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英語閱讀有效教學策略和模式

2015-04-10 09:29黃丹霞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5年3期
關鍵詞:課例分析英語閱讀教學教學模式

黃丹霞

[摘要]英語閱讀教學要在創設情境和有充分的語言輸入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意義的建構和語言的生成。英語閱讀教學一般包括以下三個環節:激活背景知識,引入閱讀話題;提取文章大意,獲取具體信息;適當拓展應用,培養閱讀能力。在活動設計中,教師尤其要關注問題設計的針對性、情境設置的合理性、預測判斷的恰當性、分層閱讀的有效性和閱讀技能的生成性。

[關鍵詞]英語閱讀教學 教學模式 課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070043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長期以來教師一直被一些現實問題所困擾,如大班教學、學生基礎差等,因此我們的閱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處于“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狀態之中,教學模式單一、單調,很難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教學成效偏低。以下是我對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一些思考,結合本人設計并執教的一堂閱讀課進行分析,談談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模式以及如何有效地開展中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該教學設計曾獲2009年第二屆廣西中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大賽高中組一等獎。)

一、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常見的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在這種模式中,讀者獲取信息是從辨認最基本的語言符號開始,即從字母到單詞、短語,然后從短語到句子、段落,最后從段落到篇章,再到對作者意圖的把握。這種由點及面的教學模式更多見于中低年級閱讀教學。另一種模式是“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Model)。閱讀教學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一個主動的、有目的的、創造性的心理過程。讀者在閱讀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不斷對視覺信息進行解碼、加工和處理。這一過程不僅要求讀者具有必要的語言能力,同時也對讀者的預測機制、認知能力和語篇分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種由面及點的教學模式較多見于中高年級閱讀教學。

隨著對閱讀心理過程研究的不斷深入,“交替互補閱讀教學模式”(Interactive Model)逐漸形成并趨于成熟。這種閱讀模式認為,在實際閱讀過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這兩種模式會交替或同時出現,它取決于文章的類型、讀者已有的背景知識和語言能力等因素。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和閱讀語篇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

二、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步驟與課例分析

(一)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環節與閱讀教學步驟

新課改以來,中學英語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F行英語教材更多按照題材-功能-結構-任務的編寫體系和交際教學的思路展開。目前我國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主要包括以下環節:Warming up(開展熱身活動,激發學生興趣);Presentation(通過圖片、問題等多種形式呈現生詞,導入新知);Practice(師生、生生互動練習,鞏固新知);Production(聯系生活實際,鞏固語言知識,從文本走向生活);Progress(拓展延伸,及時評價,學以致用,布置作業)。而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即Prereading Stage(讀前階段);Whilereading Stage(讀中階段);Postreading Stage(讀后階段)。

(二)中學英語閱讀教學課例分析

下面我以人教版高一上冊Unit 3 Reading “Adventure Travel ”為例,通過讀前、讀中和讀后活動的案例片段,來研討閱讀課的一些設計思路和教學模式。

課型描述:本課是一節閱讀課,材料是一篇說明文體裁的文章,內容是關于兩種探險旅游(徒步和乘木筏漂流)的異同點。文章通過對兩種探險旅游的比較,使學生對遠足和漂流等冒險旅游有一定的了解和印象,并讓學生思考旅行的原因和在旅行中可能發生的變化。閱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對比性文章的閱讀技巧,能夠寫一篇有關比較兩種事物的短文。

1. 讀前活動(Prereading)

在讀前活動中,教師主要通過圖片展示、質疑、預測、討論等多種方式引入話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掃清部分生詞障礙,構建文本與讀者過去經驗和知識之間的聯系,為學生迅速進入閱讀狀態做好鋪墊。

在執教伊始,我采取提問的方式導入新知,適時激活學生對本話題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生詞。此課導入節奏快,氛圍輕松活潑,學生興趣濃,參與積極性空前高漲。以下是操作環節:

Step 1. Greetings and leadin (2-3 minutes)

Q: Do you like travelling? Why? ( Collect Ssanswers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ncerning travelling on the Bb.)

T: Today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travelling and many of them are looking for an unusual experience—adventure travel. Now lets lear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it.

此環節聯系生活實際,通過提問的方式發散思維,讓學生有話可說。學生在一定的語言支撐下,可以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使用簡單的英語來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問題的設置切入主題,這為進入課文閱讀作了良好的鋪墊。

2. 讀中活動(Whilereading)

閱讀是讀者結合語篇信息及自身背景知識建構意義的過程,是培養語感、積累語言經驗的有效途徑。閱讀課應側重培養學生總結和提取文本大意、預測和推斷、獲取具體信息等閱讀技能。因此選擇恰當的閱讀策略和方法無疑將有助于提高閱讀訓練的速度和效果。讀中活動是語篇教學的核心環節,在這一環節,教師往往采用略讀(Skimming)、尋讀(Scanning)、精讀(Intensive reading)、填寫表格(Filling the table)、排序(Making the order)等多種方式引領學生整體感知語篇,獲取大意和信息,培養閱讀技巧,提高閱讀實效。

在讀中活動開始后,我布置了如下任務:

Step 2. Skimming (5 minute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

1. Why do people travel? (3 reasons,para 1)

2. What are the two kinds of adventure travels mentioned in the text? ( Hiking and Rafting)

Step 3. Scanning (15 minutes)

1. Ask the Ss to read the text more carefully and decide the following phrases or words (write them on the Bb) whether they belong to Hiking(H) or Rafting(R).(pairwork)

(1)adventure travel—H / R

(2)get close to nature—H / R

(3)take exercise—H / R

(4)outdoors—H / R

(5)fun and exciting—H / R

(6)basic equipment

H:good shoes,clothes and a backpack

R:good clothes,life jacket,boat paddle

(7)in the mountain/in a forest/in the city/along a river—H

(8)on rivers and streams—R

(9)expensive—R

(10)safty tips

H—6 tips(para 2)

R—

A.wear good clothes,a life jacket

B.not to hit rocks,trees or other dangers

C.learn the skills of rafting—how to...

D.know how to swim

(11)Whitewater—R ( What is “whitewater” rafting?)

2.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adventure travels. (groupwork)

Ask the Ss to speak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hiking and rafting(from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ve).

讀中活動的教學設計基本符合閱讀課教學思路,環節層次由粗到細,由整體到局部。 首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并快速通讀課文,理解文本大意,捕捉關鍵信息;其次,在整體感知語篇的基礎之上,要求學生開展精讀,了解具體事實信息。本案例步驟3中首先讓學生進一步處理相關信息、總結并提煉的方式使信息明朗化,兩種旅游方式的異同點一目了然,很多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其次采用小組交流討論方式,讓學生總結并說出兩種旅游方式的異同點,激活學生的思維,實際上這部分已經向讀后活動拓展延伸了。

3. 讀后活動(Postreading)

讀后活動往往是對語篇閱讀教學質量的檢查評估,也是對文本內容的拓展、延伸和運用?;顒釉O計應基于文本內容,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通過設計各種任務,諸如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大意復述、調查采訪、小組討論等各種形式的口頭或者筆頭練習來內化自己的語言,來完成“從知識汲取到能力發展”的過渡。同時在此環節,教師還有意識地提煉文本的情感目標,體現英語課程不僅要讓學生獲取語言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還要關注到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領。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做常規的筆頭練習,檢查對語篇的理解,接下來的討論是建立在學生對閱讀篇章的理解基礎之上。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可以有更多的思維碰撞,同時組員之間合作互助,共同提高,體現了讀后對語言的運用和鞏固。在本環節后,教師還有意識地告訴學生:Don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afty when you are travelling. 將情感目標進一步升華。

Step 4. Postreading (6 minutes)

1.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according to the text.

2. Finish the chart on Page 18.

Step 5. Discussion and Writing (10 minutes,groupwork)

Q: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hiking or rafting? Why?

Students are asked to write a short passage and then let two of them speak it out. (It should be about 50 words.)

Step 6. Summary (2 minutes)

Ask one student to compare hiking with rafting to have a clear picture of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tep 7. Extraclass work assignment

1. Get the Ss to write down a passage about the travel for the coming National Day.(When? Where? Why? How? Who? What? etc.)

2. Go on the Internet and find out more “live”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travels.

最后布置的任務是寫作練習和網上相關信息的搜索,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進一步提高,思維也得以拓展及延伸。

很多老師運用多媒體完成了這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但是我想:可否不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而是在普通教室的課堂教學之下也能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進而激活他們的語言思維和運用能力,從而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教學效果呢?仔細分析教材內容后,我覺得這篇閱讀文章篇幅不長,內容相對簡單,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如何對兩類不同事物進行歸納對比,并用英語表達出來,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非常重要。分析過后我寫了這份教案并付諸實踐于課堂,結果遇到教案設計很符合本班學生實際水平,他們較易理解并接受了教學內容,整個教學過程較為順利。我認為這樣設計能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思考空間,并最大限度地運用他們已有的語言知識技能來分析、整合文章并從中找出相關線索,這一過程提高了他們的閱讀技能,實現了我的教學初衷。不過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如何在課堂教學(特別是閱讀課)當中貫穿寫作能力的培養?還有,我感覺表面看起來越簡單的文章就越難進行創新性的教學設計,其深度和廣度如何衡量,這將是我今后努力探討的問題。

現代外語教學研究證明:中學生閱讀效率的高低與其認知水平、詞匯量、文化背景、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閱讀策略等密切相關。有著不同語言知識水平、生活經驗和背景知識,不同閱讀經歷的中學生,其閱讀能力也不盡相同。英語閱讀教學要在創設情境和有充分的語言輸入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意義的建構和語言的生成。英語閱讀教學一般包括以下三個環節:激活背景知識,引入閱讀話題;提取文章大意,獲取具體信息;適當拓展應用,培養閱讀能力。在活動設計中,教師尤其要關注問題設計的針對性、情境設置的合理性、預測判斷的恰當性、分層閱讀的有效性和閱讀技能的生成性,應該在閱讀層次上經過“整體理解-局部理解-整體理解”的過程,這樣就能加強學生閱讀的宏觀意識,為鞏固和運用知識打下基礎。目前還存在一些值得我們研究和反思的地方,譬如: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匯的操練和講解,學生在課堂上閱讀文本和獲取信息的時間不足,課型上有似是而非的現象;在活動形式上師生互動多,小組活動少;生詞教學是在語境中呈現還是直接教授;教師提問的難易度和有效性;學生的語言輸入是否充分;前后活動是否連貫、緊湊;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否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等。以上這些方面都是我們今后閱讀教學中值得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話題。

(責任編輯 周侯辰)

猜你喜歡
課例分析英語閱讀教學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課例 反思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主問題”有效性探析
對《畫畫親近的人》一課的若干問題探索
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拋錨式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慧眼識璞玉,妙手煉渾金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