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聽說讀寫"能力策略談

2015-03-02 01:27張英武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聽說讀寫語文課程書籍

張英武

(吉林省松原市逸夫小學 吉林 松原 138000)

提升"聽說讀寫"能力策略談

張英武

(吉林省松原市逸夫小學 吉林 松原 138000)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倡導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語文不待老師講而學生自己能讀,作文不待老師批而學生自己能改”。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課文不是老師教會的,而是學生讀會、學會的,作文不是老師講會的,而是學生寫會、練會的?!墩Z文課程標準》把聽說訓練擺到了與讀寫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特別注重學生聽說讀寫四個維度能力的訓練。這是語文教學規律的回歸,為我們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指明了方向。

一、虛心接納,讓學生會“聽”

聽,概括地說,就是通過語文學習,培養孩子具有辨別語音,理解語意,品評話語,即用聽覺去辨別世界。而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忽視了聽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學會傾聽。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一張嘴巴,就是讓我們學會多聽。傾聽是需要藝術,也是需要訓練的。傾聽意味著尊重、理解和溝通。所以,傾聽的時候,應該學會與對方眼晴的交流,學會通過微笑、點頭表示肯定與支持,學會通過提問、插話表示感興趣和反饋。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這一要求得到了廣大教師的呼應。課堂上,學生情緒高昂,教師一拋出問題,前排學生就回頭,滿教室是嗡嗡的聲音,隨后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此起彼伏,一個學生爭得發言機會,其他同學不是認真傾聽,繼續舉手爭取發言機會,有的在不斷地打斷發言同學的思路。合作學習如果只顧創造課堂“熱鬧”的情景,忽視組織學生傾聽別人的發言、吸納別人的觀點,那么新課程倡導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就無法落實。在課堂上,給學生潛心靜思的時間,給學生涵泳品味的空間,恰恰體現一種外靜內動的和諧美,可以收到喧鬧無法比擬的效果,“靜”是思考,是聆聽,是品味,是醞釀,是記憶,是想像,是鞏固。沒有“靜”的醞釀,就沒有“動”的熱烈。靜是充分調動思維的靜,是蘊涵了動的靜,讓合作學習的課堂“動”與“靜”交替進行。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善“說”

說,就是能正確使用語言,有效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同時能運用姿勢、表情、手勢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會說是技能,而善說是藝術。善說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在簡明、連貫的基礎上,追求得體。為使學生善說,還不能忘了創設情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錘煉語言?;钣媒滩?,編演課本劇。像《標點符號的爭吵》、《書里的螞蟻》這樣的童話可以演。只要是人物個性鮮明的素材,都可以拿來試試。小組比賽,更使這樣的活動有意想不到的神奇。內容豐富,表演到位,充分體驗了得體語言的使用。

三、養成習慣,讓學生好“讀”

對于讀的理解,一是在課內,在學習時,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找出來,多讀讀背背,并從語句內容與表達方式上探究,加深感悟。二是在課外,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廣泛了解各方面知識。要讓學生知道,沒有廣泛的閱讀,很難培養出過硬的語文能力。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為習慣。只有熟練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并逐漸形成一種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為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種習慣和品質也將成為一生受益的寶貴財富。多讀書,吸取書中的精華營養,對寫作文大有裨益??v觀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告訴我們書籍對于人以及人類的進步是多么的重要。雨果說:“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惠普爾說:“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备郀柣鶆t直接告訴我們:“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币灿腥嗽谟米詈唵蔚牡览砀嬖V我們,書籍就像我們生活中的面包、空氣、陽光,是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不能缺少的。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比喻卻更形象,“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比说某砷L和人類的進步都離不開書籍。因此,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書籍中汲取營養,增長智慧。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書是人類知識文明的傳承體,讀書,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在交流,能學到很多東西。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少,閱歷不豐富,腦海中積累的素材不多,寫作文時有時會感覺到辭藻的匱乏,而通過閱讀各種書籍,就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無論是自然百科,還是小說散文,還是其他的書,都可以根據自身能力進行適當的閱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優美的詞語,這些都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讓學生能“寫”

做為一名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常常感到耗時多、費力大,但到頭來還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作文是由內而外的生發、是內心世界的外化,本末倒置,過分關注形式,在作文體裁、形式、結構、命題、字數的框框下,學生作文就沒了靈氣,缺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缺乏“不待揚鞭自奮蹄”的激情。面對這樣的困境,在作文教學中,要摒棄傳統的作文要求與僵化的作文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自由表達的氛圍,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在作文的大草原上任意弛騁,抒肺腑之言,發真情實感,暢快淋漓地表達?!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毙W從三年級開始進行習作,《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習作內容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要鼓勵學生寫放膽文,不拘形式,多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遇風寫風,遇雨寫雨,組織學生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小學高年級和初中學生也要去掉過多的束縛,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出發,讓學生自由表達。如寫作《我的母親》一文,傳統的寫作要求是寫一篇記敘文,通過典型事例抒發對母親的愛或對母親的贊美。這種步調一致的寫作要求很可能會導致千人一面的結果,學生的獨到見解與個性化的思維受到了束縛。所以,在作文教學中要大膽創新,采取“同一題目,多種立意”的方法,為同一題目確定出多個主題,同時也可采用“同一題目,多種體裁”的方法,學生可以把《我的母親》寫成散文、詩歌、小小說。這樣,學生的立意自由、體裁自由,可褒可貶,可抑可揚。結果,在開放習作要求的前提下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起來,一篇篇文質兼美、感情真摯,個性張揚的作品脫穎而出,真正表現了學生心海的平靜、漣漪、蕩漾和澎湃,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寫作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總之,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能力的四個方面,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要抓的四個重要環節,它們之間緊密相連,任何把它們孤立和割裂開來都是錯誤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努力探索聽說讀寫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最佳途徑,形成科學有序的訓練方法。語文課程教學要踐行陶行知的“六個解放”,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程學習的第一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鼓勵、引導學生,課文要由學生自己讀,問題要由學生自己提,方法要由學生自己想,規律要由學生自己找,過程要由學生自己走,答案要由學生自己得。把課堂教給學生,變講堂為學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地把學生從教師的桎梏和“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

猜你喜歡
聽說讀寫語文課程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國書籍享譽海外
在高中語文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曹文軒主編的書籍
書籍
以端午節為例談傳統節日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有聲有色有滋有味,培養聽說讀寫能力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