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和諧稅收文化的構建

2015-03-10 07:51袁黎黎
中國總會計師 2014年8期
關鍵詞:和諧構建

袁黎黎

摘要:稅收文化的培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應該認識到納稅人、征稅人、用稅人作為稅收文化的主體,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各自獨特的地位。只有在把握各個主體特點的基礎上,促進其自身稅收文化意識的培養,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最終形成推動整個社會不斷前進的和諧稅收文化。

關鍵詞:和諧 稅收文化 構建

一、稅收文化的概念

稅收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稅務行政系統形成的影響稅收關系主體的稅收心理、思想及制度的有機組合。它并非一種孤立的文化,而是深深扎根于社會經濟土壤,隨著歷史的演進而前進,并受其所處環境的影響,同時反作用于環境。另一方面,稅收文化不只限于稅務行政系統內部,而是涵蓋了所有的稅收主體,包括納稅人、征稅人和用稅人。只有三者的良性互動,稅收文化才可能形成與發展;只有將所有主體都納入稅收文化體系,才可能實現稅收文化的全面健康發展。

從稅收文化的內容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

(一)物質文化

稅收文化中的物質文化是指稅務機關為實現其職能,按照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公平執法、依法行政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創造的物質要素的總和,主要表現為稅收主體工作、學習等的環境條件。它能為稅務工作的正常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對稅務人員以及納稅人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是稅收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調動稅務人員積極性的重要手段。

(二)制度文化

稅收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是指對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產生規范性影響的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要素。正式制度是稅務機關為實現其職能,通過一定程序制定頒布的能規范和約束本機關和稅務人員行政行為的稅收文件、理論和各種規章制度。它約束和規范整個稅收文化的發展方向,誰違反了,就會受到制裁或處分。非正式制度一般沒有明文規定,是人們在長期稅收實踐中,自然形成或經過人們的智慧總結出來的,為多數人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如稅收職業道德、稅收傳統等。它反映了稅收活動的基本規律和應遵循的道德底線,誰逆潮流而動,誰就會受到道德良心以及社會輿論的譴責。

(三)精神文化

稅收文化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導稅收管理活動的各種行為規范、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是稅務主體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一個人的行為雖然受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推動,但主要還是取決于個人精神的修養。積極塑造稅務人員的奉獻精神和競爭精神、積極培養用稅人正確的用稅意識以及普通納稅人的納稅意識,是稅收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四)行為文化

稅收文化的行為文化是指稅務干部在工作、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是稅收價值觀的折射和稅務工作作風、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決定稅務工作整體的精神風貌和稅收文明的程度。

物質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礎,制度文化規范制約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則是前兩者的思想保證,也是稅收文化的靈魂,行為文化則是前三者的具體表現。稅收文化是稅務機關建設和用稅人、納稅人意識培養的思想基礎和成功前提。

二、我國稅收文化建設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財稅體制的規范、稅收征管的完善、稅法的普及,我國公開、公平、公正的稅收法制環境建設逐步取得成效,良好的稅收文化已初步形成。然而,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作為政治文化一部分的稅收文化也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遷而處于變革之中。由于稅收文化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構成的,當這些不同要素的發展速度不同時,就會出現稅收文化的混亂。

(一)稅收理念薄弱

稅收理念具體包括執法理念、服務理念和管理理念。執法理念指在執法過程中,應做到公正、公開和公平。服務理念就是一切為了納稅人,為了一切納稅人。管理理念是指管理組織有序化、運轉高效化和手段現代化?,F階段我國的稅收理念薄弱,一是沒有創造出良好的執法環境,納稅人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公平競爭。二是沒有建立起正確的服務理念,沒有將執法本身當成一種服務。離開服務談執法,只能將納稅人當作被動的執法對象,只強調其依法納稅的義務,就會忽視其獲得優質服務的權利。離開執法談服務,無疑就放棄了稅法的嚴肅性,將稅務機關等同于一般的服務機構,這勢必會影響稅務機關職權的正常行使。三是沒有建立起先進的管理理念,稅收文化的建設中,管理的主體是人,管理的客體也應該是人,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財、物。

(二)缺乏理論支撐和實踐經驗

稅務部門對文化管理理論的研究普遍滯后,且多局限于基本范疇的探討,在系統內缺乏成功的經驗。同時,稅收文化基本理念沒有得到足夠的宣揚。從宣傳載體上看,缺少具有震撼力的反映稅收的文學作品和理論作品;從系統內部來看,少數干部職工對稅收文化基本理念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沒有做到以此來指導稅收工作實踐;從外部氛圍來看,廣大納稅人和社會各界對稅收文化基本理念缺乏系統、全面的認識和關注。

(三)稅收文化建設中存在壟斷現象

上級部門常常未經充分論證或征求民意就制定某項文化活動方案或策劃,然后自上而下,在系統內層層印發到最基層,要求上行下效,遵照執行。這樣做的后果是下級被動應付而缺乏創新與活力,甚至會招致干部群眾的意見與怨言,影響其工作積極性,這些都是與稅收文化建設的初衷相違背的。

(四)稅收文化建設動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國、地稅分設,有些地方沒有把稅收文化放在國稅和地稅有機統一、和諧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考慮;另一方面,一些稅務部門的領導對稅收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未能提供充足的人力、財力、物力加以保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稅收文化建設缺乏動力。

(五)納稅人意識薄弱,用稅人意識缺乏

我國現階段公民的納稅意識比較弱,偷漏稅現象較為嚴重,有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有的做假賬,隱瞞收入,進行不實申報,少繳或者不繳應納稅款,有的地下經營,不辦理稅務登記,等等。一個稅收意識淡薄的國家,稅收事業的發展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只有當全社會稅收意識普遍提高,稅收秩序才會好轉,稅收事業才會有快速的發展。

而另一方面,用稅人對所用稅款的管理不夠透明,貪污腐敗嚴重,也阻礙了稅收文化的建立。納稅人對自己所繳稅款的使用狀況不了解,又要承擔高昂的稅負,心理上就會產生不平衡,自然就增強了對稅收的抗拒心理。

三、建立和諧稅收文化的政策建議

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稅收文化,應把握和諧的主題,適應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大環境。具體應從征稅人、用稅人和納稅人的角度來綜合考慮。

(一)要注意征稅人文化的培養與建立

1.征稅人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明確而正確的定位

從稅收關系上看,政府是納稅人的公仆?!白尲{稅人滿意”是稅收文化中實現征納雙方和諧的底線,征稅人應將其作為服務質量的標準,不斷改進服務水平,通過采取問卷調查,服務質量評估等措施來發現納稅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最終使納稅人滿意。

2.合并兩套稅務系統,組建新的單一稅務機構

將現行的國、地稅系統合并建立統一的國家稅務系統,由國家稅務總局實行垂直管理,這可以節省大量的資源,提高行政效率,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3.增強稅收信息系統的建設,加快稅收征管信息化、網絡化

加快稅收信息系統的建設,在稅務系統與銀行、工商、海關之間實現充分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加強對納稅人的進一步監管,督促其自覺進行納稅申報,也可堵塞現行稅收征管執法不嚴的漏洞。

(二)政府部門要樹立“用稅人理念”

政府有將稅款再分配到國防、科技、教育等公共事業的權利和責任。納稅人繳納稅款,同時也就購買了監督政府再分配稅款的權利,這就要求用稅人的用稅行為要透明。政府各職能部門包括財政機關、各級用稅部門應定期向人們公布稅款的使用情況、方向、用途等。針對目前預算監督層次缺乏、脫節嚴重的部門預算,要對所列項目實地考核,依效益情況篩選確定,待預算下達后,對資金撥付和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監管,真正實現稅款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提高納稅人的納稅意識

國家應重視對公民的教化,促使其自覺形成依法納稅的意識??梢詫⒍愂招麄骱徒逃Y合起來,把稅法知識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采取多種形式對青少年進行稅收意識的培養,為提高全社會的納稅意識奠定基礎。稅務部門應將稅法宣傳的內容從目前教納稅人如何依法納稅,拓展到關注納稅人的權益。司法部門應把稅法教育納入普法教育內容,號召全面學習稅法。宣傳文化部門應將稅法知識寓于文化知識中,通過新聞報道、文藝演出、文學創作等形式向社會公眾灌輸稅收意識,使稅收文化成為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一種文化。

當然,在采取培養人們的稅收意識這種可能長期顯效的軟手段的同時,也不應放棄硬手段的使用,比如嚴格征管,加強稅務稽查力度和處罰力度,增加納稅人的違法成本,加大偷逃稅款的風險。

總之,稅收文化的培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大家應該認識到征稅人、用稅人、納稅人作為稅收文化的主體,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把握各個主體特點的基礎上,促進其自身稅收文化意識的培養,使各個主體形成良性的互動,最終形成推動整個社會不斷前進的和諧的稅收文化氛圍,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但是路就在腳下,大家只有不斷前進,在前進中積極思考與行動。

(作者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猜你喜歡
和諧構建
新課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教學
跳動的精靈
動車組檢修基地與動車檢修分析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