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引入數學概念的教學策略

2014-11-13 17:16劉德宏
江蘇教育 2014年19期
關鍵詞:因數平行線認知結構

劉德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總目標”中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數學概念是構成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細胞”,是邏輯思維的依據,是合理運算的保證。引入概念是概念教學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概念引入得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正確理解概念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結合實例,談談小學數學概念的引入策略。

1.從生活實例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處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他們主要依據事物的表象來理解概念?,F實生活是數學的豐富源泉,引入概念時,可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典型事物,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使之逐步抽象、內化為概念。例如:教學“平行線”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實例——操場跑道上的兩條線、秋千架的兩根吊繩、黑板的上下兩條邊等。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每一幅圖中的兩條線都可以無限延長,永不相交,在此基礎上,揭示“平行線”的概念。這樣的教學,以生活中的實例為感性材料,逐步抽象出共同的本質屬性,有機地引入“平行線”的概念,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從已有知識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之間往往有著緊密的聯系,許多新概念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礎上延伸而來的。教學時,要分析新概念與哪些舊知識有密切的聯系,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推導出新概念,幫助學生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教學“素數”和“合數”的概念時,可先復習“因數”的概念,讓學生找出1、3、8、11、12、16各數的因數,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將這些數按因數的個數分類,從而有機地揭示“素數”和“合數”的概念。再如:從求幾個數各自的倍數引出“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這樣的教學,將舊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基礎,以舊帶新,再化新為舊,既有機地引入了概念,又使學生明確了新舊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了完整的認知結構。

3.從動手操作引入概念。

“智慧自動作發端”,動手操作是學生智力活動的源泉。通過實際操作,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動手畫、折、量、分、算、擺、拼,增加直觀體驗,為抽象概括新概念打下基礎。例如:教學“圓周率”時,可以讓學生畫幾個直徑不等的圓,剪下來,測出每個圓的周長和直徑,算一算每一個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讓學生自己發現“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引出“圓周率”的概念。

4.從比較分類引入概念。

數學知識之間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比較是找出不同知識之間異同點的一個好途徑,通過不同知識之間的比較分類,可有機地引入概念。例如:教學“真分數”與“假分數”時,可引導學生比較分數■、■、■和■,再根據分子與分母的大小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適時地引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5.從認知沖突引入概念。

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引入概念的極好途徑。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設計認知沖突,引發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主動認識和理解概念。例如:教學“數對”的概念時,教師可用多媒體出示一張座位圖,圈出小軍的位置,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小軍的位置,學生積極性很高,說出了各種描述位置的方法,交流時,發現有的麻煩,有的不準確,有的不確定,學生的認知結構立即變得不平衡,心中迫切需要一種既正確又簡明的方法。此時,教師抓住時機,適時教學一種新的確定位置的方法——“數對”,水到渠成。

不同的概念有著不同的引入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引入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概念教學的實效性?!?/p>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歡
因數平行線認知結構
平行線
《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
“倍數和因數”教學設計及反思
動摩擦因數的測定
添加平行線 求角真方便
“平行線及其判定”檢測題
不可思議的平行線
一題多解,認清思維樹之“根、枝、葉”
因數與倍數問題常見錯例
中學生體育認知結構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