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龍縣黃山鎮長水村語言使用及態度調查

2015-05-06 07:21許源
語文學刊 2015年7期
關鍵詞:水村納西年齡段

○許源

(云南民族大學 民族文化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概 述

1997 年12 月4 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麗江古城“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得到此榮譽的古城。而引人關注的是,在明清兩代,云南土著不斷被漢族同化,但麗江的“納西古王國”卻以一種神秘力量在同化著漢族移民,究其原因肯定是復雜而多彩的。在納西文化影響著漢族移民的同時,漢族文化也同樣在影響著納西族。

就語言方面來看,在清“改土歸流”前后,移居麗江古城的漢族居民逐漸接受了納西語;20 世紀20、30 年代,移居麗江古城的漢族居民也同樣接受納西語;20 世紀30、40 年代,移居麗江古城的部分漢族居民,能聽懂納西語,但不會說或說得不好;20 世紀50 年代以后,移居麗江古城的漢族居民大部分只講漢語。[1]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經濟政策的變化,語言的使用以及納西族對自己母語的態度都會發生改變。本文以一個村為調查點,希望對了解整個納西族納西語的使用及態度有所幫助。

1.調查點基本情況。黃山鎮是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的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山鎮地處麗江古城西南,離古城2 公里,東北與古城區相接,南抵五臺山,西接馬鞍山、文筆山,轄5 個村委會(長水、白華、南溪、文華、五臺),全鎮面積92 平方公里。

長水村位于黃山鎮西邊,距鎮政府所在地4 公里,屬于低溫帶高原氣候,四季變化不大,糧食作物以玉米、油菜、小麥為主,兼種植蠶豆、蔬菜,是主要糧食生產基地。長水村是行政村,下轄3 個自然村,12 個村民小組,576 戶,2347 人,其中男性有1079 人,女性1268 人。①村民多數是雙語人,均會說納西語,能夠聽懂當地的漢語方言,少數還是三語人,能不同程度地掌握其他方言。

2.調查對象及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入戶問卷調查,輔以個人訪談法。對調查對象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進行分類,此次調查共選擇了26 位對象,均為納西族,男女各13 位,年齡在15 ~69 周歲。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構成

二、語言使用情況

1.語言習得。1)您的第一語言是什么?選項為:漢語普通話、納西語、當地漢語方言、英語或其他。其中有25 人的第一語言都是納西語,只有1 人的語言是當地漢語方言。

2)您家里的孩子學說話時,最先教給他的是那種語言?選普通話有4 人,選納西語有21 人,有1 人同時選擇普通話和納西語。

由此可見,無論年齡大小,性別差異,最先學會和最先教的一般都是納西語。

2.語言能力。您現在能用哪些話與別人交談?(可多選)納西語23 人次,當地漢語方言14 人次,漢語普通話24 人次,有2 人不會說普通話,都是女性在家務農,年齡段為49 ~65歲。

以上數據表明:在長水村,納西語優于當地漢語方言和普通話;年齡與漢語能力存在一定關系,會普通話的起止年齡比不會普通話的起止年齡要小。

3.語言使用程度。

表2 語言使用程度表

通過對26 位對象調查發現,在對納西語“說”的方面“能熟練交談”達到了100%,而在“聽”的方面,“完全能聽懂”達到88%,對選擇“基本能聽懂”的3 人進行了個人訪談,他們的年齡跨越了三個階段,分別是17 歲(15 ~24),25 歲(25 ~34),60 歲(55 ~69),對這題的選擇是出于對納西語別的方言的考慮,并不局限于一個長水村,而在他們村上自然能夠完全聽懂。普通話在“聽”和“說”的方面出現了明顯的失調,沒有人“基本聽不懂”,但有2 人“基本不會說”。

4.不同對象、不同場合的語言使用情況

表3 不同對象、不同場合語言使用情況表

從上述數據看出,當村民與本族人進行交談時多使用納西語,但因交際場合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有些無法用納西語準確地表達,而轉換成漢語。在長水村,納西語是家庭和村內的通用語,家庭成員和村民之間使用納西語的意識很強。但與其他民族進行交談時,村民都很有意識地轉換成漢語。與陌生人交談,有10 人會選擇漢語,有9 人仍會用納西語,通過對這9 人的觀察,他們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45 歲~54 歲,55 歲~69 歲,其中有6 人在家務農,與外界接觸較少,6 人中又有2人基本不會說普通話。所以語言使用因交談對象不同而存在差異,與本族人交談多使用納西語,與其他民族或陌生人交談多使用漢語。

三、語言學習原因及態度

(一)語言學習原因

這方面共設計了兩道題,為不定項選擇題,按重要程度排序,統計了最重要的原因,分別為25 人。②

1.您學習漢語的原因是什么?“找到好工作,得到更多的收入”有5 人,“升學的需要”有1 人,“便于與外族人交流”有15 人,“了解漢族文化”有4 人。對于“便于與外族人交流”這個選項,15 人中有9 人年齡集中在35 ~44 歲,45 ~54 歲這兩個年齡段,特別是45 ~54 歲這個年齡段對語言交流的需求。

2.您學習納西語的原因是什么?A:找到好工作,得到更多的收入;B:便于與本族人交流;C:了解和傳承本民族歷史傳統文化。選A 的有2 人,選B 的有12 人,選C 的有11 人。B選項集中在35 ~44 歲,45 ~54 歲這兩個年齡段,仍然看出他們對語言交流的重視與需求,而15 ~24 歲這個年齡段無一例外都選了“C”選項,看出青年人對本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保護和傳承意識的加強。

(二)語言態度

語言態度主要包括語言評價和行為傾向。

1.語言評價

對語言評價設計了:請您按照重要的程度將以下語言進行排序?以“最重要的語言”進行統計,納西語為8 人次;當地漢語方言為2 人次;普通話為15 人次;英語為1 人。

上述數據顯示,在這些備選語言中,調查者對普通話最看重,其次是納西語和當地漢語方言。在此基礎上,又設計了對“普通話”的語言評價。

表4 語言評價

兩道題相互印證,普通話在不同的年齡段中也占據絕對優勢。

2.行為傾向

您愿意把子女送到什么學校學習?“用漢語授課的學?!睘? 人;“用英語和漢語授課的學?!睘?0 人;“用漢語和納西語授課的學?!睘?3 人。

調查對象在語言評價和行為傾向上都認同普通話,但并不忽視納西語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了解:如果納西人成為漢語單語人,您的態度是什么?“迫切希望”有1 人,“順其自然”有7 人,“無所謂”有2 人,“不希望”有16 人。從數據上看,調查對象對納西語的保護和傳承意識很強,但在“順其自然”選項的7 人中,有5 人年齡在15 ~24 歲,表明年齡越小對納西語的重視程度就越低。

四、結 語

根據以上數據,得出如下結論:

1.長水村語言使用最大的特點是全民穩定使用母語——納西語,并且兼用漢語,兩種語言和諧發展。

2. 語言使用存在代際差異,從老到少,掌握漢語的能力越強;在不同場合與不同對象交流時,年齡越小語碼轉換越自然。

3.在長水村最常用、使用程度最高的是納西語和當地漢語方言,但調查對象在語言態度上更偏重于普通話。

4.總體上長水村對納西語的保護意識很強,但從老到少呈下滑趨勢。而且年青一代自己對納西語雖有保護意識,但對未來納西語的發展不夠重視,情況不容樂觀。

【注釋】

①訪談長水村委干部所得2013 年數據

②有一人未選最重要原因,沒算入統計

[1]楊福泉.納西族文化史論[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6.

[2]戴慶廈.語言競爭與語言和諧[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2).

[3]熊玉有.云南河口縣橋頭鄉小打拉村苗族語言使用情況調查[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4]彭茹.論靖西壯族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及成因[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2).

[5]李天冀.苗語使用情況調查研究[J].民族研究,2011(4).

猜你喜歡
水村納西年齡段
不同年齡段妊娠早期婦女維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齡段人群對網上健康教育的認知和期望的調查報告
英國女子與兩只貓結婚10年:稱貓比男人好
適合各個年齡段的黑膠愛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水村圖》及其「二進宮」
安納西
安納西
夏日雨后
修武縣岸上鄉一斗水村
納西魯丁的微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