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課堂教學"問題介入式"的設計

2015-02-28 14:11易佑紅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5期
關鍵詞:苯酚現象溶液

易佑紅

(新會華僑中學 廣東江門 529100)

化學課堂教學"問題介入式"的設計

易佑紅

(新會華僑中學 廣東江門 529100)

問題介入教學法對于高效課堂的實現非常重要。本文針對問題設計的四種類型的分析應用來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課堂教學 問題設計 能力培養

“問題介入教學法”是以系列問題為媒介,通過介入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關鍵有兩點:一是問題的設計;二是介入的時機。介入的時機教師一般都能恰當把握,而問題的設計就成為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通過問題介入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根據高中學生的自身特點,以問題為載體,注重課堂教學的整體性,難度的遞進性,問題的相關性。因此對化學問題進行設置時內容應該簡潔明了,可接受程度要高。對化學教學中的問題設置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平行式問題設計,降低知識獲取的難度,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平行式問題是指各個問題之間只屬于并列關系,沒有主次之分,在教學設計中,以教材知識為線索,設置平行式問題,不僅有利于解決理解書面知識,高效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與學更富有激情。如在進行“鐵三角”知識的學習時,為了掌握Fe2+和Fe3+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我們可以根據相關知識設計如下的平行式問題:

問題①:取3mlFeCl3溶液加入少量鐵粉后,滴加2滴KSCN溶液,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問題于:取3ml FeCl3溶液加入幾滴淀粉溶液,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問題③:取3ml FeCl2溶液加入幾滴酸性KMnO4溶液,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問題④:取3ml FeCl2溶液加入幾滴H2O2溶液,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通過上述問題的設計,給學生提供了Fe2+和Fe3+之間的相互轉化的知識框架,通過分組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增強了學習的興趣,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很容易歸納出Fe2+和Fe3+之間相互轉化的規律。

二、遞進式問題設計,引導知識本質的探究,加深學生的記憶理解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更是思維的動力,問題的設計要綜合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盡可能圍繞基本知識的建構和核心概念的理解,設計一組有層次、有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在學習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中“醛”一節時,講授乙醛的銀鏡反應時,如果只是簡單的完成這個實驗,并把方程式告訴學生,那么幾天后學生基本忘記。如果設置成遞進式問題,教學效果好了很多。如:

問題①:銀氨溶液是用什么配制的,試劑滴加的順序是怎樣?

學生:2%的稀氨水和2%的硝酸銀

問題于:產生的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質?白色沉淀恰好溶解時又生成了什么物質?銀氨試劑的成分是什么?

老師引導學生分析:產生的白色沉淀是AgOH,沉淀恰好溶解是加入過量的氨水又將AgOH溶解,生成一種能溶于水的新的物質,這種物質就是氫氧化二氨合銀。

問題③:實驗中銀鏡是怎樣產生的?乙醛被氧化生成什么物質?

對照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首先給予患者硬膜外麻醉處理,選擇右腹直肌位置作為切口,觀察并確定好急性胃穿孔患者穿孔位置,利用生理鹽水清除滲漏食物和積液,然后進行手術切除操作。

老師引導學生分析:乙醛被氧化的本質實際上就是-CHO氧化成-COOH,產生的單質銀吸附在試管內壁,產生了一層光亮的“銀鏡”。

通過這樣的問題分析,不僅能解釋實驗中的現象,讓學生在興奮之余理解了實驗原理,更能掌握反應本質。

再如在學習鈉與鹽溶液的反應規律時,可設計如下一系列問題:

問題①:鈉與水的反應,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問題于:鈉與NaCl溶液反應,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問題③:鈉與飽和NaCl溶液反應,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問題④:鈉與CuSO4溶液反應,你觀察到什么現象?

通過對上述一系列問題的探究,學生能歸納出鈉與鹽溶液的反應規律,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更有系統性。

三、發散式問題設計,架起知識遷移的橋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問題①:在試管中取2ml苯酚濁液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振蕩,觀察現象,說明了什

么?

問題于:在試管中取2ml苯酚濁液,滴加石蕊試劑,觀察現象,說明了什么?

為了弄懂苯酚鈉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產物到底是碳酸鈉還是碳酸氫鈉,可以引導同

學們自行設計問題③:在試管中取2ml苯酚濁液,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振蕩,觀察現象,說明了什么?

例如:一次學生在做苯酚和溴水的演示實驗時,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濃溴水時看不到白色

沉淀,教師可以根據這一實驗現象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找出實驗異象的本質原因。問題①:上述實驗沒有產生沉淀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問題于:請設計實驗并操作,證明你的猜想。

問題③:請說明教材中強調使用稀苯酚和濃溴水的原因

問題④:分離苯酚和苯的混合物時能使用加溴水過濾的方法嗎?

四、示錯式問題設計,加深抽象知識的理解,解決學生的知識盲點

課堂小結是教師引導學生對一節課所學內容的再認識,再總結,在課堂小結中利用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常見錯誤設置“示錯情境”問題,旨在通過學生的質疑,對本節課所包含的知識、方法進行歸納梳理、回顧反思,達到完善知識結構、查漏補缺、升華提高的目的。如在學習完化學鍵時,針對學生在概念上存在的誤區,可以設置如下問題讓學生交流討論:

請說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原因,要求舉例說明。

問題①:離子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離子鍵

問題于:共價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極性共價鍵問題③:只含共價鍵的物質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問題④:含有共價鍵的物質一定能形成化合物分子

問題⑤:金屬元素和非金屬之間只能形成離子鍵

上述“示錯情境”問題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學生認知上的種種誤區得以清晰暴露和再現,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討論,在識錯、思錯、糾錯的過程中淸錯反思,不僅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也提高了自己對錯誤的判斷能力。

問題設計能打破學生認識發展的平衡狀態,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既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又是激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更是一門藝術,值得我們努力去探索。

[1]孫余成.化學“問題介入式”教學法需要關注的四個維度[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9

[2]胡小勇,祝智庭.問題化教學設計——信息技術促進教學變革[J]教育科學出版社

[3]劉玉榮,王后雄.高中化學教學中“示錯情境”的設計及教學功能[J]化學教學,2013.2

猜你喜歡
苯酚現象溶液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評
一種苯酚焦油中苯酚與苯乙酮的回收方法
『溶液』知識全解讀
毛細管氣相色譜法測定3-氟-4-溴苯酚
亞洲將引領全球苯酚產能增長
解讀“溶液”
它們離“現象級”有多遠
煅燒高嶺土吸附Zn2+/苯酚/CTAB復合污染物的研究
你能解釋下面的現象嗎
猜謎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