要貨幣

“考吾國貨幣制度,歷代興革,各有差異,大率以銅幣為主。漢書食貨志有三品裊蹄貨布之屬,然度其時,已不恒用。宋元以來,則有楮幣。顧行之不慎,往往害國病民。為賢者所弗取。故世所通用者,惟銅幣而已?!敝袊x取銅幣作為主要貨幣是有中國自己的原因的。

首先是中國地域內的金銀銅三種貨幣主要金屬材料中,銅的產量最大?!叭缣拼湍觊g約計產鐵200萬斤,銅26萬斤,銀6千余斤,金160斤?!彪m然鐵在中國的產區最多,產量最大,但是鐵主要用于工具制作用途廣泛,若壟斷而為貨幣材料必然影響國計民生,且鐵產區過多,礦產來源豐富,不宜控制鑄冶。若以鐵為幣,私鑄、濫鑄幾乎無法避免。所以中國歷史上屢有鐵幣,但是都流行時間不長。而銀和金,產量少,不能滿足貨幣流通的需要。所以我國選取銅作為主要貨幣材料是同中國金屬產出相關的。而且就金屬而言,產量同價值成反比關系。在以金屬價值標量貨幣價值的鑄幣時代,,選擇價值適中的銅作為主要貨幣材料也是理所當然的。

另外也有不少論者從經濟交換的需求規模上來解釋銅幣成為了主要貨幣的原因。中國傳統經濟以自給自足為主,需要交換的商品不多,日常商品的價值不高,“人們大量日常的交易可能僅是幾升、幾斗米與幾斤幾兩鹽、茶之類的交易。這樣的交易規模如果用其他貴重金屬來充當交換工具,就難以執行?!痹谕砬鍘胖聘母锏臓幾h中就有不少守舊的官僚,如張之洞等以“物賤民儉”為據,反對幣制改革。

中國的銅幣發展也遵循了貨幣發展的一般規律。早期是稱量貨幣形制,以重為紀,在銅幣上統一書寫貨幣重量,如秦半兩,五銖錢,雖然在鑄造時候不一定按照稱量鑄造,或輕或重,但以表面名義重量為銅幣價值充當交換等價。其后,發展到以年號為紀,不再在銅幣上書寫重量而只書寫鑄造時的年號。這是從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開始的,自此進入通寶錢階段,直至清末,銅幣都是以年號為紀了。政府用年號來標注貨幣,無疑是對貨幣用國家權威和法律予以肯定。貨幣的價值不再寄托于金屬本身價值,而是由官府統治權威來支撐了。銅幣從重量標稱來宣示價值到由國家統治者來宣稱貨幣法定效力和支撐貨幣價值,由此成為貨幣意義上的國家法定貨幣了。而符合中國文化理念和鑄幣技術實際的外圓內方的貨幣形狀也隨著銅幣秦半兩之始,成為中國傳統貨幣的法定專用形制,直至清末。

三、金銀對貨幣的輔助作用

《史記平準書》載“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黃金和白銀在中國歷史上也長期的作為貨幣使用過。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未出現過金幣或銀幣,黃金和白銀在中國歷史中一直是以稱量為單位的,從經濟交換通貨的角度來看,可以稱為稱量貨幣。但是若以貨幣的法定性來定義貨幣的話,就如本文主要以貨幣法定性來界定貨幣,金銀不能算做貨幣。而且前已述,中國金銀產量有限,無法承擔主要的交換一般等價物職能。所以金銀在歷史上長期是作為銅幣的輔助通貨而使用的。

黃金充當貨幣主要是在魏晉南北朝之前的中國古代。春秋時期楚國就有黃金貨幣了,稱為“爰金”或“盧金”。秦漢時期,黃金形制并無固定,主要以重量作為結算單位。雖然漢代有馬蹄金,麟趾金的形制,但寧勿說是貨幣,不如說是工藝品,用作隨葬之用。秦代和兩漢從未用固定形制的金以數量單位來計載。而且黃金,用來作為流通手段的,實現交換媒介的貨幣職能的很少。雖然秦漢都將黃金視為貨幣,“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為名,上幣”,漢代“為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一黃金一斤”漢代黃金和銅幣之間有比價,法定是黃金一斤值銅錢一萬枚。黃金使用范圍也非同一般銅幣?!包S金的使用范圍主要是:國與國的交往,封建貴族、大商人買賣珍貴的奢侈品,統治者們朝貢、饋贈、賞賜、賄賂也都使用黃金”黃金在當時年代主要是充當貨幣功能中的價值尺度和財富象征。而隨著黃金用作其他用途如裝飾,塑像等方面的逐漸增多,黃金作為貨幣而使用則逐漸減少。成各種形制的金幣雖然在漢后也可以見到,但始終是作為一種價值尺度和財富儲藏手段,廣泛流通使用的還是各朝的銅幣。

白銀之使用較黃金為廣泛些。但古代中國白銀產量也不大,唐代白銀產量每年不過一二萬兩。但宋元以來,中國白銀很多來自國外,尤其明清以來,一則云南銀礦的開采,提供了大量的白銀;一則國際貿易上,一直出于入超狀態,中國的瓷器,絲織,茶葉為中國換來了大量的白銀,所以從明中期以來,尤其是清代以來,白銀在中國貨幣體系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關于中西方貿易導致白銀向中國流動的史實,有論者通過分析白銀國際流動,得出結論“總的來看,十六——十八世紀期間國際自銀流動的主流是由西方向東方流動,即從西屬美洲流向歐洲,再從歐洲流向中東,然后流向南亞次大陸,東南亞與中國。此外,還存在著兩條支流,一條是沿著聯系美洲與亞洲的西班牙大帆船航線而流向中國,另一條是東亞區域內部的日本白銀流動,其方向也是中國?!倍@一段時間,以1635—176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輸入中國的白銀額為例,總計:6 101 135.5兩,折合228 792.56公斤。每年平均輸入:47 295.6兩,折合1,773.56公斤。而明代宣德年間(公元1426—1435年)銀礦主產區,福建每年產銀4萬余兩,浙江收銀9萬余兩。天順年間(公元1460年)全國產銀18.3萬兩,其中云南約10萬兩。清代從康熙二十四年到道光十七年(公元1685—1837年)云南全省產量年平30到40萬兩。而上述白銀流入數據還是僅僅英屬東印度公司一家,就高達每年4萬7千兩。國內國外一比較,可見白銀流入之大。論者甚至以白銀向中國流動,導致歐洲區銀荒,結論是導致歐洲近代走向金本位貨幣制度。但白銀所起到的貨幣作用還主要是稅賦征收,大宗交易買賣。日常普通交易還主要是用銅錢來完成。由于賦稅征收的折算,形成了在計重的白銀和銅錢之間的一定比較關系。清政府早期頒布的比價是約1兩白銀值1千文。但實際上隨著白銀價格變動,這個價格圍繞著1千文為中心,上下波動還是比較劇烈的。

四、寶鈔制度之興廢

寶鈔即紙幣。我國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發行流通紙幣的國家。彭信威在其《中國貨幣史》中說到,“兌換券和紙幣是中國所發明的,西漢的白鹿皮幣和唐代的飛錢,都有一種紙幣的性質…中國紙幣的產生和發展,是由于經濟原因而促成的。第一是宋代商業的發達,因此不但需要更多的通貨,而且需要更輕便的通貨。第二是自五代以來,中國形成了許多貨幣區,不但用的錢不同,而且不準運錢出境,有時使用紙幣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銅錢外流。第三是有許多區域使用體大值小的鐵錢,攜帶非常不便。第四是兩宋政府軍費開支龐大,財政非常困難,??堪l行紙幣來彌補開支?!敝袊钤绲募垘欧Q為交子。雖然交子何時產生及由誰創制的,歷史上有所分歧不清楚。但是交子作為第一種紙幣,是大家都承認的。交子實際上是一種可兌換貨幣,也就是說它本身沒有價值,價值靠它之上所書寫的可兌換銅幣來確定。銅幣在這里成為了交子的本位。但是這個制度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遵守?!爸袊粌H發明了法定貨幣,而且那里的政府也把握了維持硬幣儲備的必要性,這些儲備最初為紙幣發行的3/7,1107年開始出現麻煩,與韃靼人的戰爭給國家帶來資金壓力,這些都只有通過供應大量的紙幣來緩解。紙幣持有者實際上不再能夠兌付到硬幣了?!苯蛔拥牟豢蓛稉Q性和超發引起的通貨膨出使得交子迅速的貶值,并導致交子被廢止。而元明清時期也都出現過紙幣。元代的中統元寶交鈔開創了元代的紙幣時代,市場上除了銀元寶外,幾乎都是紙幣。元代貨幣主要是不可兌換貨幣,雖然紙幣面上書寫有銅錢單位,但是由于不可兌換,銅幣單位成了一個名義和符號來表征貨幣價值,而實際情況是銅幣在元代初期被禁用,白銀流通也受到限制,所以紙幣成為了一種以銀作為本位的不可自由兌換的法定貨幣。但是這次紙幣實施同所有其他紙幣一樣,極為容易超發而導致泛濫,因為通貨膨脹而崩潰,最終在元順帝年間又恢復了銅制貨幣的鑄造和流通。明初同元制用鈔不用幣,發行過“大明寶鈔”。但后來還是使用的白銀和銅錢為主要貨幣,尤其是白銀得到廣泛的使用,紙幣逐步的退出了歷史舞臺。到了清朝時期,紙幣的出現和流通也成為了暫時現象,而沒有如元代一般,長期大范圍的使用紙幣。并且紙幣在中國的數次使用均以濫發造成通貨膨脹而結束。

五、盲目而任意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的中心問題,一矢破的地說來,就是怎樣才能使得貨幣的購買力安定”。維護貨幣的購買力安定,對內來說就是通過貨幣政策維護物價穩定,對外來說就是通過貨幣進出口管制維護貨幣匯率穩定。傳統中國貨幣法律制度中,由于沒有對外匯兌交換的需要和觀念,主要是對內通過貨幣來維持物價穩定和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同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國家一樣,早期的統治者意識不到治國之策中商品經濟政策的重要性,貨幣發行的數量就更不能夠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來進行控制。古典貨幣數量供應學派發展到極致的“劍橋”數量方程式和費雪方程式也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才在英國出現。所以古代中國根本不會對貨幣與商品和經濟的關系有明確理性的認識。由于發行貨幣的根據是純粹統治者的財富好惡或者政治軍事活動的需要,所以中國古代貨幣制度中的發行政策是盲目而任意的?!霸谥袊鴼v史上,自公元前360年至公元1905年這2265年間,貨幣價值大的起落達20余次,貨幣貶值的時間超過1200年;貨幣回值或平穩的時間不到1000年。其中絕大部分回值是暫時的,而且基本上是還未完全回落又重新上漲。中國古代貨幣流通的黃金時代只是漢唐的三個120年,即西漢文景之后的120年;東漢明帝以后的120年和唐貞觀以后的120年?!辫T幣超發導致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的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貨幣跟不上經濟發展,導致物價下跌的情況也是有的。彭信威在其《中國貨幣史》一書中對北宋年間的豐年物賤有過敘述“司馬光曾說太宗平河東的時候,米價每斗十余錢,那大概是在太平興國四年的事情,端拱二年粟價每斗十錢。淳化二年嶺南米價每斗只要四五個錢?!?/p>

但是開始關注到農商貿易經濟的發展與貨幣的需要和供應,而有意識的調整貨幣政策,在中國古代還是有的。貨幣貶值的情況常常是出現在朝廷貨幣超發的時期,所以解決辦法是要么打擊金銀銅的私采和貨幣私鑄,要么停止引起貨幣貶值的變幣政策。如歷代的改鑄大錢、鐵錢政策最終廢止,就是此法;而針對貨幣數量跟不上經濟需要的措施則采用如價格調整“宋會要稿食貨四一:‘太祖建隆中,河北谷賤,添價散糴,以惠貧民?!倍l行鐵錢,大錢,紙幣寶鈔也是很好的解決方法,但是變造新幣發行,若掌握不好限度又會引起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此外,還有限制儲藏貨幣金銀和海禁來限制貨幣外流等方法。這些方法措施一并構成了中國貨幣法律制度歷史中幼稚、粗淺的貨幣宏觀調控政策。

項目來源:湖州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預研究項目

猜你喜歡
中央集權貨幣政策
中國貨幣政策調控與居民杠桿率攀升
兩次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的比較及啟示
全球高通脹和貨幣政策轉向
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流動性的互相關關系研究
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流動性的互相關關系研究
漢代儒學獨尊地位探析
資金“中央集權”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發展
論社會階層對秦末政治進程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