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構視角下俄語成語涵義生成的耗散現象

2015-04-08 23:55首都師范大學俄語系王蘭霞
首都外語論壇 2015年1期
關鍵詞:涵義同構成語

首都師范大學俄語系 王蘭霞

同構視角下俄語成語涵義生成的耗散現象

首都師范大學俄語系王蘭霞

語言是一個開放的自組織系統,耗散是物質動態發展的特殊現象,作為同構的研究對象,耗散使得語言系統內各成分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確保了語言動態進化的發展,運用同構理論對成語進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同構耗散不可逆現象

語言文化學形成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婕利婭 (Телия)為這個學科的建立和使之成為一門嚴肅學科做出了巨大貢獻??茖W的動態發展為我們呈現出語言文化學發展的新階段,即利用跨學科理論研究語言文化學的動態表現①Маслова В.А.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M].М.,2001,2010.。語言文化學動態發展的新趨勢是開始更多地關注同構的方法對語言進行分析,以往我們對具有一定文化價值的知識都是進行傳統的線性描述。近些年間,同構作為研究不同屬性復雜系統的自組織過程的方法論廣泛地運用于各個領域的學科知識研究。語言就是一個復雜的、開放的、動態的、自組織系統,若要揭示復雜的語言文化學體系的進化和自組織共相機制的價值認知特點,同構的方法顯得尤為現實。而成語作為語言文化學最積極的單位,其涵義生成具有同構過程中的典型特征。

一 同構的概念

同構“синергетика”源自希臘語“synergia”,意為合作、協作。同構理論是1974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哈肯 (Г.Хакен)提出,它源于現代物理學和非平衡統計物理學,是一門研究完全不同學科中存在的共同本質特征的橫斷科學。它通過分類、類比,來描述各種系統和運動現象中從無序到有序轉變的共同規律。哈肯認為,同構是很多的分體系共同作用的行為,其結果是在宏觀的層面產生了相應的功能和結構。同構理論也可稱為非平衡系統的自組織理論。俄羅斯哲學家弗洛連斯基當年就曾提到過現代同構學思想,認為“存在的聯系……就是一種同構,是存在的共同活動,它與任何一種存在都不是等同的平衡關系,它與任何一種存在都是一種新的關系,同構即是共同活動作用的其中之一?!雹侑锭荮唰猝支擐悃堙讧?П.Столп и утверждение истины.—Т.2.[M].М.,1990.

哈肯曾在“能不能把同構的方法用于研究人的學科?”②Хакен.Г.Может ли мы применять синергетику в науках о человеке?[C].http:// spkurdyumov.narod.ru/Haken7.htm 2000.中指出,在一定社會的系統內,自然語言就是有序的參數,因為語言的發展就是人類交往的自組織系統的過程。聲音系統的形成最初是建立在偶然事件的基礎之上的,最終這一系列的聲音組合與事件相關的典型特點被整體接受感知,儲存在人腦中的記憶呈現出非線性的環境,語義結構在此非線性環境中自組織,換句話說,就是建立了一種有序的參數。同構的理論可以看作是構成新質量的理論,與傳統聚合體相區別的是,同構框架下對語言的研究重在揭示其形成的動態性。因此,我們認為,語言文化學正是由于引入了同構學的研究方法,它內部價值涵義現象的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得到了豐富。不但如此,語言內部形式的語言文化學再構建使我們從主客體關系中走出,保障了人對語言的介入觀察。

二 同構的耗散現象

耗散是同構研究的對象。耗散“диссипация”術語本身源自英語詞“dissipate”,即рассеивать(消散,散開),指系統內部的等級耗散了自身的物質、信息和能量,與周圍的環境發生了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系統的開放性是保證物質、能量交換和相互作用的條件,物質交換才是鮮活系統的重要品質。對語言文化學來說,能量的交換是指情感內容的交換,物質的交換是指聲音物質的音位語義內容,信息則指涵義內容的交換。耗散結構理論(Диссипативность)是1969年普里戈金 (Пригожин)在一次“理論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國際會議上正式提出的,是一種新的關于非平衡系統自組織的理論,宇宙中活動的有機體既是這種開放性、非線性的典型代表。由于這些有機體不斷地與外部環境中的事物進行能量的交換,才保障了生態界動態的平衡。開放性是耗散理論中系統趨向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耗散結構理論可概括為: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在系統內部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漲落,系統可能發生突變即非平衡相變,由原來的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上、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狀態。這種在遠離平衡的、非線性區形成的新的、穩定的、宏觀有序結構,由于需要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或能量才能維持,因此稱之為“耗散結構”(dissipative structure)①普里戈金·伊斯唐熱:《從混沌到有序——人與自然的對話》,曾慶紅、沈曉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

近些年,隨著跨學科理論研究的迅速發展,這一理論廣泛受到語言學界的關注,跨學科使用語言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人說,知識不夠用了,要“充電”;很多化妝品廣告上也都聲稱肌膚需要“充電”;某人的大腦不夠使或是做了蠢事,會被稱為大腦“短路”等等。這里的“充電”、“短路”跟物理學上的概念已經毫無關系,是典型的耗散現象。說明耗散結構正是開放的、不平衡系統積極作用下語言文化的一種特殊的動態形式,它涵蓋了復雜的、開放的、非平衡的、不穩定的、非線性體系自組織的動態過程,通過進化了的內部形式相互作用,即興的產生了在分支過程中創造具有語言文化特點的新的結構。而且,在同構聚合體框架下,由于語言文化的多相性,這種局部系統分支轉換到一個新的質量時避免了重回原狀的可能性。這個過程是不可逆轉的,不可逆轉的過程產生了物質新型的動態形式,這個物質狀態被普里戈金 (Пригожиный)稱為是消耗的結構。具有耗散結構的語言單位是同構的研究對象,我們通過幾例俄語成語構成加以說明。

1)яблоко раздора

яблоко是“蘋果”,是果實,沒有民族文化成分,而成語яблоко раздора則意為“紛爭的起源,不合之因”,它源自古希臘神話關于金蘋果的故事。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結婚,紛爭女神厄里斯未被邀請,便懷恨在心,她帶來一個金蘋果,上刻“屬于最美者”字樣。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阿佛洛狄忒為此爭持不下,最后引發了特洛伊戰爭。語言的開放性使它在與外界進行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交換互動過程中,將蘋果“яблоко”本身果實的含義耗去,散去,同時吸收了外部新的信息,語言內部的非線性機制使得不相干的兩個對象相互制約耦合,通過自組織進入新的有序狀態,形成了整體上完全不同于各部分的嶄新涵義,即與раздор(不和睦,紛爭,糾紛)發生了同構,具有了新的文化標記涵義,新涵義的產生既是同構的結果,新產生的成語與蘋果沒有任何的關系,逆轉回去是不可能的。

Батюшков был яблоко раздора меж 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ми и московскими друзьями.(Ю.Тынянов,Пушкин)巴秋什科夫是引起彼得堡與莫斯科朋友之間不和的原因。

2)козёл отпущения

人類從遠古時候起,在把某種動物作為自己的圖騰供奉的同時,也將一些罪惡歸咎于這些動物,甚至認為它們是不潔之力的根源。在斯拉夫民族中,由于山羊 (козёл)的角和身上的特殊氣味,被認為是不潔之物,有諺語說,как от козла молока ни шерсти ни молока(從公羊的身上既得不到毛,也得不到奶)。成語“козёл отпущения”源自古猶太人的儀式:以色列人每年一次要給上帝進奉貢品,這些貢品可以將人類的罪惡贖去,山羊的無用使它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犧牲品。在贖罪日,最高祭司把雙手放在活山羊的頭上,表示猶太人的罪過都到了山羊身上,然后把山羊趕到曠野,這只被趕到曠野的羊被認為是帶走了人們所有的罪孽,故而被稱作“替罪羊”。在人類的這種認知下,涵義的內部積累以及人的創造力最終會將這一形象指向了象征意義,《圣經》對此也有記載。козёл отпущения雖然也可譯作“替罪羊”,不過此“羊”非彼“羊”,“羊”自身的意義已經耗散,成語中的替罪羊是指人,替別人受過的人。

Боюсь,что тебе придётся уйти с этой работы,иначе ты будешь вечным козлом отпущения.(В.Телия)我擔心,你不得不離開這個工作,否則你將永遠代人受過。

3)Разбитое корыто

“一場空,破碎的夢”,源自普希金的童話詩《漁夫與金魚的故事》。漁夫告訴老婆說,他放了金魚,還沒有索要任何報酬時,老婆子埋怨他:“Хоть бы взял ты с нее корыто,Наше-то совсем раскололось.”(哪怕要只木盆也好,我們那只已經破得不成樣啦。)金魚給了一個新木盆,老太婆罵老頭子:“Выпросил,дурачина,корыто!В корыте много ль корысти?”(真是個老笨蛋,你只要了只木盆。木盆能值幾個錢?)發音上的近似使 корыто與корысть這兩個毫不相干的東西建立了聯系。破木盆 (разбитое корыто)作為故事的結尾,又一次出現時,已經不再是之前意義的破盆了,它是一個耗散結構,它喻指老婆子黃粱美夢,一無所得。在語言非線性進化的發展中,語言與周圍現實的文化歷史不斷進行信息能量的交換,普希金筆下的破盆的涵義已經散去,取而代之的則是它現在的涵義“一場空,破碎的夢”。于是成語сидеть(остаться,оказаться)у разбитого корыта;вернуться к разбитому корыту(最后一場空,一無所有)應運而生。

Как только Маша лишится протекции князя,она в театре окажется у разбитого корыта.Завистницы её заклюют,и карьера её как балерины окончена.(Форш,Михайловский замок)一旦瑪莎失去公爵的庇護,她在芭蕾舞劇團里將一無所有。嫉妒她的人會極力排擠她,她的演員生涯也將結束。

三 成語涵義生成的耗散機制

接下來,我們再通過成語的具體涵義生成說明其同構過程中的耗散特點。成語 (кремлёвский горец),這個成語字面意思是指“克里姆林宮的山民”,但實際暗指斯大林,成語意義的形成是個復雜的過程。白銀時代詩人曼德施塔姆曾寫到:мы живём,под собою не чуя страны(О.Мандельштам.1924)(我們活著,卻感受不到腳下的國家)。在俄語詞匯中 (кремлёвский)即克里姆林宮的,(горец)即高加索山民,詩人的創造性思維將它們組合在一起構成嶄新的涵義。在口語化涵義表達之前,它們的詞匯意義與斯大林、蘇共黨的書記沒有任何關系。在涵義生成的同時,多相的涵義成分就進入到一種復雜的、非線性關系中,其涵義絕不是兩個原本意義的疊加,而是耦合構成新的涵義,二者是彼此相互制約的關系。這種復雜的關系首先是建立在認知與符號的基礎上,認知符號的方法幫助我們分析語義構成的原因,說明語言符號始終是處在與思維和言語活動的相關中,為進一步揭示涵義構成中開放的、非線性復雜的相互作用提供可能性。

根據語言同構理論,社會、意識、語言作為人類的存在是彼此聯系的,在自然界動態的空間中與周圍的文化歷史環境也是密切聯系的。眾所周知,斯大林是格魯吉亞人,作為蘇共最高領導,深居克里姆林宮,當時社會環境的大背景,意識形態的桎梏,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出生于格魯吉亞高加索的這個山民 (горец)與現今居住在克里姆林宮的 (кремлёвский)統治者斯大林這一暴君形象聯系在一起,克里姆林的 (кремлёвский)、山民 (горец)的物質、信息能量耗散出去的同時,也吸收了新的能量信息。于是,成語:克里姆林宮的山民 (кремлёвский горец)意旨斯大林 (Сталин),成為了斯大林的代名詞。而這個過程正是認知、語義和文本環境復雜的、非線性的同構作用,是一個耗散結構,同時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文本作為認知交際現象,它不僅包括文本本身,還有各種超語言因素,如關于世界的知識,對事物看法,價值取向等,這些對于感知理解周圍的信息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發現,成語涵義的產生是一定文本環境下系統內部各成分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個動態的自組織過程,是內外兩股信息流相互作用的同構結果,每一種信息流對成語涵義的生成都是必需的。進入涵義生成的外部環境可以看作是外部信息資源,它可以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由事物的特點決定信息。如成語 (жеребец стоялый)的構成,жеребец:公馬、種馬,與 (стоялый)組合,涵義構成時客體固有的特質被激活,стоялый:長久停滯的、久存的,好久未騎的,成語 (жеребец стоялый):好久未騎的種馬,意指“人”,二者耦合產生新的涵義,而жеребец:公馬、種馬意思耗散,即指極為懶惰之人。

成語(глухая тетеря)的構成,тетеря:黑琴雞,活動能力很強,善鳴叫,聽力甚好,但雄性在求偶過程中會有短時間的失聰甚至失明現象,因此很容易成為獵人的囊中之物。由于這個特點,與 (глухая)組合,客體固有的特點被激活,意指“人”,而且是不太聰明的人,笨拙的人。тетеря:黑琴雞的意思耗去。

2)隱形的外部信息資源。如成語 (игра с огнём):玩火,其聯想涵義的形成是源自對客體的認知,是一種原因結果關系,與“火”的聯系隱含的就是危險的后果,意指危險的事情或行為。

成語(железный занавес):鐵幕,它實際是觀念詞(непроницаемость):深奧莫測的體現。(железный):鐵的;其聯想涵義源自對“鐵”這一物體的認知,穿不透的,冰冷的,(занавес):幕,舞臺上隔絕觀眾與臺上聯系的幕簾。成語鐵幕簾 (железный занавес):不相干的二者組合在一起,是一種非線性的結構,相互制約耦合構成整體新涵義,幕簾的涵義已經散去,指天然屏障,成語(железный занавес)多指人或是國家在交往中或是政治上封閉自己,不讓人看清真正面目。

3)預設型信息流。成語涵義生成是基于文化歷史的背景知識。如成語(дело табак):指事情非常糟糕,涵義定型源于背景知識的聯想——伏爾加纖夫的勞苦生活。纖夫們拉拖駁船時經常要趟水過河,為了不弄濕裝煙絲的荷包,保護好打火的火鐮,他們在趟河時把這些東西套在脖子上,到水深處時會喊叫“под табак”(托住煙袋),意旨要有麻煩了,很糟糕。成語 (дело табак):事情非常糟糕,涵義由此產生。再如:卡托夫斯基的理發師 (парикмахер Котовского)其預設特征是:卡托夫斯基是國內戰爭時期的英雄,本人禿頂,他無需理發師的。完全不相干的非線性組合,構成全新的涵義,逆轉回去不可能。成語帶有了詼諧色彩,指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4)人們的情感、對客體的態度也會是涵義生成的外部信息資源。成語搭配 (круглый дурак),(круглый)“圓的”一詞本身就包含了情感評價,意思是十足的傻瓜笨蛋;(робкая душа):膽小、膽怯的人,(мыльная опера):低劣的連續劇。

語言系統中被激活的詞匯語義結構是成語涵義生成的內部信息資源,如成語 (чёрный как смоль),黑色的 (чёрный)一詞進入到成語意義中,指漆黑的頭發,成語 (чёрная дыра):黑洞、(звёздная болезнь):明星病等。

總之,成語涵義是認知、語義結構相互作用的共同結果,涵義同構就是認知、語義相協調、相匹配的過程。在語言同構聚合體框架下,成語涵義的生成具有典型的耗散特點。

四 結 語

語言是一個開放的自組織系統,耗散是物質動態發展的特殊現象,作為同構的研究對象,耗散使得語言文化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確保了語言的動態進化。在任何一種語言的內部儲備中,成語涵義的生成,都不僅僅是語言系統內的派生過程,而是語言、意識、社會、文化、歷史融合在一起的語言創造性思維的同構活動。這些成語的出現只是文化認知冰山中能夠看到的一小部分,其背后蘊涵了語言和非語言巨大的創造力以及人類的創造性活動。人類語言意識通過文化標記的語言符號不斷折射出人類價值涵義的內容,成語作為民族意識和民族文化最有價值的語言單位,是語言對社會文化空間急劇變化的獨特反映,是語言意義與文本涵義的辯證統一體,擁有涵義同構的復雜系統,其涵義生成更是呈現典型的耗散特點,反映了意識的轉折、變化。因此,運用同構理論對成語涵義生成進行研究很有現實性。

猜你喜歡
涵義同構成語
巧用同構法解決壓軸題
我的仙人掌
指對同構法巧妙處理導數題
同構式——解決ex、ln x混合型試題最高效的工具
高等代數教學中關于同構的注記
探究《說文》省形的真實涵義
拼成語
猜成語
我對國防教育的涵義的理解
財務失敗涵義、原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