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層建筑設計》課程改革方案

2014-12-25 01:25劉圓圓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課程改革

劉圓圓

摘要:廣州城建職業學院于2014年六月初舉行了為期一個禮拜的五場執教能力培訓,上課的是在課程改革中取得良好成效的一些老師,通過他們結合自身所教課程進行課改后取得的一些成果的交流,我開始思考這個學期我所帶的一門課程:《高層建筑設計》,這是一門建筑設計專業建筑設計系列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涉及到結構、設備等相關的專業,知識點較多,綜合性較強。

關鍵詞:高層建筑設計;課程改革;教學規劃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一、高層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直以來,高層建筑迅速發展,高層建筑的教學也在不斷地進行著變革,但有些根本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1、高層建筑設計課程涉及相關專業課程知識較多的特點,導致了其定位的復雜性,對高層設計課程做出了綜合性的要求,專業定位多元化的因素,使其難以找到各學科間的平衡點。

2、針對高層設計具體環節的單一訓練比較多,比如屋面這個學期的高層分成五個部分來教學:結構、造型、標準層、裙房地下車庫以及設備層,每個部分教學過程時間不等,但是連貫性、整體性較差。

3、高層建筑設計應注重學生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教學當中更多的偏向于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少有感性的形象思維能力,導致學生忽略了設計的感性因素,缺乏學習激情。

4、高層建筑設計課程分為理論、案例和設計實踐三大部分,從整體教學思路上看是合理的,但其中隱藏的問題始終制約著課程的科學發展,如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過程當中比例不高,和理論環節的交叉不夠。

二、高層建筑設計課程改革的具體內容

1、首先,課程的重新定位

建筑設計課程帶有鮮明的教學特色,高層建筑設計課程的定位,除了傳統的學科特點之外,還要體現出定位的明確性。而從教學效果方面分析,除了要讓學生充分掌握高層理論的基本知識,并逐步提高學習興趣之外,還要讓學生在觀摩建筑現場之后,繪制圖紙和制作模型,從而了解設計過程的細節和方法,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想象能力得意最大限度的挖掘和開發。

2、課程內容的重新安排

高層建筑設計課程內容的分支安排科學與否,直接決定了課程教學效果。在安排課程內容一方面要進行拆分,分成若干個獨立的單元進行訓練,以增強具體環節的針對性,另一方面,內容要整合,從整體入手,從調研分析,平面與功能系統進行學習。三是建筑造型與空間,強調形象思維能力在設計過程當中的重要性,包括立面設計、內外部空間構成等,并鼓勵創新。最后是實踐訓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檢驗。

3、教學模式的改革

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點,較目前實踐教學結果分析,教學模式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教學體系環節的交叉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是一門注重實踐的教學課程,在課程改革中,要注重更多的實踐環節,交叉的環節內容,一是理論教學,二是參觀調研,三是模型制作,四是設計實踐。應合理安排各個環節的教學時間比重和順序,引導各環節交叉進行,保證連續性。

擴展學習內容,加強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引用現有的工程案例和國內外研究成果,進行課堂討論,通過對多案例的對比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學改革的評價:教學評價方式的確定,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根據課程的改革確定細致的評分標準,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并注意積累。再是成立評圖小組,在每個單項設計完成之前進行評圖,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三、教學目標定位與模塊構建

為了培養具有良好“工程能力”的工程人才,學院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對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進行了“模塊化”構建,其基本指導思想見圖1。

( 一) 工程能力的確定

教學目標即能力定位: ( 1) 具有運用現行有關規范( 指國家關于結構工程設計的各種規范的總稱,以下同) 手工進行一般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能力; ( 2) 具有運用現行有關規范解決高層建筑施工中一般變更設計問題的能力; ( 3) 具有熟練使用建筑結構CAD 技術進行一般高層結構的工程設計能力。

教學要求: 掌握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概念、結構布置特點、結構內力分析方法、構造要求; 掌握建筑結構CAD 技術。此模塊共5 個學分,其中理論教學2 學分,上機教學1. 5 學分,實踐教學1. 5 學分。整個模塊的學時數分為教學( 包括學習指導) 和學生自主學習兩部分,兩部分學時數的比例為1∶ 1。

( 二) 相關知識內容的調整

“模塊化”教學改革對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來說是全局性的,不是局部的。構建不同的“能力—知識”體模塊時,應將能力所需的知識內容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進行合理的科學的調配,避免相同的知識內容重復出現。以往的課程教學中,講究該課程知識結構的完整性,而“模塊化”教學體現的是整個人才培養方案的知識結構的完整性,所追求的是達到能力的要求。值得強調的是應將有關規范內容與設計理論有機結合,避免把理論和規范割裂成“兩張皮”; 既要重視設計原理的普遍性,也要重視設計的特殊性。要通過相關知識內容的調整,使“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模塊”中的知識內容更有針對性。

三、教學規劃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模塊”的教學環節分為課堂講解教學、上機操作教學、工程設計實踐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考核五個教學環節。

( 一) 課堂講解教學

課堂教學以講解基本設計理論、有關規范等內容為主,加強案例對比分析,根據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1. 精講結構體系的力學性態

對結構體系的性態分析要充分,既要分析結構體系的性態的一般性,也要分析性態的特殊性。重點講解結構性態反應、理論建立的基本思想、計算參數和計算結果的意義,公式推導可簡略一些。通過同一結構體系、不同結構布置方案案例的結構性態對比,學生很容易把握設計中所涉及的重要參數對結構的影響。教學中案例教學方法的效果最好。

2. 重視對規范要求、條款的理解把握結構體系性態反應以及一個構件的性態反應表現到怎樣的程度,人們是可以接受的或是不可以接受的,這都必須引入規范加以闡釋。判定一個結構是否能用,也必須依靠有關規范做出判斷,所以應重視對相關規范的學習理解,而不能僅僅掌握教材內容。理解和把握規范對提高工程設計人員的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至關重要。

( 二) 上機操作教學

上機操作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和掌握高層混凝土結構工作性態,分以下三個步驟進行教學:

1. 講解、練習結構布置

除了強化學生的建模技巧外,主要是要求學生理解規范關于結構布置的要求。如對抗側力構件、特殊構件( 如短肢剪力墻) 、結構傳力途徑等基本概念的感性認識。

2. 講解、練習結構計算參數的輸入要求學生按照規范要求,結合實際情況輸入計算,理解各參數的工程意義。

3. 掌握參數的調整和對結算結果的分析通過對結算結果的分析,使學生正確認識結構的性態。

( 三) 工程設計教學

工程設計教學的第一階段是手工計算高層結構主要構件的結構設計; 第二階段是利用建筑結構CAD 技術進行一般體型的高層建筑結構設計。

( 四) 學生自主學習

在模塊構建時,應明確規定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如知識擴展內容、小型設計項目等。有的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有的要求學生自己組建團隊完成。要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學生必須要查閱相關資料,有的還要走訪工程現場,也可以結合“第二課堂”活動來進行,由此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學習生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設計課程隨著行業的需求和模式的發展更新,之前的教學模式不適應,要重新定位課程,并重新安排課程,從建筑認知、平面與功能,造型與空間、感知與實踐訓練等四個方面著手,提高教學內容的科學性,三是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提高教學內容的邏輯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易成,鄭利軍. 新時期建筑學專業高層建筑設計課程教學思考[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2).

[2]朱兆陽,夏曉敏. 高層建筑設計課程教學中所遇問題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4,(10).

[3]安靜波,王春紅.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 高等建筑教育,2014,(02).

猜你喜歡
課程改革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淺談少學時專業的《工程制圖》課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試析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課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教改探討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問題探析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