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的發展戰略研究

2015-05-29 13:53黃桂媛秦恩昱
商場現代化 2015年9期
關鍵詞:港口物流區域經濟

黃桂媛+秦恩昱

摘 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是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發展的重大契機。當前,廣西北部灣地區正處于飛速發展時期,通過對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發展的研究,分析其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提出了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發展的戰略,包括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及資源整合戰略、網絡信息化戰略、集疏運體系戰略、港城一體化的物流發展戰略發展、臨港產業的戰略聯盟和欽州保稅港區戰略發展等。

關鍵詞: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區域經濟

一、緒論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包括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管轄區域;物流體系也包括玉林、崇左的交通和物流。2008年國家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使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增強,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物流業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后,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興起,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個新興增長點,港口物流產業對港口、對港口城市乃至國家的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廣西北部灣港物流產業要實現高效運行,必須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物資在港停留時間,加快聯檢和通關速度,降低商品整個流通成本,改善對消費者的服務,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二、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發展戰略的SWOT分析

1.發展優勢

廣西擁有長達1595公里的海岸線及眾多的天然深水港,多是與東盟水上交通的便捷通道,且位于中國沿海最西端,是西部地區唯一有海的省區,同時又有貫穿全區東西腹地的大江大河。廣西既可憑借港口直接出海,也可以通過內河間接出海。北部灣經濟區適宜開發的國土空間面積383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有利于支持港口城市與臨港工業的發展。廣西沿海港灣多,可開發的大小港口20多個,可建幾百個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可達100多個,最大泊位可泊30萬噸以上的大型船舶,規劃港口遠景中吞吐規模達3億多噸。

廣西全區,西南的云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南的中南部,華南的廣東都是廣西北部灣港口的內陸腹地,經過“九五”和“十五”的建設、大西南出海通道的鐵路,高速公路網絡已經形成,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整個物流網絡的發展,內陸腹地經濟的發展將更大地支持北部灣港口的發展。

2.發展劣勢

從總體上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實力不夠,城鎮化和工業化水平較低,缺少現代化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也缺乏大型骨干企業和中心核心城市的帶動。其次,廣西北部灣港口起步較晚,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泊位量少且吞吐能力不夠,港口經濟規模小,貨物吞吐量較低,即疏運的公路鐵路網不健全,技術等級偏低,各種運輸方式相互銜接配合不周,快遞通達周邊省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大市場以及東盟國家的陸路通道有待完善。第三,廣西北部灣城市經濟對港區經濟支撐力度不夠,各港口經濟腹地規模小,城市經濟比較落后,城市化程度低,現代市場體系不夠健全,外向型經濟規模有待完善。

3.機遇分析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自2010年開始運作,此貿易區建成后將涵蓋17億人口,可以使東盟對中國的投資增長50%,使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增長55%。北部灣港口作為中國—東盟博覽自由貿易區的前沿口岸,其發展的機會非常廣闊。此外,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建設發展,這些政策包括創新體制機制、布局重大工業項目、建設保稅物流體系和進行國際開放合作,再加上西部大開發戰略以及廣西自身的少數民族政策,每年西南地區都有4000萬噸的物資從廣西港口出口,從南昆線運抵北部灣的物資就達2000萬噸。

4.威脅分析

廣西北部灣港口與廣東湛江港相差不遠,雖然西南地區到廣西沿海岸港口比湛江港距離近150~300公里,但湛江港規模較大,建港時間較長,基礎設施較完善,在管理、技術、相關服務等方面優勢明顯,貨源充足穩定,分布較廣,在其產業里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另外,香港、廣州、深圳港都是世界級港口,港口貨源充足,物流業發達,港口城市經濟總量大,國際化程度高,具有非常大的消費市場。因此,廣西與西南的部分貨物通過鐵路運抵廣西貴港內河港口,再通過內河航運運達粵港,由此分流了廣西北部灣港口的腹地資源。

三、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發展的戰略措施

1.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

根據當前的發展狀況,廣西北部灣港口首當其沖的任務是構建區域物流體系,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戰略合作機制。首先是對接區域合作機制,努力形成一個跨境,跨海,跨市和跨區的項目合作與產業鏈的模式,創造更多跨國合作項目。二是建立合作投資機制,制定一個統一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大企業、大項目進駐,特別是大型物流企業的引入,并努力實現能源開發、產品加工、貿易和其他方面標準化生產,實現規模效益。三是優勢互補機制。著力集成和整合區域整體優勢,形成強勁發展的新模式,實現雙贏合作。

2.網絡信息化戰略

建立統一高效的港口網絡信息化平臺系統。港口網絡信息化是港口發展的關鍵因素,廣西北部灣沿海三港整合成為北部灣港后,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尚未建立,港口信息化的落后成了制約港口發展的有一個巨大的瓶頸,建立統一的信息化平臺勢在必行。具體的網絡信息化整合思路如下。

第一,按照廣西北部灣一體化的要求,加強信息規劃,建好“一網一庫二平臺”(樞紐網、信息庫、綜合信息化平臺與GIS平臺),整合廣西北部灣沿海港口在集裝箱、散雜貨、油品以及鐵路、公路、外輪理貨、引航等專業、輔業單位等信息資源;整合集裝箱檢驗檢疫項目、外理公司調度與集裝箱理貨系統及計費系統、新港保稅油罐監督項目、新港計算機管理系統等項目,加強港口信息化的軟件開發。通過信息整合,改變北部灣各港口數據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化的情況,建立以統一的港口數據庫,實現信息處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傳輸的網絡化。

第二,加強港口與腹地的信息化網絡建設,統一公認的物流服務標準,形成輻射西南地區的聯運信息化網絡。利用信息技術與現代物流技術,打造北部灣專業化、網絡化、社會化的物流電子商務平臺。

3.集疏運體系戰略

打造多式聯運為主的綜合港口集疏運系統。根據目前廣西北部灣沿海港口群的物流現狀,需要對集疏運加以整合,打造以多式聯運的集疏運為主的綜合集疏運體系。具體有以下幾點措施。

第一,成立廣西北部灣多式聯運協調部門,建立廣西北部灣多式聯運的協調機制。

第二,建立多式聯運的信息平臺和結算系統。由于多式聯運的法律法規,減少和打破行業的地方保護,為多式聯運的暢通提供法律保障。

第三,建立多式聯運的信息平臺和結算系統。由于多式聯運牽涉不同運輸部門,通過信息平臺和結算系統將貨主與承運人以及相關的銀行、檢驗檢疫機構、海關、保險公司等有機連接,共享資源,提高運作效率。

第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首先是鐵路建設。打破過去重線輕點、銜接不暢和區域不平衡的局面,積極爭取國家改造廣西乃至西南地區鐵路網,提高西南地區通往北部灣港的運力。

第五,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多式聯運模式在我國尚不十分成熟,不少發達國家已有成功的經驗,通過交流、學習與合作,總結經驗,洋為中用,制定出符合我國北部灣實際的多式聯運運輸模式。

廣西北部灣港口腹地是我國較為落后的西南地區,旁邊緊挨湛江港,為了爭取貨源、擴大腹地范圍,只有通過高速公路網絡和鐵路網絡構成連貫的港口集疏運體系,只有打造高效的多式聯運系統,以更低的運價優勢,才能在港口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4.港城一體化的物流發展戰略

港口經濟發展關聯性很強,港口經濟發展可以帶動城市內的產業發展,港口和城市的發展是相互作用的,港口的發展需要口岸、物流、倉儲、運輸、加工工業、保險、金融、貿易、代理以及信息技術等相關業務支持;城市對港口有支撐作用,向港口提供通向內陸運輸通道和物流活動產所。因此,港城需要一體化發展,相互支撐,相互促進。

“建港興城,以港興城,港為城用,港以城興,港城相長,衰榮共濟”,它揭示了港城關系的變遷過程,也揭示了港城關系相互作用的機理,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根據廣西北部灣的現狀,促進港城一體化建設的主要策略有:一是協調和改善港口布局和產業布局,從總體上規劃港口碼頭區、港口工業區、出口加工區、商業服務區、生活區和風景旅游區;二是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區域港口運輸功能,促進港口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三是實現相關產業的集群效應,大力發展石化工業、出口加工、糧油和金融保險等產業,形成產業優勢互補,增強協調能力,降低成本,提高區域競爭力。

5.臨港“三基地一中心”相互聯動戰略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必須用系統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三基地一中心”建設,做好統一規劃,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依托港口的“四位一體,聯動發展”策略。港口是物流基地的核心,也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的核心資源。整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必須要依托港口的資源優勢,利用港口相關產業的支撐條件,協調產業和區域發展間的關系,根據港口和口岸條件,重點規劃建設沿海沿邊和腹地的物流帶發展,加快構建區域性物流中心。同時,充分利用欽州保稅港區的開放政策和保稅功能,建設面向東盟產品交易的商貿交易中心,實現交易型商貿物流的轉變和發展。

6.欽州保稅港區戰略發展

欽州保稅港區主要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但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欽州保稅港區缺乏成為中轉樞紐港的條件,故只有建設腹地與中轉復合型國際航運中心,才能充分發揮廣西北部灣港口腹地廣闊的戰略優勢,更好地帶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

加強與腹地經濟聯系的基礎設施發展策略,腹地區域經濟的發展是推動航運中心發展的重要力量。伴隨著泛北部灣地區一體化進程的深化發展,欽州保稅港區的輻射帶動能力將進一步加強,以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為核心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崛起,也將為本區域航運貿易中心建設積蓄巨大的發展動力,廣西北部灣港口與腹地的互動效應將進一步體現。

與臨港工業的互動發展策略。臨港工業的繁華是建設航運貿易中心的有機組成與核心支撐,目前,北部灣各市都在依托港口規劃,大力拓展臨港工業項目。發展臨港工業的策略可以分為三類,其一是爭取國家的支持,在重大產業布局上予以優先;其二是持續改善港口城市投資的軟硬環境,吸引外商投資重大項目;最后是以臨港大項目為核心,打造產業鏈。

集裝箱貨運市場整合及通關環境改善的策略。第一,加速北部灣港口集裝箱貨物的整合,實現集裝箱運輸對外共同攬貨,三港功能合理劃分,實現錯位發展。第二,加速外運、中海等貨代、船代企業的整合,以順應港口業務整合的要求,提早啟動集裝箱物流鏈的培育。第三,整合三港集裝箱班輪航線。

四、總結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重要的戰略地位,但其經濟基礎薄弱、工業化水平低,石化、樹林漿紙和糧油加工等臨海工業也尚處于建設初期。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市場一體化的格局下,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來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是符合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必須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用好用對策略,爭取經濟區的飛躍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章遠新,陳瑞賢.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解讀[M].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

[2]黃定嵩,杜新.廣西北部灣物流[M].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

[3]劉天壽.廣西北部灣港口物流發展戰略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1.

[4]岑麗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港口物流與產業集群發展關聯度分析[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4).

[5]朱芳陽,王景敏,施梅超.港口物流發展與經濟增長區域差異研究[J].欽州學院學報,2012(04).

[6]舒昌.廣西欽州港港口物流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08(45).

[7]莫凡.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集群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4).

猜你喜歡
港口物流區域經濟
荊州港口物流發展對策研究
營口港口物流的發展現狀分析及改進策略
港口物流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秦皇島港口物流發展SWOT分析
區域經濟視角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崗位勝任力培養研究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實踐探索商務英語專業有效服務區域經濟能力的提升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