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古典宅園的特殊社會功能

2014-11-24 06:10陶莉朱劍剛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3期
關鍵詞:文化內涵

陶莉+朱劍剛

[摘 要]傳統的蘇州古典宅園是“文人山水園”,是經造園者通過疊山理水、植物配置而經營出的能抒發自己胸臆的一方可欣賞、可陶醉的天地,與住宅的居住功能渾然一體;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蘇州古典宅園的功能也在發生著變化,如社交、商業、會所等社會功能在宅園的變化中逐漸顯現;師儉堂從其晚清時的初建至其后的歷次修復中,體現了居住功能以外的特殊社會功能的明顯特征。

[關鍵詞]蘇州古典宅園;特殊社會功能;文化內涵

享有“園林城市”美譽的蘇州,在底蘊深厚歷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便是蘇州古典宅園。1997年12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會議上,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11月,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退思園等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以文人寫意山水藝術為特色的蘇州園林和宅院,典雅古樸,秀美精湛,既有作為私家宅園所共同的居住功能、又是一方造園者抒發自己胸臆的可欣賞、可陶醉的天地;而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有些蘇州古典宅園除了初始時期的居住和欣賞功能外,逐漸演變出兼具的特殊的社會性功能。在蘇州古城以及周邊的古鎮、古村,眾多歷史悠久的古典宅園同樣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師儉堂即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一、蘇州古典宅園的傳統功能

以規模較小、淡雅樸素、精致典雅為典型特點的蘇州古典宅園,都具有傳統的最基本的社會功能——可居住,進而還體現出蘇州古典宅園的重要特色:可觀賞且精巧實用。

(一)宅園功能以起居休憩與游樂觀賞并存

蘇州古代宅園中,在生活和活動的區域中間,常常以池水、樹木、亭臺等建筑給人們提供欣賞山水林泉的享受。

以耦園為例,其布局獨特,住宅居中,園分東西,園宅之間以重樓貫通。東花園為清初保寧太守陸錦所筑的“涉園”故址,布局以山為主,以池為輔,亭臺樓榭環山池而筑。園中主體建筑為一組重檐樓廳“城曲草堂”,為園主宴集賓客之處。樓西則以“樨廊”接儲香館、藤花舫、無俗韻軒、枕波雙隱亭諸勝。西園以書齋為主,東建有鶴壽亭,北有藏書樓。耦園雖小,但以黃石假山著稱,宅與園緊密結合,園內假山自然奇麗,花木蔥郁。同時也是居家的絕妙之地,宅園之間的重樓和樨廊串聯了園內美景,也具有日常生活行走之便。園主沈秉成和夫人嚴永華在此隱居八年,創作了大量華美詩篇和丹青。

(二)宅園布局兼具審美性和實用性

實用性和審美性是各個宅園主人修建宅園的初衷。園主在布局設置上充分兼顧了其實用性功能和審美性,使得蘇州古典宅園僅以一方很小的私家宅地,卻能將天地人三者絕妙地融合在一起。蘇州古典宅園根據園主的生活、休憩及各類活動需要來設置和布局,注重與建筑物的體量、功能相適應。主要建筑規整厚重、按制布置,顯示身份、地位、財富及文化品位,講究莊重氣派,但也注重其實用性的功能。

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蘇州古典宅園逐漸形成了園林藝術與文學、繪畫藝術相結合的寫意山水園的完整藝術體系。運用假山湖石、池水游魚、植物配栽、建筑布局構建出各種自然和人工美景,在有限的三維空間范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藝術效果,源于自然又勝于自然之境。通過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對景、分景、隔景等種種手法來組織空間,造成園林中曲折多變、小中見大、虛實相間的景觀藝術美感。強調創造蘊含雋永含蓄的詩情畫意,有機地統一了“小中見大”、“移步換景”、“巧于因借”,以及“虛”、“實”、“藏”、“露”等寫意園林的美學要求。

亭臺水榭可供游園之人駐足賞景,又可作為書房、家眷接待客人之處;亭的周圍開放寬敞,造型上相對小而集中,常與水、綠化等結合起來組景,多布置于主要的觀景點和風景處,常常是組景的主體和園林藝術構圖的中心;宅園內的回廊多是聯系室內外的通道,有遮蔭擋雨、休息的功能,也能起到分割空間等作用;宅園中的橋不僅具有交通功能,還能變換觀賞路線,增加水面的層次感;宅園里的墻有分隔內部空間和遮擋的作用,還能設置洞門、洞窗、漏窗等進行裝飾,增強美感度;蘇州古典宅園中還有舫,有供游玩宴飲、觀賞水景的作用等。

二、蘇州古典宅園的特殊社會性功能

縱觀發展歷史,蘇州古典宅園衍生出多個類別。如以漢代劉濞為王時建設的衙署和清代時期的滄浪亭為代表的“衙署園林”;東晉時期顧辟疆興建的辟疆園為代表的“第宅園林”;南北朝時期的“山莊園林”;唐宋時期的“茶館酒樓園林”;清末民國初年復興的“會館園林”等。顯然,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蘇州古典宅園在具備其“私家園林”實用性和觀賞性的同時,還具有了一些特殊的社會性功能。

(一)公眾功能

蘇州古典宅園在發展歷程中,隨著園主的不斷變更,其作用和功能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是從原來的私家宅園變為公眾設施。

如有“天下園林之母”盛譽的拙政園,最初時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修為大弘寺。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后歸隱蘇州,聘請文徵明參與設計,建成拙政園。后400多年,拙政園屢換園主,但也多作為私宅之用。到太平天國運動時期,忠王李秀成將此園改為忠王府。后李鴻章又將忠王府作江蘇巡撫行轅。官府在園中附設醫藥局。同治五年(1866年)巡撫衙門遷離拙政園。十年(1871年)冬,張之萬任江蘇巡撫時,將之作為行館。民國期間,園再度被改為奉直會館,設茶室、娛樂場招徠游客。房宅曾作為醫院、戒煙所、區公所等用途。1938年敵偽又曾租用拙政園及補園作為偽江蘇省政府辦公處。1920年,前云貴總督李經羲購得東部住宅,作退隱之所。而東部明代歸田園居,部分散為民居,后被汪偽省政府教育廳占用??谷諔馉巹倮?,1946年9月國立社教學院遷蘇,借拙政園全部作為校舍,園中建筑曾加固粉刷。1949年4月蘇州解放,拙政園一度為蘇州專員公署。1951年11月,專員公署遷出,拙政園歸蘇南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并實施保護修復。

再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顧鶴逸與吳大澂、陸廉夫、鄭文焯、吳昌碩等在怡園成立了蘇州近代最早的畫社。1919年秋,怡園琴會如期舉行。怡園琴會由鹽商葉希明發起,來自北京、長沙、揚州、上海、浙江、四川的琴人共三十一人。他們陸續從各地攜琴來訪,在怡園聚會彈琴,1937年的《今虞琴刊》上發表的《坡仙琴館聽琴記》詳細記載了此次琴會。[1]8

位于黃鸝坊橋東景德路280號的環秀山莊,東晉王珉在此修建宅院居住,后舍為景德寺。入明后相繼又改為學道書院、督糧道署、大學士申時行宅。晚清后成為蘇州大族汪氏的耕蔭義莊,其公共性質和功能遠強于私人宅第。與之相仿佛的有明朝大學士王鏊的怡老園,入清后成為藩臺衙門和銀庫,功能發生了重大轉變。

(二)商業功能

隨著經濟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萌芽,明清時期的蘇州出現了會館園林,或一些商業會館在蘇州古典宅園中成立或活動。

清代,蘇州綢緞業全國聞名,“日出萬綢,衣被天下”,綢緞業的繁榮催生了行業管理協會。道光十九年(1839)綢緞商人胡壽康等買下了吳氏宅業藝圃作為綢緞行業會所,取名為七襄公所,取《詩·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之意。公所成立后,修復舊觀,同時,在公所內制定綢緞行業的價格,調解業主糾紛,資助行業內的弱勢群體,承擔了部分社會保障的功能。到1905年10月,蘇州商務總會在藝圃成立,以博雅堂為會場,并推選出會長及會董。蘇州商務總會在七襄公所內辦公達十多年。

遂園,在今蘇州市兒童醫院內,咸豐、同治戰事后改成茶肆,以提供百姓休閑娛樂之用。民國初,該園與南半園成為最早向公眾開放的夏日游息處,內設游藝場、茶點,游人甚多,夏日賞荷者尤眾,題詠甚盛,又有詩社琴會,將古典宅園與現代休閑娛樂相結合,充分開發古典宅園的現實商業性功能。而在20世紀40年代,怡園內百戲雜陳,成為游樂場所,竟有“蘇州大世界”之稱。1949年9月,華東軍政大學第二總隊第九團團部一度駐此。1950年《新蘇州報》在此處設立報社。

三、師儉堂所體現的古典宅園功能的特殊性、多樣性

師儉堂位于吳江震澤鎮寶塔街西端,是蘇州眾多古典宅園里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的一個代表。始建于清道光年間,重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是古典宅園中相對年輕的成員,也是晚清時期江南具有典型特征的商賈住宅代表。

(一)師儉堂體現出典型的傳統功能

師儉堂充分體現了傳統建筑因地制宜、人地和諧的理念。震澤地處水鄉,河網密布,建筑用地受水網分隔,一定程度影響其用地的規整性;另一方面,水網給師儉堂帶來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宅前大河承擔貨物集散運輸的作用;宅西側和北側小河有承擔生活往來與安全隔斷的作用。

師儉堂具有完善的古典宅園傳統的居住和觀賞功能。宅園中第六進樓房是主人內眷日常起居的地方,以廂樓貫通,裝飾帶有淡雅的書卷氣息。園主在布局上,還考慮到了安全問題,在宅園的東北處建有更樓,更夫巡更守夜,可觀察全宅動向和宅后河面上的動靜。師儉堂東側的鉏經園則是典型的蘇州古典袖珍園林,精致典雅,秀美多姿,將花廳、四面聽、假山、亭子、曲廊等有機融合在一起,緊致而不局促。東為沿壁回廊,高低起伏,錯落有致;西疊假山,上筑有倚墻半亭,供家眷休息觀景。假山間,花木藤蔓,纏纏繞繞,甚有情趣。因此,鉏經園有極高的居住審美性和商業實用性。

師儉堂的磚雕、石雕、木雕裝飾是其重要的特色,也是作為私家園林精致典雅特色的展示。敞廳朝南的磚雕門樓,枋上雕有“魚樵耕讀”,枋下雕有“竹林七賢”。敞廳正廳梁柱間的雕刻,上面雕有卷葉花紋,金壁輝煌。第五進的木斜撐柱頭上刻有八仙圖案,神情惟妙惟肖,極具生氣。廳堂前的落地長窗刻有《水滸》故事圖案,人物造型生動傳神,山石花木,細致如畫。這些雕刻既是主人身份地位顯赫的象征,也是當時手工雕刻業發達的最好例證。

(二)師儉堂體現出特殊的社會功能

首先是強化的商業功能。震澤地處江浙交界處,太湖經岫塘河連接運河、海運的樞紐,水上交通位置重要。師儉堂建筑扼當地水上運輸、集鎮商業之要沖,河埠、行棧、店鋪、街道、廳堂、私家花園等多種建筑形式于一園,有著“前店鋪后宅院”的典型特征。宅院第一進緊鄰河岸碼頭,以前是大順米行,樓上作為貨倉,現在已改成茶樓。師儉堂整個三面環水,水陸交通非常發達,便于生活與貿易往來。穿宅而過的寶塔街,是繁華的商業街區,民國時期,師儉堂內有12家店鋪,其商用功能突出。

其次是明確的社交功能。院落的第四進是高大的敞廳。敞廳朝南而不設門墻,向外敞開,爽朗通風。敞廳作為民居中規格較高的建筑物,不僅具有實用性,更顯主人的身份和地位。敞廳兩側經軒廊通往廂房,中間三間作為正廳,是整個師儉堂的中心。正廳依照官府廳堂式樣營造,雕梁畫棟,極具官宦氣派。由于主人亦官亦商,在清同治年間直至抗日戰爭爆發,經營的絲行一直設在這正廳里,主人家的接待貴賓、社交活動和祭祀禮儀及其他商業交易活動也在此廳內進行。

蘇州古典宅園的興建和歷史演變,深受江南地區社會、經濟、文化重心形成的影響。在蘇州古典宅園發展之時,居住和欣賞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在明清以后,逐漸從單一的私家園林的居住功能衍生開去,承擔了諸多特殊的社會功能,如社交功能、官署園林的功能和作用、會所功能等。師儉堂是眾多蘇州古典宅園中頗具特色的一處代表,是體現社會經濟轉型時期古典宅園承擔著商賈等特殊社會功能的很好的例證。

參考文獻:

[1]蔣暉著.精致蘇州古典園林篇[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4:54-62.

[2]劉延華、黃松著.蘇州師儉堂江南傳統商賈名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56-59

猜你喜歡
文化內涵
舒曼鋼琴套曲《狂歡節》的文化內涵
現代中國歌劇表演的藝術形式與價值體現
廣西賀州過山瑤尖頭頭飾藝術特征及文化內涵
淺議蛙崇拜及其文化內涵
對中國傳統錫工藝傳承的思考
對太極拳雙語教學中教學技巧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