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導學案"設計策略探究

2015-02-28 14:11羅祥沛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5期
關鍵詞:導學案學案新課程

羅祥沛

(防城港市實驗高級中學 廣西防城港 538021)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導學案"設計策略探究

羅祥沛

(防城港市實驗高級中學 廣西防城港 538021)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體驗研究過程,收獲結論。而最能發揮這一特點的是導學案教學。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從問題的提出、導學案設計的過程、實踐中的問題出發,探究"導學案"的落實策略,以期對教學實踐有一定指導意義。

導學案 探究 學習方式 "探究——分享式課堂"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模式,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式學習、參與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和實踐式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為此新課程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來。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教學活動不同于傳統課堂,改變“學生學法和教師教法”是體現最新教育理念的關鍵。

新課改的一大亮點為“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體驗研究過程,收獲結論”。而最能發揮這一特點的是導學案教學。導學案教學要求學生按導學案所設的問題主線逐步深入探究,從課前預習就開始主動思考,課堂中合作交流,闡明觀點形成結論,從始至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體驗完整的學習過程,自我感悟、相互分享,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如何設計、實施導學案教學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進行了這項實驗探究。

實驗探究過程

一份優質導學案的設計要求:首先創設的情景(或問題)要能提起學生的探索興趣,能引發思考,然后逐層深入。既要有獨立的自主學習又要有合作探究交流、自我總結等互動,最后作為效果檢驗還要回歸練習檢測與高考鏈接。筆者認為“導學案”的設計有幾個重要環節:

(一)明確學習目標

《新課程改革綱要》中確立了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其實教學目標就是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決定了整個教學活動的初衷和走向,是教學策略設計、學習策略設計、教學設計評價的基本依據。過去只有老師才關心課程目標,本次課改有變化,希望學生也來了解和關心課程目標。高中生已經接近成人,理應關注自己的未來發展,關注自己應該學到什么,自己應該獲得哪些本領。所以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的共同追求。如探究一:必修4《正、余弦函數的性質(1)》的教學目標要求:

1.知識技能:了解周期函數的概念,會判斷一些簡單常見的函數的周期性,并會求簡單三角函數的周期

2.數學思考: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在探討三角函數性質方面的應用。

3.問題解決:通過研究三角函數性質體驗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學會以他人交流。

4.情感態度:讓學生自己根據函數圖像導出周期性,領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體會三角函數圖像所蘊含的和諧美,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過去學生僅將知識技能作為目標,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則是由老師在課堂中貫穿滲透?,F在明確出來讓學生了解,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提升。

(二)知識溫習

知識回顧,以往我們只是簡單復習前一節課的內容。對新課程要求下的課例來說單回顧這些是不夠的。知識回顧應是溫習本節課例中將要涉及到的、用作鋪墊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其內容可以是上一節課的知識,也可以源自其他章節,更可以是其他學科,甚至是來至于生活中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回顧帶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一些較難的知識還可建議學生相互探討、求助老師、甚至查閱圖書館、網絡等不同途徑獲取答案。如探究二:必修4《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筆者在進入新課學習之前,就引導學生復習向量加法、減法、數乘等基礎知識,而為了更好的引入和導出,我們還引用了物理中的位移分解和受力分析。從效果來看,這樣溫習,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理論的支撐和實例應用證明,使得新知識探究脈絡更清晰,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切入、更好地探究、更好地應用。

(三)新知探究與應用

就數學知識學習、探究規律而言,其過程與方法主要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總結提升、應用等幾部分構成。學生在“學習目標”中明確要探究些什么,而且在“知識溫習”中已經做好了一定的準備,有了初步的想法和探究的沖動。所以本環節要做的就是創設情境,通過“情感——知識——能力”的教育模式,把學生“領”進來。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對情境中設置的問題的破解,循序漸進地探索逐步呈現出新知識的脈絡。如探究三:必修3《指數函數》,筆者這樣設置脈絡:生物學中的細胞分裂問題——擬合為指數函數——分析圖像、性質——回歸應用(人口增長、銀行復利、高利貸等),弄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并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從課堂效果反饋來看,這種“生活——數學——生活”的探究模式更貼近學生的思維模式、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理解和應用。

(四)練習檢測與鏈接高考

通過漸進式、有梯度的課堂練習考察學生認知的掌握程度來檢驗課堂的有效性,還可以根據具體內容設置一兩個發散性的問題給學生課外探究,把學習延伸到課外。通過“高考鏈接”明確最終考查形式,有的放矢。與學生一起分析、深挖高考真題背后的考查目標和方向,回歸基本方法、基本思想,更有效地銜接課本基礎知識與高考要求。

(五)反思與總結

要求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再思考,對重點知識和方法再加深理解。并引導學生分享學習感悟與收獲,養成學而后思的好習慣。通過相互的分享,也可以使學生思維更開放、更多元。

二、問題與對策探究

隨著導學案的實施過程的深入,我們逐漸發現了一些操作問題,并作相應的調整。

(一)重點定位不準確。認為課本例題太單一,達不到高考標準,而把導學案設計重點放在綜合題、高考題和變式訓練上,脫離三維目標要求。調整策略是:回歸課本,以本為本。盡管高考是綜合性考試,但也是以基本公式、性質、定理為依托來展開。導學案定位的重點為三基訓練,根據學生掌握程度再漸進深化,明確主次。

(二)內容難度過大。調整策略是:專研教材,以課本例子為基本標準,由淺入難。讓基礎薄弱的同學也能主動起來,從最基礎的問題研究開始,逐漸找回研究數學的興趣和自信,筆者認為,這也是新課改的一大初衷。

(三)題量過多。有些設計導學案過于心急,希望能概括完整、面面俱到,設置了大量的問題,導致學生疲于應付,容易喪失探究興趣。調整策略是:統一模版,統一題量,控制在10到15題之間,讓學生可在40分鐘內完成。內容也不必全覆蓋,留一些空間,讓學生感受發現的樂趣,能更進一步激發探究的熱情。

(四)兩極分化。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按導學案引導有序地自主完成課前學習,課中就能更好地把握重難點、與老師同學互動探究,提高課堂效率。而對于部分學困生,由于缺少自主探究的習慣,遇到稍有難度的問題就放棄,等著上課給出結論后死記硬背。此時導學案的效果就不太理想。調整策略是: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把重點放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做好思想工作,不斷檢查落實,讓學生逐漸體驗到課前導學的優勢,使之形成習慣。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進一步鼓勵探究,設置更開放性的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做到因材施教。

[1].常鳳,周本偉.《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J],2009,(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導學案學案新課程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鄉愁導學案
撐一支竹篙 向更深處漫溯
淺談如何提高導學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效性
構建優質高中數學課堂,實現活力教學
“比例尺(一)”導學案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導學案不能淪落為“習題單”:以“中位數和眾數”的導學案為例
學案“三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