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擺型矯治器遠中移動磨牙的臨床體會

2015-03-19 08:28殷玉祥伍貞蓉顧春明
淮海醫藥 2015年1期
關鍵詞:牙合安氏矯治器

殷玉祥,伍貞蓉,顧春明

在臨床正畸工作中,安氏Ⅱ類錯牙合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錯牙合畸形,其表現為磨牙遠中錯牙合關系,上頜前牙唇向傾斜,牙列擁擠等[1],其中Ⅱ類錯牙合邊緣病例占相當的比例,通常采用拔牙或不拔牙方法矯治,后者多采用口外弓或功能矯治器,需要依賴患者認真合作,否則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1992年,Hilgers[2]發明了經典的pendulum 矯治器,它是一種能有效地推磨牙向遠中的裝置,我科于2000年初開始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并通過治療前后頭影測量,觀察常見的骨性及牙性指標的變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從而達到不拔牙矯治的目的,現將有關臨床治療中的一些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來我科門診要求矯正治療的安氏Ⅱ類錯牙合中重度牙列擁擠患者20 例,男8 例,女12 例,年齡9.5~15歲,平均年齡13.5 歲。其中上頜第二磨牙完全萌出者4 例,未萌出者16 例,均無生長發育異常,無開牙合趨勢,無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現象,前牙覆蓋Ⅱ度以內,覆牙合Ⅱ~Ⅲ度,下頜平面角正?;虻徒?。治療前常規拍攝曲面斷層片和頭顱側位片,取記存模型,進行相關測量分析。本文患者治療前根據模型測量和頭影測量分析得出所需間隙為5.5~8.0 mm,平均7.2 mm。

1.2 方法 在工作模上制作改良擺型矯治器,首先制作16、26 帶環,口內試戴成功后,分別在其腭側焊接舌側管,可選用9 號注射針尖相應長度備用,以備擺型曲彈簧游離端插入。用1.0 mm 不銹鋼絲在模型上彎制上頜前磨牙牙合支托,支托部分錘扁,其余部分應離開組織面0.5 mm 以便充填塑料。前部為Nance 腭托,后部兩側各為擺型彈簧曲,其曲用0.7 mm不銹鋼絲彎制。

1.3 應用 先用玻璃離子粘固粉粘固16、26 帶環、用托槽粘接劑粘接固定上頜前磨牙牙合支托,擺型彈簧曲游離端回彎部分用持針器夾住分別加力至和腭中縫30°角,初始力量的為200~250 g。每4 周在擺型彈簧加力臂的圈簧處加力1 次,復診時應注意16、26 的松動度、牙周情況及位置、移動情況及前牙有無唇傾等。及時調整力的大小。必要時輔以其它治療,以防前牙過度唇傾及磨牙遠中頰向扭轉。等磨牙遠中移動至理想位置時,即刻換用Nacne 腭托直接與16、26 相連以保持療效。然后進入二期矯治,常規采用直絲弓矯治器治療。

2 結果

本組20 例患者在治療2~4.5 個月后,上頜第一磨牙均向遠中移動達到中性關系以至輕度近中關系。上頜第一磨牙遠中移動4.2~6.5 mm,平均5.7 mm。覆蓋增加0.4~0.7 mm,平均0.48 mm,覆牙合減少0.7~1.9 mm,平均1.3 mm,4例上頜第二磨牙完全萌出者第一磨牙遠中移動時間較未萌出者均長1.6 個月,遠移最大距離平均4.2 mm,較第二磨牙未萌出者少1.5 mm,為矯正牙列擁擠和前牙覆蓋提供了足夠的間隙。

3 討論

3.1 安氏Ⅱ類錯牙合畸形邊緣不拔牙矯治的常用方法 分為矯形治療、牙齒代償治療和正頜手術3 種[3],臨床上一般采用口外弓推上頜磨牙向后、J 形鉤牽引Ⅱ類牽引、磁力矯治器、種植支抗及活動矯治器等。這些方法的成功與否主要決定患者的依法從性,臨床上大多數患者不夠合作,或即使合作戴用時間達不到要求而影響矯治效果,拖延矯治時間。對處于生長發育期或恒牙列早期、拔牙與不拔牙的臨床病例本文采用的改良pendulum 矯治器是根據Hilgers 的設計并加以改良,采用口內裝置遠中移動磨牙,患者一般3~7 d 就能適應,幾乎不需要患者十分配合。矯治時間短見效快。本組20 例中,療程最短者僅1 個月,遠中移動每側達2.5 mm,最長者5.5 個月。平均3.5 個月。X 線頭影測量分析表明,上頜磨牙平均遠中移動5.7 mm,治療前后差異有非常顯著性。

3.2 改良擺型磨牙移動磨牙矯治器的適應證(1)改良擺形磨牙遠中移動磨牙矯治器主要適用于Ⅱ類錯牙合畸形,磨牙為遠中尖對尖關系,前牙深覆蓋在6 mm 以內者。最適合于乳牙早失未做缺隙保持器,第一磨牙引起的牙性Ⅱ類錯牙合伴輕中度擁擠者。多用于下頜平面角正?;虻徒堑幕颊?,高角患者盡量不用或慎用。因牙合支托粘結于雙尖牙或乳牙牙合面可促進咬合打開。(2)最佳矯治時機:國內學者在應用擺型矯治器遠中移動磨牙多選擇恒牙早期,第二磨牙未萌出之前進行治療[4-5],如上頜第二磨牙已萌出病例單純使用擺型矯治器效果不理想,需并用其它方法進行治療才能達到矯治目的,此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探討。(3)安氏Ⅱ's 類錯牙合可用改良擺型矯治器推患側磨牙向遠中移動進行治療。

3.3 應用注意事項(1)改良擺形矯治器固定部分前磨牙牙合支托應錘扁,粘合劑在保證固位前提下盡可能少,以減少其厚度,避免咬牙合被抬高較多形成開牙合。(2)該矯治器就位前應預加力,初次復診時需檢查矯治器加力后對磨牙、支抗牙及腭側粘膜組織的作用,彈簧的力量是否正常。如有異常必須立即進行調整,一般每4 周加力一次,應提醒患者如有特殊情況必須隨時就診。(3)對于第二磨牙已正常萌出或必須拔牙矯治的患者,要慎重對待,此類患者一般不主張使用該方法治療,否則強硬推磨牙向遠中過多,并不能保持牙齒的功能及其穩定性。(4)對長面型(高角)患者要慎用,以免造成醫源性開牙合現象。(5)該矯治器推磨牙向遠中的同時,根據力的作用原理,磨牙主要是傾斜移動但同時有一定的遠中頰向旋轉移動,同時前牙有少許支抗喪失,故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被移動磨牙的頰向遠中扭轉及前牙的輕度唇傾現象。治療過程中必須嚴格監測,必要時及時采取相關措施以避免產生不良后果。

[1]傅民魁,主編.口腔正畸學[M].第6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53-54.

[2]Hilgers JJ.The pendulum appliance for class II non-compliance therapy[J].J Clin Orthod,1992,26(11):706-714.

[3]魏 松.安氏Ⅱ類1 分類非拔牙矯治中口外弓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2010,17(1):6-12.

[4]賀 紅,韓光麗,張 漫.Pendulum 矯治器遠中移動磨牙治療Ⅱ類錯牙合的臨床及頭影測量評價[J].口腔醫學縱橫,2001,17(4):245.

[5]王增全,黃春活,周輝霞.兩種推磨牙向后矯治器臨床應用比較[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1,19(5):309.

猜你喜歡
牙合安氏矯治器
Twin-Block矯治器在正畸治療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新型上頜墊矯治器治療乳前牙反的臨床應用
關于牙合與咬合名詞定義的商榷
暫時性(牙合)墊在重度磨耗患者中的作用與意義
無托槽隱形矯治器與固定矯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臨床比較
安氏Ⅱ類錯畸形咬合接觸特征及其與口頜系統關系的研究現狀
大塊頭安氏中獸
恒牙初期安氏Ⅱ1類錯畸形顱底形態特征的分析
固定矯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續改進
口腔正畸結合修復治療錯(牙合)伴牙列缺損效果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