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術背景下會計學專業"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以湖南工學院為例

2015-03-02 01:27朱紀紅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會計學財會民辦高校

朱紀紅

(湖南工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1)

新技術背景下會計學專業"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以湖南工學院為例

朱紀紅

(湖南工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1)

新技術背景下社會對財會人才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必須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三個轉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校企合作,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會計學專業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

新技術不斷產生的同時勢必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由于電子技術、信息技術、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與應用,社會對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知識和技能需求也發生了變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人才培養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為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財會人才,必須將會計學專業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不斷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根據近幾年的市場調研,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及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學院確立了“三

重一高”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培養“重基礎、重技術、重能力和高素質”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各專業根據專業特點,結合社會對人才能力和素質的具體要求,確立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不斷凝練人才培養特色。

二、實施“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

構建“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必須緊密依托社會需求,明確應用型辦學定位,實現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的轉變。各專業應按照本專業的具體情況和專業特點及社會對人才能力和素質的具體要求,確立各專業的特色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合理設置課程體系,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需求。

1.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要真正將“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落到實處,首先必須準備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會計學專業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不斷改革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凝練人才培養特色,確立了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較強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財務分析、審計等業務能力,能夠在企事業單位、金融證券機構和會計師事務所和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審計與財務管理等工作的基礎實、技術精、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財會人才。

2.實現“三個轉變”

一是實現教育理念的轉變。會計學專業要實現“三重一高”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基礎實、技術精、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財會人才,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弄清楚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一般來講,學術性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給學生講清楚“為什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則重點要給學生講清楚“怎么做”,所以構建和實現“三重一高”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在于實現從“為什么”到“怎么做”的轉變。學生不僅要知道“怎么做”,也要知道“為什么”,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二是實現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轉變。教學方式上,徹底改變“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聽、被動記”的狀態,廣泛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問題教學、案例教學、翻轉課堂等多樣化教學方式,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適應社會和信息技術發展,洞悉現代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個性化的學習習慣,廣泛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形成“學中做,做中學”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是實現人才培養“質”的轉變。要培養社會真正需求的基礎實、技術精、能力強、

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應用型財會人才,就必須從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配備及師資水平、硬件條件、教學手段和方式等多方面進行改革,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創新創業和社會責任意識等,真正實現人才培養“質”的轉變。

三、構建會計學專業“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1.合理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會計學專業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財會人才為核心目標,橫向上構建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素質拓展“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縱向上建立了通識教育、學科基礎教育、專業教育三大平臺和集中性實踐教學、素質與創新創業兩大模塊,形成了“三平臺+兩模塊”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積極開展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實踐,嚴格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安排教學,通過“三平臺”即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兩模塊”即集中性實踐教學模塊和素質與能力拓展模塊教學,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通過專業實驗課程、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學年論文、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2.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師資整體水平

要真正實現會計學專業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財會人才,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沒有教師的參與,改革就是“空中樓閣”。

一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中青年教師考取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能證書,并創造條件幫助老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到相關企業、行業頂崗工作或兼職,參加生產、管理或科研實踐工作,增強技能水平。

二是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和教育,除了基本的崗前培訓和基本教學方法培訓,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外,還實施了“青年教師導師制”,通過“以老帶新”,學習老教師們的教學經驗,迅速學習和掌握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技巧,提高教學水平,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新的崗位。

三是積極引進實務導師。僅靠學?,F有的師資可能難以真正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因此有必要從企業引進有著豐富實踐經驗、洞悉企業對人才真正需求的實務導師,指導學生們的專業學習、實習實踐增大開支范圍和提高開支標準;要堅決杜絕違反財經制度和學校規定的開支。

3.建立健全民辦高校成本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民辦高校成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即國家制定的高校制度完善修訂、高校自身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的完善和修訂。

(1)高校以往的成本管理制度已經不再適應高校的快速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已經發現此情況即將進行修訂。我國高?,F有的收付實現制正在修改,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計量、借貸款處理等問題即將得到較好地解決。與此同時,還需要增加有關基建會計處理方面的內容。

(2)高校自身制定的內部規章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必須健全高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內部控制,有效實施成本管理,使得高校的所有活動按照設定好的預期目標進行,以保證各項任務保質保量地完成。具體操作包括:一是及時建立起民辦高校權利監督機構。當前高校產權日漸清晰化,管理者會擁有更多的自主權,這種情況更加需要加強監督管理,設置相應機構;二是不斷完善高校資產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采購制度,做好相關預算,盡量減少采購次數和避免重復采購現象,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采購效率。其次要建立資產管理制度。

4.強化民辦高校成本管理技術

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不僅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還需要先進技術的支撐,包括電腦技術和網絡技術。高校應該開發一種適用性強的軟件系統(資源管理系統、成本核算系統、成本控制系統、績效評價系統等),為高校成本管理提供準確的數據,提高信息處理速度,為民辦高校各類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從而實現資源共享機制??傊?,民辦高校要充分發揮管理技術手段的潛在優勢,提高成本信息數據的可靠性,以及高校資源的利用效率。

綜上所述,在《高等學校財務制度》全面實施的新形勢下,各大民辦高校實行有效的成本管理已經是迫在眉捷。實踐證明加強民辦高校成本管理確實是可以降低各項成本的,希望民辦高校都能夠結合我國國情和學校實情,建立健全起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以更快更好地適應日益復雜的生存與競爭環境。

[1]謝周平,謝曉蕾.高校成本管理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分析[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9).

[2]羅偉峰.高校內部成本費用管理研究-基于《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視角[J].會計之友,2013,(12).

[3]鄭梅.加強高校成本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3,(11).

[4]陳仕萍.價值鏈分析在高校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金融經濟》,2014(0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會計學專業"三重一高"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湖南工學院為例》(湘教通〔2014〕247號)和《地方高校管理類本科生“軟”專業“硬”技能培養的研究與實踐》(湘教通〔2013〕37號)系列成果。

猜你喜歡
會計學財會民辦高校
中小企業管理型財會人才培養策略
2018年全國新增會計學教授、副教授名錄
借鑒建構主義思想培養財會專業人才
淺析信息技術發展條件下會計學的發展
民辦高校會計內部控制關鍵因素指標體系研究
企業財會內控監督機制的現狀與思考
2016年全國新增會計學教授、副教授名錄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會計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在哈爾濱隆重召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