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教學在歷史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2014-12-09 06:01丁香紅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 2014年2期
關鍵詞:講故事歷史情境

丁香紅

“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

因為講故事我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我獲獎后發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堅信真理和正義是存在的。

今后的歲月里,我將繼續講我的故事?!?/p>

這是莫言在瑞典學院所作演講《講故事的人》的結語部分。故事在文明傳承與人類交流中具有重要意義,講故事成就了莫言,如何讓講故事成就學生和課堂呢?受此啟發,我在歷史課堂中大膽采用故事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第一,故事的曲折性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真切感受到歷史與學生之間“隔著一堵厚厚的墻”,學生在這邊,歷史在那邊,學生并不能真正走到墻的那一邊去,所以他們喜歡歷史卻不喜歡上歷史課。歷史教師應該要有勇氣推倒這堵墻,跟學生彼此真心面對、真誠對話。連接學生和歷史之間最好的介質就是故事。這是因為故事有很強的代入感,使人不自覺地進入到主人公的情境中去;故事通常有跌宕起伏的情節,能夠迅速抓住人的內心;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往往比書本上的結論更吸引人。一段好的歷史,一定要有好的故事;一個好的教師,一定要善于講好的故事;一個有好故事的課堂,一定是一個富有吸引力的課堂。

第二,故事的代入感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課堂體驗。新課標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能體驗歷史課程,而歷史事實及其發展過程具有客觀性、一維性、不在場性和不可變更性,這些特點制約了體驗的實現。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和感悟歷史課程?創設故事情境就是很好的嘗試,它將歷史知識融入故事情節之中,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自然產生一種主人公的代人感,與歷史人物同悲、同喜,通過體驗當事人的經歷與心情,達到“心理體驗、情感震撼、內心選擇、精神升華”的效果。

第三,故事的細節性能填補歷史的“空檔”。歷史是人們記載下來的,人們對各種歷史事件的記載各有取舍,詳略不一。多少年之后,當我們再去尋找自己想要看到的歷史時,會不無遺憾地發現歷史記載中存在著許多的“空檔”,那些最精彩的細節已經被湮沒了,這時就需要通過想象,重新架構起歷史的網絡體系。在課堂中,教師通過故事想象和經驗摻入,在證據支持下,構建一種將歷史空間、時間和人物整合為一的故事情境,把分散的歷史碎片整合起來,把孤立的證據聯系起來,從而還原整個鮮活、生動、豐盈的歷史給學生。

運用故事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優化歷史課堂,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尊重歷史真實。歷史故事雖然含有想象創作的成分,但虛構絕不等于虛假,完全脫離史實胡編亂造的做法斷不可取。近幾年穿越題材影視劇蔚然成風,作為歷史教師,更應該有嚴謹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在運用故事教學時以史料為依托,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加工。

第二,緊扣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環節必須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故事絕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教學重難點、學情、課時等有側重地選擇故事,不能漫無目的地說故事,一味追求刺激學生興奮點而偏離了教學知識點,那樣的課堂也許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動機,但同時又可能會失去歷史課的教學價值。

第三,設計有效的提問。問題是歷史情境創設的核心概念。由故事引出的提問要指向明確,緊扣主題,簡單明了;要具有思考性,使問題成為“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還要有發展性,從一個問題開始而引發出環環相扣的一系列問題,在學生意猶未盡時讓他們帶著問題離開課堂不失為一種成功的教學做法。

第四,掌握語言藝術。講故事,既然是“講”,必然要依靠教師高超的語言表達藝術來呈現。阿爾伯特·麥拉賓的研究表明,一條信息所產生的影響力,7%來自于語言文字(僅指文字),38%來自于聲音,55%來自于肢體語言。因此,會講故事的歷史教師一定是一位優秀的“編劇”,他能捕捉到那些典型的人物、生動的事例、感人的情節,將它們活生生地帶到聽眾面前。他還是一位天才的“演員”,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聲音和肢體語言,從聽覺、視覺、感覺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刺激,從他的口中講出的歷史能夠入耳、入腦、人心。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學形式是豐富多彩的,故事情境教學僅是其中一種教學技巧,不適用于所有課堂,只有科學、合理、適時運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猜你喜歡
講故事歷史情境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聽冬神講故事
Max講故事——逃跑的熊
Max講故事——殺手算命
Max講故事——溫柔的鬼故事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歷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