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的體系構建

2015-05-30 17:34駱清
學理論·中 2015年9期
關鍵詞:內容體系生態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駱清

摘 要:生態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對生態文明建設時代需要的積極回應。從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角度來看,其內容體系的構建應是生態自然觀、生態平等觀、生態消費觀、生態道德觀和生態法制觀等教育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26-0172-03

生態文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對生態文明建設時代需要的積極回應。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并且要求“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盵1]作為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借助全民之力才能辦好。因此必須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培育公民的生態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轉化為廣大人民的自覺行動。但究竟生態文明教育是什么,生態文明教育教什么,怎樣進行生態文明教育,這些問題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在理論上,有關提法如生態德育、生態素質教育、生態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不一而足,它們之間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向度差別很大,學者們在廣泛開展研究的同時,并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認識;在實踐上,雖然學校和社會都已開展生態文明的相關教育,但總體來說,生態文明教育還處于碎片化、零散化的起步狀態,沒有形成工作系統,沒有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效果自然不太理想。在眾多的問題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理論和實踐上對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的認識問題,本文試圖對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的體系構建作進一步的探析。

對于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學者們從不同方面進行了探討。有的學者認為,“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包括:生態文明理念的普及;生態道德意識的喚醒;生態道德素質的形成;生態文明行為能力的培養?!盵2]也有學者認為,“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是多層次的、具有豐富內容的系統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生態環境現狀教育、生態科學基本知識教育、生態文明觀教育、生態環境法制教育?!盵3]還有學者則認為,“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態意識、生態觀念、生態道德、生態法治等方面?!盵4]可以看出,雖然相關的研究很廣泛,有一定的研究基礎和成果,也都比較注意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作為理論依據展開論述。但是整體來說,目前關于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的研究存在著零散、淺顯、雜亂、雷同的現象,沒有形成共識,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對現有成果進行有效整合和深度挖掘,以構建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的理論體系。筆者認為,生態文明教育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不同于國外的環境教育,有關生態環境現狀的教育和生態科學基本知識的教育等內容應該排除在外。它的內容體系應該是生態自然觀、生態平等觀、生態消費觀、生態道德觀和生態法制觀等教育的有機統一。

一、生態自然觀教育

生態自然觀是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為思想基礎,吸收現代生態學、環境科學、系統科學等相關理論而產生的新的自然觀,是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現代形式。生態自然觀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是相互依賴和相互聯系的生態系統;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整體,二者緊密聯系并相互作用;人類要生存、發展并實現最終的解放必須處理好與自然的關系。

進行生態自然觀的教育,目的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重點是培養他們的生態憂患意識。李克強在會見出席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12年會的主要外賓時說,生態文明建設要有“走鋼絲”的憂患意識[5]。生態自然觀教育首先就是要通過對生態環境現狀的介紹幫助教育對象了解生態問題的嚴重性,了解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導致的生態危機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使教育對象樹立生態憂患意識。要通過生態自然觀的教育,使教育對象認識到,如果繼續過度地開發利用資源,加劇生態環境的惡化,將使我們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要通過生態自然觀的教育讓教育對象明確,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層論壇——廣州宣言》倡議的那樣:“爭做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倡導者、熱心宣傳者和忠實踐行者?!盵6]只有這樣,受教育者才能在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上有個正確定位,也才能認識到人類制造了生態危機,現在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建設生態文明。

二、生態平等觀教育

生態平等觀是關于全人類在生態權利的享受和生態義務的承擔方面所處生態地位平等的觀點,是西方生態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豐富和發展。生態平等觀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同一代人在要求良好生活環境和利用自然資源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權利;在全球環境治理方面強調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當代人有責任保護地球環境并將它完好地交給后代人。

進行生態平等觀的教育,目的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能樹立正確的生態權利義務意識,主動承擔生態責任,重點是培養他們的“代內公平”和“代際公平”意識。從生態問題的歷史和現狀來看,由于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代內不平等的情況非常嚴重。正是發達國家不顧環境承載能力的快速發展使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使生態危機危及整個人類的生存。而且,西方生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奧康納認為“資本的積累得以繼續,主要是通過在總體上對南部國家和世界范圍內的窮人欠下一筆生態債來完成的[7]。代內公平要求任何國家和地區在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時必須考慮到他人的環境需求,不能損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生態利益。在全球環境治理方面,還要求考慮各個國家和地區如何公平分擔治理環境的責任。這種公平,不應是絕對數上的簡單公平,而應從歷史、現狀來分析,強調一種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按H公平”最早由美國國際法學者愛迪·B·維絲提出,他認為人類的每一代人都是后代人類的受托人,當代人在滿足自身生存與發展需要的同時必須為后代人類的利益保護好自然資源。代際公平的思想在國際環境法領域已經被廣泛接受,并在很多國際條約中得到了直接或間接的體現。它要求我們不能為了當代人的眼前利益而犧牲后代人的長遠利益,不能因發展經濟而破壞生態平衡,保證每代人公平地享有生態權利和承擔生態義務。

三、生態消費觀教育

生態消費觀是在對西方消費主義進行批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的消費觀,是生態意識在生活消費中的具體體現。生態消費觀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應深刻認識和堅決反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的消費異化;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過度消費;提倡綠色消費,反對高碳消費。

進行生態消費觀的教育,目的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能正確對待生活消費,增強節約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重點是培養他們的綠色消費意識。對個人來說,作為一名消費者要自覺選擇綠色產品,接受綠色服務,在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都要提倡綠色消費和低碳生活,自覺抵制那些污染環境、高耗費資源的商品。生態消費觀教育要引導消費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選擇綠色產品,注重對生活垃圾的處置。同時,生態消費觀教育還要提倡適度消費。適度消費就是一種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合理消費,它要求我們以獲得生活基本需要的滿足為標準,反對過度消費。過度消費是一種超過生活合理需求的消費方式,它以享樂、揮霍、奢侈為特征,必將對自然資源造成巨大浪費,威脅到生態的平衡。我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許多主張精打細算、細水長流,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思想觀念,值得當代人很好地繼承與弘揚。

四、生態道德觀教育

生態道德觀是人們對如何運用道德規范來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系統認識和看法,是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在對西方生態倫理學進行借鑒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觀點。生態道德觀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不但人與人之間存在道德關系,人與自然之間也存在道德關系;生態倫理應成為人類道德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對生態道德規范的遵守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前提,也是人類在道德上完善自我的必然途徑。

進行生態道德觀的教育,目的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能樹立正確的生態倫理意識,重點是培養他們的生態良知感、生態善惡感、生態正義感和生態使命感。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要把道德教育納入其中,弘揚生態道德觀念,使社會公眾養成良好的“生態德性”。一是生態良知感。生態良知是一種生態方面的道德認知。培養社會公眾的生態倫理意識,需要把自然界作為有自身利益和自身情感的道德對象來看待。生態良知能夠培養社會公眾的前瞻意識和自省意識,引導他們在內心形成和確立生態道德觀。二是生態善惡感。生態善惡感是一種深入心靈的生態道德“自省”。衡量生態善惡的標準是以人的行為是否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相一致。凡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行為都是善良的,反之則為惡。三是生態正義感。生態正義是指個人或社會集團的行為必須符合生態平衡原理,遵循生物多樣性原則,尊重全世界人民保護環境的愿望,維護“只有一個地球”的全球共同的生態利益,是監督和評價生態行為的道德準則。具有生態正義,就能夠約束和制止其他個人或社會集團破壞生態的不道德行為,與非正義的生態行為做斗爭。四是生態使命感。生態使命感就是一種對生態道德規范的認真遵守和生態責任的自覺擔當。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體公民的共同事業,要求每個公民積極參與,自覺履行應盡的生態道德義務。要通過生態道德觀教育,使社會公眾自覺擔負起保護資源和環境的道德責任,努力使生態道德規范轉化為每個公民的自覺實踐。

五、生態法制觀教育

生態法制觀是人們對如何運用法制手段來保護生態環境的系統認識和看法,是法律意識在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方面的具體體現。生態法制觀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需要道德的推動,也需要生態法律、法規的引導和約束;每個公民或社會集團在享有生態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法定的生態義務;在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法制手段是最重要的保障。

進行生態法制觀的教育,目的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能樹立正確的生態法律意識,重點是培養他們的生態法治意識和生態維權意識。近年來,注重通過法律手段來保護自然資源、治理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社會公眾的重要立法共識,我國生態立法加速發展,已基本形成了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加強生態法制觀教育,能夠提高社會公眾的生態法律意識,強化公民在環境保護法律義務方面的政治認同,并以生態法律規范自己的生態行為。同時,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體公眾的事業,法律法規支持公眾在環保方面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等權利。我國環境保護法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但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方面,我國的立法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提高普通大眾的生態維權意識,有助于促進人們在守法的同時參與生態的立法、執法和司法,從而提高生態立法的質量、執法的效果和司法的監督。生態法制觀教育將增強社會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使他們在用生態法律意識自覺規范自身行為的同時,還會運用法律武器與一切危害生態環境的不法行為作斗爭。

生態文明教育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毫無疑問是一種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為指導的有關生態的思想觀念的教育。這種觀念教育一方面以一定的生態學基本知識的掌握和生態環境現狀的了解作為必要的前提,另一方面又以公民的生態文明行為的養成作為預期的效果和追求的目標。但生態知識并不直接產生生態行為,只有正確的生態理念才能搭建起兩者之間的橋梁。在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中,可以提煉出生態自然觀、生態平等觀、生態消費觀、生態道德觀和生態法制觀作為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的基礎因子。其中,生態自然觀和生態平等觀的教育主要用來引導人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正確對待人類自身代內和代際之間的生態權利和義務,它們是引導人們生態文明行為的前提,是生態文明教育的基礎內容。生態消費觀教育主要用來引導人們在生活中注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它是引導人們生態文明行為的重點,是生態文明教育的關鍵內容。生態道德觀和生態法制觀的教育主要是通過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來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它們是引導和約束人們的生態行為的兩種最重要的手段,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保障內容。五者之間相互獨立又緊密聯系,共同構建起生態文明教育的內容體系,為“培養生態人”教育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姜賽飛.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探究[J].教育探索,2011(8):23-24.

[3]廖金香.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時代訴求與路徑選擇[J].高教探索,2013(4).

[4]陳艷.論高校生態文明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4).

[5]李克強會見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12年會主要外賓[N].光明日報,2012-12-13(3).

[6]《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高層論壇——廣州宣言》倡議——人人參與從我做起為生態文明建設作貢獻[J].安徽林業,2008(3).

[7][美]詹姆斯·奧康納.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M].唐正東,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內容體系生態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研究
基于黨的十八大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體系研究
校園足球運動訓練內容體系的創新構建
系統科學理論視角下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模具CAD/CAE/CAM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