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哲族“伊瑪堪”的地緣性史詩空間

2014-11-24 03:53王平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關鍵詞:生態批評赫哲族人與自然

王平

[摘 要]從史詩敘事的空間維度入手,運用空間敘事和生態批評理論分析赫哲族史詩“伊瑪堪”的文本。首先闡述赫哲族的自然環境及其在史詩中的敘事功能、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剖析生態環境所決定的赫哲人的漁獵生活、魚皮文化,生態環境和生活生產實踐構成了史詩的地緣性物理空間,承載著史詩的宏大敘事。其次結合史詩的情節母題和藝術形象論述懲惡揚善、保衛氏族部落的英雄觀,解讀薩滿教信仰中萬物有靈論如何反應人與神靈的關系,進一步探索史詩敘事的心理空間和精神內涵。

[關鍵詞]赫哲族;生態批評;人與自然;薩滿教;敘事

“生態批評(ecocriticism)”,也稱文學與環境研究,20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英美初露端倪(1)。1978年學者魯克爾特在《文學與生態學:一次生態批評實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態批評”的概念。90年代至今,生態批評發展迅速,在多國文學研究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果生態學是“一棵會開花的樹”,生態批評則是這棵樹上開出的美麗花朵。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學批評理論,它逐漸從邊緣走向中心,在20世紀末一躍成為文學批評理論的“顯學”。(2)在構建多元生態理論體系方面,中國少數民族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呈現出豐富的生態智慧。文學是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載體。(3)民族文學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的最具代表性的載體。少數民族文學是少數民族大眾在其生活生產實踐中創造出來的精神產品。同我國其他55個民族一樣,赫哲族也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其中蘊含的生態意識和生態理想通過民間口頭文類口耳相傳、代代傳承。

一、史詩的地緣性物理空間

赫哲族的祖先,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史詩“伊瑪堪”是赫哲族人民最為喜愛、傳唱最多的口頭文學樣式?!耙连斂啊惫适麓蠖嘁阅崭鶠楹诵呢灤┤?,圍繞主人公身世、獲取薩滿神通經過、結拜、婚姻、遇難、搏斗及凱旋祭神等主要情節板塊展開敘事。散韻結合的“伊瑪堪”敘事結構龐雜,塑造一系列性格鮮明的英雄群像,曲調如唱如訴,曲調種類不一。學術界一般認為“伊瑪堪”是赫哲族的民族英雄史詩或尚未發展為成熟的英雄史詩的英雄敘事詩。

(一)赫哲族的生態環境

文學藝術的產生首先與人們長期生活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赫哲人聚居地的自然環境對赫哲人表達內心情感及表達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三江流域是赫哲人的家鄉,這里江河密布、湖泊蕩漾、沼澤鋪茵,完達山的余脈蜿蜒在饒河、虎林、撫遠、同江等縣境內。完達山中的茂密森林,素有“林海雪原”之稱(4)。奔騰的河海、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山林是赫哲族人民世代的居住地。在“伊瑪堪”中,這些生態環境作為史詩表達空間的一部分,被忠實地記錄著、不斷地傳唱著。伊瑪堪老歌手葛德勝講唱的《希爾達魯莫日根》開篇這樣描述:“早先年,在松花江、黑龍江兩江匯合的地方,南岸有一個村子叫莫勒洪。這里依山傍水,山上有數不盡的飛鳥走獸,江里有捕不完的魚?!保?)同樣,在《沙倫莫日根》中有“烏蘇里江源頭有個叫伊曼的小村子”、“松花江下游有個叫悅勒固的村子”。(6)像這樣在史詩講唱中講述赫哲人的生態環境,幾乎在《伊瑪堪》的每個篇章里都可以看到,赫哲人懷著安樂、祥和的心境進行講唱,流露出對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向往與追求。在“伊瑪堪”中,用于狩獵和捕魚的森林和江河,不僅是赫哲族人民的生態環境,它們也是赫哲人認識自然、了解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介?!赌局窳帜崭分?,薩其尼繡的花兒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她繡的葡萄鳥來叼,她繡的花兒蝴蝶圍著飛,繡的天鵝天上飛,繡的魚兒會游水,繡的江水起浪花,繡的大山青又翠,繡的太陽噴金光,繡的月亮放光輝”,(7)這折射著人們在生態環境中怡然自樂的生活體驗,也寄寓了他們對大自然的感性認知和直觀感受。

“生態美所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生命關聯和生命共感。這種生命關聯是基于人對自然的依存關系,人的生命活動正是在這種自然生命之網的普遍聯系中展開的,建立在各種生命之間,生命與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依存,共同進化的基礎上的”。(8))在“伊瑪堪”中,有些人與動物的故事傳達了人們對真善美世界的追求與向往,有些篇章表達了人們對于動物世界畏懼或敬畏,有些故事則向人們昭示出人類、動物、自然三者之間的和諧關系。在一望無際的林海草原和崇山峻嶺之中,棲息著各種珍禽異獸,如丹頂鶴、狍、鹿鷺鷥、紫貂、狐貍、野豬。人們將這些動物的形象及人與動物的關系融入故事之中,一代代地傳唱著?!秴呛羲_莫日根》講述了一只天鵝對人類施恩、教人們辨善惡、保佑他們平安的故事?!皡窍D且患淙?,一只天鵝張嘴就給叼住了,在吳希那的頭頂一邊飛一邊說——狐貍的話聽不得,黑瞎子嘴親不得,你這個莫日根太不懂事理。天鵝說完話,把吳希那的箭扔了下來,箭桿上還掛著包袱,打開一看,是一對愛米神。這是專門保護人平安無事、幸福生活的保護神。吳希那朝著兩只遠遠飛去的天鵝磕了個頭,站起來,拿著包袱趕快往回走?;氐郊?,把門一推開,一只腳剛買進門,就看見媳婦躺在炕上,身邊有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孩兒,這可把吳希那高興壞了?!保?)這里的天鵝有靈性、通人性、有情感,與人是平等的,幫助人類實現祈子的愿望?!耙连斂啊币匀祟惖囊暯侨ブv述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秉持的卻不是人類中心主義的思想,而是將人類作為大自然繁衍生息的參與者,作為大自然生物圈中的一員,平等地對待動物。(10)其中所呈現的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的關系,是赫哲族人民的集體無意識。

(二)赫哲先民傳統的生活生產方式

文化是一個民族對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性體系,生態文化就是一個民族對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環境的“適應性體系”和“互動模式”。(11)赫哲族的漁獵文化是赫哲先民與周遭的生態環境在長期適應、互動中逐漸演變形成的。依據梁庭望先生在《中華文化板塊結構和多民族文學史觀》中對將中國文化板塊的劃分。赫哲族文化屬于北方森林草原狩獵、游牧文化圈(12),傳統的赫哲人世代從事漁獵生產活動。因此,赫哲族文化、文學也形成了圍繞著狩獵和捕魚為中心的“漁獵文化”特征。如《吳呼薩莫日根》所描述的,“那里住著二十多戶人家,全部以打魚打獵為生。平日里,他們也是上山打獵物,下河撈魚蝦,日子過得挺紅火?!痹凇断L啬崭分幸灿兴w現,“在額圖上有一家年輕的兩口子,專指打獵為生。夯草莫日根打回一口大野豬,足有三百斤?!保?3)史詩中的莫日根們都有較強的騎射、摔跤、捕魚技能,這些謀生技能使他們與自然更加親近,更貼近鄉土。

赫哲族生活的三江流域屬于高寒地區,無法種植棉、麻等用于紡織的農作物,只好用漁獵生產的副產品——魚皮和獸皮來制作衣服和服飾,因此,赫哲族素有“魚皮部”或“狍皮部”之稱。赫哲人的生活生產方式離不開漁獵,他們捕魚,使用魚皮制衣,這種天然的生產方式,蘊含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體現了他們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魚兒溫和安靜,與人和諧相處,他們用魚的形象點綴自己的服飾,如“滿格木莫日根接過老人家的寶刀,拿在手中往刀鞘上一看,全是金絲纏的圖案,刀鞘是魚皮做的,雕刻的花紋還鏤著銀地兒”。(14)人們在生活生產中穿著自己做的各種魚皮服飾,這種情節在“伊瑪堪”中隨處可見,如“姐兒倆從箱子里找出阿媽給他們做的狍皮短大衣和魚皮褲子,穿在身上”(15);希特莫日根和姐夫牟都力莫日根用魚皮帳子遮蓋阿媽的尸骨。在史詩中,嫻熟地制作魚皮衣成為評價一個德都心靈手巧、賢惠居家的標準?!赌局窳帜崭愤@樣描述薩其尼,“薩其尼長得十分漂亮,她還有一雙巧手,她做的魚皮衣服、狍皮褲子,又合身又好看,鄰居大嬸們見了,沒有不夸獎的。她還會熟皮子,她熟的皮子穿在身上既輕快又暖和”。(16)“伊瑪堪”不是對那個時代生活的簡單記錄,而是在當時廣闊的時代背景下,藝術地再現了漁獵生活的美。

二、史詩的文化性心理空間

生態文學家梭羅(Thoreau)、謬爾(Muir)和利奧波德(Leopold)都信奉和贊美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種統一不只是在物質的層面,而更是在精神的層面,他們試圖將自然物的秩序與美麗置入人的精神之中。(17)國內學者王岳川認為:“生態批評一方面要解決文學與自然環境深層關系問題,另一方面要關注文學藝術與社會生態、文化生態、精神生態的內在關聯?!保?8)在生態批評的視野下,“伊瑪堪”不僅體現了人與外部自然的和諧共融,更體現了人與內部自然的和諧共生。人與內心世界的和諧構成史詩敘事的心理空間。

(一)保衛氏族部落的英雄觀

“伊瑪堪”的篇幅巨大、內容豐富,大多是敘述古代氏族社會時期部落與部落之間的征戰與聯盟、氏族之間的血親復仇的英雄故事。在“伊瑪堪”中,多數作品的情節都具有相對固定的“板塊”,以《希爾達魯莫日根》為例,主要有以下七個相對固定和完整的情節母題:①主人公身世:黑龍江和松花江匯合處有個村莊,住著一位希勒勾莫日根,外來的城主擄走了全村人和財物,燒毀村莊,只剩下希爾根德都和希爾達魯莫日根。②結拜兄弟:希爾達魯西行到一個霍通,與增勾莫日根摔跤,最后勝利,與其結拜,娶增勾的妹妹;之后與木秋旱、木秋昆兄弟搏斗結拜。③婚姻:希爾達魯莫日根依次娶了蘇完德都、文金德都、增坤德都、木欽德都、白金德都、馬銀德都六位妻子。④遇難:希爾達魯共經歷三次遇難——與木秋昆搏斗時,木秋昆妹妹木欽德都請蛇神,絆住希爾達魯,蘇完德都和助手神幫助他戰勝;馬銀出們設詭計假裝歡迎希爾達魯,趁其不備騙入鐵匣;希爾達魯被黑汗推進鐵籠子扔入江心。⑤搏斗:希爾達魯與黑汗搏斗時,蘇完德都化身為闊力幫助他。希爾達魯攻破一座有一座城池,與每個城的英雄,有的被打死,有的結拜。⑥祭神:眾莫日根們聚會,希爾達魯獵烏魯古力,祭神出征。⑦凱旋慶賀:蘇完德都到北海求石神借的寶物金魚網和金魚叉,從江中打撈鐵籠子、活捉黑汗,母子相認,回鄉。(19)伊瑪堪的情節板塊將保衛氏族部落的英雄觀詮釋得淋漓盡致。他們的英勇和豪氣被人們所歌唱,他們“英雄頭頂豪氣沖天”,“把對手舉到頭頂,轉了三圈,一下子摔到四十步開外”,“走路時沉穩有力,連腳下的土地都給掀開了,凍土都給掀起來了?!蹦崭c惡勢力的代表進行艱辛的搏斗,如希爾達魯莫日根與木秋昆、馬銀出們的搏斗、滿格木莫日根與烏魯古力、安徒莫日根與恰克陳的戰斗,都表現了在他們與惡勢力抗爭的決心。他們是保衛氏族部落的英雄,赫哲族人民將其心中保衛氏族部落的英雄觀集中在莫日根的形象上。

在“伊瑪堪”中,經常出現神奇寶物這一形象,磨石會變成磨石山、木梳會變成樹林子、篦子會變成荊棘叢、鏡子會變成湖,這些寶物的功能主要是驅逐敵人、對付更強的惡勢力?!断L啬崭分薪愕軅z的寶物是篦子、梳子、鏡子、魔石、阿媽燒的灰,它們分別變成一片支楞牙的雜樹林、一片鬧瞎林、一個立陡的石礫子、一大片湖,幫助他們姐弟倆擋住妖魔的去路。(20)神奇寶物的著意表現,不僅與早期赫哲人對大自然的崇拜有關,也與赫哲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環境緊密相關。對寶物神奇功能的想象反映出赫哲人樂觀的主觀精神,充分體現了人與內部自然的和諧。

(二)薩滿教信仰中的萬物有靈論

恩格斯說:“一個部落或民族生活于其中的特定自然條件和自然產物,都被搬進了它的宗教里”。(21)赫哲人將他們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產物也搬進了宗教——薩滿教,他們相信萬物有靈,認為自己生活的周圍充滿了神靈。萬物有靈和神靈崇拜,是薩滿教信仰的基礎。赫哲族薩滿教信仰的核心是靈魂觀念。(22)赫哲人相信人有靈魂,相信存在天堂、人間和地獄,相信薩滿治病說。薩滿文化浸潤在赫哲族英雄敘事詩中有多處體現,例如,《安徒莫日根》篇中有都日斗薩滿能治百病,《阿格弟莫日根》中有黑斤薩滿能跑到陰間找回阿格弟的亡魂。莫日根的第三重身份是薩滿,這種身份有時是“顯性”的,有時是“隱性”的,薩滿作為他的一種比較隱蔽的身份使他們武藝超群、所向披靡。例如在《安徒莫日根》中主人公安徒在危難時祈求他的神對他幫助;安徒為德都跳神治病,明確呈現了安徒的薩滿身份。史詩中的德都可以隨時變形成闊力,在搏斗中幫助丈夫或者兄弟,成為英雄的助手神和守護神。例如蘇完德都10歲就跟北海石峰上的卓祿(石頭)瑪發、卓祿瑪媽兩位神仙學藝,修練薩滿,一直學了12年,她的法術能夠請來諸位薩滿和神靈,她會使用各種法器,變化成闊力飛行千里,在危急關頭,幫助希爾達魯莫日根戰勝強敵城主兄弟。莫日根的助手神也具有超凡的神薩滿神力,如《希爾達魯莫日根》中希爾達魯與闊撓勒米亞特結拜為兄弟,“當你遇到為難事,只要面向東南方連喊我三聲,沒等你閉上嘴,我就會趕到”。

英雄們供奉神靈,例如香叟莫日根供奉看家的木頭神、木竹林莫日根供奉的紫勒瑪發。故事中還有大量的動植物神靈,如金鹿、金魚、烏魯古力(羆)、大鰲花魚、天鵝、大鰉魚等,它們被賦予了人的秉性,或者代表善良、正義,或者象征丑惡、邪類。薩滿教信仰中的這種萬物有靈論,使得人們對待自然愛護有加,平等地看待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對大自然表現出應有的謙卑和敬畏,他們這種價值觀念有效地保護了史詩敘事和傳承的地理空間,同時,這種心理空間也彰顯了史詩的藝術魅力。生態觀滲透到他們賴以生存的各項實踐活動中,也滲透到傳統和道德價值中。赫哲人一直信仰的萬物有靈,是他們的心靈世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所謂“好的靈魂”。(23)

三、結語

在生態批評的視角下,“伊瑪堪”中人與自然的和諧,既包含著人與外部生態自然的和諧共融,又包括人與內心信仰的和諧共生。通過史詩漢譯文本的梳理和敘事學角度分析,揭示出作為史詩地緣性物理空間的赫哲族傳統生態環境和生活生產實踐活動,以及心理空間層面的歷史記憶、民族精神實質與薩滿教信仰,以期引起對史詩敘事藝術和審美追求的廣泛認識,同時也在已有的各項保護措施基礎上,為“伊瑪堪”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新的理論視角和內在的精神動力和價值導向。

參考文獻:

[1]李曉峰、劉大先.中華民族文學史觀及相關問題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赫哲族簡史》編寫組.赫哲族簡史[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

[3]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伊瑪堪[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

[4]梁庭望,汪立珍,伊曉琳.中國民族文學研究60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

[5]魯樞元著.生態批評的空間[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11-112.

注釋:

(1)李潔.生態批評在中國:17年發展綜述[J].蘭州大學學報,2005,06:22-26.

(2)寶柱,田晴.回歸自然融入自然尊重自然——由幾部文學作品的生態批評所想到的[J].內蒙古民族大學報,2009,v.15;No.5606:22-23.

(3)李曉峰、劉大先.中華民族文學史觀及相關問題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40

(4)《赫哲族簡史》編寫組.赫哲族簡史[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1

(5)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伊瑪堪[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3

(6)同上,第265-267頁。

(7)同上,第512頁。

(8)李勇.生態批評的知識維度與價值關懷——讀魯樞元先生新著《生態批評的空間》[J].文化月刊,2007,No.17806:94-95.

(9)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伊瑪堪[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488

(10)楊俊光.從東北民間故事的動物母題看人與生態的相諧相生[J].大連大學學報,2012,v.33;No.15701:83-86.

(11)黃英偉,王強,楊俊伍.赫哲族傳統生態倫理觀及其弱化[J].農業考古,2009,No.10404:251-255+275.

(12)梁庭望,汪立珍,伊曉琳.中國民族文學研究60年[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40

(13)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伊瑪堪[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481

(14)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伊瑪堪[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384.

(15)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伊瑪堪[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15.

(16)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伊瑪堪[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512.

(17)胡志紅.生態批評與跨學科研究——比較文學視域中的西方生態批評[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58-62.

(18)王岳川.生態文學與生態批評的當代價值[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6(2):130-142.

(19)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伊瑪堪[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1-230.

(20)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伊瑪堪[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435-443.

(21)黃英偉,王強,楊俊伍.赫哲族傳統生態倫理觀及其弱化[J].農業考古,2009,No.10404:251-255+275.

(22)孟慧英.赫哲族薩滿教概況.原始宗教研究[J].1995(04):118-122

(23)魯樞元著.生態批評的空間[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11-112.

猜你喜歡
生態批評赫哲族人與自然
傳承赫哲族音樂的幾點思考
佳木斯市赫哲族傳統體育發展現狀調查探究
赫哲族舞蹈的研究綜述
切實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讀者的不同思維
科馬克?麥卡錫西部小說的生態批評解讀
羅伯特?弗羅斯特田園詩中人與自然的對話
從生態批評視角解讀《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自然生態觀
文化哲學中人類基本的文化關系的論叢
赫哲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