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理運用學具,創造高效課堂

2014-11-29 03:58劉懷平
教育 2014年31期
關鍵詞:學具圓錐圓柱

劉懷平

新課程要求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其關鍵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教”的過程轉化為“學”的過程,把學生被動地聽變為主動地學,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觀察、比較、討論,并且從中發現規律、開發智力。學具起著教具和其他教學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學具,變抽象為直觀,變被動為主動,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形成高效課堂。然而,利用學具進行教學必須抓好六個字:“巧引、善扶、敢放?!?/p>

巧引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具有愛玩、愛動的特點。創設合理、適時的動手操作活動,給學生提供動的機會,會使學習變得自然、輕松、高效。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①自己用量角器量課前準備的各種各樣三角形的內角和,并做好記錄。②拿任意的一個三角形,分別剪下三個角,然后把這三個角拼在一起,看可拼成一個什么角?③通過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折起來,看組成一個什么角?④把一個三角形剪成兩個三角形,再測量每個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看是多少度。學生們既動手,又動腦,興趣高漲。操作完后,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概括出:“只要是三角形其內角和就是180°?!边@樣,學生在分、拼、剪、量等操作活動中感知概念,領悟原理,促進知識的內化,促進智力和能力的協調發展。

善扶

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受知識水平所限,要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還有許多困難。所以,在教學中老師還要特別注意善用一個“扶”字,扶在關鍵處,帶在點子上。一些學困生,他們受自身能力所限,不一定能和其他學生一樣收到同樣的效果;所以,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扶”他們一把。教師可以一邊指導學生操作,一邊說明注意事項,強調操作的關鍵步驟,引導他們做一步想一步,做到操作和思維統一、行和知統一。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第一步:讓學生把學具中的圓當作一個餅平均分給兩個朋友,然后把三個餅平均分給四個朋友。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操作,把三個餅平均分給四個朋友應該怎么分。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發現一個朋友分不到一整張餅,也就不能用整數來表示,需要一種新數來表示每人分得的數量。這樣,學生通過操作對分數產生了初步的認識。

第二步:①把10個小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五分之一,2份是幾分之幾呢?3份呢?4份呢?②把8面小旗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幾分之幾?2份呢?3份呢?這樣,老師可以邊指導學生操作,邊提問,引導學生分析每一份與單位“1”之間的關系。理解不只是把“一個物體”“一張紙”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數表示;而是把“一個物體”“一堆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表示。學生通過邊操作,邊敘述,既鍛煉了動手動腦的能力,也促進了語言表達能力,逐步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第三步:首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分數表示的意義,而后教師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用準確、完整的語言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學生用語言表達時,教師應及時糾正其不妥之處,不斷強化訓練學生表達的準確性和簡潔性。至此,學生在教師的“扶持”下,順利完成由具體形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一個認知過程。

敢放

學具的使用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師不再以教學活動的主宰者面目出現。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大膽發問、質疑、共同制定解題計劃,選擇合適的思維方向和策略,充分讓學生有不同的想法,盡量讓學生自己做決定。教師只是在學生受阻時、疑難時,做引導點撥、精講釋疑,提高學生的感受力、判斷力、聯想力和創造力。

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上課伊始,教師可請學生大膽猜想圓錐的體積可能和什么有關系。這時,學生會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和一些表象認識,做出猜想或假設:“與圓錐的底面積有關系”“與圓錐的體積有關系”“與圓錐的高有關系”。究竟哪些說法正確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實驗來驗證,抓住學生急于動手探究的心理,放手讓學生自己實驗各自的猜想正確與否。四人一組,利用學具和課前準備好的沙土做實驗。結果,他們回答:“我們用圓錐裝滿沙土,往圓柱里倒三次正好倒滿了”“我們用圓柱裝滿沙土,正好倒滿了三個圓錐”。這都證明了圓錐的體積等于圓柱體的三分之一,圓柱的體積等于圓錐的3倍。接著,教師再演示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結果三次不能倒滿。這時學生心里面充滿了疑惑。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自己動手測量做實驗的圓柱和圓錐,看他們有什么共同特征?測量結果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最后用準確的語言概括出: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的三分之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只是給予點撥、引導,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獲取新知識。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體會到“巧引·善扶·敢放”在利用學具教學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規律,獲得正確結論,不僅參與了整個教學教程,而且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學生主動的、創造性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錦林小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具圓錐圓柱
圓錐擺模型的探究與拓展
圓柱的體積計算
圓錐截線與玫瑰線
“圓柱與圓錐”復習指導
計算法在圓錐保持架收縮模組合沖頭設計中的應用
以低成本學具助力初中生物學教學
利用學具構造一道幾何反例圖形
削法不同 體積有異
小學數學學具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的創新應用
圓柱殼的聲輻射特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