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毓德
——從干部培訓者的視角看學校管理者的師德培訓

2015-01-31 20:05
中小學教師培訓 2015年7期
關鍵詞:師德倫理管理者

何 沖

(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北京 100026)

近年來媒體頻繁曝出有關校長在學校管理方面的道德失范現象,部分教師的師德敗壞事件,引發了人們關于師德問題的熱議。一系列拷問師德的案例也在拷問現行學校管理實踐中的倫理價值觀。在全社會都在關注師德建設的今天,關注學校管理者的師德培訓理應成為師德建設的新視角。

一、一場辯論引發的思考

在校長任職資格班的課堂上,學員們正在唇槍舌劍,激烈爭辯。大家以“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是更應注重扶危濟困還是更應注重自我保護”為辯題,正反雙方正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正方認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更應該注重扶危濟困,因為助人為樂、見義勇為事實的形成就是以扶危濟困為基礎的,如果首先考慮自我保護,就會錯過最佳的救助時機,造成更大的損失;反方則認為,近些年來無論是“南京彭宇案”還是廣東“小悅悅事件”,都用鮮活的事實告訴人們,如果沒有自我保護作為前提,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后果就是有可能要承擔本不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受到不公正的評判。作為管理倫理課的教師,當筆者把這個兩難問題拋給學員的時候,最想聽到的就是學員們關于目前社會最熱點的道德問題所發出的最真實的聲音。

師德關系到學生的道德品質,關系到教育領域的道德觀念,關系到社會的思想道德水平,關系到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振興。師德的基礎是教師基本的道德修養,體現在教師對待工作與生活中的道德判斷和價值選擇上。從道德事件的討論到焦點問題的辯論,學員們自然地分成了兩個陣營。一邊認為目前中國的道德水平處于爬坡狀態,盡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總體來說呈上升趨勢;一邊認為中國的道德水平處于滑坡階段甚至已經跌入谷底,面臨嚴重的道德危機。為了進一步引發討論,筆者問及了目前學校管理中道德缺失的案例。例如,從“殺無赦校長”到“下跪校長”“帶學生開房的校長”,再到體罰學生,有償家教、向家長學生索要財物的教師,這一系列拷問師德的案例也在拷問現行學校管理實踐中的倫理價值觀,同時也在拷問我們教育工作者,這些違背職業道德的事件根源出自哪里?有的學員在發言中談到“我對中國社會目前的道德狀況持悲觀態度,我覺得以自己一己之力根本改變不了現實”;有的學員在案例討論時論及“教師是普通人,校長也一樣,犯錯誤是難免的,社會應該給予理解”……;等等。這些觀點不僅僅是出自一兩個人,更是代表了部分教師群體對待這些熱點問題的態度與看法。

為了引導學員們進行價值澄清,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筆者沒有從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法律的不完善、媒體的負面輿論宣傳等角度去分析問題的原因,而是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學校管理者的角度(學員均為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從教育所承擔的使命與責任的角度理性看待學校管理實踐中倫理缺失的案例,引發學員對于師德建設的思考。

二、師德培訓應該成為學校管理者的必修課

日前,教育部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核心內容,擺在首要位置,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應評定為不合格,并在教師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和特級教師評選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

當有記者問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師德問題不斷曝光,如何從源頭上遏止?”這一問題時,許司長答道:“師德教育必須作為基礎,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師范生培養、新任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培訓都必須開設師德教育課程,要把一線優秀教師請進課堂,用優秀教師的感人事跡詮釋師德內涵?!惫P者個人認為,師德教育不僅應該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更應該成為學校管理者的必修課。這是因為:

(一)從學校的功能來看,學校管理具有全程育人的本質特點

教育的使命是育人,而學校作為一個育人的機構與場所,不同于企業組織?!捌髽I注重結果導向而學校則注重過程導向,即在教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人才?!睂W校是以人與人之間心靈的交融與感化為中介的,需要一個自由、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與氛圍,需要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尊重與信任,無疑需要學校管理者努力創造這樣的環境,這也是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的基本體現。

(二)從教師職業要求來看,學校管理者具有道德示范性特征

教師的道德修養對學生的思想行為會產生塑造定型的效應。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強調:“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人格的作用?!弊鳛榻逃芾碚?,一方面應具有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另一方面應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成為教師的楷模和表率,在學校管理工作中能夠將領導權威建立在真正的令人信服的道德領導之上,從而實現對學校師生的價值引導。

(三)從管理文化的本質來看,學校管理具有“人本管理”的價值追求

學校里的教育活動主要圍繞人與人之間展開,人的因素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中占有主導地位。人本管理是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前提下,滿足教育管理人性化的要求,充分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凸顯他們在管理中的地位,尊重他們的人格,發揮他們的才智,促使學校管理從強調控制走向人文關懷,從而實現以人為中心的管理。

(四)從繼續教育培訓的特點來講,成人培訓重在增長意識

由于工學矛盾的存在,學校管理者的培訓一般都是短期培訓而非長期脫產培訓。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培訓重在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意識、創新管理思維,并將培訓中的創新意識向今后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實踐延伸。師德培訓是以增強學校管理者以德治校的理念為目標,通過強調師德的重要性,引起管理者關注領導行為背后所隱藏的道德、信念、情感等因素,重視學校共享價值觀的長期培育,把學校建設成為道德共同體。

三、學校管理者的師德培訓設計及應用

(一)道德領導理論的引介——依靠道德領導力去影響教師

道德領導思想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其代表著作是美國當代教育管理學家托馬斯·J·薩喬萬尼的《道德領導: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一書。薩喬萬尼經過對教育領導問題的長期研究,依據領導權威來源的不同將權威分為:科層、心理、技術—理性、專業和道德等五種。他認為道德領導是“領導者借助專業的和道德的權威,在幫助教師實現自我管理的同時,將學校從一個組織轉變為一個共同體,從而最終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過程”,“道德領導是抵及學校改善的核心”。[1]

道德領導理論強調學校領導者既要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借以影響教職員工對學校的義務與責任,同時還要依靠道德權威的作用對教職員工發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來引領全體成員為建立道德共同體而貢獻。這為學校管理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學校領導理論,對于轉變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改善領導方式提供了新視野,同時也豐富了管理專業化的內涵,并給教育管理實踐帶來了新的借鑒和啟示。

(二)管理倫理案例的反思——探尋學校管理活動的價值取向

教育管理的教育性決定它不可能沒有基本的價值立場和道德取向,決定了它不應當蛻變為純粹的專業技術化和職能化的活動,因此,教育管理的道德價值向度和公共倫理精神不僅應該成為管理者的實踐追求,更應該成為教育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2]。在師德培訓中,引導學員對近年來國內外學校管理中道德失范的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對自身、他人的行為做出利害與否的善惡價值判斷,剖析管理活動中倫理缺失的原因,思考倫理對學校管理活動的價值導向功能,“使學校管理真正體現倫理精神,包括管理規章制度的倫理精神、管理行為的道德關懷,甚至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和被管理者的道德行為的實施”[3],最終實現有道德的教育管理。

(三)道德反思習慣的養成——在反思性實踐中完善道德修養

目前反思性教學已經成為學校管理和校本培訓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很多教師在反思性教學中成長,成為反思性教學實踐者。作為教師,不但要學高、善教,更要身正、行端,在反思教學工作的同時,更應反觀自己在教育這一培養人的特殊的社會活動和職業領域中的道德行為,在反思性實踐中完善道德修養。德魯克認為,正直的道德是領導者應具備的唯一的絕對條件,但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學到的——道德作為一種內在的品質和涵養,必須通過個人的內向修煉,通過持續的自我省察和反饋改進的方式獲得改善。在培訓過程中,可以通過管理與道德的思辨,以真實的管理事件作素材,設計一些兩難問題進行研討,同時也可以引導學員結合自身的管理實踐,以論壇、辯論、情景模擬的形式促成課堂反思,并將這種反思的意識延伸到日常工作中形成習慣,促使管理者在反思性實踐中逐漸完善道德修養。反思道德是教育理性的一種深沉積淀,具有內在性、綜合性、穩定性、導向性等特點。教師的道德反思能夠增強教師對教育事業的使命感,促進教師實現生命的價值超越,為教師的行為設定倫理路標[4]。

(四)教育生態的研究——營造和諧道德文化氛圍

學校作為一種履行特殊社會功能和文化使命的組織,應以人的持續發展和全面發展為目標,關注教育生態,關注教育全面、均衡、優質、開放、可持續的發展。師德培訓,應該引導學校管理者關注教育生態的研究,關注教育與外部生態環境之間以及教育內部各環節、各層次之間的本質的、必然聯系。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嘗試進行教育生態的研究特別是學校內的教育生態研究,尊重師生的人格,注重師生的發展需求,充分挖掘師生潛能,維護其尊嚴,以教育生態的和諧為目標,在師生、生生、師師以及教師與家長的關系中建立起共生共存的聯系,有助于學校管理者構建和諧的育人環境,在一個更大范圍內構建起倫理共同體。教育生態的研究有助于學校管理者在做教育時站位更高、目光更遠,有助于教育者樹立大教育觀,實現教育健康、和諧的發展?!?/p>

[1]石一.論學校道德領導[J].教學與管理,2004(4):3-5.

[2]郅庭瑾.教育管理倫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3):38-42,73

[3]郅庭瑾.從管理倫理看學校文化重建[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51-154.

[4]糜海波,張娟.論教師的反思道德[J].教育探索,2005(3):116-119.

猜你喜歡
師德倫理管理者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的實踐思考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
呂狂飆:師德建設需警惕從崇高師德簡單轉向底線師德
劉明懷: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當有所作為
管理者當有所作為
給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