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培養職業技能為目標 深化高職實用英語教學改革

2015-04-23 09:49張燕
科技視界 2015年11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張燕

【摘 要】本文剖析了目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闡明了建立“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英語職業技能為目標”的教學改革模式,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必行之路。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英語職業技能培養;高等職業教育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開辦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此期間,高職教育的科研和實踐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由于諸多原因,我國多數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并未體現出高職教育的特色,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這一點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尤為突出。隨著經濟全球化,用人單位迫切需要既有專業技能,又有一定英語應用能力的人才?!陡呗毟邔S⒄Z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提出: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在其職業范疇內實際運用英語語言能力為目標的教育方向。簡言之,高職英語教學要突出實用性與職業性的特點。因此,探索和構建“以培養學生英語職業技能為目標”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深化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且刻不容緩。

1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指導思想不明確,課程設置欠合理

目前,高職公共英語課程重視基礎英語、理論課程的設置,它們占用了大部分英語課時,而對于與高職學生的未來職業息息相關、培養學生英語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英語內容卻很少,這已經偏離了高職教育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目標 。

1.2 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應用性不強

由于重知識、輕技能的思想根深蒂固,多年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基本上還是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不停地講,學生一味地聽,知識學了不少,但并未完全吸收,更無法學以致用,很難實現《基本要求》所提出的目標,不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更不符合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發展的需求。

1.3 教材內容職業教育特色不明顯,脫離社會應用實際

廣大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教材,它不僅是教師上課的主要依據,同時還擔負著全面貫徹教學大綱的任務。目前在各類高職英語教材中,普遍側重基礎知識,內容設置偏難,而且沒有擺脫應試的模式,缺乏較強的實用性,能指導學生進行情景交際和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偏少,無法滿足學生就業后的工作需要,缺乏較強的實用性。因此,教材內容注重將基礎知識與職業英語的有效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1.4 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職業能力

目前的很多高職院校是由中等學校升格而成,這類學校的英語教師常年面對英語基礎差和學習動力不足的學生,不愿研究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和學生人數的劇增,英語師資緊缺,于是新進了一大批年輕的英語老師,他們雖然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語言技能,但是缺乏一定的實踐教學經驗和必要的專業知識,導致其教學不能很好地與學生專業相結合,講授內容針對性不強,無法體現實用性與職業性。

1.5 教學條件和設備不能提供強有力支持

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語音設備簡陋、落后,資料缺乏等問題,筆者所在學校雖然也添置了現代化設備,但也主要提供給英語專業的學生使用,公共課教師仍需拎著錄音機去普通教室上課。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缺乏良好的真實語言教學環境,導致很多學生工作后無法將所學的知識轉換成實用的職業能力。

1.6 考核體系落后,無法測評學生英語的職業技能水平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考核測評環節是檢驗學生是否達到了所設定的培養目標,但現行的公外英語考評體系往往把書面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注重對英語知識的考查,忽視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及職業技能水平的考核。它從根本上偏離了高職英語教學目標。

2 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技能為目標的英語教學改革設想

2.1 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高職英語教學體系

2.1.1 明確課程目標

根據高職學生英語基礎現狀,高職公共英語課程目標應以夠用為度;其次,為體現高職教育為職業教育的特性,要求公共英語課程要以實用為主,同時,也應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2.1.2 課程設置體現階段性

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職業發展階段和不同階段的工作崗位對英語的要求,公共英語的課程體系設置應為三個階段: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專業英語知識的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2 改進公共英語教學方法

(1)公共英語教學依據課程培養目標,將教學重心從“教法”轉移到“學法”,強調為“學”而“教”。高職教育強調“工學結合”,強調“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理念,要求公共英語教學要更加重視在實踐中學,將任務教學法、項目導向法、有鮮明職教特色的教學方法與情境教學法和交際法等傳統教學法有機結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訓練了語言技能,提高了未來崗位需求的實際語言應用能力。

(2)采用英語分級教學。從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出發,按照學生的專業,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分級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時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的機會。

(3)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由于客觀條件限制,多數院校上課仍以大班型授課為主,但可以結合小組訓練方式,也能達到基礎知識、應用技能與英語職業技能共同培養的目的,從而優化大班教學的效果;根據學生的所學專業,對學生進行對應職業特點的英語教學,體現語言在職業崗位中的應用能力;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知名的英語學習網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當然,教師應給予指導并評價。此外,還要組織學生參加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及校內外實訓,這是學生與其職業、專業、崗位相銜接的重要階段,使學生有機會在實踐工作中提升英語職業技能。

(4)開發利用對路的公共英語教材。按照《基本要求》所提出的“實用為主,夠用為主”原則,在編寫開發教材時,把基礎英語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結合,不僅要注意基礎知識的學習,更要以就業為導向,注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特別是職業技能的培養。

(5)考核評價體系科學化、合理化。既然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技能為目標,那么其考核體系應以考核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為主。因此傳統的以書面形式為主的單一的評價方式明顯已不合理,要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不僅要有終結性的評價,而且要增加過程性評價,如:平時課堂表現,單元測驗,各項作業成績,論文,實習實訓表現,團隊活動等。多元化課程評價應按照英語職業技能要求,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基礎知識學習的情況、聽說能力的成級及讀寫譯水平,還有工作中所需要的學習態度等等,各方面都納入考核范疇,再結合期中、期末書面考試成績,進行綜合評價。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素質是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學校應不斷給教師提供繼續學習、深造的機會,鼓勵教師除具備英語知識之外,還應多參加企業實踐,到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獲取實踐經驗,如導游,翻譯等,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

(7)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模擬職場環境,創設真實情境對學習者交際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教師可先播放具體情境的短片,如在旅行社咨詢,進行面試,或在酒店辦理入住手續等,然后讓學生模擬表演。學校還可利用網絡,開展網站教學,學習實習及實訓活動,實現公共英語教學全方位立體化。

總之,隨著高職教育的蓬勃發展,它作為一種單獨的教育類性,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技能為目標”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模式已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顯現職業教育的特點,才能使學生在日?;顒蛹拔磥砺殬I將官的工作中發揮英語的實際應用功能,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竟爭力,最終成為實用型、技能型、職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Z].

[3]辛華.英語教學如何適應高等職業教育[J].遼寧師專學報,2006(3).

[4]陳幼云.加強職業技能培養 改革高職英語教學[J].考試周刊,2012(22).

[責任編輯:許麗]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大學生職業指導現狀研究
淺析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下的課程體系建設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探討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