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勰《辨騷》再認識

2016-11-05 05:00謝江祎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文心雕龍劉勰

謝江祎

摘 要 現有的研究中,對《文心雕龍·辨騷》應該屬于“文之樞紐”還是文體論的部分這一問題已取得基本的共識,即《辨騷》屬于“文之樞紐”。其中以周振甫先生認為它是“辨”和“變”的結合、以“變”為主的說法為代表。后來的研究者大致皆循此思路對劉勰的《辨騷》篇進行探幽索隱。本文所列出的幾個小問題也在此范圍內,通過對《辨騷》及相關篇目的關系梳理,為當前《辨騷》研究意義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文之樞紐

1 《文心雕龍》的“道”、“文”與“變”之關系

劉勰《文心雕龍》開宗明義第一篇就是《原道》,對“道”的解釋歷來眾說紛紜。對此,周振甫先生的基本看法是:“從論文角度說,只能取于儒家之道”,“不過也兼采道家的自然和佛家的般若來補儒家講道的不足”。周先生對我們至少有兩點提示:第一,劉勰的《文心雕龍》不是從圣人求道,而是從圣人學文。第二,劉勰本人思想駁雜,但就《文心雕龍》而言,主要是儒家思想。楊明照先生早年曾推論,“文原于道”的觀點并非劉勰的創見,而來源于《周易》,譬如“麗天之象”、“理地之形”、“高卑定位,兩儀既生”、“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等,是只見于《周易》中的說法?!吨芤住肥菤v代儒家學者認為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一部經典,證明了劉勰在寫作此書時以儒家思想為主導。

而《文心雕龍》的部分儒家思想曾受到后人的詬病,認為劉勰推崇周公孔圣,以儒家經典為“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宗經》)是全書思想的局限,對此論者持有不同看法。周振甫先生就是從《辨騷》篇來理解這個問題的,他認為劉勰有些話是“裝門面”,有的話“是真心的”。劉勰真正的用意是借《文心雕龍》以求文學的新變,并不是以儒家經典要求文學作品的具體寫作。據周先生考證,用“道”來講文學作品的第一個是劉勰。劉勰出身素族,其時代玄學之風雖盛,統治階級仍以儒學禮制治國,以他“達則奉時以騁節”(《程器》)的治學目的,成為他“道沿圣以垂文”(《原道》)的重要原因。

論者看來,不少研究者將關注重心放在劉勰的“道”的解釋上,才會在把握《文心》時出現偏離?!拔男摹闭?,以“文”為重,必須將對“道”的理解建立在“文”的基礎之上,才能認識到劉勰與其他儒家文學觀的不同。

2 《辨騷》與“文之樞紐”的關系

《辨騷》為《文心雕龍》的第五篇,在排列順序上劉勰把它放在《原道》、《征圣》、《宗經》、《正緯》之后,同列為全書的“樞紐”部分。劉勰在《文心雕龍·序志》中提到:“蓋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師乎圣,體乎經,酌乎緯,變乎騷,文之樞紐,已云極矣”。依道而創作,憑借圣人、經書學習文章,采擇文辭進行創作,再經《離騷》知曉文學流變,也即是說劉勰認為他是時代的文章(文學)最終經由“變乎騷”才能臻于完善。因此,《辨騷》應被視為“樞紐”中相對獨立而又關鍵的一步?!侗骝}》的特點表現在“變”上,劉勰論文也經歷了從尋經索典到變乎經典的一種思路。若我們以《辨騷》為重點反顧前面四篇,可能會看到“文之樞紐”中一些被我們忽略的問題。

首先,“變乎騷”體現何種新變?按周先生的說法,一方面是在形式上“酌于新聲”,另一方面是在反映時代和政治的內容上“飲不竭之源”。原文引班固《離騷序》中“昆侖懸(玄)圃,非經義所載”,“文辭雅麗,為辭賦之宗”,說明內容與形式皆有創新。劉勰又大膽提出自己更新的見解:“褒貶任聲,抑揚過實,可謂鑒而弗精,玩而未覈者也”、“將覈其論,必征言焉”。劉勰“同于風雅”和“異乎經典”的觀點,體現了他自覺的文學批評意識?!暗湔a之體”、“規諷之旨”等四事同于風雅者,按照周先生的說法是拿來了“裝門面的”,畢竟要宗經歸本以糾正當時的浮靡文風所造成的流弊?!霸幃愔o”、“譎怪之談”、“狷狹之志”、“荒淫之意”的說法,也“實在是勉強找出來的”。他的真實評價是其后的“風雅(雜)于戰國”、“詞賦之英杰也”。這一點也符合前文談到的重心在“文”上:一來對于書詩,屈騷是離經叛道之徒;二來對于詞賦,屈騷被宗為儀表。對于劉勰所看重的“文章”(文學),學習這樣的“奇文”才有可能帶來的補偏救弊的希望,因而劉勰寄厚望于此,溢美之詞也是自然流露。

其次,劉勰“辨”的目的為何?范文瀾先生釋為:“辨其經義之同異,計同于風雅者四事,異乎經典者四事,同異既明,取舍有主”,是為“取舍”有章可循。他既已指出“四事”同于風雅,卻又認為“風雜于戰國”“雅頌之博徒”。顯然,后者有違于“驚、采、絕、艷,難與并能矣”的極高評價,也說明劉勰最看重的不是“镕取經義”而是“自鑄偉辭”。此外,我們還能從《征圣》、《宗經》等篇目中找到類似的依據。劉勰將當時的浮靡文風拉回到不偏不倚的軌道上來,劉勰示意文人“酌奇而不失去其真(貞),玩華而不墜其實”也是在“文”上做功夫的前提下,使“文”與“道”的關系相得益彰,最終改變時代的風氣與面貌。

3 結論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對《文心雕龍》應有如下的認識:“文之樞紐”部分包含了“道”——“經”——“文”(變)這個從尋根索源到異乎經典的轉換,該過程既可理解為“道”的補充和完善,也可理解為“道”的剝離。第一,對《文心雕龍》的“道”的認識不能局限于《原道》一篇,必須貫穿全書才能有完整的解釋。第二,客觀上講,劉勰的理論體系有一定擺脫儒家思想的桎梏的傾向,他以文學自身的需要來要求文章,使古典文學理論與批評范式有了自覺的可能,以及獨立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勰,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2]周振甫.《文心雕龍》二十二講[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3]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4]牟世金,陸侃如.劉勰和文心雕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周振甫.文心雕龍辭典[M].中華書局,1996.

[6]楊明照.楊明照論《文心雕龍》[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

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陜西省西安市 610100

猜你喜歡
文心雕龍劉勰
劉勰《文心雕龍》論“三曹”詩
劉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體論
《文心雕龍》“通變”論主旨研究綜述
《文心雕龍》的易學思想
略論劉勰對王粲詩賦的接受
論《文心雕龍》象喻批評的邏輯建構特征
《文心雕龍》選讀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文藝理論巨著
《詩經》闡釋與劉勰的詩學理論
劉勰《文心雕龍》的辨體理論體系——兼論其辨體觀的開創意義和深遠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