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的護理干預

2015-01-21 08:54吉大二院民康醫院吉林長春130041
關鍵詞:血腫心肌梗死血栓

沈 虹(吉大二院民康醫院,吉林 長春 130041)

淺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的護理干預

沈 虹
(吉大二院民康醫院,吉林 長春 130041)

目的 探討術后干預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恢復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9例。對照組術后只給予心理、飲食、復診及心血管疾病相對知識的輔導,出院后不進行隨訪,實驗組術后進行護理干預,出院后建立隨訪檔案,分別在出院后1個月、2個月、6個月進行隨訪。出院6個月后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心理狀況、醫囑行為情況進行調查。結果 出院后,兩組患者恢復情況和心理狀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術后進行護理干預能使其情緒穩定,提高患者自我治療的主動性,減少并發癥,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護理干預

近年來隨著PCI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得到有效治療。PCI治療雖然創傷小、痛苦少、療效好,但畢竟是侵入性治療,具有一定手術風險,而且隨著PCI技術的廣泛開展,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嚴重者還會出現生命危險,所以,針對性的對患者術后進行整體護理干預,可減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本次研究選取在我院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應用術后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4例,女24例,年齡27~86歲,經右側撓動脈穿刺65例,經右側股動脈穿刺12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取右側橈動脈或右側股動脈穿刺,冠脈造影確定病變部位后,選擇合適的球囊進行預擴張,再選擇合適的支架,長度完全覆蓋靶病變,再行造影,壓迫止血后加壓包扎。術后轉送入CCU病房。

2 護理干預

2.1 疼痛護理

2.1.1 術側肢疼痛。術后,術側肢不能活動往往使患者腰背部疼痛,術后6~12 h內每2 h護士用雙手托腰進行局部按摩,可緩解疼痛,或將腰稍稍墊起一些,也可減輕疼痛。健側肢可自由活動,在術后6 h術側肢可進行適當活動,以防血栓形成,活動方法為:向腳尖部位繃緊肌肉運動與向腳背部位勾緊肌肉運動各做數次;轉動腳踝部位運動數次;膝關節做彎曲和伸展運動。

2.1.2 切口疼痛和彈力繃帶包扎引起疼痛的預防及護理。術中操作要熟練且輕柔,血管穿刺時或拔管時應該由技術熟練者操作,局部適量麻醉,能減輕疼痛。對于包扎引起的疼痛,多采用彈力繃帶或膠布在返折處墊上些紗布,為了防止皮膚的壞死或水泡的發生,同時在換藥時要注意動作輕柔。

2.1.3 術后心前區悶痛的護理干預。術后胸前區悶痛多與支架植入或皮內損傷有一定關系,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癥狀,可以應用促進皮內組織恢復和血管擴張的藥物,有少數患者癥狀嚴重持續不緩解,可給予復查冠脈造影,以防止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或閉塞。

2.2 飲食護理

術后鼓勵患者多飲水,一般為6~8 h內飲水1000~2000 m L,術后排尿600~800 m L。大量飲水以促進造影劑的排出,可有效減輕造影劑反應。指導患者進食清淡、溫軟、易消化、高纖維素的飲食,應避免進食刺激性、高脂肪及高蛋白的食物。排便困難者除了用緩瀉劑外,還要鼓勵患者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并在排便時觀察床旁心電圖及血壓變化。

2.3 抗凝護理

術后繼續抗凝治療,為減少急性血管閉塞及血栓的形成。護士應告知患者所注射藥物的作用,告知患者避免使用牙簽剔牙,勿用力摳鼻,動作宜緩慢,防止碰傷。護士應當密切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皮下出血點、注射部位、大小便及嘔吐物等。如有出血跡象應當第一時間告知醫生。手術后6 h內盡量避免肌內注射和靜脈穿刺,如需要進行上述操作,請勿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拔針后應按壓5 m in以上,減少出血。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時,多采取腹部注射,因腹部皮下脂肪多,毛細血管少,不易引起皮下血腫,注射時距臍周至少l0 cm,兩次注射部位間距需>2 cm,并注意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皮下血腫。

2.4 血管并發癥護理

2.4.1 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腫。將術側肢體用約束帶固定于床尾,避免術側肢體過度屈曲,要求術側肢體屈曲角度不超過30°為宜。指導患者術側肢體制動6 h,臥床12 h,2~3天內避免過度活動術側肢體,以免引起穿刺處裂開導致出血。應向患者告知術側大腿有麻木、脹痛感覺、穿刺口有痛、熱、濕等異樣感覺時,應立即告知護理人員,以便能早期發現出血并發癥。護士應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情況,為及時準確的觀察到術口周圍有無滲血、瘀斑和血腫等異常情況,除了仔細觀察術口敷料外,還應揭開患者衣服,充分暴露穿刺處及周圍皮膚,一旦發現血腫立即通知醫生給予處理。出現皮下瘀斑者在24 h后給予局部理療,密切注意皮下瘀斑范圍、顏色等變化,做好標記,以利于進行對比。

2.4.2 假性動脈瘤準確的股動脈穿刺及正確壓迫手法。護士應早期識別假性動脈瘤,如患者出現穿刺部位腫脹、疼痛或穿刺部位可觸及搏動性腫塊,聽診可聞及明顯的血管雜音,血管超聲多普勒可確診,應重新給予徒手壓迫股動脈,加壓包扎。

2.4.3 動脈血栓或栓塞介入操作損傷血管內皮。栓塞的栓子可來源于導管或導絲表面的血栓,或因操作不當導致粥樣硬化斑塊脫落等。術后注意觀察患者雙下肢足背動脈的搏動是否良好,皮溫、皮色是否正常。如有動脈血栓形成者,應進行溶栓和抗凝治療,并請血管外科會診,必要時行外科手術治療

3 結 論

隨著PCI技術在急性心梗中的廣泛應用,通過對PCI術后患者可能發生的各種護理問題進行護理干預,實施相應的個性化、系統化護理對策,是提高手術成功率,改善預后的有力保障。

[1] 王玉萍,循證護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療術后并發癥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2:22-23.

[2] 劉常梅,賈艷梅,劉亞男.冠心病介入治療術后急性低血壓的預見性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5(5):30-31.

[3] 呂樹錚,陳韻岱.冠狀動脈介入診治技巧及器械選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61.

[4] 張長敏.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心理護理[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12(05):06-08.

[5] 彭文卿,胡春花.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術后的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0(4):292.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026.180.02

猜你喜歡
血腫心肌梗死血栓
以劍突下疼痛為首發癥狀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防栓八段操 讓你遠離深靜脈血栓
硬腦膜外和硬腦膜下血腫相關知識,你應了解嗎?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律失常的臨床特征分析
穿刺顱內血腫消除術在基層神經外科臨床應用
急診PCI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探索構架
三種血栓各有堵點
三種血栓各有堵點
CT混雜征對腦出血血腫擴大的預測價值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心律失常的有效護理干預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