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背景下我國文化安全問題探微

2015-05-30 07:35張貴星王碩王國勝劉玉霞蔡曉輝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關鍵詞:文化安全互聯網

張貴星 王碩 王國勝 劉玉霞 蔡曉輝

摘 要:隨著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成為文化傳播的強有力手段,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問題成為重大戰略問題。網絡背景下的文化安全主要包括政治文化安全、宗教文化安全、民族文化安全和文字文化安全。為此,必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社會主義文化主體地位,推進文化建設,提高文化軟實力,建立技術和法律的網絡管理機制。

關鍵詞:互聯網;文化安全;治網機制

中圖分類號:C913.5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073-02

隨著網絡時代信息技術發展為核心的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鋒變得更加頻繁和激烈。對一個國家而言,文化安全威脅也變得日趨復雜?;诖?,探討網絡背景下我國的文化安全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文化安全及其重要性

1992年聯合國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中就提到文化安全,并將其視為人類的一項基本權利,文化安全也是我國重大的戰略問題。從外部講,文化安全是指可以獨立自主地選擇政治制度和社會管理制度,不受其他強勢外來文化和惡意文化侵害攻擊和損害,防范通過互聯網新媒體技術進行的文化滲透;從內部來講,文化安全是指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新媒體時代,我國優秀的文化以及長期形成的道德、精神、信念等不被自己淡化,不被他人顛覆,能夠繼續保持和延續固有的價值理念、意識形態、民族特性以及文化特質。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基礎,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和民族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安全性、文化的世代傳承和不斷創新是前提。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國家與民族文化的相對封閉區域被打破,各種異質文化蜂擁而至,文化的安全、存續與發展,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等難免面臨著新的環境和挑戰。

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截至2015年,我國有將近十億的互聯網和手機用戶,他們每天都在接收和處理著海量的數據信息?;ヂ摼W等新的媒體已成為社會公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ヂ摼W和各種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及其特點,導致我國文化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和挑戰。

首先,網絡上消極庸俗文化的盛行將削弱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地位。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標志,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的名片,是熔鑄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文化因子,是深刻影響中華民族思維方式、內心世界、日常生活和視聽言行的最重要因素,是民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和精神財富,其地位必須維護。但是,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必須看到,網絡作為虛擬世界,打破了文化傳播的傳統時空概念,新的網絡空間既是信息傳播的平臺,又是信息傳播的區域。各種庸俗文化的網上流行和盛行,對民族傳統文化形成了不小的沖擊。

其次,網上各種錯誤的政治觀和負面價值觀的大行其道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了現實的沖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是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是我黨我國的指導思想,其地位不能動搖。但是網絡上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觀點以及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大行其道,削弱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搞亂了人們的思想,使得社會正能量缺失,對我黨意識形態的領導權、話語權和管理權,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再次,國外敵對勢力推行的文化霸權主義和網絡滲透,對我國的文化安全構成了威脅和挑戰。隨著社會主義中國的崛起,國民財富一躍成為世界第二,西方敵對勢力的心理更加失衡,他們更加緊了對社會主義的經濟戰和文化戰。他們的主要手段是通過網絡大肆推行文化帝國主義和文化侵略,肆意宣傳資本主義的政治觀和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借以攻擊和抹黑社會主義文化,消解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動搖民眾中國道路、中國精神的心理認同和價值認同,危害我國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局面。

最后,網絡的難以監控性,也使得文化安全的維護具有難以克服的管理漏洞和“技術漏洞”。網絡是個跨越國界,沒有統一法律管控的虛擬世界,網絡主體具有隱匿性、互動性和變動性大的特點,這使得管理者對不良信息的發布和傳播難以監控和杜絕,為文化安全性留下了隱患。

二、網絡背景下我國面臨的主要文化安全問題

(一)政治文化安全

1.意識形態安全

在意識形態領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一直將中國視為強勁的對手和攻擊的目標。美國不斷地輸出他們的文化產品,對我國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和政治制度進行滲透,使得西方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和資本主義觀念持續對我國造成影響。國外敵對勢力往往通過隱蔽的手段,如門戶網站、虛擬社區論壇、視頻網站等方式揭露中國社會的陰暗面、夸大政府政策的失敗程度、大肆攻擊黨和政府、試圖制造社會動蕩,同時與“持不同政見者”“民族分離主義者”相互勾結引起人們的同情,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2.政治制度和社會管理制度安全

制度安全是黨掌握政權和治理國家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維護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國家有序發展是我國一貫的目標。一般地說,得到本國人民的認同和肯定是國家制度安全的根本。而新媒體的出現,使得西方國家獲得了最方便快捷的信息傳播通道,美國依靠強大的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優勢,不斷突破我國的網絡審查技術的層層封鎖,向我國民眾不斷宣傳所謂的“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自由的市場經濟制度”“個人主義的山巔之國”“優越的美式生活方式”等價值觀念,試圖降低人民群眾對國家制度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二)宗教文化安全

宗教文化安全有利于我國宗教文化體制的穩定和政治文化的安全,有利于社會整體的平衡和穩定。而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試圖利用基督教來沖擊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他們傳播教義,發展信徒,越來越成為分化、西化我國的工具。同時,邪教組織也利用我們開放的社會環境大肆入侵,不斷制造矛盾,動搖民眾的社會主義信仰,企圖分裂我們的社會。

(三)民族文化安全

網絡背景下,我國的民族文化安全主要表現在西方勢力的不斷弱化和西方文化的同化。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使得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圍內一度領先并占據著重要的話語權,一切以西方為標準成了人民的普遍共識,西方媒體更是借助無孔不入的新媒體手段不斷加強西方價值觀對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滲透,強化人們的價值判斷標準,以達到弱化中國民族自身文明的認同感。同時,西方文明中的快餐文化、簡單暴力美學、腐朽腐敗思想也不斷消耗著國人的思想,使得中華上下五千的優秀文明逐漸被消解著。

(四)語言文字安全

漢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是億萬中華兒女的精神與思維的外化。網絡背景下,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導致人們形為的多元化,亂用漢語現象層出不窮,錯別字、諧音字、象形字成了時下的流行語,這給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純潔性和規范性帶來了災難性的破壞。同時,英語正在擠占著漢語的使用空間,英語的侵略在電視廣播、科技信息、互聯網資源等等方面無處不在,這些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三、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對策

(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社會主義文化主體地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我們抵御西方國家文化滲透,應對國內極端分離主義勢力與邪教組織的文化侵襲的有力思想武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我國文化安全,可從兩方面入手:其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不動搖。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評判標準,堅決抵制危害我國文化安全、威脅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一元主導地位的思想觀念。同時加強馬克思主義的自我完善與發展,鞏固社會主義文化主體地位。其二,增強社會主義文化的影響力與感染力。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在文化傳播過程中高效、開放的特點,強化社會主義文化的宣傳工作,將新媒體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文化的新陣地。

(二)發展文化產業,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文化產業的外延也在不斷地拓展,網絡電視、新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形態不斷出現。以數字信息技術為核心要素的新興文化產業雖然出現時間不長,但其在發展態勢與市場份額方面卻有著不俗的表現,并在文化傳播領域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順應這一發展潮流,把握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加快推進新興文化產業發展,占據文化傳播的制高點,掌握文化傳播的主動權。

(三)構建技術治網機制

強化技術手段對不良信息的過濾,加快互聯網防火墻與計算機防病毒軟件的建設與升級。要加快信息監管與過濾技術的研發,對低俗、反動等不良或有害信息進行過濾并及時阻斷其傳播。同時,對有害信息的來源進行倒查與追蹤,從而實現有害信息的源頭定位與治理。2013年6月被斯諾登揭露的“棱鏡門”事件震驚了世界,也為我國的互聯網安全敲響了警鐘。因此,必須要積極建構互聯網的信息關口,保證我國的信息安全,確保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不受侵襲。

(四)堅持依法治理網絡

法律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的利器。由于網絡傳播具有隱蔽性強、覆蓋面廣的特點,單純的技術管控不可能實現對于網絡空間的無死角覆蓋,因此,通過法律規范的進一步完善,為新媒體傳遞信息的行為劃定范圍與邊界,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所以,要加快互聯網綜合法律的出臺,使各個網絡主體明確自身所擁有的權利與義務,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使之不逾越法律的界限。同時針對特定網絡現象出臺專門法律,對網絡失范行為形成威懾,減少精神暴力行為或抹黑社會主義文化的謠言在網絡中蔓延傳播,從而為營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國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安全[N].光明日報,2010-07-29.

[2] 劉昶榮.淺析中國的國家文化安全[J].傳播與版權,2014(6).

猜你喜歡
文化安全互聯網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加強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維護文化安全的對策思考
儒學創新為中華文明“走出去”提供戰略支撐
“互聯網+”環境之下的著作權保護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出版的影響和推動作用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構建我國“十三五”時期新聞出版科技創新體系的思考
論文化安全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