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環境倫理的和諧之道

2015-05-30 02:53劉星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關鍵詞:人與自然環境問題和諧發展

劉星

摘 要:環境倫理正是滿足人們的居住環境和系統之間的和諧關系的需要,以求得人類生存環境共同發展的社會需要的產物,這是人類尋求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同時,我國面臨的一系列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等問題,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就是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處理好環境與發展的協調。因此,應需對環境倫理的道德教育進行深化,應加快對環境倫理的學習,這樣才能有利于我國正確認識和解決環境問題。

關鍵詞:環境倫理;人與自然;環境問題;和諧發展;倫理責任

中圖分類號:C9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026-02

環境倫理作為一種倫理思想,它是伴隨著20世紀60年代的環境保護運動而日益突顯的,它對全球性生態危機進行了各方面的分析,要求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價值理念。它倡導環境倫理源于人類對以往人類文明的反思,并且涉及人類在處理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時所引發的現代全球性環境問題。環境倫理的著眼點在于人類生存于人與自然這一共同體中,并且以有限的方式,為人類的倫理道德生存方式開拓新的生態維度。環境倫理最終追求的是溝通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致力于建立自然與文明、自然價值與人類價值相互融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一、環境倫理的相關理論分析

(一)環境倫理研究的內容

環境倫理研究的是個人之間的道德現象,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人的內在運動,社會和自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這使得環境倫理學研究的內容具有普遍性和復雜性。

一般來說,人類的本身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生存利益,是一個具有主觀能動行為作用的生物。人類的個體構成的社會環境,其生存和發展,還沒有完全和個體的生存利益目標整合。從宏觀的角度出發,生存利益和人類個體的社會利益大致是相同的,但在微觀的具體行動上,則存在尖銳的矛盾和對立,導致了以人類個體是不利于整個社會的不道德行為的利益為根本利益。所以,從環境倫理的角度來看,其核心是建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其倫理指向是要建立“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道德責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p>

(二)環境倫理產生的根源

當今社會,環境問題已經得到人類的普遍關注,最終在現代文明的一些領域中,“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問題”已經深入其中。雖然說一些學者認為文化危機是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但是這種只是針對文化本身而言,這個時代通常被稱為主流文化模式的失范問題時代。事實上,以人類自身的價值觀念作為其實質,就是說人類賴以創造文化的自然生態環境發生了嚴重的危機,簡言之就是所謂的環境倫理。所以說,環境倫理形成的根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人類面臨的環境危機

(1)水資源污染與短缺

中國水利部的數據表明:“中國位于全世界20個缺水國家當中,平均水資源量不夠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地下水污染極其嚴重,在全國占據一半以上的比例。中國有30%的淡水資源在七大水系中已經完全失去了使用的功能,更糟的是不能用來灌溉農田。中國有75%的湖泊富營養化已經開始出現,作為中國污染事故之一的水污染事故在中國占有1/2的比例,然而其中工業污染作為水污染的污染源之一已經達到一半。另外,也因為氣候變化的嚴重影響,未來中國的淡水資源變得越來越令人擔憂。例如,回顧過去的四十年里,喜馬拉雅山的冰川已經減少很多。出現的水資源污染與欠缺的表象給我們的生存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2)全球氣候變暖

正因為人類生產活動的范圍加大以及人口的不斷增加,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含氯氟烴、四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到大氣中并且急劇增加,使氣候逐漸變暖,同時大氣成分的變化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世界因為氣候的逐漸變暖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嚴重的后果是產生大部分海岸區域被浸泡。與此同時,全球氣候變暖對降雨和大氣環流帶來了不可避免地影響,致使氣候變遷,干旱和洪澇災害便隨之產生,這些都是導致生態系統的改變和破壞的重要原因。

(3)耕地減少,土地沙化嚴重

回溯三十年以來,全世界人口不斷在增加,人類活動的范圍也相應擴大,土地嚴重退化的現象頻頻而出,相對于美國和墨西哥而言,它的總面積占二者總面積的13%,被荒廢掉的土地灌溉每年均達到1 000萬公頃。例如,非洲和亞洲的熱帶雨林也隨之被毀滅,而且速度極快,鳥類和動物因此將不可避免地處于瀕臨滅絕的狀態。

(4)森林草地的減少,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嚴重,對數量增加和質量下降并存的森林生態系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生態系統強大的天然林和防護林生態區草地面積持續下降。根據科學檢驗的結果顯示,由于大自然的作用,1厘米厚的土壤形成需要200—400年,每年土壤養分的流失幾乎接近一年的化肥產量。在過去的五十年里,土壤侵蝕和毀壞耕地達3 050萬畝,嚴重威脅到耕地安全和糧食安全。

2.人類面臨的價值危機

長期以來,人們缺乏對自然生態環境重要價值的認識,產生相當大的區別。一是人們對自然資源本身所具有的寶貴價值還比較缺乏,往往容易忽略或忽視它,因此需要進一步去加以認識;二是人們主觀認為,地球的自然環境有足夠的資源可給人類提供幸福和滿足,人們可以使用并且開發而不需要更多的控制;三是忽視了自然資源所具有的限制性,其中包括大部分都是罕見的、不可再生的,一旦經過開發損耗掉就再也沒有繼承者了。無論如何,保護和改進本身的生存環境才是人類真正所需要的,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終究目的還是為了人,為了人類的生存需要及其長遠利益。因此,人類最終得到人們的自身價值觀中去索取人的動機和思想根源,要想轉變人類生活中的多種疾病的怪象,必須從正確角度出發,對財富的概念和人們價值觀的轉變。

二、引發我國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生態問題一直制約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乃至生存方式,有一些學者從倫理學的角度分析得出,人們缺少對自身和自然界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從而使生態問題日益明顯。人們不僅要透過表面看環境危機,同時也看到了深層次的問題,即所謂的環境倫理問題。所以說,生態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環境倫理建設。

(一)人們缺乏對人與自然之間倫理關系的認識

一般來說,人類的認識經歷了“在最初的對抗大規模的征服和抵抗自然的依賴”的時期。隨著人類不斷增強的自然能力,它對人類的巨大影響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相應的也就越來越無節制地掠奪自然。人類無節制的掠奪和征服自然,是其自身的價值體現,如果把為人類服務的其他生物和生態環境的存在作為工具,就會使人類竭盡全力地去掠奪它們,使得它們忽視了自己已有存在的價值,所以說更談不上對它們持有“尊重和關注”的態度。

(二)人們缺乏對自身實踐后果的倫理影響的認識

伴隨著一系列環境問題的出現,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受到嚴重影響,致使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也相伴而來出現了嚴重的生態危機。因為科學技術的程度及人們的認識能力有限,加之環境影響的不及時,人類缺少對本身活動科學的解析和預知,或者說產生了極其大的偏差對預料的目的和結果。從生產方式上,如今在自然界和社會面前,人們關注的主要是最明顯的后果,人們給環境甚至人類的健康所造成的嚴重危害被忽視掉,而只專注眼前的利益,從而這不僅威脅著現代人的利益,而且也危及子孫后代的利益。

三、環境倫理規范下的政府行為及其對策

(一)加快我國環境倫理的建設,加強對公民環境倫理學的教育

如今,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在中國日漸明顯,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巨大偏差。如何對待自然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人們在處理人與自然的生態關系的行為時,正在被一種不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所圍繞。要想正確的指導人們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關系就必須掌握正確的環境倫理學理論,這被稱為重中之重。在對待如何加強環境道德教育問題上,解決方法是既要深化人們對環境問題的全面認識,又要清楚它背后所隱藏的價值取向是什么,這樣也給全民環境道德水平帶來一定的提高。

(二)加強法制力度,強化環境治理

環境立法工作的進一步強化首先需要加快配套的環境立法起草的進程,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制裁。其次相應的環境管理部門也要進一步履行自身的職責,要有一定的信心進行依法監督。各級政府負責本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的責任體系,并為各行業保護負責,因此,責任制需要進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如果法律法規已經實施,環境問題相應的也就可以不再產生,人們所居住的環境相應會更好。所以說,提高環境倫理的認識,加強環境法制建設是人們的重要保證。

(三)落實環境保護領導責任制

各級政府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要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發展生產力即改善環境,需大力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以及對環境保護工作做到相應的責任,同時關鍵在于緊抓制約環境保護問題,重點在于影響群眾健康問題?!睂Υ?,負責環境保護工作的政府部門進行分工合作,確保四個到位,即“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與此同時,各級政府要按期的聽取匯報,加強部署環境保護工作,并加快施行環保計劃,積極地檢查落實情況,有效地解決問題,保證實現環境目標。

(四)加大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環境問題

加大國際環境合作,切實履行國際環境條約,樹立負責任的國家和政府形象,承擔我國保護全球環境的責任。通過履約和國際合作,我國發展方式得到相應的轉變。當然,現階段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也存在不同方面的原因。要想盡快解決嚴重的環境問題,需要相應的部門加以配合,采用多種方法結合的方式,同樣過程也較復雜。我們不僅要加大學習環境道德知識,在進一步提高環境道德意識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改進法制力度。

四、結語

現如今,學術界的熱點問題就是對環境問題的理論研究??傊?,生態危機不僅是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后果,也是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環境倫理提供的前瞻性的反省與批判就是來解決當下的危機,以便更好地尋找新的出路,同時使人類對未來的世界充滿希望與期待,并且做到積極地回應生命的深切呼喚,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此基礎上,倡導并加以確立全球化時代的全球意識,把全人類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實現全人類利益的實踐中,實現其個人的全面利益。只有當人們深刻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構建環境倫理,才能為有效地解決環境問題提供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劉福森.自然的價值[J].長白學刊,2001(1).

[2]欒靜.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環境觀[N].四川日報,2000-11-17.

[3]賈丁斯.環境倫理學[M].林官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大自然的價值以及人對大自然的責任[M].楊通進,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人與自然環境問題和諧發展
切實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設生態文明
慢生活:快節奏時代的減壓良方
羅伯特?弗羅斯特田園詩中人與自然的對話
加強校園人本管理 營造和諧育人氛圍
淺析露天煤礦開采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
火力發電企業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學生對我國環境保護現狀的認知分析
文化哲學中人類基本的文化關系的論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