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探討

2015-01-26 20:17張帆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年16期
關鍵詞:精神科針對性護理人員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和對策。方法 隨機選擇120例精神科患者分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護理,觀察組患者據精神科不安全因素給予針對性護理,對比效果。結果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 0.05。結論 精神科護理的不安全因素多,給予針對性護理效果確切。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6.196

作者單位:132001 吉林省吉林市第六人民醫院

Insecurity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sychiatric Care

ZHANG Fan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lin, Jilin 132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security of psychiatric nursing and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120 ca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ar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pecial nursing according to insecurit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atisfaction with care was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 Psychiatric care had much insecurity, giving exact targeted can achieve good effect.

【Key words】Psychiatry,Insecurity, Countermeasure

醫院的精神科收治的主要是合并有嚴重心理和行為活動紊亂的精神疾病患者,考慮到精神疾病患者常有幻想、妄想癥狀,且具有情緒不穩定、自控能力差的特點,容易在不當情緒的引導下出現自傷、傷人的情況 [1]。精神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多,需要給予特殊對待,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的同時避免因此而出現的各種醫療糾紛 [2]。本文就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3],排除患者中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肢體功能障礙、免疫系統功能缺陷或者精神發育遲滯的情況。

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齡在23~69歲,平均(44.2±2.9)歲。住院時間在1~15周,平均(6.7±1.1)周。觀察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患者的年齡21~67歲,平均(43.2±2.8)歲。住院時間1~14周,平均(6.6±1.0)周。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住院時間等方面的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精神科護理,遵醫囑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則針對精神科護理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1.2.1 精神科護理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包括:精神科環境與管理機制問題、護理人員因素、患者自身因素等方面。

其中,精神科環境與管理機制問題主要體現在:(1)精神科病房的布局不合理,相關保護設施不完全,使得患者的不安全風險增加,逃跑引起不良事件的幾率增加 [4-6];(2)精神科護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質量監控制度,一方面,患者作息時間不規律造成護理人員護理工作內容繁重、時間不固定,精神壓力較大;另一方面,在缺乏有力質量監控的情況下,護理人員的工作沒有一定的約束,工作積極性差、專業性不高,可能引起較多的不安全事件。

護理人員因素主要體現在:(1)精神科的護理人員缺乏專業的精神疾病相關護理規范缺,導致在一些專業性護理過程中會出現操作不規范的情況;(2)護理的安全意識缺乏,理論與實際脫節,無法及時有效識別潛在安全隱患,護理態度欠佳;(3)部分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不能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違反操作流程,特別是在給藥期間出現差錯容易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7];(4)長期在精神科工作,高度的精神壓力導致護理人員出現一定心理健康問題,工作熱情不高、敷衍,無法有效完成護理工作。

患者的自身因素主要體現在:(1)精神疾病患者大腦功能紊亂,出現不同程度的情感、認知、意志、行為活動障礙,自控力缺失,住院期間有逃離情況,并容易在沖動下出現破壞財物、傷人、自傷等意外;(2)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較低,甚至抗拒治療,臨床效果不太理想 [8]。

1.2.2 基于上述不安全因素,觀察組患者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如下:(1)改善病房環境,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改進病房設計的不合理部分,避免精神患者逃離;制定合理的崗位分配制度、交接班制度,盡量保持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平均,緩解其心理壓力;建立一套完善監督制度,督促護理人員提高自身理論與實踐水平 [9]。(2)定期組織培訓,通過多種形式靈活開展學習,保證護理人員在職業技能提高的基礎上,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工作中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同時,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法律意識,做好自我保護,避免發生嚴重的護患糾紛 [10]。(3)加強對患者的病情監察,嚴格遵醫囑給患者提供藥物及其他治療,積極同患者進行交流,適當緩解不良情緒,提高護理配合度 [11]。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護理期間或護理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同時在出院時采用自擬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 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護理期間或護理后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分別為3.3%和25.0%,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0%和80.0%,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本文比較了經常規護理和針對精神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給予針對性護理的臨床效果,結果可見,觀察組患者不僅發生逃離、傷人、傷己、損毀財物等的概率降低,而且出院時護理滿意度更高。精神科由于收治患者的特殊性,在實施治療、護理等的過程中都需要特別加以重視,尤其要防范患者在意識不清、沖動等情況下做出的一些暴力事件。降低精神科護理風險,保證護理安全是精神科護理的兩大重要任務,不僅要求有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對護理人員的各項行為進行規范,還要求對護理人員開展積極的培訓教育、護理質量監督,提高護理水平,并通過對患者全方位的溝通、安全巡視、病情監察等最大程度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安全,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

猜你喜歡
精神科針對性護理人員
精神科護理工作研究進展
應時而著,為事而作——議論要有針對性
探討精神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與護理對策
淺談護理人員的壓力來源及管理策略
曉有機化學必考方向 提升備考針對性
學會“針對性”寫作
有的放矢,始得鮮明——議論要有針對性
淺談影響外科護理人員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決對策
護理人員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作用觀察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