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雕龍》版本概述

2014-11-22 03:06姜洪真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10期
關鍵詞:版本文心雕龍概述

摘 要:《文心雕龍》這部國學典籍,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這個漫長的流傳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本文擬對其版本概況、版本流變做一總結,并對主要版本加以描述,以從版本角度窺“龍學”概貌。

關鍵詞:《文心雕龍》 版本 概述

《文心雕龍》這部國學典籍,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這個漫長的流傳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同的版本,本文擬以“龍學”大家楊明照、詹锳等人的研究為參照,刪繁就簡,擇其大端,對其版本概況、版本流變做一總結,并對主要版本加以描述,以從版本角度窺“龍學”概貌。

一、唐代至清代版本概況

至今可見版本數量。據林其錟《文心雕龍主要版本源流考略》一文,清代以前的版本有98種,其中寫本15種,單刻本40種,從書本13種,校本27種,注本3種。(《文心雕龍》研究第三輯第268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又據林其錟《明清<文心雕龍>主要注本關系略考》,“據歷史著錄統計,僅清代以前,《文心雕龍》的版本就有104種,其中寫本十四,單刻本三十四,從書本十,校本二十七,注本五,選本十三?!盵1]

唐代版本,現存的敦煌遺書《文心雕龍》殘卷,系于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在敦煌鳴沙山千佛洞第288石窟被發現的,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被匈牙利人斯坦因盜去,今存于倫敦大英博物館。今察此卷“淵”“世”“民”皆缺避或改避,而“忠”(唐高宗太子諱)、“弘”(高宗太子諱)、“照”(武后諱)、“顯”(中宗諱)、“隆”(玄宗諱)、“像”(代宗諱)均不避?!俄炠潯返诰庞小爸僦瘟鲃e”,此卷“治”寫作“冶”。楊明照認為“治”為高宗諱,作“冶”亦不屬缺避。由此可見:此卷書寫時間至遲不會晚于開、天之世,也有很大可能出自初唐人手。此卷約存全書26%強,諸家比較一致地認為可據以校正以后傳本文字之誤者達470字以上。

宋代版本,《宋史·藝文志》有“辛處信《文心雕龍注》十卷”,其書也不傳已久。而征引數量較大的有北宋李昉的《太平御覽》和南宋的王應麟《玉?!?,可是后者宋刻也久已亡佚,《太平御覽》是巨型類書,成書于太平興國八年(984),今傳有日本存宋慶元五年(1199)蜀刻殘本,正文九百四十五卷,目錄十五卷;宋閩刻本三百五十一卷、日本安政二年(1855)仿宋刻活字本。民國二十四年(1935)商務印書館《四部從刊》以日本蜀刻木為主,補以閩刻本影印出版。

《太平御覽》采摭的《文心雕龍》有《原道》、《宗經》等二十三篇的大部或部分,共計四十三則,九千八百六十八字,總字數約占全書三萬七千余字的百分之二十七。

元至正本是現藏的最早一部《文心雕龍》刻本,元至正十五年(1355)刊于嘉興郡學。王元化曾指出:“弘治甲子吳門本、嘉靖庚子新安本、嘉靖癸卯新安本、萬歷己卯張之象本、萬歷壬午《兩京遺編》本等,與元至正本出入甚少,由此可推出它們大抵屬于同一版本系統?!盵2]但此本亦有兩處重大脫漏:《隱秀》篇脫自“始正而末奇”,至“朔風動秋草”的“朔”字,計四百字;《序志》篇脫自“則嘗夜夢執丹漆之禮器”的“執”字,至“觀瀾而索源”的“而”字,計三百二十二字。

明代版本,現存最早的明刻本,即明弘治十七年(1504)馮允中刊本乃直接出自元至正本。馮本都穆跋中有“梁劉勰《文心雕龍》十卷,元至正間嘗刻于嘉興郡學,歷歲既久,板亦漫滅。弘治甲子,監察御史郴陽馮公出按吳中,謂其有益于文章家,而世不多見,為重刻以傳”[3]的記載,而馮本又是明清許多版本的祖本,如嘉靖十九年(1540)汪一元私淑軒刊本、嘉靖二十二年(1543)佘誨刻本、萬歷七年(1579)張之象刻本以及崇禎已卯(1639)徐?校本等,都同它有淵源關系。梅慶生音注本系統。另有馮舒手校錢允治本等。

清代黃叔琳《輯注》本為最通行版本,此本覆刻、衍生的版本很多,清代主要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四庫全書》收錄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張松孫輯注本、道光十三年(1833)紀昀評本(即盧坤刻兩廣節署刊蕓香堂朱墨套印本)、翰墨園覆刻蕓香堂本(刊刻時間不明)、光緒十九年(1893)湖南思賢講舍重刻紀評本、陳鱣校本、傳錄郝懿行校本、張爾田臨校胡震亨本等等。

二、梅慶生音注本版本系統

梅慶生影響較大,后世很多版本也多依據此版,所以專門對其做一系統概括。梅慶生音注本卷端題“楊升庵先生批點文心雕龍”,有萬歷三十七年己酉(1609)音注本和天啟二年(1622)第六次校定本。

萬歷三十七年己酉(1609),梅慶生取諸家校證之說,重為改正,別增音注。至天啟二年(1622),梅氏又推出第六次校定本,復改補七百余字。萬歷己酉本有翻刻,且不止一種;天啟第六次校定本版片曾經易手,存世有幾種后印本,文字、篇數均有異同。

按楊明照《增訂文心雕龍校注》(中華書局 ,2012年 ),所見梅慶生本有如下幾種:

明梅慶生萬歷音注本,許延祖楷書顧起元序刻于萬歷三十七年,徐?跋稱金陵善本,序后為梁書劉勰傳、楊慎與張含書及王氏識語、凡例、校者姓氏目錄,卷末朱謀瑋跋。

明姜午生復刻梅慶生萬歷音注本,有傅巖序、楊若題詞及午生自序,知刻于天啟六年。

明梅慶生萬歷四十年復校本,卷首有曹學佺、顧起元、馮允中、方元禎程寬葉聯芳樂應奎佘誨八家序,卷末都穆、朱謀瑋跋。

明凌云套印本,有梅慶生注,對照天啟梅本和萬歷梅本,以徐?校本附頁識語及馮舒校本通變篇校語涉及梅本處推測,知非以萬歷三十七年梅本為底本,卷首曹學佺序寫于萬歷四十年,楊慎與張含書、閔繩初引、凌氏凡例、梁書劉勰傳及校諸家姓氏。五色套版,蓋刻于萬歷四十年后天啟二年前。

明梅慶生天啟二年校訂本,卷首顧起元序為梅子庾第六次校定,楊明照曾見此本不下十許部,格式、行款、字體如萬歷原刻,紙墨遜色多,序后增都穆跋,由卷中間有空白及夾行論之,應為萬歷原刻改訂,非另行開雕,定勢篇闕,書名葉存,左下方有金陵聚錦堂字樣。

明梅慶生天啟二年校訂后重修本,卷首處顧起元序外,增洪寬行書曹學佺序,卷末有謝兆申跋及梅慶生識語,各篇眉端間有曹學佺評,定勢篇不缺,隱秀篇補有400余字脫文,其他各篇亦有顯著改換之跡。

明陳長卿復刻天啟二年梅本。

明陳長卿重修本,上半部與原刻同,下半部除補定勢篇外,眉端復增曹學佺評。

明梁杰訂正本,卷首曹學佺序,注解依梅本間有刪節并在每卷后,音則注當字右側,楊慎、曹學佺評語、梅慶生、許天敘、孫汝澄、謝兆申校語,分列眉端。

三、主要版本描述

金陵聚錦堂本(上海圖書館藏)。卷一首葉版心下鐫有“天啟二年梅子庾第六次校定藏板”,卷二無之。前有隸書顧起元序,次“梁書劉舍人本傳”,次“楊升庵先生與張禺山書”,次讎校姓氏,次??谭怖?,次都穆、朱謀瑋跋。封面題“文心雕龍/楊升菴先生批點/金陵聚錦堂梓”。

天啟六年(1626)姜午生刻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四周單邊,首傅巖序,次姜午生序,次天啟六年丙寅楊若題辭,次“楊升庵先生與張禺山書”,次讎校姓氏,次目錄。卷端題“梁劉勰撰,明豫章梅慶生音注,長山姜午生訂?!?。

明天啟二年梅慶生第六次校定本(復旦大學圖書館藏)。卷一、二首葉版心下鐫有“天啟二年梅子庾第六次校定藏板”。前有隸書顧起元序,題“萬歷己酉嘉平月江寧顧起元撰于懶真艸堂,天啟壬戌長至日莆陽宋瑴重書”,次萬歷壬子曹學佺序,末署“天啟壬戌孟冬洪寬書”,次??谭怖?,次“梁書劉舍人本傳”,次讎校姓氏,次目錄。末有萬歷三十七年謝兆申跋,天啟二年梅慶生跋。鈐有“丹徒趙氏三愿堂兩世所得書記”等印。

與此本同版且印次略同者,所見有一帙,為天津圖書館藏本,鈐有“潘叔潤圖書記”“古吳潘介祉叔潤氏收藏印記”“潘介祉印”“玉筍”“潘氏淵古樓藏書記”等印。

古吳陳長卿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卷一首葉版心下鐫有“天啟二年梅子庾第六次校定藏板”,卷二無之。封面題“文心雕龍/楊升菴先生批點/古吳陳長卿梓”。

鈐有“徐乃昌??苯浖洝薄胺e學齋徐乃昌藏書”等印。與此同版且印次略同者,為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有傅增湘手校并跋,“古吳陳長卿梓”封面遺失。

《文心雕龍》卷八《隱秀》篇有缺文,梅慶生第六次校定本據朱郁儀本補入四百余字。此四百余字,相傳源出于錢功甫萬卷樓所藏宋刻本,元、明以下諸本皆無之。

第六次校定各本中,僅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本《隱秀》篇增入此四百余字,古吳陳長卿本、金陵聚錦堂本均未錄。

萬歷己酉本之刊刻地,詹锳《文心雕龍義證》依據錢允治跋定為南昌,楊明照《文心雕龍校注拾遺》依據徐興公跋定為金陵,前賢依據不同的版本各自為說,結論未能統一。

以上為《文心雕龍》版本基本概貌,其中有些問題目前尚未解決,隨著相關研究的進展,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日趨完善。

注釋:

[1]林其錟,陳鳳金:《增訂<文心雕龍>集校合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年版, 第871頁,此文原載載福岡大學編《日本福岡大學〈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版。

[2]李金秋:《<文心雕龍·隱秀>辨疑》,語文學刊,2010年,第23期。

[3]楊明照:《增訂文心雕龍校注(下)》,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967頁。

(姜洪真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100875)

猜你喜歡
版本文心雕龍概述
簡析中國畫構圖在陶瓷繪畫中的運用
《全宋文》所收陳師道《答張文潛書》??笔斑z
古籍版本鑒定
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界定與產生的概述
《文心雕龍》選讀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文藝理論巨著
劉勰《辨騷》再認識
TSW2500型500KW短波發射機雙功率模塊簡述
毛鳳枝《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