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匯銜接理論在中高考英語閱讀題解析中的應用

2015-04-08 23:55王月平
首都外語論壇 2015年1期
關鍵詞:詞匯量短文語篇

王月平

詞匯銜接理論在中高考英語閱讀題解析中的應用

王月平

本文從語篇角度出發,運用詞匯銜接理論對如何有效地剖析中高考英語閱讀部分的難點篇章及閱讀題進行了探討。文中針對近兩年中高考試題中的相關部分對如何運用相關理論詳加論述,以期為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

詞匯銜接閱讀中高考

一 引 言

閱讀是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點之一。近些年來針對如何組織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很多,但從語篇高度,運用詞匯銜接理論探討如何幫助學生擺脫詞匯量有限的制約,以較快速度改進閱讀的相關研究仍很有限。本文試從這一角度,結合近兩年北京中高考閱讀考試題,探討如何將相關理論運用于中高考英語閱讀難點部分的分解,以便快速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 詞匯銜接理論

銜接是語篇分析中的重點。所謂銜接指的是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紐帶關系。詞匯銜接 (lexical cohesion)自Halliday和Hasan①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1976.在其Cohesion in English中提出后受到了廣泛關注。它是語篇銜接五種手段之一。另外四種為語法手段,分別為指示 (reference)、替代 (substitution)、省略 (ellipsis)和連接 (conjunction)。其后Hoey②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的研究強調了詞匯銜接的重要性,指出研究書面語篇的銜接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在研究詞匯銜接。對詞匯銜接手段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句與句、段與段、乃至整個語篇的語義關系。

詞匯銜接依據Halliday和Hasan的分類有復現 (reiteration)和同現 (collocation)兩種。復現又分為四小類:重復 (repetition)、同義詞或近義詞(synonym or near-synonym)、上下義詞 (superordinate and hyponym)和概括詞(general word);同現又分為反義詞 (antonym)、部分與整體 (part-whole)和搭配關系 (collocation)等。Hoey對詞匯銜接手段的分類略有不同。Hoey引入了簡單釋義 (simple paraphrase)和復雜釋義 (complex paraphrase)兩個概念。筆者認為Halliday和Hasan的分類法各有所長,可在語篇分析時靈活加以應用。

詞匯銜接理論在國內理論界也已引起廣泛關注,已有多位學者 (黃國文③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胡壯麟④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年。,朱永生⑤朱永生:《銜接理論的發展與完善》,《外國語》,1995年第3期。,張德祿⑥張德祿:《語篇連貫研究縱橫談》,《外國語》,1999年第6期。等)對其深入研究并有所創新。在應用層面該理論也已被用于高等教育階段專業英語和公共英語閱讀寫作技能的培養。但到目前為止尚缺乏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特別是針對中高考英語閱讀部分的解析。眾所周知,學生對中高考試題都會高度關注。以中高考試題為突破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介紹詞匯銜接理論,幫助他們突破詞匯量限制這一多數學生面臨的瓶頸,將起到快速提高閱讀能力、激發學習興趣的多重作用,并以此為契機加深對英語課本的理解,使測試起到促進教學的良好效果。

三 中考閱讀例題解析

中考由于其選拔性特征,閱讀材料和試題的難點自然呈梯度分布,即閱讀短文及選擇題一般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這就意味著排列靠后的部分對英語水平處于中等及以下的學生而言難度變大,這有很大部分是由于他們詞匯量的積累有限,閱讀的相關技巧掌握不充分或不熟練,面對短文和試題感到無從下手,許多人甚至放棄嘗試。難度大的部分對于少數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而言雖不至于高不可攀,但也并不是十拿九穩。詞匯銜接理論的應用將有助于處于中低水平的廣大學生有較大把握地推測出詞意、句義,進而做出正確選擇;更能令水平較高的學生依短文中的意義、邏輯關系信心十足地做出判斷,提高正確率。

下面以2013年中的一例深入分析詞匯銜接理論如何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

2013年中考英語閱讀部分的C篇有一定的難度。筆者遇到的多位一線教師曾明確表示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的處理辦法是避而不講,學生有能力就做,感覺困難就放棄。該篇詞匯量略大,但其難度大主要是由于文中有大量抽象感念的詞存在,令許多學生感到費解。下面將依據詞匯銜接的分類詳加分析。

該短文以“assertiveness”這一抽象名詞開篇,且該長句 (22個單詞)中還包含“confidently”,“opinion”,“attitude”和“infringe”等數個多音節的表達抽象概念的詞語。該句給這一抽象名詞下了一個定義。無論從詞匯還是從句式看該句難度對初中生而言都不小,這當頭一棒,加上文中隨后出現的其他多個抽象詞很容易令學生氣餒?!癮ssertiveness”一詞雖然陌生,但它以簡單詞匯重復和復雜詞匯重復兩種形式多次出現。所謂簡單詞匯重復即原詞或它的變位形式出現,如名詞單復數變化、動詞第三人稱單數、動詞的不同時態形式等;復雜詞匯重復多以具有相同詞根的一組不同詞性的詞語形式出現(見Hoey①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年。)。在文中“assertiveness”以原詞形式出現兩次,以“assertive”這一形容詞形式出現六次,以“assertively”這一副詞形式出現一次,即簡單詞匯重復和復雜詞匯重復全部共九次,這在共三百多字的短文中重復的頻率已很高,通過審視這些詞出現的語境可有效推斷該詞含義。那么該如何推斷呢?

首先,在短文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一組顯示同現關系中反義關系的詞語:“…your opinions,…rights…”,“our own needs”,與 “…the rights of others”,“…those[needs]of others”相對。這一反義關系對于學生理解“assertiveness”這個抽象詞非常重要。這些詞為學生熟悉,由它們可推導出“assertiveness”的大致含義。

第二條線索來自復現關系中的上、下義詞使用。短文中第一句包含“feelings”一詞,在第四段論述如果不能做到“assertive”的后果時,“anger”一詞兩次被提到。 “feelings”與“anger”構成上、下義關系。學生如果對“depression”,“resentment”和“frustration”這三個抽象名詞不熟悉,由“anger”可推導出它們是與“feelings”相關的消極、負面的詞匯。那么,做到“assertive”就應該是積極、正面的情感反應了。

第三條線索在第五段以釋義的形式出現。第五段第一句中提到“assertive”,在第三句展開說明時用了“hold your ground”這一短語。從該短語的字面意思學生也可推導“assertive”的含義,即“堅持立場”。如果學生掌握了釋義這一寫作手法通常是抽象的、多音節詞匯先出現,具體的、文體意義更通俗的簡單詞匯或動詞短語后出現這一規律,那么學生就能將“assertive”與“hold your ground”聯系起來思考,用后者破解前者。

短文的最后部分以同現關系中的部分與整體關系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做到“assertive”。文中列出的五條建議具體表現了“assertive”這一抽象素質在與人交流時如何展示。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C篇短文中含有四條較為明顯的詞匯銜接線索幫助學生推導“assertiveness”這一抽象名詞,只要靜下心來加以分析,就不難做出正確判斷。

針對這一短文的閱讀理解題中前兩道略難。53題的要點是要看出選項A中的“response”是一個泛指概念,即復現關系中的概括詞。它涵蓋了短文前幾段中提到的各種反應。若能看出這一概括關系,正確答案就顯而易見了。54題的要點是“hold your ground”與選項B“insist on your point”構成釋義關系。

需要加以說明的是,教師在向中學生介紹釋義這一詞匯銜接手段時,不必糾纏于何為簡單釋義、何為復雜釋義這一細節,只要學生能識別A與B構成釋義關系就閱讀能力培養而言就可以了。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中學生能夠識別閱讀材料中的詞匯銜接手段,就能克服詞匯量有限這一障礙,快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這一方法的訓練對廣大中等水平的學生更有意義,值得一試。

四 高考閱讀例題解析

高考試卷由于同樣的選拔性功能試題也有一定難度。在指導高中生做閱讀理解部分時也應依循同樣的思路。下面以2014年北京高考閱讀C篇為例分析如何將詞匯銜接理論加以應用。

與上面論述的中考2013年的C篇相比,高考2014年的C篇粗看好像不存在詞匯量難題,但細讀之后就會發現這篇文章的難點在抽象與具體之間的辨識,正確理解并非易事。

首先,短文的題目中包含“resolution”這一抽象概念,會令部分學生感到難以把握。短文第一段同時包含了“resolution”和“goal”這組詞,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復現關系中的近義詞。文中的第一句“Millions of Americans began 2014 with the same resolution they started 2013 with,a goal of losing weight”使用了英語寫作中的一個常見手段,即先使用一個多音節的抽象的拉丁詞(“resolution”有四個音節,源于拉丁語),緊隨其后附上一個簡單的詞(“goal”為單音節,源于中古英語)便于讀者理解。教師如能在日常訓練中令學生熟悉這一寫作手法,短文的題目就很容易破解,文章的主旨就容易把握。題目中的“resolution”一詞起到了風向標的作用,顯示該篇文章多半會涉及抽象的內容,讀者應做好心理預期。

緊接著,短文第二段以復現中的重復手段用“goal”一詞引出一組抽象、反義的概括詞“output”和“input”。對這組概括詞及其相對應的具體行為的正確理解是本文的關鍵。在短文的第二、三、五自然段中以對比形式出現了許多實例,對應不同的“output”和“input”。在識別抽象概念與具體實例的過程中第三段靠近結尾部分有一個關鍵詞“general”。該詞暗示學生要依籠統—具體軸線區別輸入、輸出的不同結果?;\統與具體構成了同現關系中的反義關系。該文的難點在于在正文中只出現了“general”一詞,與之相對的“specific”一詞是以第66題中的正確選項 (C.pick specific actions that can be turned into good habits)形式出現。學生如果能在見到“general”一詞后,有意識地搜尋它的反義詞及其具體表現形式,那么第65、66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general”一詞在第五段又出現了兩次,這一復現關系中的簡單詞匯重復進一步起到強調作用,指示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向。

事實上,雖然與“general”相對的“specific”在隨后的閱讀題中才出現,與之相關的復雜詞匯重復形式“specified”作為“too general”的反面在第五段即被呈現。教師如能在日常訓練中強調建立搜索復雜詞匯重復形式的意識,學生就能更早將其捕捉,正確理解短文內容。

短文第三段中出現的“incentives”這個抽象詞無疑增加了閱讀的難度,但由于在隨后又出現了四次,將抽象概念與具體實例相對比,借助復現關系中的簡單詞匯重復這一手段,對它的正確理解就變得容易了。

通篇看來,該短文的難點設在“resolution”、 “incentives”、“output”和“input”、“general”和“specific”這幾組抽象概念上。只要借助詞匯銜接理論加以分析,短文的脈絡和意思就能較快加以把握,閱讀正確率就能提高。

隨著高中階段英語課文和測試難度的加大,學生要面對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加。教師如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適當介紹一些理論,即便學生只能粗通,也會極大地提高思維判斷能力和學習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五 結 語

綜上所述,通過在閱讀教學中逐漸滲透進詞匯銜接的概念,培養學生站在語篇的高度抓住閱讀篇章的脈絡、詞句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感到英語學習有規律可循,并幫助學生克服詞匯量的制約、快速提高閱讀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詞匯量短文語篇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用詞類活用法擴充詞匯量
KEYS
Keys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詞匯量測試對語言水平的預測性的實證研究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短文改錯
短文改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