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農村金融困境與對策

2014-12-25 01:25呂輝黃俐波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保險新型城鎮化體系

呂輝 黃俐波

摘要:農村城鎮化建設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小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農民向市民轉化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目前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的金融支持還存在不少問題,致使金融對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支持遠未達到應有水平。本文首先說明了新型城鎮化的涵義,然后分析了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農村金融困境,最后詳細闡述了解決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農村金融困境的對策。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農村;金融;體系;保險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 A

一、新型城鎮化的涵義

何謂新型城鎮化?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從內涵上看,可理解為由初步階段的城鎮化向更高層次的城鎮化轉化的過程?;A層次的城鎮化指的是農村城鎮化,強調農村不斷向城鎮轉化的過程;更高層次的城鎮化是指突出城市功能的城鎮化階段,既包括城市聚集的過程,也包括城市要素向農村擴散的過程。因而,新型城鎮化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含義。

一是新型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是一種相互聯系、互相促進的關系。新型城鎮化是工業化的依托,是農業現代化的支撐,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實現三者的有機融合。

二是新型城鎮化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相協調。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擁有量較低,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要與我國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形成新型城鎮化與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三是新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性。新型城鎮化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以新型工業化支撐新型城鎮化。要優化城鎮布局,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功能,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把重點放到中小城市與城鎮上來,保障新型城鎮化的質量,促進新型城鎮化的可持續發展。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農村金融的困境分析

(一)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渠道單一

基礎設施建設常需要大規模、長周期的資金投入,且具有公益性的特點。在市場經濟主體中,除政府外一般都不愿意涉足該領域,造成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基礎設施資金來源渠道單一化。要解決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基礎設施建設的龐大資金需求,單靠政府財政根本無法滿足;而按照現有法律法規,政府不能作為貸款主體來獲得信貸資金,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不能貸款給政府部門。在我國政策性金融機構中,農業發展銀行只對農產品流通和農業技術改造等項目貸款,國家開發銀行主要支持國家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并不針對具體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因此,依靠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農村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中小企業在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因為中小企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它能夠吸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向市民轉化。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現有體制的缺陷,我國金融機構偏向公有制企業,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和保障措施還很少。中小企業從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比較少,這必然制約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和壯大,也影響了我國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速度和質量。

(三)金融支持體系不健全

在我國,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金融體系不健全,來自地方財政自籌和上級財政撥付的專項資金占主導地位,無論是商業性金融機構,還是政策性金融機構都沒有將農村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信貸投資的重點;且作為市場化融資手段的市政債券還沒有發展起來,民間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發展還沒有上升到政策高度,農村保險和農民市民化所需的各種社會保障制度的構建整體上還缺乏統一、有效的頂層設計。

(四)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低,不能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要求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金融支農的力度逐漸加大,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依然很低,不能適應農村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要求。我國正規農村金融機構真正能扎根在鄉鎮的主要是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其他商業銀行幾乎不在鄉鎮設點,特別是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正規金融機構更少,存在著很強的“馬太效應”。很多鄉鎮的金融機構網點數量遠低于全國3.7個的平均水平。在鄉鎮,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的信息化嚴重滯后,甚至有的金融網點還沒有ATM自動存取款機和POS機,其業務主要限于存貸和匯兌,而適應廣大農村發展特點和農民需求的金融產品與服務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商業銀行更傾向于開發新型產品以滿足城市客戶,而忽視對農村的金融產品供給。新興的中間業務、代收代繳、票據承兌和貼現等服務相對較少,理財咨詢、外匯業務等更為鮮見,農村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性與農村金融發展滯后的矛盾突出。

三、解決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農村金融困境的對策

(一)擴大融資渠道,增加新型城鎮化資金來源

首先,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作用,特別是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中長期信貸支持。由于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一項具有公益性、社會性系統工程,資金投入量大,建設周期長,這種特點與商業銀行的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沖突。這個沖突的解決離不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持,特別是要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的作用。在當前,我國的政策性金融體系中,一是要發揮國家開發銀行的中長期債券提供的信貸融資,二是要賦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提供中長期債券支持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功能,并把政策性銀行提供的中長期融資支持作為我國今后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需求的主要來源。這就要求繼續深化我國政策性金融體系的改革,解決提供中長期債權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債信、監管等問題,以便更有效地支持我國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

其次,發行地方政府市政債券。在西方許多國家,地方政府在投資修建公路、橋梁、學校和醫院等基礎設施或公用業時,一般借助發行市政債券來籌資。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融資也呈現出向資本市場融資的發展趨勢。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讓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券也是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籌措資金的重要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能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城市公用事業開辟新的融資渠道。

(二)創新農村金融體系

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中,農村的集體土地、農民的房屋都不能成為銀行的抵押資產,甚至城鎮化后的住房也缺乏抵押功能。為此,必須創新金融體系。本質上,金融創新是對各種金融要素的重新組合和變革,使其產生新的金融合約。因而,創新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1、改變現有的金融合約條件

新型城鎮化會使大批農業人口轉化為城鎮居民,不再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但仍保留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宅基地、農村房屋,如果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及宅基地、農村房屋可以進行抵押,就可以解決當前農村貸款普遍面臨的抵押物不足問題。

2、創造新的金融合約

新型城鎮化能創造出可觀的未來收入流,如人口集聚使土地升值帶來的大量土地出讓金、城鎮化形成的農業休閑旅游收入、現代農業經濟創造的各種收入。這些收入流如果能通過金融合約,將其予以折現,就能成為新型城鎮化資金的重要來源。

(三)完善農業保險,進一步改善支農再貸款制度

農業保險可以為農業生產者從事農業活動遭受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或市場價格變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補償,能夠讓農民或其他市場主體放心投資農業生產,也使金融機構的貸款沒有后顧之憂。在當前我國的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應該不斷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積極發展商業保險,探索適合農村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保險模式,擴大農業保險的覆蓋范圍。同時,還要設立再貸款制度。雖然我國已經在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和村鎮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設立了再貸款制度,但是再貸款對象范圍有限,且與我國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龐大資金流不相適應。

在當前的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讓支農再貸款制度服務于我國農村新型城鎮化,關鍵是進一步改善支農再貸款制度,擴大支農再貸款對象,把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其他支持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金融機構都納入到再貸款的范圍內,鼓勵支持地方金融機構敢于將吸收的存款用于對農村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放貸款,增加我國農村新型城鎮化資金來源,也有利于保障金融機構的貸款資金的安全流動。

(四)開發與農村新型城鎮化相匹配的金融產品

新型城鎮化中的農村金融困境,根源在于當前缺乏與新型城鎮化相匹配的金融制度創新與金融產品創新。在現有的金融體系中,尚沒有新型城鎮化貸款的操作制度,也沒有開辟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專項貸款,更無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貸款優惠政策。通過金融創新以化解當前的農村金融困境,是順利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本身的要求。新型城鎮化強調城鎮化、工業化、現代農業與人的協調發展,需要金融機構創造更多適合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及農業轉移人口素質提高的新產品、新服務,積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

參考文獻

[1]邱俊杰,邱兆祥.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J]. 理論探索. 2013(04)

[2]范立夫. 金融支持農村城鎮化問題的思考[J]. 城市發展研究. 2010(07)

[3]李似鴻. 金融需求、金融供給與鄉村自治——基于貧困地區農戶金融行為的考察與分析[J]. 管理世界. 2010(01)

猜你喜歡
保險新型城鎮化體系
仁愛至和 篤行達慧——至和教育的理念體系與實踐體系構建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耕地保護的困境與制度創新芻議
新型城鎮化是經典城市化的回歸和升級
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淺談不婚主義下保險“受益人”的指定問題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三位一體”建體系 長治久安防哮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