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漢游俠演變與王國興衰

2014-11-24 18:30宋建國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關鍵詞:游俠西漢王國

宋建國

[摘 要]西漢游俠的興衰與漢代國家體制變遷有密切的關系。西漢前期,由于諸侯王存在問鼎皇權的威脅,漢廷堅持對具有地方割據性質的諸侯國實行嚴厲打擊,直至武帝時取得決定性勝利,并使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而原本產生于國家分裂時期、且在分裂狀態中發展壯大的游俠群體卻因此失去了賴以存活的政治條件。故此,在漢代郡國并行體制由以國為主向以郡為主的這一動態轉變中,游俠也漸次式微。

[關鍵詞]西漢;游俠;王國

對漢代游俠的衰亡原因,余英時先生曾有過一段著名的論述。他認為作為古代社會的非主流力量,游俠承擔著兩方面的壓力:一是他們不軌于法度,以武犯禁,面臨國家層面的直接打擊;二是儒學的興起引起社會風氣向崇文的方向轉變。(1)余先生分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入手,剖析影響游俠興衰的原因,確實很有說服力。但外在的社會環境,尤其是當時政治生態的變遷對游俠的發展同樣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本文即試圖以諸侯王國與游俠的關系為突破口,重點探討漢代國家體制演變對游俠活動所產生的作用。

一、游俠與王國變遷的一致性

游俠在西漢經歷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西漢前期,游俠活動空前活躍。當時的長安作為帝國的首都,卻是“鄉曲豪俊,游俠之雄,節慕原嘗,名亞春陵,連交合眾,騁騖乎其中”(2)。司馬遷在《史記·游俠列傳》中列舉的大俠就有朱家、田仲、五公、劇孟、郭解數人,一般的俠客則“敖而無足數者”(3)。當時的游俠大多是以俠魁為中心的武力集團,其中朱家就“藏活豪士以百數,其余庸人不可勝數”。這些人武斷鄉曲,目無法紀,對統治秩序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游俠活躍的一大表現是貴族養客盛行。這些賓客不全是文士,也有很多都是游俠。高祖時,陳豨以趙相國將監趙、代邊,“招致賓客,常告過趙,賓客隨之者千余乘,邯鄲客舍皆滿”(4)。景帝時,竇嬰封魏其侯,“游士賓客爭歸之”(5)。諸侯王中,趙王張敖的賓客以忠實于主人馳名,“上賢張王諸客,皆以為諸侯相、郡守”(6)。同姓王中,梁孝王劉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東游士莫不至”(7)?;茨贤鮿病罢兄沦e客方術之士數千人”(8)。劉安后欲反,衡山王劉賜“亦心結賓客以應之”(9)。江都易王劉非也“治宮館,招四方豪杰,驕奢甚”(10)。

武帝元狩元年,由于賓客卷入淮南王、衡山王的反叛,誅連數千,游俠勢力遭遇重創。此前,一些嗅覺特別靈敏的人就開始改節而行。衛青說:“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尊職而已,何與招士!”(11)驃騎將軍“亦放此意”。此后,諸侯王以及其它人都無力、也不敢再招致游俠了。游俠也走向衰敗。武帝中期以后,能招致賓客的人為數寥寥,漢代的游俠活動開始走向消沉。

宣帝年少時“好游俠,斗雞走馬”(12),成為皇帝后卻嚴厲打擊游俠。時涿郡人畢野白等人廢公法而行狡亂,大姓西高氏、東高氏為游俠,自郡吏以下皆畏遜不敢問,賓客挾主人之勢,放縱為盜賊,事有失風,即避入主家,吏不敢入追。宣帝令嚴延年為涿郡太守,“遣吏分考兩高,究競其奸,誅殺數十人,郡中震怒,道不拾遺”(13)?!白园介g,雖然郡國處處有豪杰,然莫足數?!保?4)此時的游俠已無先前的氣勢。到了東漢初期,盡管仍然存在個別有游俠氣質的人,但是作為群體性的游俠已經不存在了?!白越ㄎ?、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禍,人有樂生之慮,與高、惠之間同,而政在抑強扶弱,朝無威福之臣,邑無豪杰之俠”(15)。作為本朝人物,班固對于當時的情況應該是了解得極為清楚的。

由此可見,游俠在西漢經歷了一個由盛而衰的過程。漢初是游俠群體最為活躍的時期,文景之時,開始著手懲治游俠,但并未得到根治,至武帝時,游俠遭受嚴厲打擊,明顯走向衰弱。西漢后期,政府堅持對游俠實行打擊,游俠勢力持續下降。兩漢交替之際,除了有個別游俠仍在活動,群體性的游俠已經不復存在。

西漢王國勢力的興衰演變也經歷了同游俠類似的過程。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據《漢書·諸侯王表》記載:

漢興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天子自有三河、東郡、潁川、南陽,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隴西,與京師內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頗邑其中。而籓國大者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可謂撟枉過其正矣。

據王國維《漢郡考》,漢初全國五十四郡,諸侯領三十九郡,天子轄十五郡。漢初諸侯不僅封區大,而且享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財權,甚至還有獨立的軍隊?!案咦鏁r諸侯皆賦,得自除內史以下,漢獨為置丞相,黃金印。諸侯自除御史、廷尉正、博士,擬于天子?!保?6)除了王國相由中央任命之外,其余官職皆由諸侯自行任命,這種獨立的人事權使得諸侯王可以籠絡大批人才,構成獨立于朝廷的私人勢力。與諸侯王國的政治權力相適應,地方諸侯還享有一定的經濟權,《史記·五宗世家》:“高祖時諸侯皆賦?!薄都狻芬鞆V曰:“國所出有,皆入于王也?!贝送?,諸侯王有權在國內征發兵役,故歷次諸侯反叛皆倚賴王國兵。

高祖確立郡國并行制,允許王國擁有一定的獨立權利和自由,其本意是吸取秦朝全面廢止分封、推行郡縣,以致危亡之際朝廷無宗王為外援的教訓。但盡管有共同的血緣紐帶,這些同姓諸侯不可避免會發展成具有地方獨立性質的割據勢力。所以經過漢初的恢復與發展,地方諸侯尾大不掉的結構性矛盾開始凸顯出來。文帝時濟北王劉興居反,首開王國武裝反抗朝廷之先例。不久淮南王劉長謀劃反叛,尚未行動即被發覺。文帝隨即派人傳訊劉長,罷去他的封號,發配蜀中。兩起叛亂引起了朝廷有識之士的注意,他們認為有必要及時遏制諸侯王勢力的惡性膨脹。賈誼上《治安策》,向文帝建議“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但終文帝一朝,漢廷對王國的政策都是以妥協為主。

景帝即位后,朝廷采用晁錯的削藩之策,中央與王國的矛盾全面爆發,引發“七國之亂”。景帝派太尉周亞夫、大將軍竇嬰率軍鎮壓,用了3個月的時間,終于平定了叛亂。景帝抓住時機,著手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首先調整諸侯王國的設置,參加叛亂的七國,除保存楚國另立楚王外,其余六國皆被廢掉。其次,大力削藩,諸侯王轄地被大幅削減。諸侯王國領郡由高祖時的四十二郡減為二十六郡,而中央直轄郡由高祖時的十五郡增加至四十四郡。再次,抑貶諸侯王的地位?!傲钪T侯王不得復治國”,剝奪和削弱諸侯國的權力,收回王國的官吏任免權,取消“諸侯皆賦”并且收奪鹽鐵銅等利源及有關租稅,僅保留其“食租稅”之權。自此,諸侯王的勢力遭受重創,但中央政府并未徹底解決王國問題。

至武帝時期,經過文、景兩朝的休養生息,漢廷積蓄了足以解決諸侯割據的實力。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從而使“藩國自析”,勢力大減,再也不能同中央相抗衡?!逗鬂h書·光武帝紀下》李賢注:“作左官之律,設附益之法”,規定王國官員的地位低于朝廷的同秩官員,且永遠不得進入中央為官,士人不得阿附諸侯王。元鼎五年頒《酎金律》,一次奪爵一百零六家,經于此,舊貴族和同姓侯者勢力對中央集權的威脅基本解除。哀平之際,諸侯王“皆繼體苗裔,親屬疏遠,生于帷墻之中,不為士民所尊;勢與富室亡異”(17)。經過文、景、武三朝對諸侯王國的打擊,食封貴族的勢力再也無法比肩漢初,國家的統一局面進一步穩固。

終漢一代,漢初至文帝時實行郡國并行制,但以國為主,此時王國勢力最為強大。景帝時王國勢力由盛轉衰,經過“七國之亂”和大力削藩,逐漸變為以郡為主。經過武帝行推恩之法,作左官之律,最終徹底解決了諸侯割據的問題,漢初的郡國并行制度至此已是名存實亡。至哀平之際,諸侯王大多與富室無異,再也無法對中央政府構成威脅。

綜上所述,西漢王國與游俠的發展脈絡近乎同步:王國勢力強大之時,游俠群體規模較大;王國受到打擊走向衰弱之時,正是游俠遭到誅殺的階段;諸侯王同一般富室無異之時,群體性的游俠也近乎銷聲匿跡。因此,下文將詳考西漢游俠的興衰與行政體制的變遷之間的關系。

二、西漢王國與游俠發展脈絡同步原因探究

西漢王國同游俠勢力存在一定的共生性。一方面表現為諸侯王招徠游俠為賓客,擴充自己的勢力?!凹爸翝h興,禁網疏闊,未之匡改也。是故代相陳豨從車千乘,而吳濞、淮南皆招賓客以千數。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屬競逐于京師,布衣游俠劇孟、郭解之徒馳騖于閭閻,權行州域,力折公侯?!保?8)可見,當時的食封貴族招徠游俠乃是常事,其中有封國、財力雄厚的諸侯王更是如此。梁孝王劉武曾“招延四方豪桀,自山東游士莫不至”?;茨贤鮿病斑B山東之俠,死士盈朝”(19),其門客中有八人聞名一時,號稱“淮南八仙”,雷被就是其中之一。雷被劍術精湛,素有“淮南第一劍客”之稱,此人即是典型的江湖游俠。而諸侯反抗朝廷也常依賴游俠。時衡山王劉賜欲反,“乃佩之(劉孝)王印,號曰將軍,令居外宅,多給金錢,招致賓客”(20)。后淮南王反行暴露,“吏因捕太子、王后,圍王宮,盡求捕王所與謀反賓客在國中者,索得反具以聞。上下公卿治,所連引與淮南王謀反列侯二千石豪杰數千人,皆以罪輕重受誅”(21)。

另一方面表現為游俠依附王國的勢力而存在。自春秋戰國以來,周政既衰,禮崩樂壞,諸侯競雄,游士遍天下。他們大多依托豪門,充任賓客,平時受其豢養,急時則供其驅使?!妒酚洝っ蠂L君傳》:(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奸人入薛中蓋六萬馀家?!鼻爻?,廢分封,立郡縣,游俠群體的生存空間一度急遽縮小。但漢初時期,由于實行郡國并行制,諸侯王勢力極為強大,真正的大一統尚未實現,游俠的活動空間又得到局部恢復。另外,游俠本身也是中央政府打擊的對象,特別是在西漢前期,史書中關于誅殺游俠的記載極多。面對打擊,游俠不得不尋求庇護,一些有勢力的諸侯王自然是他們投靠的主要對象。吳王劉濞就曾積極庇護游俠,“他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訟共禁弗予”(22)。同時,王侯可以自置屬吏,對于求仕無門的游俠具有強大的吸引力。我們看到,終漢一代,不斷有游俠投到諸侯的門下,為其所用。梁孝王劉武養士數千,后來為了爭儲,劉武派人刺殺反對自己的大臣十幾人,這些刺客就有其門下的游士。吳王劉濞亦“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誘天下亡人,謀作亂”,起兵后,“諸賓客皆得為將、校尉、候、司馬”(23)。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諸侯勢力極為強大,整個國家的集權程度較低,中央政府首先要處理諸侯問鼎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上說,強大的封建王侯充當了游俠的擋箭牌。這也是西漢前期中央政府沒有對游俠采取嚴酷打擊的重要原因。而一旦王國勢力衰微,中央集權強化后,不僅游俠所賴以滋生和存活的政治條件不復存在,他們更要直接面對中央政府的打擊。

小結

綜上所述,西漢游俠與王國勢力的演變脈絡較為相似,兩者都經歷了由盛而衰的過程,而且大抵同步。這是因為漢代國家體制的變遷對游俠發展有重大影響。西漢立國之初,中央與諸侯國的關系較為穩定。隨著經濟的發展,王國勢力逐漸強大,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激化。王國時而反叛中央,中央也借此削藩。經過“七國之亂”,景帝大力削藩,王國勢力遭到重挫。武帝堅持了景帝的削藩事業,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設想到這時正式付諸實施。經過景帝、武帝兩朝對諸侯王的持續打擊,原先的郡國并行制,從以國為主逐步變為以郡為主,王國空有其名而已,諸侯對國家的政治事務也失去了影響。解決王國問題后,國家的統一程度空前加強,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也隨之強化。結果,游俠所賴以滋生和存活的政治條件就不復存在。這種情況下,游俠一方面失去了可以庇護他們的強大的食封貴族,另一方面,他們被迫直接面對中央政府的打擊。如此以來,以致于游俠興衰與諸侯國的強弱近乎同步。

注釋:

(1)余英時:《余英時文集》,卷八,《俠與中國文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后漢書·班固傳》。

(3)《史記·游俠列傳》。

(4)《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5)《漢書·竇嬰傳》。

(6)《漢書·張耳傳》。

(7)《史記·梁孝王世家》。

(8)《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9)同上。

(10)《史記·五宗世家》。

(11)《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12)《漢書·宣帝紀》。

(13)《漢書·酷吏傳》。

(14)《漢書·游俠傳》。

(15)《漢書·刑法志》。

(16)《漢書·諸侯王列表·序》。

(17)《漢書·諸侯王表·序》。

(18)《漢書·游俠傳》。

(19)《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20)同上。

(21)同上。

(22)《史記·吳王劉濞傳》。

(23)《史記·吳王劉濞傳》。

猜你喜歡
游俠西漢王國
游俠的兩張面孔
丟失王國(中)
從仗劍江湖到為國為民
逃離鼠王國
西漢
最威風的王國
人必其自愛
路溫舒編蒲抄書
蘇武守節
淺論游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