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團隊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2015-05-04 09:12陸蓉蓉
文教資料 2015年21期
關鍵詞:導師制導師職業

孫 旭 陸蓉蓉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 交通工程系,江蘇 南通 226010)

一、“團隊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背景

《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0-2015年)》指出:我國高職院校應“以校企共建專業為載體,以卓越技師教育培養計劃為抓手”培養高技能、高素養人才。

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隨著招生途徑的多元化,學生個體差異化越來越明顯。學校不是工廠,不能將學生變成流水作業的批量產品,應在關注學生群體共性發展的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企業的需求,拓展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助于使之具備本專業的某種技術特長和創新能力,這種培養方式姑且稱之為“小批量訂單”培養模式??梢哉f,由“大批量定制”培養向“小批量訂單”培養轉變,是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因此,建立符合高職特色且能因材施教的“小批量訂單”人才培養模式是現階段高職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學院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在“引企入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開始嘗試引入“團隊導師制”作為重要途徑,這是對原有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補充。

二、團隊導師制的基本架構

導師制起源于19世紀英國的牛津大學,與學分制、班級制同為三大教育模式。牛津大學導師制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個別指導,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德智并重,在學習環境上注重營造和諧、自由和寬松的氛圍。導師制具有四大特點,即重思想見解、重導師指導、重博覽群書和重因材施教。

“團隊導師制”在校企雙專業導師基礎上,增加職業導師為輔助,構建“企業專業導師+校內專業導師+職業導師”綜合導師團隊,在基本架構上呈現“2+1”的形態。它是以高職學生個性特點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特征為基礎,以“專業知識+實踐能力+職業素養”三位一體的培養目標為宗旨,實施以項目訓練為主要途徑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一方面,實行雙專業導師制,為學生配備校內和企業雙導師。校內導師組,以專業教研室為單位,建立若干個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師組成的導師組,注重學生專業基礎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企業導師,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作為兼職導師,指導學生開展專業技能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配備職業導師,主要在學生職業準備及決策等不同階段,職業導師提供學生就業前的知識、技能、心理、信息整合等方面的指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索,深入了解個人的興趣、能力、價值觀傾向,指導學生制訂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導師團隊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能力及綜合素質選擇導師團隊,填報志愿,導師團隊再從學生志愿中選擇指導對象,最終一個導師團隊指導多名學生,形成“多對多”的指導模式。

“團隊導師制”與傳統的“輔導員制”不是重疊,也不是替代,而是構建專業導師與政工輔導員“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育人新機制,變輔導員的“一對多”為導師團隊的“多對多”,形成工作合力,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心理、人生規劃、專業發展、技能訓練及就業進行全方位的指導。

三、“團隊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的構建

(一)“團隊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整體構建。

項目組成員就制度的設計開展了大量調研,走訪了國內外開展“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院校,在目標定位、實施路徑、運行機制,保障機制、質量反饋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系統設計。

通過系統的設計,重點確定導師的選聘條件和方式,明確學校專業導師、企業專業導師的職責,與班主任、輔導員之間的職責分工,以及導師的激勵措施、考核方案等方面的內容,對這一模式的具體實施和推進提供制度保障。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在遵循共性培養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潛質和個性化發展需求,以生為本,針對學生入學后的不同學習階段,擬訂對學生的培養方案,明確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和內容,校內、外專業導師與職業導師本著職責上相互補充、互動交流的原則,共同實施指導。

(二)“團隊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的構建。

1.實施原則。從學生入校開始,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方面的指導與訓練,每個學生通過參與導師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技術服務項目,參加每學期由導師團隊制定的專業訓練項目等實踐活動,提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崗位技能水平。學生在導師團隊的指導下,每一學年完成一定的專業學習與實踐任務。

2.實施方案。在“團隊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中,遵循“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三級能力培養的遞進性,將三個學年劃分為六個階段,緊密相連。在運行體系上,“團隊導師制”的實施期為學生在校全過程,在各學習階段,校內與校外專業導師及職業導師的作用與分工側重點不同。在第一學年入學到第一學年結束時,為學生配備校內專業導師和職業導師,第二、三學年增加配備校外專業導師。每個導師團隊所帶學生不超過20人,每個教學周指導獲聽取學生匯報1次,由導師團隊和學生共同約定指導時間和方式。

具體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汽車售后服務企業的生產特點,在銷售和維修的淡季,聘請企業導師進行教學,在企業經營旺季,組織學生開展生產性實習,充分利用汽車維修企業人力和設備資源,使人才培養得到企業的全力配合,雙方共贏,實現工學交替。

通過實際工作崗位的任務驅動學習和職業素質熏陶,通過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共同培養,通過基本技能(一級)、專業技能(二級)、綜合技能(三級)的遞進式在學校和企業的交替學習和工作,完成9項主要學習或工作任務,形成“三級六段式工學結合“的教學實施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三級六段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四、“團隊導師制”實施途徑的建立

在如何針對學生個性特點和個性化發展需求,因材施教,培養具有一定特色的技術技能人才這一難題上,通過以下途徑有效解決。

(一)與合作企業共建“訂單班”。

與訂單培養企業共建“技能實踐中心”,與企業聯合制訂學生培養計劃和培養方案,共同負責學生的培養;確保學生在三學年不同的階段有對應的企業學習培養時間,學生的畢業論文課題緊密結合訂單企業實際,由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完成?!坝唵伟唷贝罱恕皥F隊導師制”深度實施的平臺,全過程實現了“三級六段式工學結合”的教學實施方案。

(二)以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平臺為載體,以項目引領,提高創新實踐能力。

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是“校企雙導師制”成功實施的有效載體,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既能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廣泛的知識面,又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近年來,在省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基礎上,成立了學院、系部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平臺,建立了專業創新實驗室和開放性實驗室,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省教育廳、學院和合作企業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在導師的指導下,結合自身的發展優勢,開展各種形式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研究實施效果顯著,并近十次獲得省教育廳立項,其中申請國家專利二項,還獲得市首屆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產品“一等獎”,有關作品多次參加省與國家級大學生課外學生科技產品展,獲得廣泛好評。

(三)創建大學生創業訓練平臺,提高自主創業實踐能力。

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是“團隊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載體。學院專門成立大學生創業規劃平臺,主辦創業規劃大賽,提供適當的創業基金,引入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自主創業。汽車專業利用汽車實訓中心平臺成立了“汽車專業學生實習創業中心”,面向學校及教職工的車輛提供汽車常規檢測與保養、汽車美容、洗車服務等。為了提高該中心的實際運營水平,引進有汽車維修資質的企業支撐中心的發展,支撐企業派出工程師和汽車專業教師共同指導實習創業學生,這些舉措對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四)以技能大賽訓練為平臺,提升學生專業技能。

以技能大賽為切入點,搭建技能訓練平臺,是“團隊導師制”實施中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環節。以汽車拆裝、檢測與故障排除、汽車營銷等技能競賽項目為載體,在培訓、選拔、集訓的系列過程中,通過校內外專業導師的直接指導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并多次在全省的技能大賽中獲得好成績。參加集訓和競賽的學生在之后的工作中,體現出突出的能力,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通過訂單班培養和實踐平臺的建立,將“團隊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特色人才方面落到實處,加強導師團隊的自身建設。

五、團隊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評價與保障機制

團隊導師實施保障中的重要環節就是具有完善的評價與保障機制,應該包括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評估和對導師團隊的績效考核兩個方面。

(一)導師團隊績效考核。

圍繞導師團隊人才培養的目標,根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和導師崗位職責,充分考慮團隊內各導師的特長、優勢和學術背景,綜合多重因素,按學期或年度分別對導師團隊及個人進行績效評估。首先,制定科學統一的考評標準,確保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己丝梢詮牡?、能、勤、績四個方面進行,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通過系部考評、導師互評、學生評價、自我評估等方式,對導師團隊的工作進行有效評價。另外,對導師工作的考評,要激勵與約束并重,最終考核結果,給予物質與精神獎勵。校內導師工作折算工作量,作為納入年終考評、職務晉升、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對于學生反映工作能力弱,又特別不負責任的導師,給予一定的懲處。獎懲并重,以期達到更好的人才培育效果。

(二)培養質量評估。

人才培養質量評估從評價“學習成績”向評價“學習成效”轉變,引導學生從注重“考試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轉變,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建立團隊導師評價機制,校內導師、企業導師及職業導師聯合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避免以往“高分低能”現象的發生。

(三)跟蹤反饋機制。

建立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反饋機制。以學生為對象,以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參考,形成人才培養質量(知識、能力、素質)的反饋控制系統。通過學生信息員、學生座談會、實踐考核、大賽訓練及成績分析、畢業生跟蹤調查等途徑廣泛及時收集信息,獲取學生在不同階段具備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狀況,并與設定的培養目標適時比較,分析、明確不斷完善和改進的具體措施,形成對人才培養質量的科學評價與反饋機制。

六、結語

“團隊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行“2+1”的內在架構形式構建全程化、系統化和開放化的學生培養體系,著重打造團隊師資力量,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技能、實踐創新能力、就業實踐素質等的培養與訓練,在學生不同成長階段滿足不同的成長訴求,特別是有效解決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化,如何因材施教的難題。這不僅是社會發展、高職教育自身發展、學生成長成材的需要,更是對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現代教育理念的實踐。

[1]張新科,王斌.高職專業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設計[J].職教論壇,2012(5).

[2]姜大源,吳全全.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J].中國職業教育研究,2007(2).

[3]陳述.高職院校導師制的特點和運行模式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6).

[4]潘莉.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08(5).

[5]鄧明陽.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體”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3(20).

[6]張偉萍.高校與企業人才培養合作模式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23).

[7]郭嘉,張嵩,羅玲玲.基于團隊的新型導師制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27(1).

猜你喜歡
導師制導師職業
執著創新 堅毅豁達——追憶我的導師郭景坤先生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
V eraW an g
導師榜
開放大學“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軟件工程專業為例
一主多輔的導師制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德育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高職化工類學生試行成長導師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