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阿長和山海經》為例論文本教學與寫作之關系

2015-04-10 09:12鐘燕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5年3期
關鍵詞:鮮活構思寫作

鐘燕

[摘要]閱讀與寫作的脫節是目前語文教學中不容忽視的問題,鑒于此,探討文本教學與寫作教學如何相結合的問題,并以《阿長和山海經》為例指導學生深入鉆研文本內容及寫作技巧,按要求仿照魯迅先生的筆法完成一篇寫人記事的作文,力圖讓學生在文本教學中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收獲文章寫作的章法與技巧,從而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文本 寫作 鮮活 細節 構思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070020

在我們的文本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閱讀與寫作的脫節。文本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好像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結果導致學生閱讀怕煩,作文怕難的尷尬處境。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觀下,如何將閱讀和寫作較好地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讓閱讀更好地服務于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背踔腥甑恼n文,是編者精心挑選的文質兼美的作品,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遣詞造句都是典范之作,而對這些文本的教學,教師一向是認真細致的,從構思立意到語言文字,講析深入而透徹,當一篇文章學完,學生對文本的技法已經熟練掌握,這時,文本如茫茫大海上的指航燈,會讓寫作基礎還很薄弱的初中生豁然開朗,領悟寫作方面的技巧,因此學完一篇文章后,及時地模仿借鑒指導寫作將收獲頗豐。因此,筆者有意識地嘗試以文本《阿長與山海經》為例,立足文本,挖掘文本中的寫作資源指導寫作,讓學生在寫作的實踐中“反芻”課本,既是對文本的深入閱讀,也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具體做法如下:

一、 立足文本,拓寬思路,善于選材

文學以語言文字塑造形象,讀者讀了作品,通過想象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人物形象來。用語言文字怎樣才能把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地刻畫出來呢?學習運用事例刻畫人物個性特點的寫法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寫人,離不開寫事,無論寫誰,空洞抽象地介紹人物的性格特點,是不能給人留有任何印象的,而必須有選擇地寫他的所作所為,用他在具體事例中的種種表現,使他“站”起來,顯示出獨特的個性。例如《阿長與山海經》是一篇以寫人為主的散文,作者按生活的本來面目,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刻畫出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如何讓所寫的人真實而鮮活呢?魯迅先生用具體生動的事例來表現她的獨特個性,采用“不虛美”“不隱惡”的手法刻畫她,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盡管“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朝花夕拾 小引》),但絕無虛構,無論稱呼來歷 ,切切察察以及不見得很好的睡相, 還是煩瑣之至的許多規矩和講“長毛”的故事以及給“我”買《山海經》的事情,都是他親見親聞親歷過的,所以寫來具有十分親切的情致,從而充滿幽默的純真美。因此在立足這篇文章的文本教學的基礎上筆者進行一篇寫人記事的寫作訓練,寫身邊一位熟識的普通人,第一個寫作要求便是通過生活中具體的事例來刻畫一個真實鮮活的人物。班上一位學生寫了學校里的一位保安叔叔,這是所有同學都熟識的身邊的普通人物,他所記敘的保安叔叔每天放學后檢查課室的情況,到操場把打籃球的同學的球收走又悄悄還回的小事,以及保安室中與他簡短的聊天等等,都真實而鮮活地描寫了大家所熟識的身邊的人物,讀來生動有趣,也給同學做了一示范,寫作要寫親見親聞親歷之事才能有親切之感,這也是寫作中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此外學生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也學習魯迅先生“不虛美”的寫法,真實地寫出人物的個性。例如一學生寫她的同學有些自私:“我問她借橡皮,她便斂起笑意,用糯糯童聲對我說今天沒帶橡皮,縱使我剛剛才覺得她黑色橡皮有漂亮的花紋?!彼€有些脾氣:“她坐在我后桌,偶爾會有一兩人來和我說話,她總會拉我在一旁悄悄問,剛才他們和你說什么了?如果我不告訴她便生氣,十分生氣,繃著一張臉,一整天都不和我說話,相當地生氣?!比宋锏倪@些小小的缺點上更顯現了生活的真實,更突出了人物鮮活的個性。通過對文本的深入學習和具體的寫作訓練,學生選材的眼光進入了更廣闊的天地,人物的塑造更加鮮活和“接地氣”了。

二、立足文本,關注細節,提煉生活

具體事例能讓人物鮮活起來,但還不夠,還需生動的細節描寫,所謂細節描寫就是指在記敘的基礎上,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人物、事件、景物存在與變化的具體狀態作精細的描繪,造成一種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使讀者受到藝術感染,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記敘文中如果缺少生動的描寫,就會顯得平淡蒼白,主題不突出,形象不鮮明,情景不感人,就不會打動讀者和閱卷老師?;厥自S多的文學作品,我們記憶最深的也無非是一兩處的細節描寫,可見好的細節描寫無疑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在《阿長與山海經》文本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尋找細節描寫之處進行賞析與學習,魯迅先生是善抓細節的高手,為了表現長媽媽愛羅嗦,愛說閑話,作者寫她“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為了表現長媽媽的粗魯和不拘小節,作者寫她“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有關“元旦”早晨的一段描寫也十分生動,“我”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著“我”的肩。當“我”忽而記得了隔夜長媽媽的提醒喊“阿媽,恭喜”時,她“于是十分喜歡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里”。這些細節都傳神地寫出長媽媽對“我”的期待。立足于文本教學的基礎上,在這篇寫熟識的普通人的寫作訓練中筆者提出了第二個寫作訓練的要求:文章要有一或兩處的細節描寫,在寫完文章之后用波浪線畫出。學生通過學習,對細節的描寫有了粗淺的認識,在習作中也開始嘗試于細節處表現人物個性的方法,例如寫學校保安叔叔工作專注認真,一位學生寫道:“我走到保安室那,看見他正用他那電燈泡式的大眼睛,瞪著監控畫面,完全無視了我的存在。我咳了一聲,他才回過神來?!绷硪粚W生寫因沒背出文章被老師用鐵尺打了一下手心,寫道:“走出辦公室,手心傳來陣陣疼痛感,我心里恨極了她?!?

雖然他們的文筆還很稚嫩,但已開始關注起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一旦借用文本為學生打開心靈之窗,學生就會發現原來生活中的素材是源源不斷的,只有平時深入細致地去觀察生活,關注生活的細枝末節,才能在作文時以小寫大,見微而知著,給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輝。

三、立足文本,布局謀篇,巧做文章

中學生怕寫作文,怕的因素比較多,其中打不開思路,不知如何謀篇布局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一篇文章要寫得精彩,整體的布局謀篇是至關重要的。一堆同樣的材料,有的人能夠建成漂亮的高樓,而有的人卻只能搭建低矮的陋屋。究其原因,在于對材料的使用和構造缺乏創意。同樣,寫文章也是如此,再好的材料如果不善于布局,巧妙構思,運用一些寫作的技法,也難以取得預想的效果。在文本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理解文本深刻的內涵外,還應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種寫作的技巧,將此方法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阿長與山海經》是以“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展開,真實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文章選擇了幾個典型事例寫出兒時魯迅對長媽媽由厭到煩的情感;再次,交代了作者內心情感的兩次轉折,由厭煩再到敬佩;最后一部分,則飽含深情地哀悼長媽媽??傮w來看,文章這條情感線索貫穿全文始末,使全文結構嚴謹。另外文章構思上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欲揚先抑。文章從一開始就表達出作者對長媽媽的厭煩和不滿,厭她羅嗦,厭她限制“我”的自由,厭她睡相不好;煩她規矩太多,煩她道理太多。就在讀者似乎感到長媽媽一無是處時,作者筆鋒一轉,詳細敘寫了兩件令他敬重的事。由于前面“抑”得太多了,后面的“揚”就給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覺,人物形象霎時間就高大起來。因此這篇文章以情感變化為線索的寫法,以及欲揚先抑的手法,都可以讓學生加以嘗試學習以提高寫作能力。在這篇寫熟識的普通人的寫作訓練中筆者提出了第三個寫作訓練的要求:嘗試用一條情感變化的線索貫穿全文始末,或者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來行文構思。一學生在習作中寫她小學時的班主任,一開始時聽說這位老師很嚴厲所以害怕討厭她,背古詩不過關時被罰抄和鐵尺打手心,心里開始怨恨她,但后來隨著對老師的逐漸了解,老師豐富的知識和人生經歷吸引了她,老師認真的工作態度感動了她。于是她從心底里喜歡上這位老師。這位學生有意識地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來構思全文,這無疑是寫作能力的一種提高。又如一學生寫他家的房東,剛開始時覺得房東唯利是圖隨意提高房租價格非常小氣又太兇惡,后來一次回家大開水龍頭洗冷水頭不聽房東勸告結果感冒,那個小氣的房東還主動送來藥,從那時起他發現房東也有一絲的善良,對她的態度也好多了。后來又無意聽到房東與她的孩子的電話內容,再從旁人口中了解到她的家庭狀況,他開始同情她,覺得她很可憐很孤獨,對她也逐漸禮貌起來。寫作時會運用一條明晰的感情變化線索來貫穿全文,這是整體行文構思的一種進步,學生有了謀篇布局的意識,行文自然也會脈絡分明。

四、立足文本,培養語感,增添文采

文本中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能潛移默化感染讀者,打動讀者,教師用好文本,挖掘課文中精彩的語句,無疑就為學生建造了一個文字倉庫,資源自是源源不斷。在《阿長與山海經》文本學習中,魯迅先生語言運用時的一些習慣也會無形地影響著學生的行文。在課后對于熟識的普通人的寫作訓練中,筆者驚奇地發現個別學生身上有很難能可貴的模仿能力,如一學生模仿《阿長與山海經》第一段來寫他的一個同學:“世洲,是我們班上的同學,是我的朋友,班上的許多同學都這樣稱呼他,這樣稱呼他好像有一點跟他玩得很熟很好的意思,我平時也會叫他世洲,但是,在他做錯了事令我生氣時,我會叫他的外號——細溝。比如說讓我知道了他拿了我沒做完的作業去抄的時候,就叫他的外號!”這個模仿寫作挺有意思,當然,就像葉圣陶先生說的“課文只是個例子”,文本中的語言積累只是一個示例,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將目光投注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積累更多更優美的語言,為自己的寫作儲蓄“糧食”,才能保證作文有“充足的營養”。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文本給予我們的絕不僅僅是上文筆者提到的那些粗淺的認識,激活作文教學“源頭活水”的方法有許多,但立足文本才是出發點,只要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努力去研究,去探索,一定能從文本中挖掘出更多的源頭活水,并讓這股“源頭活水”如清泉般滋潤學生的心田,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我們的作文教學充滿智慧和生機。

(責任編輯 韋淑紅)

猜你喜歡
鮮活構思寫作
數學教學的一些策略
淺談“摘抄”在作文教學中的妙用
讓初中數學課堂鮮活起來
淺談如何構建有效的課堂
博物館書畫展覽設計研究
三步走,“鮮活”口語交際課
淺論小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如何讓小學生寫作返璞歸真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寫作教學策略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