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教育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滲透——以“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教學為例

2015-03-01 07:09顧甜甜
小學教學參考 2015年21期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放風箏品德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5)21-083

小學時期是學生德育教育的起始階段,同時也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及價值觀的關鍵時期。而《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因此,應深入研究《品德與社會》課程,認真學習課標,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品格。本文以三年級上冊“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教學為例,淺談生命教育在《品德與社會》中的滲透,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遠離危險,珍惜生命,最終健康成長。

一、巧用教材,培養生命意識

小學生生性好動、好奇,對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較好奇,都想嘗試。而生活中的危險無處不在,如:水、電、煤氣、火都是危險的來源。學生一旦缺乏日常生活常識,可能面臨生命危險。而“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則全面地介紹了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危險。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教師可進行如下教學。

師:在上課前,讓大家先看一組圖片(利用多媒體展示教材中的圖片),看了這組照片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此時的心情呢?

生:傷心、難過。

師:恩,老師的心情也和大家一樣。通過這組圖片、文字,我們可以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學習新課,希望學習完本課后,同學們能夠遠離風險,珍惜生命。(板書:危險)

隨后,教師可出示第二組圖片(游泳、電線桿下放風箏)。游泳是學生較喜歡的運動,但由于學生年紀小,如果學生私自下水,容易發生生命危險。放風箏也是學生愛玩的活動,部分學生比較調皮,在沒有大人的帶領下,在電線桿底下放風箏,非常容易發生導電,進而對生命造成威脅。最后,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列舉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風險事件,講述已發生的生命事故,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

二、動態生成,感嘆生命美好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依教授曾說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途徑,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痹诮虒W過程中,可能遇到部分突發事件,需要教師快速地判斷和分析,客觀對待該突發事件,并重組資源,生成新的教學資源,提升生成性資源的質量,最終促使課堂充滿活躍及靈動的氣息。比如,在“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中“危險在哪里”的環節有一幅插圖中有兩個小孩在草垛旁邊放鞭炮,主要是教導孩子不要在易燃地方放煙花,以免引起火災。

生:老師,我有疑問,我認為圖片中的兩個小孩做得非常好。(全班哄堂大笑,并竊竊私語)

師:為什么呢?這樣說肯定有你的理由的,能否向大家解釋一下呢?

生:因為從圖片中來看,點火的小孩是用香作為引子,并沒有直接用打火機或火柴點燃煙花。這樣,小孩離煙火比較遠,也就安全多了。

師:恩,非常棒,你看到了大家所沒有看到的。大家應學習這種精神,多動腦筋思考問題。

這位學生的提問是教師在課前并沒有想到的。面對學生的突然發問,教師不應給予否定,或者嘲笑學生的提問,而是肯定學生的想法,并鼓勵他,然后順著學生的提問,引導其他學生進行思考。

三、探究實踐,領悟生命可貴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不僅要注重課堂知識的傳授,還應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睂W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問題?!白屛kU從我們身邊走開”旨在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要求學生遠離危險物品,做危險行為等。因此,可通過探究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將學習變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引導學生開發課本知識,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如:火是日常生活較為常見的危險源,教師可組織火里逃生活動,在校園內模擬發生火災時的濃濃大煙,讓學生學會遇事不慌張,學會逃生,并感受生命的可貴。

總而言之,《品德與社會》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的重要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還應培養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將從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從而讓危險從我們身邊走開。

(責編 鐘偉芳)

猜你喜歡
品德與社會放風箏品德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精心設計,開辟品德與社會課新天地
小學品社課堂結合時事教學初探
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品德微視頻評價的思考
品德
放風箏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放風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