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014-12-02 12:29徐紅霞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創新思維培養閱讀教學

徐紅霞

內容摘要: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其能力培養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本文從引導細讀、創設情境、鼓勵質疑、尊重個性等四個方面展開論述,介紹了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閱讀教學 創新思維 培養

江澤民總書記曾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毙率兰o,創新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日益凸顯,社會對創新需求的呼聲越來越高,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其能力培養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那么,如何通過閱讀教學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引導細讀,深挖閱讀材料內容

細讀閱讀材料,對閱讀材料既有宏觀掌控,又有微觀把握,一切了然于心,能夠融會貫通,是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培養的基礎??v橫對比、概括、提煉、升華,往往是細讀后創新的開始。

例如,在閱讀魯迅小說《祝?!窌r,要注意引導學生仔細品析四嬸在兩次祝福時對祥林嫂的語言上的微妙變化,并體會祥林嫂由此而產生的內心的巨大變化:寫到第一次祭祀時,四嬸阻止祥林嫂沾手,說“祥林嫂,你放著罷!”第二次卻說“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兩次說話內容相同,只是句式發生了變化,但是兩句話情味有著很大的區別,第二次用的是主謂倒裝句,“你放著罷”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強調,表現出四嬸的緊張、慌亂和嚴厲。這一呵止徹底摧毀了祥林嫂,令她精神完全崩潰,四嬸本性還是善良的,無意傷害祥林嫂,只是她和祥林嫂以及其他人都被封建禮教和迷信深深毒害,她的這一聲呵止代表的正是封建禮教和迷信,這聲喝止宣判了祥林嫂死刑。

如此的細讀,通過細節的深究解開了主題的謎團,“祥林嫂究竟是誰害死的”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不是四嬸,不是四叔,也不是“我”或者其他人,而是藏在表象背后的封建禮教和迷信。這樣的解讀如同在學生面前打開了一扇窗,一扇看清內涵和本質的窗,不至于在閱讀類似的小說時犯下被表象蒙蔽的錯誤,而深鉆、透挖、通觀全局、高屋建瓴,正是創新的開始。很多對傳統經典的創新解讀正是建立在這樣一個基礎上,比如劉心武對《紅樓夢》的創新解讀等等。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創設相應的閱讀情境,好的閱讀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極大的創新興趣。學生在高漲的興趣的推動下,創新思維的火花將不斷閃現,其能力也就得到了相應的鍛煉。

比如,在閱讀曹禺的劇本《雷雨》時,可以帶領學生進入“20世紀20年代的某個夏天,氣候悶熱逼人,室外沒有陽光,天空昏暗,烏云密布,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情境中,然后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組員分角色扮演劇中人物,揣摩人物當時的內心活動表演朗誦臺詞。魯侍萍、周仆園、繁漪等劇中角色在不同小組不同學生那里得到了不同的演繹,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領悟詮釋的作品,詮釋著人物,在有限的文本基礎上有了自己的創造和發揮。劇本作品,如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館》、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等,包括其他可以改編成課本劇的作品,如《莊周買水》等,都可以直接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創新演繹。

再比如,學習莫泊桑的小說《項鏈》,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假如你是馬蒂爾德,當你發現從朋友那里借來的項鏈丟失之后你會怎么做?或者當你最后得知借來又丟失的項鏈是假的,自己十年的青春白白耽誤,你又將有何感想?接下去,你會做些什么?”想象的閘門一旦打開,創新的天空就將立刻變得五彩繽紛。學生們的想法五花八門,有些甚至不太符合常理,但是創新就允許出錯,允許不夠成熟,當他們對人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后,創新的質量也就會隨之提高。

理解、了悟、模擬、想象、自我發揮、自我創造,在教師設置了良好閱讀情境之后,學生創新思維的鍛煉就將順著這樣的路線一步步向前。

三、鼓勵質疑,引領學生探索研究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對學生質疑精神和質疑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注重啟發和引領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發現和解決問題、創新思考研究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之后,針對文中所談到的賈島將詩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改為“敲”字是煉字的好例子,可以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之下,有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這個例子真的是好例子嗎?真的如作者所分析的“敲”字比“推”字好嗎?教師進一步引導:我們可以欣賞權威,但不能時時處處迷信權威。熱烈討論之后,大家欣喜的得出新看法:“敲”字未必比“推”字好,原因在于這首詩是寫僧人夜歸,既然是回到自己住的寺廟里,就不存在需要敲門的道理,門一定是他踏月夜游前輕輕掩上的,現在游完回來了,又輕輕推門進去。這樣的解釋顯得更加合情合理。

再如,學習馮驥才的《珍珠鳥》一文,很多學生讀出的是這樣的內容:人與鳥形體距離逐漸接近,心理距離不斷縮短,在這一變化過程中,“我”的舉動起到了決定作用,“我”用超脫私欲的愛心為它營造了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也因此贏得了它對人的信賴,“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痹诮處煹囊辉俟膭詈鸵龑е?,學生終于有了發現和疑問:“我”算得上一個真正愛鳥的人嗎?表面上看,“我”比較愛鳥,為鳥做了很多事情,實際上“我”有私心,那就是讓這只鳥永遠生活在一個與自然高度仿真的無形的大網中,永遠不能回歸自然。

四、尊重個性,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主動地走進學生中間,并且能夠“蹲下來”,與學生平等探討、交流,無論對錯,充分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個性化閱讀,讀出自我感悟,讀出獨特感受,正是閱讀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一環。

比如,莫泊桑的小說《項鏈》的主題一般認為是諷刺了小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經過老師的鼓勵和引導,有一部分學生有了其他個性化的解讀:一種解讀是“《項鏈》的主題是人對于命運的思考和感嘆”——命運的不合理性(主要是不公平)、偶然性、荒誕性、辯證性和人生選擇的嚴肅性。還有一種解讀是“這是一曲不向命運屈服的頌歌”——面對巨大的打擊,馬蒂爾德沒有消沉、墮落,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勞動譜寫了一曲令人贊嘆的英雄之歌,展示了自己的價值;丈夫路瓦栽在妻子丟失項鏈之后沒有一句責備,而是和妻子同甘共苦,共償債務,而使自身具有了美的意義。

再如,閱讀《荊軻刺秦王》,在提供給學生足夠多的關于荊軻和秦王的資料以及相關的歷史背景資料之后,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看法。在閱讀完荊軻的傳記之后,聯系戰國歷史背景,對荊軻這個人物就有了三種不同的解讀:第一種是傳統看法,認為荊軻勇氣可嘉,敢于行刺那個行暴政的秦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且其膽識過人,臨危不亂,真可謂英雄;第二種解讀認為荊軻起初不過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窩囊廢,談不上什么膽識,他最后行刺的對象是后來一統天下的秦王嬴政,完全是反歷史潮流而動,因此他不是英雄,是個十足的刺客;第三種解讀認為不是荊軻選擇了歷史,而是歷史選擇了荊軻,荊軻刺秦是歷史中的一個偶然,荊軻無所謂英雄不英雄,他只是一種偶然。

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更新觀念、改變方法、勇于嘗試,并且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相信學生一定能夠獲得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堂兵:在反思中提升語文教育的理想[J];教書育人;2006年19期

2.袁丹文:語文教育中創造思維的培養[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年05期

3. 耿月芹:語文教育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新課程(教研版);2009年08期

4.何玉寶:創新,語文教育的必然選擇[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0年06期

(作者單位:長江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創新思維培養閱讀教學
初中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實踐與探索
多元讀寫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
高階思維介入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養職校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