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咸同年間黔西南回民起義領導金萬照生平考略

2015-02-12 13:37石宏云
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 2015年2期
關鍵詞:同治新城民國

石宏云

清咸同年間黔西南回民起義領導金萬照生平考略

石宏云

本文主要是通過《咸同貴州軍事史》與幾種相關地方志的對比,挖掘出黔西南回民起義領導金萬照投身義軍的原由及其就義的過程。真實的再現了歷史事實,彌補了《咸同貴州軍事史》中關于金萬照就義地點模棱兩可的說法,糾正了金品高“親情”視角的敘述。

金萬照 生平 回民起義

金萬照是咸同年間黔西南回民起義的重要領導人,特別是在張凌翔、馬河圖就義之后,義軍發生分裂,金萬照召各路義軍首領集“新城帥府會議,由各族推舉首領以歸劃一”①(民國)楊學溥、熊邦才修,田昌雯纂《普安縣志》卷三,民國十五年(1926)石印本,第423頁。。這樣重新確立了以張定中、金萬照為核心的領導集體,在后期斗爭中,金萬照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可是當代學術論著中尚無關于金萬照生平的專門敘述與研究。白壽彝主編的《回族人物志》中對金萬照的描述也甚為簡略,僅有“岑毓英派回族軍官金萬照由云南赴貴州招撫起義軍,金萬照請愿以官身罪民千里投奔叛亂,加入了白旗軍,被推為經略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十七日,金萬照被囚送貴陽以騎銅馬刑炮烙殺害”②白壽彝主編《回族人物志》(近代),寧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6頁。。不過,就此非常簡單的敘述,也不夠準確。特別是金萬照投身義軍原由及其就義過程,筆者認為尚有些許可議之處,以下利用更加原始的資料,對這兩個問題試作進一步的討論。

據凌惕安《咸同貴州軍事史》所附金萬照之子金品高致凌惕安的信中說:

先君諱萬照,號盛斗,生于清嘉慶十七年壬申。兄弟二人,先君居次,幼失恃,與兄諱萬選號道一公者,事父以孝聞。同習回教經典,通天人性命之學,寬厚愛人,輕財好義,居積致富,輒以周濟貧乏。時清政不綱,中原紛擾,先君尤念亂離,毀家紓難,乃集鄉里子弟數百人投效岑襄勤公(岑毓英)捍衛鄉邦,頗勞績,漸以軍功升授元興營(即元江縣)添府。會大坡鋪回人張凌翔、馬河圖等兵起(事在咸豐八年),興義五屬相繼失陷。襄勤公以先君素為回族人士所尊仰,故檄先君來黔安撫,冀收釜底抽薪之效。先君因于同治元年,輕裝入黔,直抵新城(即今興仁縣),與張凌翔等會見。凌翔等聲勢雖大,號令不一,及見先君,遂共推為盟主,堅不放還,先君既為所困,欲歸不能。計惟虛與委蛇,庶可保全群眾生命財產。無如虛名徒擁,權不在握,內部意見分歧,互相冰炭,戈操同室,事愈不堪問矣。第先君仁慈在念,救濟為懷,見此蕓蕓幼弱,無辜受累,一旦事敗,必不免于玉石俱焚,所以抱定宗旨,舍身顧眾,鼎鑊自甘,死生不

遑計。及迨貴州提督周武達親來督師,先君乃召張定中等謂之曰:“我奉使來黔,本欲解息干戈,為民請命,不圖君等苦留,違我初心。早知大勢已去,事不可為,所以守此孤城、茍延殘喘者,蓋因敵方將領,各不相屬,勢均權平,無能負保全此城生命之責者。茲周達武身為貴州提督,節制全省軍隊,倘能網開三面,不事殘殺我族類,則萬均之罪在我一人,刀踞斧鉞,甘之如飴?!倍ㄖ型娺_武,具道所以,達武一一允許,并申以誓盟。先君乃于同治十年秋九月會周達武于馬家屯,冬十月十七日突于貴陽就義。先母李,先庶母顧,先堂兄品珪,先堂嫂顧,先姊金芝,均于先君出城之日仰藥以殉,家人仆婦,以及由滇從來之壯士死義者數千百人。真一場巨大流血之慘劇也。其代價僅留得貴州西路各處之回民之生命。(高)時年六歲,先為熊姓攜至習安,后為馬姓拐至廣順,最后被熊尋獲,執馬于官。又為廣順州知州胡公(大號小蘭,四川鳳集人)撫為螟蛉。及胡公卒,家屬返省,始為義士桂山文桂、云峰昆仲攜回云南。十舍弟品峻,時方周歲,為家人楊小甲夫婦鳩死其同年生育之子易衣救出,八、九舍弟為周時武、龔世貴帶往湖南。民國三年,大小兒貞尋見八舍弟品超于北京。七年,二小兒純尋見九舍弟品三于新疆。骨肉離散,四十余年,地北天南,于焉始聚,追念今昔,恍如夢幻。茲承下問,敢布一二,乞賜衡鑒,敬候撰安。金品高頓首,十九年十月二十八日。①(民國)凌惕安《咸同貴州軍事史》第四編,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1166—1169頁。

雖說凌惕安先生邀請金品高對其父進行追述,可是在其《咸同貴州軍事史》中并沒有以金品高提供的材料作為依據,對金萬照投身義軍的過程也是只字不提。

而《普安縣志》則記載:

(同治元年)十二月,金萬兆奉命撫新城賊,既至降賊,賊封以經略臣偽職。萬兆,回教師也?;亟套鹌浣處熢话?,人因呼曰金阿渾。往云南之東溝,滇提督馬如龍欲撫新城賊,以萬兆為回教師,往撫必有效,遂保以游擊銜,命率兵五百偕行。比至,偽帥馬河圖以美女金帛炫耀歆動之,萬兆艷羨,請降賊。尊以經略大臣特職,修經略府居之,自偽帥以下,咸受節制②(民國)楊學溥、熊邦才修,田昌雯纂《普安縣志》卷三,民國十五年(1926)石印本,第417頁。。

對金萬兆(金萬照)投身義軍的過程,完整的記錄下來了。通過比對以上兩則材料,發現對金萬照投身義軍的方式的描述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前者說其輕裝前行,為了挽救蕓蕓眾生,為了民族大義不得已而為之;后者說其率兵五百偕行,后為金錢美女所動,投身義軍。不過從金品高的追述中我們發現其父親在世時他尚且年幼,他父親死后他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這就大大的降低了其提供材料的可信度;更為重要的是金品高的敘述與金品高個人所處的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據《興仁縣志·人物志》載:“金品高字春山,邑回教長,性剛勁,具膽略,嫉惡如仇,繼楊云鶴為教長,回有不法者,多非斥之。民國六、七年,匪患頻仍,回有馬宗蘭輩,到處哨聚,勢將燎原,品高不以回族故,有所回護,一秉嫉惡之素,調其所轄回眾,自組一隊,輔助官軍,匪勢以殺。后以積勞咯血,卸職聞居,

地方各事,多有建白,卒年六十有九?!雹伲駠┤綍撔?、張俊穎纂《興仁縣志》卷十四,民國二十三年稿本(未刊),1965年貴州省圖書館據興仁縣檔案館藏本復制油印本,第161頁。從這段材料我們可以看出金品高經常是把自己置于官府的位置,在官府看來其父親的行為就是叛逆,所以他有必要把他父親塑造成一個為民族大義獻身、犧牲的英雄形象。此外,金品高所持觀點為前者,或許是想保全其父親的聲譽、維護其父在民族中的威望,也或許是想保全其全民族聲譽。

在金萬照加入義軍之后,于同治元年被推選為經略大臣,位居元帥之下、眾將之上。在張凌翔、馬河圖就義之后,更是身兼重振義軍的重任,首先召開“新城帥府會議”讓軍隊整齊歸一。其次,“同治五年春三月,偽帥張定中、金萬照誘殺馬忠據新城復叛”②(民國)楊學溥、熊邦才修,田昌雯纂《普安縣志》卷三,民國十五年(1926)石印本,第424頁。。而后“光復”興義城等??傊?,金萬照在起義軍的后期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關于金萬照的死。在金品高致凌惕安的信函中說他是挽救蕓蕓眾生,舍身取義,自愿赴周達武營談判被縛,于同治十年十月十七日就義于貴陽。

而《普安縣志》說:

(同治十一年)冬十月,貴州督提周達武復新城。達武初駐安順,至是,聞新城賊猶負固,乃親提兵至新城。賊見各方周字旗幟,即戒各碉勿妄燃砲,以示投誠,如是者三日。定中窮武,遣辯士見達武,道投誠意,達武納之。定中乃縛金萬兆,并自縛,詣馬家屯達武營乞降。達武見之,謂回叛逆皆萬照首惡,非萬兆,則勞師費帑不至如是之巨,立釋定中,縛囚萬兆,檻車中送省垣……十一月,金萬兆伏誅,傳其首示與郡各屬。③同上,第434—435頁。

《咸同貴州軍事史》云:

同治十一年(1872年),冬十月初一日,張定中誘新城回首金萬照出降,周達武、吳德溥、沈壽榕因囚之,亟遣定中入城張示諭招降其眾,擒張發友、保官臨,斬頭目沙相起、陳殿階、馬洪才、馬三保等及張福蔭子五人。達武留鐘開蘭及署縣丞楊見龍駐新城鎮撫,自率部誘降眾張黑三、張答答、桂富容等四百八十人,至安順駢戮之。殺金萬照于貴陽?;蛟痪托鲁氰T鐵馬實熾炭其中,令裸乘之,俾灼死。今鐵馬聞尚可考④(民國)凌惕安《咸同貴州軍事史》第四編,文海出版社,1971年,第1164頁。。

《回族人物志》關于金萬照死因的敘述應該就出自《咸同貴州軍事史》。

又《清實錄》載:

“同治十一年[壬申]十一月十四日[乙未](1872.12.14)諭軍機大臣等:‘曾璧光奏官軍攻克新城,上游肅清一折。黔省回匪久踞新城,經周達武親往督剿,會同滇省

兵勇分門進攻,于十月初五日將新城克復,生擒逆首金萬照正法,上游一律肅清,全黔底定……’”①《清實錄》第51冊,中華書局,1987年,第535頁。

綜合以上幾種關于金萬照之死的記載可知,同治十一年,由于張定中的出賣,金萬照兵敗被俘,十一月在貴陽或在新城就義。

對于其就義的地點,《咸同貴州軍事史》與《普安縣志》所載存在著差異,《清實錄》中又沒有明確記載其就義的地點,今《貴州省·大事記》中雖說他就義于貴陽,可此說有依附金品高所提供材料之嫌疑。似乎金萬照的就義地點無從可考。然而,事實并非如此。根據《興仁縣志·人物志》對時任貴州提督、親自督師圍剿新城的周達武的個人傳記中有記載:“周達武,湖南寧鄉人,官至提督,進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銜。清同治十一年辛未,先令兵二十營,討新城回,回扼險負固。戰事經年,壬申歲,達武親至城下,掘長壕困之,回中樵蘇鹽米皆斷絕,乃請降于達武,擇回之剽悍者戮之,樸弱者安插歸農,遣將清余孽,新城于是靜謐。檻送金萬兆于省顯戮之,鴆殺回酋張定中。班師后,任陜西提督,卒于任,清廷賜祭葬之典以褒崇之?!雹冢駠┤綍撔?、張俊穎纂《興仁縣志》卷十四,民國二十三年稿本(未刊),1965年貴州省圖書館據興仁縣檔案館藏本復制油印本,第176頁。由此看來,金萬照確實是在省城貴陽就義,這與金品高所提供的材料是相符合的。

(本文作者為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碩士研究生)

Study on life of JinWanzhao, the leader of Hui-Muslim’s uprising in Southwest Guizhou between Xianfeng and Tongzhi period of Qing Era

Shi Hongyun,Nanjing University

By comparing several related local chronicles with the book Xian-Tong Guizhou Junshi Shi [Militarial History of Guizhou between Xianfeng and Tongzhi Period], this paper tries to fi nd out reasons why Jin Wanzhao, the leader of the Hui-Muslim upraising in Southwest of Guizhou, joined the rebellion and its whole process. It tries to tell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identify the exact site where Jin Wanzhao died. Also it corrects the mistake of narration given by Jin Pingao with his kinship perspective.

Jin Wanzhao; Lifetime; the Hui-Muslim

猜你喜歡
同治新城民國
毓慶宮在乾隆、嘉慶、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瀾
四水同治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中國官窯瓷器的最后輝煌:“同治大婚瓷”究竟多奢華
一座新城的詩與遠方
呂梁市嵐縣:“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態水環境
他們為何都愛民國?
長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來的那座橋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