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護理干預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應用觀察

2015-03-31 04:22許敏陳力艷
醫學信息 2015年5期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

許敏 陳力艷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患者在一般護理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及并發癥變化差異。結果 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較對照組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2.8%,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護理干預能有效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障礙,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顱腦損傷;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

顱腦損傷是由交通意外、高空墜落或坍塌事故等原因造成的常見外傷,患者常表現不同程度昏迷、肢體偏癱、或語言功能障礙等癥[1]。而顱腦損傷中,以重型顱腦損傷病情最為危急,進展迅速,患者病死率高,致殘率高,不僅要采取有效糾正休克、清創及抗感染等治療措施,進行臨床護理干預亦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旨在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8例MRI或CT檢查符合重型顱腦損傷診斷標準。將7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范圍23~38歲,平均年齡為(31.2±3.5)歲;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范圍22~39歲,平均年齡為(30.8±3.3)歲,顱腦損傷原因:交通事故31例,高空墜落22例,外物撞擊13例,腦腫脹7例,腦挫傷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及顱腦損傷原因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觀察組患者在一般護理基礎上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對待患者要有耐心、態度友善,安撫患者焦躁不安情緒,為患者排憂解難,增加對患者對疾病治愈的信心;②功能護理:采取有效的訓練方法,協助患者從簡單字進行語言說教練習,指導患者采取正確舒適的肢體功能休息位,定時更換體位,患者可進行簡單運動時,可先知道患者進行上肢伸展、外舉、握力及下肢伸展等床上練習,對病情穩定可下床活動者,指導患者進行床旁站立、行走鍛煉,患者熟練后,可進行獨立行走聯系;③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患者可以進食時,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保障患者日常能量及營養供應,營養液溫度不宜過低,以免刺激患者胃腸道加重消化負擔;飲食以高蛋白、高能量及富含豐富維生素物質為主;④肢體、關節按摩護理:對患者肢體運動協調性較差和久病臥床處于壓迫狀態關節進行按摩護理,按摩時手法輕柔,以使患者通過按摩護理能夠促進患肢血液循環,降低患者肌肉萎縮發生率;⑤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需定時為久病臥床者翻身,減少褥瘡的發生,對抵抗力較弱者,給予抗炎藥物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密切關注患者意識及心率變化情況,預防患者發生水電解紊亂。

1.3研究指標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評估分別采用Barthel指數法和Fugl-Meyer法[3]。日常生活能力評估分為:良好:患者完全恢復生活能力>60分,一般:患者基本或部分恢復生活能力20?郯60分,較差:患者無獨立完成任何生活能力<20分。運動功能評估:Ⅰ級:運動功能嚴重障礙,Ⅱ級:運動功能障礙明顯,Ⅲ級:運動功能中度障礙,Ⅳ級:運動功能輕度障礙,Ⅴ級:運動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軟件SPSS18.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進行?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分析 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較對照組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2.8%,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3.1%,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近年來,由于車禍、意外墜落和腦部疾病等多種原因導致重型顱腦損傷發病率逐年增加,患者經有效治療后存活率較高,但患者常常留有肢體運動功能下降、言語不清等后遺癥,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嚴重降低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同時也增加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4,5]。本次研究旨在通過早期護理干預,觀察其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相應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程度人數;觀察組患者運動功能完全康復及輕度功能障礙人數較對照組明顯增多,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我們認為,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幫助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所致的語言及運動功能等神經功能障礙,通過有效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肢體運動能力,對患者康復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12.8%,較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3.1%顯著降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我們得出結論,早期護理干預顯著緩解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失語、偏癱等功能障礙發生情況,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早期護理干預顯著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有利于優化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運動功能恢復水平,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康復治療中具有較好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6]。

參考文獻:

[1]宋慧琴.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中外醫療,2013,15:33-34.

[2]徐春燕.早期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預后效果分析及探討[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3,05:606-607.

[3]黃飛.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02:277-278.

[4]熊飛.早期護理干預對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生存質量的作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2,06:112-113.

[5]馬麗娟,趙麗紅,趙麗華.早期護理干預對減少重型顱腦損傷急性期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23:5115.

[6]劉靜,楊曉紅,柳韋華.早期環境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25(34):3122-3123.編輯/許言

猜你喜歡
早期護理干預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
老年髖部骨折中運用早期護理干預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影響分析
運動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的影響分析
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冠心病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效果
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針灸治療對腦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達的影響
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順產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
影響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相關因素分析
小兒肺炎早期開展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
優質護理在腦血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