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土作文與主體意識的培養

2014-12-02 12:32聶長河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主體意識培養

聶長河

內容摘要:主體意識,就語文教學來說,是指學生對自己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作用的認識及主觀能動性發揮的內在要求。學生的主體意識不斷得到強化,這是發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的重要環節,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愉悅,并由學習活動的興趣內化為對語文知識及其規律的探求,不斷地把語文學習與遠大的志向聯系起來,從而逐步養成具有堅強的意志和自信、自尊、自強,勇于創新的品格,這就是語文學習主體意識形成的過程。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利用鄉土作文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鄉土作文 主體意識 培養

按照皮亞杰的理論,人的認識既不是主體內部預先形成的結構的展開,也不是主體對外界的簡單描摹,而是主客體之間通過不斷的相互作用而逐步構建的。在知識的接受過程中,只有學生積極地作為主體去參與,去活動,教學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主體性原則也告訴我們,教學中的一切引導、啟發、講解、點撥,都需要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選擇和應用,才能內化為他們的智慧和能力。因此,知識的真正獲得將依賴于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

鄉土作文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和時間,也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和時間,它能多層面、多渠道地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筆者任教多年高中語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指導學生寫鄉土作文,以此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一、依托鄉土,營造主體發展氛圍

陶行知曾指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薄班l土”是一個活躍學生生命力、展示學生思維智慧的特殊場所。學生在嚴肅緊張甚至僵持的環境中是毫無主體地位可言的,主體性的素質也無從發展。為此,教師必須營造一種寬容與和諧的氛圍,這個氛圍就是學生所處的“鄉土文化”氛圍,它對學生主體發展有著長久地潛移默化的引領和浸潤作用,這種文化氛圍是任何課堂也無法提供的。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地域狀況千差萬別,地域文化豐富多彩,這為不同地域的作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而現代“大語文”觀念的建立與“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形成,更為作文教學地域特色的探索與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現實背景,重視對地域文化資源的挖掘、整合、開發與利用,已經成為優化作文教學結構、豐富作文教學內涵、提升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以筆者所在地佛山為例,由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地域文化資源異常豐富,如歷史名人方面,有康有為、冼星海、十三郎、黃飛鴻、李小龍、陳啟沅、詹天佑等;文化遺跡方面,有南風古灶、祖廟、梁園、順德清暉園、康有為故居、佛山鴻勝館等;民間工藝方面,美術陶瓷、紙扎、剪紙等早已聞名于世;民情風俗方面,粵劇、秋色會、醒獅表演、武術等均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面對這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學生們也許習慣了“熟悉的地方無風景”,他們對本地優秀的文化傳統往往視而不見,手里握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卻高喊“無米下鍋”。因此,要在作文教學中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資源的優勢,就要引導學生去深入這種文化環境,體驗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甚至探究地域文化特色,搜集和整理文化資源,建立厚實的作文素材庫。

為了指導學生感受佛山濃郁的嶺南文化氛圍,并且在作文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我組織學生對地方流傳的神話傳說、人物佳話、節日風俗、歷史故事、家常笑話、歇后語、農俗民諺等進行“采風”,并讓學生寫“佛山歷史文化名人”和“佛山訪古”等系列作文,不少學生在探究、搜集、整理材料和實地游覽的基礎上,寫出了較多獨具特色、內涵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通過“采風”活動、系列材料的搜集整理和系列作文的寫作,學生們“找米下鍋”的能力明顯得到提高,其審美情趣和作文素養也得到提高,主體意識更是大為提升。

二、融入鄉土,創設主體發展環境

1、親近自然風光

利用獨特的鄉土資源和環境,使學生逐漸消除對作文教學的緊張感,能夠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參與作文,改變過去被動寫作的狀態。教師還可以在適當的場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點”,消除學生對老師的神秘感,拉近距離,使學生充滿自信。離開了講臺,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或者讓學生講,給學生一種寬松的環境。實踐證明,只有在這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才能讓每個學生放松心境,大膽地質疑問難,樹立自己的主體意識。

試想,一個地方獨具特色的自然環境不是能夠很好地成為學生習作的良好題材嗎?具有自然特色的鄉土資源無處不在、無奇不有,讓學生走出家門,投入大自然,捕捉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大山深處、田間地頭、村野阡陌、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的美麗多姿,進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寫作興趣,充分抒寫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歌頌之情。

當學生觀賞桃花盛開的南國桃園,游玩華燈璀璨的千燈美湖,登上俊秀蔥蘢的西樵山峰,走進荷香百里的山水荷花世界,置身河汊縱橫的嶺南水鄉,他們又是怎樣地快樂、驚嘆并且激情滿懷、文思泉涌呢?此時,作文不再是一種折磨,而是一種享受,享受著大自然的盛宴,享受著詩情畫意般情感的體驗,享受著作文欲望泉涌般的欣喜。

在這種親近與體驗的快樂中,學生的主體意識猶如在陽光照耀下的小草,滋滋生長,青翠旺盛。

2、體驗社會生活

主體性教育觀認為,學生是一個自在的當然主體,外在的教育影響必須通過他自己的“選擇—內化—外化”才能成為他們的知識、觀念、才能、品德,這個內部的心理轉化過程任何外人都無法替代。建構主義認為,在學習中對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本身就反映了學習的效果。綜合上述兩方面的觀點,我們不難領悟:符合主體意識精神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把引導學生主體參與、自主探究作為主旋律,既要有外顯的“量”和形式上的要求——打破教師主宰課堂的傳統模式,善于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注重主體參與的全員性和全程性,讓他們自始至終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他們以充分閱讀、思考、交流實踐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知識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實現生命的價值;又要有“質”和內容上的突破——注重主體參與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努力使學生的整個身心、全部情感都投身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成為學習、實踐和發展的主人。

為此,教師一定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要以學生的認識規律為主,以學生的需求為主,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在對學生的作文指導中,我們特別強調學生應深入社區,深入鄉村,體驗生活,發現生活,從而積累素材,激發寫作靈感。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資源,而是缺少發現作文資源的眼睛。珠江三角洲是中國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地區,這里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人民富足,交流頻繁,生活可謂日新月異,異彩紛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里滿眼是素材,處處有作文。對此,我不斷激勵和引導學生深入城市鄉村,去體驗社會生活,感受生活的變化,捕捉生活的美麗,領悟生活的本質,構想美好的未來,從而寫出激勵人生、關注社會、歌頌時代,展望未來的美文。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假期,走向田間,深入工廠,扎進社區,駐足街道,接觸各種人物,品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獲取了豐厚的作文資源?!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 有了生活的源頭活水,學生的作文中,處處可見鮮活的材料,滿篇都是鮮活的人物形象,字里行間洋溢著生活的美感,洋溢著對時代生活的歌頌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利用假期,我帶著部分學生進入鄉村、社區、工廠進行觀察、體驗和采訪,不少學生寫出了很有見地的作文,如《廣佛一體化暢想》《千燈湖,我愛你》《走近志高空調》《疊窖村的河汊治污》《江南民居社區見聞》等等,其中不乏競賽獲獎、報刊發表的作文。最重要的是,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了真正的提升,這是課堂教學所沒法獲得的。

“鄉土作文”重視地域文化,凸顯地方特色,關注社會生活,它無疑會給學生作文中注入許多鮮活的內容,注入許多真情實感,它成為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培養和提升學生主體意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參考書目:

[1]《發生認識論原理》(皮亞杰著,1997年商務印書館)

[2]葉圣陶《文章例話》

[3]《陶行知全集》(第二卷),1985年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中學)

猜你喜歡
主體意識培養
掩隱于革命與愛情沖突中的女性意識:重讀《紅豆》
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主體意識的挖掘
武術搏擊訓練的運動反應能力探討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滄浪詩話》看嚴羽文論中主體意識自覺性
積極課堂氣氛的營造與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